徐達為何能逃過朱元璋的誅殺?

菩薩我想對你說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徐達!朱元璋不是嗜殺之君,更不是暴戾帝王,他殺的人都是該殺之人。徐達能夠功成身就,壽終正寢,完全是因為自己做事做人的風格很低調,克己守法的結果。

朱元璋和徐達有一個共同的朋友,那就是湯和,朱元璋在當和尚期間,是湯和寫信邀請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義軍的;同時湯和還回到鳳陽鄉下,招募了另外一個兒時夥伴——徐達

朱元璋、徐達和湯和都是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吃過苦,受過窮,共過患難,一起投奔義軍後,朱元璋比徐達和湯和更具有領袖能力,雖然朱元璋入夥是最晚,地位最低,但徐達和湯和都對朱元璋非常的信服和尊重,並從一開始就推朱元璋為領頭人

朱元璋以淮西鄉里為基礎,打下了大明江山,登基稱帝后,對待這群鄉里舊部還是非常不過,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爬到了權力最頂峰,他不但不是一個富貴相忘的人,反而是非常戀舊,非常感恩的一個人。

連直接父母死後沒地方埋,求地主劉德給塊地埋葬父母,劉德不答應,朱元璋當皇帝后,都沒有報復他,說明了朱元璋有足夠的胸懷;最後給朱元璋兄弟一塊地埋葬父母的是劉德的堂哥劉增壽,朱元璋還給他封了一個侯爵。洪武年間,唯一兩個侯爵不靠任何功勞得到的就有他,另外一個是對待少年朱元璋相當不錯的姐夫李貞,他的兒子後被封為王——李文忠

說到底,朱元璋是領導了一群赤貧的農民推翻了元朝,奪得了天下,打天下的時候大家一條心,因為只有造反才能有一條活路,當到了坐天下的時候,農民的劣根性就表現出來了,囂張跋扈,以前自己怎麼受的欺辱,現在就怎麼欺辱別人,絕大多數時期,絕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

特別是朱元璋起家的那幫淮西勳貴,更是如此,他們可能做夢也沒想到過跟著朱元璋能夠幹出如此偉大的成就,更沒有想過自己不但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如此的富貴。

人到了一定的地位,就一定會膨脹,就看他是否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徐達、湯和是洪武年間少有的幾個能夠保持清醒頭腦的人之一,因為他們非常清楚朱元璋的另外一面,朱元璋是個念舊、感恩的人,但同時他更是極度的痛恨官員的不法,非常同情民眾的困難。

徐達對朱元璋性格是非常的瞭解,這也是他雖然貴為開國第一功臣(武將,文臣是李善長),位居右丞相,但依然非常的低調和持重,一心只為公事,要麼前線帶兵打仗,剿滅元朝殘餘,要麼回朝後,大小事不過問,既是因為他不懂,也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斤兩以及朱元璋的性格。

朱元璋是殺過很多功臣,但這些功臣基本都是該殺的,比如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等,其實這些人都是因為個人極度膨脹,先是充分的利用了朱元璋念舊、感恩的情感,後又得寸進尺在權力爭鬥上威脅了皇權,甚至更有不法之臣壓榨和盤剝百姓,導致朱元璋性格的另外一面爆發,殺而後快。

朱元璋一直對徐達、湯和、劉伯溫等人保持著信任和良好的關係,並不是民間傳聞的那樣燒鵝殺徐達,毒藥殺劉基等,這極少數的一群人自始至終都保持著為人臣子應有的本分,非常透徹的看清楚了帝王心術,在皇權面前,既沒有親情,更沒有友情。

洪武十六年,徐達過世,朱元璋給予徐達非常高的葬禮待遇,不但封王,還讓其陪葬孝陵。


沉墨I方之城


試回答本題: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殺伐果決之人,自明朝建立後,有許多功臣勳貴或因貪贓枉法或因遭其猜忌,而被誅殺。但是作為功勳卓著的徐達,卻能僥倖逃過朱元璋的屠刀,這又是因為什麼呢?試從以下三點作一淺析。

①、徐達熟知朱元璋的秉性,知道其忌諱。因此在建功立業的過程中,時時注意避免有功高震主的舉動,以求最大程度的減少朱元璋對自己的猜忌之心。所以謹慎小心,是拯救了徐達免受其害的第一個原因。

②、徐達在明朝建立後,積其功而得封顯爵,可謂榮寵至極!但是徐達卻並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飛揚跋扈!反倒是愈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刻注意與其他居功自傲的功臣勳貴們保持距離,以免給朱元璋留下結黨營私的印象。所以明智是拯救了徐達免受其害的第二個原因。

③、當那些功臣勳貴們因為受到了猜忌,或是其自身就有貪贓枉法的把柄,被朱元璋抓住並借題發揮,將他們逐一剷除後。徐達當然也會受到觸動!那些人的悲慘下場,時刻在提醒著徐達:奉公守法,要低調做人高調作事,時刻要自警、自剔,以保太平晚年——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個翻臉無情的人!

