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好嗎?陪孩子寫作業有方法可循嗎?看我說給你聽

導 讀


很多家長都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艱辛歷程。那麼,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好嗎?陪孩子寫作業有方法可循嗎?


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好嗎?陪孩子寫作業有方法可循嗎?看我說給你聽


在陪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我也走過很長的一段彎路。


今天,作為一個五年級小學生的媽媽,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陪孩子寫作業的艱難歷程。


01

陪孩子寫作業的艱難歷程


記得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連漢語拼音都不會寫。


所以剛一入學,因為班裡很多孩子都能熟練掌握漢語拼音,所以她的節奏明顯慢半拍。


尤其是寫作業的時候,半天寫一個字母,並且還歪歪扭扭。


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實在看不上她的書寫,氣急敗壞地拿橡皮一把擦掉。


孩子看到自己好不容易寫的字母被擦掉了,又哭又鬧,大喊大叫……


整個家裡也亂成一鍋粥。


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好嗎?陪孩子寫作業有方法可循嗎?看我說給你聽


相信每一個小學生的父母都深深的明白這種場景,都能對網上流傳的那句話有深深的共鳴:


不陪孩子寫作業,母慈子孝,又摟又抱;一陪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又吼又叫。


就這樣連吼帶叫,又哭又鬧的陪伴了2年。


我發現, 孩子對作業的厭煩程度越來越深了,時間長了,孩子即使不寫作業,笑容也越來越少了。


精疲力盡的我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差錯?我陪孩子寫了這麼久的作業,真的有效果嗎?


靜下心來,我發現,其實陪孩子寫作業弊端也不少。


02

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好嗎?


1


其實,作為家長,我們捫心自問,大部分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都會嘮叨不停,過分地關注細節,不停地催促孩子:


快點寫啊,你看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不會啊。


總之,過多的言語會不停地打斷孩子寫作業。


有時候,一些不耐煩,對孩子不認可的微表情也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給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2


其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家長陪著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會在家長面前刻意表現他的痛苦,覺得作業是個苦差事,刻意表現想博得家長的同情,所以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既不專心,又影響速度。


3


如果家長長期陪伴孩子寫作業,孩子自然就會對家長形成依賴性,會覺得不完成作業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是共同的事情,對家長形成綁架。


孩子在寫作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產生的一些負面情緒,就會遷怒到家長身上。


4


第四,大部分家長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都已經很辛苦了,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想起還要繼續陪孩子奮戰的艱難歷程,都覺得身心疲憊。


有些家長因為陪伴孩子付出那麼多時間,很辛苦,時間長了就會有討債的心理:


我放棄了自己的休閒娛樂,花了那麼多時間陪你,你居然學成這樣。你看到底對得起誰?


長期以往,就容易讓孩子產生負罪感,導致親子關係僵化。


5


最後,我想強調的一點是,陪孩子寫作業是一項長期的過程。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常年累月的陪下去,自己的身體也會吃不消,熬不住。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他們的孩子已經高中了,但家長還是堅持每晚陪孩子寫作業。


好像已經成了自己固定的工作,一天不陪,不僅孩子感覺不習慣,並且自己也有內疚感。


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高中孩子的功課,大部分家長已經沒有辦法幫到孩子。


高中孩子的課業負擔很重,每天睡覺的時間也晚,家長白天要辛苦上班,晚上再這樣熬夜陪下去,到底有多少實際的意義?


尹建莉老師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一書中說到:

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任何一件事情,變成一項被監督完成的活計,家長陪著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


而孩子從骨子裡是不喜歡一個監工的,最多是表面上服從他,內心絕不會聽他的話。

所以說,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


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好嗎?陪孩子寫作業有方法可循嗎?看我說給你聽


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當然,我們今天說到的陪和不陪,不能簡單化和絕對化。


培養自覺獨立意識,防止養成依賴家長的習慣,與其說是行為方式,不如說是理念。不能簡單從形式上界定它。


03

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那麼,如何陪孩子寫作業,我有三點體會。


明確自己的身份

1


有些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大人和孩子的關係就像是大老虎和小白兔。


家長這樣監工的心態肯定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沒有人會在嚴苛的監督之下高效率勞動。


坐在孩子旁邊這個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是一隻小白兔,家長更應該是一隻小灰兔,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共同完成目標。


“陪”的目的是為了“不陪”

2


在陪伴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自己看看書,給孩子倒杯水,自己安靜地沉浸在閱讀之中。


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讓孩子意識到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是自我管理的一種表現。


家長慢慢學會放手,始終牢記:“陪”的目的是為了“不陪”,不陪才能培養出好習慣。


做好放手的心理準備

3


學會放手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異常艱辛,並且具有反覆性,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


我家孩子三年級的時候,我嘗試著放手,剛開始孩子很不適應,哭鬧著要家長陪。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穩住陣地,不能軟下心來,等孩子哭鬧之後,發現沒有結果,就開始嘗試著自己完成作業。


這個階段的作業完成情況也是一片混亂,丟三落四不說,因為沒有了大人的督促,很晚動筆寫作業,很晚上床休息。


我躺在臥室,看著孩子書房深夜亮起的燈,心裡也不是滋味,但覺得這也是她成長中應該體驗的“功課”。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教育契機。


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好嗎?陪孩子寫作業有方法可循嗎?看我說給你聽


就好像我們整理衣櫃,把衣櫃裡的衣服拿出來,鋪在床上,準備分類整理,重新掛進衣櫃,這個時候房間是最亂的。


就這麼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發現已經依靠不上家長,慢慢地也開始想辦法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作業。


現在看著五年級的她,每天能自主獨立地完成作業,養成了自己作業自己完成的好習慣,為初中和高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覺得自己以前的放手過程所承受的煎熬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