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好辛苦,你還讓他做家務,”兒媳回了一句話,婆婆從此閉嘴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遇便註定緣分一場。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01

現實生活中,往往是這個樣子,媳婦是好媳婦,能幹、聰明、懂事、有禮,婆婆也是好婆婆,對人誠實善良、溫柔可親。

這麼分開來說,她倆都挺好。

但只要她們倆在一個共同的場合長期生活在一起,百分之九十的婆媳矛盾都是很緊張的。

這個時候,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總之就是覺得對方不可理喻、錯的離譜。

為此,弄得氣氛緊張、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我兒好辛苦,你還讓他做家務,”兒媳回了一句話,婆婆從此閉嘴

最關鍵的是這種家庭氛圍,給孩子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丈夫也受了夾板氣。

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家庭會變成戰場,婆婆會變成仇人,就連那個最親的丈夫也會變成陌路人。

黃菡老師曾經說過,婆媳相處最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可對於那種父母都是農村的人來說,他們去城市裡看孩子,只能住在兒子家裡,想保持距離也沒辦法啊。

就像藍藍和丈夫的婚姻,他們倆大學畢業留在這個城市工作,而父母都是農村的,他們只能受著委屈住在一起。哪怕也是雞毛蒜皮,爭吵不斷。

“我兒好辛苦,你還讓他做家務,”兒媳回了一句話,婆婆從此閉嘴

02

藍藍和丈夫在這個城市裡,辛苦打拼,終於買了一套房子,有了一個家,但每個月的房貸讓他們不敢絲毫懈怠。

有了孩子後,藍藍休完產假,不敢多歇一天,為的是多分擔家庭的經濟壓力。為此跟丈夫商量,讓老家的婆婆來帶孩子。

當兒媳婦和婆婆住到一個屋簷下才明白:婆媳是天敵。

她們的育兒觀念、餵養方式、思維邏輯差別太大,簡直是兩個極端,不可調和,最關鍵的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非常對,誰都說服不了誰。

有分歧就會有矛盾,有矛盾就會有爭執,有爭執就會有家庭大戰。


“我兒好辛苦,你還讓他做家務,”兒媳回了一句話,婆婆從此閉嘴


例如:給孩子衝奶粉的溫水需要多少度。

媳婦建議婆婆把水溫控制到35度到40度之間,而婆婆總是90度到100度的水衝奶粉。媳婦跟她說了多少遍,仍然我行我素。藍藍就忍著性子跟她講,水溫太高會破壞裡邊的蛋白質,使奶粉的營養流失,那喝奶粉還有什麼用。

婆婆不但不聽,還咕噥著就你講究有本事你自己喂吧,我年齡大了,控制不了溫度……。

類似的事情多如牛毛,每次都不歡而散,時間長了,都特別想大吵一架,哪怕現房揭瓦也要把怨氣發洩出來。

“我兒好辛苦,你還讓他做家務,”兒媳回了一句話,婆婆從此閉嘴

03

平時藍藍上班的時候,婆婆帶著孩子經常在大街上玩。由於她跟兒媳婦處的並不順利,有一肚子的話沒人聊,於是在大街上跟左鄰右居的就說起自己的兒媳婦如何如何。

人往往都是這樣,再說自己的對手不好的時候,往往添油加醋,還要把自己美化的跟大聖人一樣。

整個大街上的老人,沒有人不知道藍藍霸道、不孝順、不懂事。甚至,有的老人看見她就教育她:你婆婆這麼大年紀了,本來就幫你們帶孩子,你們應該多孝敬才是。

為此,藍藍一頭霧水,但在外人面前,只能隱忍。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她就跟老公抱怨,希望他能出面解決。而老公卻始終張不開口。

“我兒好辛苦,你還讓他做家務,”兒媳回了一句話,婆婆從此閉嘴

時間長了,婆婆覺得自己找到了輿論的法寶,在家裡相處的時候也更加放飛自我。

不管小兩口弄點什麼事,她都指點“江山”。甚至每週一次的大掃除,婆婆也是鎮靜自若的指揮。

這個週末,藍藍和丈夫還和原來一樣,一個收拾房間一個收拾客廳的。婆婆一看不樂意了,上來就叫喚:“我兒子整天上班,夠辛苦了,你還讓他做家務,這不是女人應該乾的活麼?”

藍藍聽了之後再也不願意忍下去了,說:“他上班辛苦,可以不幹家務,而我呢,整天加班,白天比他還辛苦,晚上還要哄孩子睡覺、餵奶,我不辛苦麼?為什麼還跟別人說我又懶又饞呢?還有不要拿你的封建思想摻與我們的家庭,什麼叫家務就是女人該乾的?”

婆婆聽了之後,啥都沒說,暗自流淚了。

“我兒好辛苦,你還讓他做家務,”兒媳回了一句話,婆婆從此閉嘴

04

婆媳矛盾,最難得就是中間的那個男人。

一邊是生養自己的母親,說不得、教不得,哪怕她做的確實不對,男人也會把話嚥到自己肚子裡;另一邊,是自己同床共枕的妻子,也想疼她愛她,也不想讓她受委屈。

可沒辦法,兩個人總有一個受委屈的。

好像總是這樣,男人安撫了這一邊,就傷了那一邊,他們對立的雙方都有明確的立場,贊同了其中一個,似乎就是變相的反對另一個,也就相當於傷了另一個人的心。

所以很多男人只能拎不清。

“我兒好辛苦,你還讓他做家務,”兒媳回了一句話,婆婆從此閉嘴

婆媳矛盾為什麼這麼難處呢?

首先:她們有共同愛著的人,就是中間的那個男人。

這也就決定了她們倆在某些方面是競爭關係,爭奪那個男人心目中的愛。

婆婆覺得他是我兒子,我倆是一家人,兒媳婦是外人,所以一心保護兒子,生怕他受一點委屈,但這樣針對兒媳,就容易引起戰爭。

換位思考一下,她畢竟也是別人家的女兒,如果人家的父母這樣對你兒子,你什麼心裡感受呢?

其次:一個家庭裡,只能有一個女主人。

作為婆婆你是兒子原生態家庭的女主人,這一點毋庸置疑,可孩子一旦長大,他們有自己的家庭,也會有新的女主人。

要明確作為長輩的職責,你去是幫助兒子帶孩子,給孩子減少後顧之憂,而不是讓後院失火,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而不是去指點“江山”、增加矛盾。

想要自己的兒子家庭幸福,聰明的婆婆需要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