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把通天河與黃河打通?

今天空氣流通暢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水資源分佈狀況是南方水量多而北方水量少,長江流經的南方地區水量豐富,長江的年徑流量高達9600億立方米,而黃河流經的北方地區卻乾旱缺水,黃河的年淨流量只有550億立方米左右,長江水量是黃河的17倍多,因此將長江水調往黃河,是很多關心國家發展大計的朋友心中都萌生過的念頭。




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實際上就是將隸屬於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調往北方地區(非黃河流域),但早先規劃的南水北調工程分做三線,中線之外還有東線和西線,而所謂的西線,就是將長江上游的水調到黃河上游中。如下圖:

可見,南水北調中的西線工程,就是將長江的上游通天河和金沙江中的水調到雅礱江中,再從雅礱江和大渡河中向黃河的上游調水,總體佈局為:建設四川大渡河、雅礱江支流達曲—賈曲聯合自流線路,調水40億立方米;四川雅礱江阿達—賈曲自流線路,並在雅礱江干流建阿達引水樞紐,調水50億立方米;通天河—雅礱江—賈曲自流線路,在通天河干流建側仿引水樞紐,調水80億立方米。



三條調水河道每年共調水170億立方米。在南水北調的三線工程中,西線的調水量是最多的,170億立方米水量佔到了黃河年徑流量的近1/3,這個水量還是相當大的,基本上能夠緩解黃河上中游地區2050年左右的缺水問題。


報告顯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討,後來設定項目規劃分三期實施,方案規劃於2001年通過審查,但又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此事彷彿沒人提了,目前西線工程前期研究工作仍未進入基建審批階段的程序,如此利國利民的工程,為什麼至今還停步不前沒有實施呢?

說起來這有多個原因,首先是規劃工程區域內地質條件複雜,經過路線基本都屬於山地,大都屬於巴顏喀拉山區,隧道和河道引流需要穿山越嶺,這又導致了工程建設難度高和投資大兩個問題。還有個問題就是有些省份對於調水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不支持的態度,比如因為水源要從某省引出,導致某省擔心會影響水資源利用和水電站發電,所以一直態度消極不予支持。



不過今年初時該工程已有新消息,2019年1月9日前後央廣網等媒體曾經報道稱水利部在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表示將在本年度持續深化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前期論證,為早日開工建設創造條件,這也說明國家在水利規劃上並沒有放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而是重新重視並啟動該方案,將其作為重要事項加緊論證定案,以求儘早開工建設,使其早日造福於民。


人類的方向


通天河是長江上游的正源,通天河在彙集了沱沱河等眾多小支流以後往南融入了金沙江,可以說長江的源頭就是通天河。我們都知道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其實離的很近,其中最近的距離就是通天河與黃河之間的那一段。因為長江黃河都源自於青海,長江水量充沛,而黃河水量很低,所有便有人建議將通天河與黃河打通,增加黃河的水流量。或許從地圖上看,黃河於通天河之間的距離確是很短,憑藉我國的基建水平,打通兩者不是難題,但並不是國家不願意將其打通,而是沒必要打通。首先就是工程量太大,通天河與黃河源頭所處的青藏高原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打通兩條河流可不是修建鐵路,穿山隧道就可以帶來巨大效益,而需要保證通天河的水流量能夠促進黃河,高原施工難度本身就很大,如此高難度的施工量帶來的效益卻很低,因為通天河的水流量並沒有大家所想象的那麼大。

長江之所以水流量豐富可不僅僅是靠沱沱河、通天河、雅礱江、金沙江這幾條源頭水流,而是在整個流域當中都不斷有大型支流進行水量補充,從四川開始,岷江、重慶嘉陵江、湖北漢江、湖南湘江、江西贛江都是長江支流貫穿整個長江頭尾,這才使得長江的水流量巨大,且適合通航能夠給兩岸帶來巨大的經效益。通天河、沱沱河等支流僅僅是長江的發源地,而不是長江中游水量,發源地的水流量僅佔長江水流量的很小一部分,將這一小部水流量耗費巨資引進黃河,是一項得不償失的工程。如果通天河的水流量佔據長江一半,甚至佔據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國家肯定會考慮將通天河與黃河打通,為黃河沿岸帶來改觀,可目前看真的沒必要。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引水、借水、截水相結合,實現雅江、長江、黃河水資源綜合利用。





水利部西線南水北調2期共調水90億立方米!



  • 黃河在甘肅黑山峽下洩徑流量為330億立方米。
  • 渭河、汾河支流匯入黃河,鄭州上游徑流量為580億立方米。



長江三峽下洩徑流量4400億立方米,出海口9600億立方米。

  • 按10%調水對下游影響很小。
  • 三峽壩區海拔180米,丹江口海撥160米,鄭州105米,可以自流調水450億立方米。
  • 鄭州黃河上游可截流200億立方米。
  • 鄭州上游實際增加250億立方米。

西線調水加截流共290億立方米,自劉家峽上游沿2100米高程--武威1800米--張掖1500米--新疆1200米--烏魯木齊800米,自流引水。

  • 難點在劉家峽--武威段工程,河西走廊沿祁連山佈置較容易。
  • 總調水量較少,沿線需節約用水。
  • 黑山峽下洩130億立方米,維持河谷沿線用水。
  • 原規劃的引黃濟洮濟渭工程可參考,紅旗河工程的支線--紅延河工程,兩者引水去陝北線走向相同。
  • 水利部調水方案