即便是功臣們曾經建有奇勳,但只要觸動了朱元璋的“底線”,也必將遭到清除!曾經在洪都之戰中,為朱元璋戰勝陳友諒出了大力的藍玉又怎麼樣?還不是落了個身名俱毀的下場!因此奉公守法是拯救徐達免受其害的第三個原因。

綜上:徐達作為少數逃脫了朱元璋清洗的昔日戰友,其原因就在於徐達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也明白朱元璋的心思。所以在行事上一貫注意不去觸硑其底線,也因此才能得以善終。


北疆同心侃歷史


徐達作為大明的開國元勳,幾乎追隨明太祖朱元璋參加了建立大明王朝過程中所有重要的戰役,並且取得了赫赫戰功,為大明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蓋世奇功。但有如此大功的徐達依然謙虛處世從不居功自傲,不貪戀權位,每次出征回來就把兵權交還給朱元璋;徐達還有高尚的品質,嚴於紀己不貪財好色,特別愛護士兵體恤下屬,因此徐達在部隊中具有很高的威望。

徐達與明太祖朱元璋個人關係非常密切,是朱元璋特別倚重的心腹大臣。徐達與朱元璋是濠州(今安徽風陽)老鄉,小時候經常在一起放牛玩耍,關係非常好。元末起義軍爆發以後,徐達就去追隨朱元璋一起反抗元朝的統治,並在消滅對手陳友諒、張士誠兩股割據勢力立下了赫赫戰功。



朱元璋在掃滅陳友諒、張士誠割據勢力以後,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派徐達為徵虜大將軍率領25萬大軍北伐滅元,徐達不負朱元璋的期望,取山東、攻河南、佔大都(今北京)一舉攻滅元朝,為大明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為了維護大明王朝的統治,不斷抑制武將,防止他們擁兵自重,甚至不惜屠戮大批開國功臣。而明太祖朱元璋對大明有定鼎之功的徐達也曾經因所謂的“太陰數犯上將”的星象而“惡之”(《獻徵錄》卷5,御製《徐公達神道碑》),但是不管朱元璋如何猜忌,徐達在政治上一直忠誠不二,而且其自身高尚的品質以及謙虛的處世之道最終贏得了朱元璋真正的信任,從而避免了“走狗烹”的厄運,得以善終。

洪武十八年二月,徐達病逝,享年54歲。在徐達去世以後,明太祖朱元璋悲痛不已,追封徐達為中山王,賜諡“武寧”,賜葬於南京鐘山之陰,並親自為之撰寫神道碑,讚揚徐達“忠志無疵,昭明乎日月”。後覆命“配享太廟,塑像祭於功臣廟,位皆第一”。


漫話史海


徐達為何逃過朱元璋的大開殺戒?四個字:潔身自好。做人大度,不爭功,謙讓,用心打仗,忠君,不結黨營私,安分守己,很重要一點,徐達沒有捲入胡惟庸案,徐達是自己病逝的,和曹國公李文忠一樣,死的較早,當時朱元境並沒開始大開殺戒,如果是在朱標之後,那徐達的命運就要打上問號了。

徐達(1332-1385年)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明朝的開國功臣,都很忠誠、有勇有謀,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但都有各自的毛病,比如貪戀女色,居功自傲,違反紀律等,但徐達潔身自好,以上這些問題都沒有。徐達大半輩子都在征戰中度過的,從22歲投奔紅巾軍到去世前一年還在鎮守北平,戎馬生涯30多年,如果給他打上一個標籤,只有“忠君”二字。

勝棋樓,當年朱元璋和徐達在此下圍棋,徐達當棋子布成“萬歲”二字,讓朱元璋龍顏大悅,將莫愁湖畔的樓宇賞給徐達,此樓也改名為勝棋樓,至今樓內仍有徐達畫像。

《明太祖實錄》記載,至正15年,朱元璋被義軍領袖孫德崖扣下,徐達不顧個人安危,自告奮勇“請以身代”,從那時起贏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不過朱元璋有多疑的毛病,曾數次考驗徐達的忠誠度,有次故意把徐達灌醉,讓其睡在自己床上,徐達醒後大驚失色,跑去向朱元璋賜以死罪,朱元璋內心益悅。以後徐達頻繁在外統領重兵征戰,朱元璋都十分放心,稱讚他:將軍率師征討,勤勞於外,古人所謂“忠爾忘身,國爾忘家”。

徐達墓有多個奇觀,其中之一就是神道碑高達8.95米,什麼概念呢,朱元璋的聖德碑只有8.78米。

徐達的潔身自好,是獲得朱元璋的首肯的,《太祖實錄》中說,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昭明乎日月,惟大將軍一人而已,這是在說徐達不好女色,不愛財;又說,將軍功昭上下,澤及兵農,而於人慾之私,秋毫無犯,這是在說徐達體恤軍民,廉潔的榜樣。後來的宋國公馮勝在北方打了勝仗,到處搶漂亮的胡女,被朱元璋訓斥,就拿徐達作的比較。

徐達積累的功勳和聲望蔭庇著徐氏家族,4個兒子均由朱元璋賜名,3個女兒嫁給朱元璋兒子,圖為朱棣的徐皇后。

洪武17年,徐達在北平重病,遣使召回南京養病,洪武18年正月26日,聽聞徐達重病稍有愈,還以璽書慰勞徐達:方今九夷八蠻,大者畏力,小者懷德,非將軍忠誠耿耿,以勞為逸,何由臻茲?但沒幾天,重病又復發去世,朱元璋將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親自撰寫碑文,追封中山王,這個中山王份量很足,是等同於單字王的二字王。


圖文繪歷史


“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這段話出自朱元璋對發小徐達的評價,對這位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朱元璋絲毫沒有吝嗇,恨不得集中世間最美好的詞彙來讚譽他,“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是從小與朱重八、湯和一起長大的同鄉好友。他為人謹慎,思慮周詳,訥於言而敏於行,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破平江剿滅張士誠,誓師北伐,推翻元朝,平定西北,可以說,大明王朝的江山至少有一半是他帶兵打下來的。

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在濠州受郭子興排擠,率領徐達、湯和等將領南下定遠,攻佔滁州。當時追隨朱元璋離開濠州的共有24名淮西同鄉,後來都成為明朝開國功臣,稱為淮西二十四將,徐達正是其中之一。明朝建立後,徐達獲封魏國公,官至中書右丞相,太傅等,深得朱元璋信任。他非常瞭解朱元璋多疑的性格特點,不僅自身克己守法,從不逾矩,而且告誡家人收斂鋒芒,謹慎度日。

朱元璋稱讚他不好色,不愛財,攻下富甲江南的平江後,當即封存府庫,將金銀財寶悉數運往南京;進入大都後,妥善安置宮內姬妾,沒有半分差池。其它的功臣勳貴就沒有這樣的品德操守,宋國公馮勝就因貪財好色被檢舉揭發而獲罪,大將軍藍玉因為欺辱元妃而遭到切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25萬大軍誓師北伐。徐達統軍北上,攻城不屠,受降不殺,僅用一年時間收復了中原政權失陷長達四百餘年的燕雲地區,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了安份守己,勤儉奉公之外,徐達也很注重與皇室聯姻,四個女兒中有三個皆嫁皇子,長女嫁燕王朱棣,次女嫁代王朱桂,四女嫁安王朱楹。

此外,徐達還時常向朱元璋表達忠心,打消疑慮,最著名的就是勝棋樓的故事。相傳,朱元璋酷愛圍棋,但棋藝遠遠不如有國手之稱的徐達。可每次對弈,徐達都敗在他的手下,朱元璋明白那是徐達有意讓他。有一次,朱元璋在莫愁湖畔的對弈樓召徐達對弈,雙方事先約定,勝負決不怪罪,但要施展平生棋藝,決一勝負。

雙方擺開架勢,埋首棋局,這次朱元璋節節逼進,眼看勝局在望,欣喜地問道:“愛卿,這局以為如何?”徐達微笑著點頭答道:“請萬歲縱觀全局!”朱元璋起身細看,不禁失聲驚歎道:“朕實不如徐卿也!”原來,徐達的棋子竟然在小小的棋盤上布成“萬歲”二字。為了嘉獎徐達的功績和棋藝,朱元璋把對弈樓和花園欽賜給了他,並改名“勝棋樓”。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達得了背疽,朱元璋派御醫為其診治,起初尚有起色,後來病勢加重,藥石無靈,於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病逝,享年54歲。據明朝徐禎卿的野史小說《翦勝野聞》記載:徐達得了背疽後,忌食燒鵝等發物。可朱元璋偏偏就派內侍送了一隻燒鵝給他,正所謂“君有賜不敢辭”,徐達只好流著眼淚當著內侍的面吃下了整隻燒鵝,沒過幾天便因病勢加重而去世。

當然,這只是後世文人的杜撰,試問朱元璋何必揹負罵名去謀害這位立下赫赫戰功的同鄉發小,信國公湯和醉酒後屢出狂悖之語,朱元璋尚且讓他得到善終,又怎麼可能會去謀害為人謹慎,從無差錯的徐達呢?徐達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定為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賜葬鐘山之陰,並御製神道碑文,配享太廟。


歷史茶坊


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從底層一步步走上地位,征戰多年,麾下追隨者眾多,而徐達在朱元璋這裡,不僅是兒時好友,同時也是最早追隨朱元璋的那批人,之後征戰四方,戎馬一生,軍功赫赫,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當排前列,朱元璋對徐達,也是讚許有加。

帝嘗稱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後話——徐達為什麼沒有如胡惟庸、藍玉等人一樣,被朱元璋給處理掉呢?

若是說起古代皇帝對開國功臣的清理,那麼朱元璋有著絕對的名氣,在朱元璋一朝,執政晚期時,朱元璋對於功臣宿將進行了強硬清理,只胡惟庸、藍玉兩個案子,就株連了數萬人。


但是,這些開國功臣中,也不全都是被朱元璋處理掉的,比如徐達,就是以善終為結局。

之所以有著這樣的結果,除了徐達與朱元璋的私人友誼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徐達非常本分,不逾越,知道自己的位置。


在古代,皇帝的多疑心是很重的,特別是開國皇帝,但凡有威脅到皇權統治的,或者說這些皇帝認為可能會威脅到皇權的,他們都會選擇清理,這也是朱元璋執政後期大開殺戒的原因。


而徐達這個人,為人處世特別小心謹慎,在朱元璋面前更是絲毫不敢逾越,所以在朱元璋看來,徐達這位老朋友十分老實本分,況且又是立有大功的開國元勳,所以,朱元璋給了徐達包容。


說與山鬼聽


朱元璋算是歷史之中僅有的從一介布衣到開國天子之人,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其手下開國功臣也是功不可沒。

朱元璋為何大肆誅殺開國勳貴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開國皇帝在建立王朝之後,為了維護政權安定會大肆誅殺功高震主的功臣良將。

朱元璋做為底層百姓一路打拼到開國帝王,深知維護政權穩定必須要清除掉那些驕兵悍將。本來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來解除將領們的軍權,人一但有權利就很難放的下了,那些驕兵悍將並沒有去主動放棄權利。

後來太子朱標不幸英年早逝,皇太孫朱允炆贏弱,朱允炆斷然不是這些開過功臣們的對手。倘若有人起兵造反,江山社稷危矣不說,黎民百姓也會再次受戰亂之苦。功臣良將們又居功自傲,貪贓枉法,要知道朱元璋最恨了就是貪官汙吏,所以很多開過勳貴都慘遭朱元璋誅殺。

送燒鵝賜死徐達並非史實

曾幾何時突然出現朱元璋送燒鵝賜死徐達,火燒慶功樓等謠言,真實歷史中並沒有此事。

徐達戎馬一生,老年由於常年征戰背部生一背疽,不能吃發物,朱元璋得知後,在徐達發病之時,賞徐達一燒鵝從而賜死了徐達。

根據現代醫學證明燒鵝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和脂肪,背疽病患不會因為吃燒鵝就會導致病情惡化,所以朱元璋以燒鵝賜死徐達之事根本不成立。

徐達做了什麼可以躲過朱元璋的誅殺

徐達和朱元璋兩人同樣都是貧苦出身,兩人又是發小,自然而然深知朱元璋的性格。在朱元璋得勢之後,徐達知道朱元璋已經不同往日,所以徐達處處謹慎小心,在建功的過程中時刻避免功高震住。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徐達的謹慎小心,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閒暇之餘喜歡下圍棋,徐達做為開國元老自然跟朱元璋經常下棋解悶。

徐達深知君臣之別,只有君王勝不能臣子贏,所以每次下棋徐達都會故意賣個漏洞或者故意讓朱元璋吃上几子。

可是有一日,朱元璋要徐達拿出真本事來給自己下棋,倘若故意讓之以欺君之罪論處,原來朱元璋心裡明白往日下棋都是徐達故意讓自己的。

徐達知道這次必須拿出真本事來跟朱元璋下棋但是又不能贏,贏的話朱元璋肯定會不悅,徐達兢兢剋剋的與朱元璋下棋。

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未能分出勝負,徐達看到朱元璋臉上有些不耐煩,隨即故意讓朱元璋吃上兩字。正當朱元璋要贏之時,徐達馬上跪下高呼萬歲,原來棋局之上赫然出現萬歲二字。

徐達不管在權利上還是日常生活之中都處處謹慎小心,不但如此,徐達為官之道也是奉公守法,從不仗著聲名顯赫去做不法之事,另外徐達每次出征歸朝之後會主動上交兵符。

避免功高震住、奉公守法、向朱元璋表明忠心、謹慎小心、恪守君臣禮儀等等多種原因結合在一起讓徐達得以善終。


豫北老崔


好像死的早,兒子好像也被封了世襲國公,一門雙國公,還是明朝也是無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