藏水北調至長江上游,補充長江水量。

  • 自雅江大拐彎處調水至長江上游。
  • 三江可調水600億立方米補充長江。
  • 大西線調水等


  • 紅旗河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我國降水量空間分配不均勻,這幾年矛盾非常突出,南方普遍多雨,多地出現的澇災,而相應的北方持續多年的乾旱,降水量較同期減少四成,很多河流乾枯,地下水超採,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人口急劇膨脹,工農業生產與城市用水告急,出現了無水可調的局面,為了緩解人地關係不協調的矛盾,急需跨流域引水,實現南水北調,目前中線調水成功,主要解決京津冀城市用水,東線目前正在實施,利用京杭大運河給華北平原進行生態補水。

關於南水北調問題,很多熱心讀者提出為什麼不直接把通天河與黃河打通呢?(上圖紅粗線)這樣不是更簡單嗎?我們先看上圖,與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有什麼不同呢?西線工程從長江干流通天河引水至雅礱江80億立方,雅礱江至賈曲50億立方,賈曲---達曲---大渡河--黃河40億立方米,三條河打通總計引水170億立方。這也是黃河中游目前需求的調水量。

長江干流通天河年總徑流量約130億立方米,而西線南水北調需要170億,這還沒有考慮到未來乾旱持續發展程度,繼續增加調水的可能,還不能讓通天河斷流,破壞河流的生態系統。所以不能把通天河和黃河直接打通,而是把雅礱江、大渡河、通天河連接在一起來解決通天河上游徑流量不足的問題。

事實上通天河雖然是長江的幹流,處於河流源頭,補給類型多為冰川融水,但降水補給較少,為此徑流就很少了,儘管與巴顏喀拉山一山之隔,距離比較短,但徑流不足,是限制我們打通長江與黃河的理由。

當然還要考慮工程與生態保護問題,通天河與黃河源頭都是我們國家江河源地,冰川儲量非常豐富,稱之為我們13億人的“中華水塔”,在這裡施工海撥高,施工難度大,地質條件複雜,後勤保障困難,對生態環境還有破壞作用,從各方面比較,這裡施工都不划算。

相應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位於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交接處,相比較而言,這套方案佔有很多優勢,所以說不能直接把通天河與黃河打通。


地理縱橫


首先請你閱讀我根治黃河的方案!假設說把兩條河打通,把長江的水引入黃河,其後果是:

第一,長江的源頭就失去了!黃河的源頭也定不下來!這還不是問題的嚴重性!

第二,在金沙江上游很長一段江面將斷流,嚴重改變生態環境,更嚴重影響兩岸人民及動物的生產生河!

第三是也嚴重影響金沙江和長江上游的水電水利樞紐工程的運行效益!

第四,黃河接收了長江的水量後,將改變生態環境,增加水災的發生!

第五是加大了黃河的水量後,如果不能把這部分水調往大西北,勢必加大黃河水量,把黃土高原更多的泥沙衝向下游,地上河更加嚴重!會帶來更多的泛濫成災!

第六是對黃河上中游的水電水利工程打亂了以前的規劃!

第七還有不可預見的問題發生!


綜改1


總體而言,南水北調就是把南方水資源比較豐富的長江流域,往北方黃河流域調水,設計的線路總共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東線工程就是長江下游揚州抽取江水,通過京杭大運河往北方調水,目前東線工程一期已建成供水。中線工程就是從長江的直流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取水,建輸水乾渠往華北輸水,目前中線工程一期已建成輸水。

西線工程就是在長江的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水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從長江上游往黃河上游輸水。所以,問題中打通通天河和黃河的工程其實在南水北調工程中就有規劃,不過目前並沒有實施。主要的困難是地處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惡劣,高寒缺氧,周邊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後勤保障困難,工程建設難度極大。


地理沙龍


通天河,又叫犛牛河,也就是長江上游的一段而已,是長江的一部分,主要位於青海省境內的青藏高原之上,通天河上起囊極巴隴地區,下至玉樹藏族附近的巴塘河口,上接長江屬,下與金沙江相連,河流長度813公里,屬高原山地氣候。通天河多年平均流量為385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22億立方米,其中水量的2/3以上來自曲麻萊色吾曲口以上,蘊藏著豐富的水電資源。插句題外話:提到通天河大家會不會想起《西遊記》中的片段呢。近些年,由於玉樹地震,加上非法採礦淘金等亂採亂伐現象,使得長江干流的通天河河道破碎不堪,河道越來越窄,變的岌岌可危。


黃河,我國的“母親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彥喀拉山脈,我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長度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了量580億立方米,也是世界攜帶泥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呈“幾”字形,流經我國的九個省、自治區,包括: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最後注入渤海灣。主要支流有:洮河、湟水、汾河、渭河等四大支流。其中上游地形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屬我國太平洋七大水系之一。


作為我國的兩條大河,長江上游的通天河和黃河源頭都位於青海省內,也是兩條河流距離最近的地方。而長江年徑流量為9600億立方米,黃河年徑流量為580億立方米,長江年徑流量是黃河年徑流量的十七倍,長江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麼不把長江上游的通天河與黃河上游打通連接在一起呢?用長江水來補給黃河缺水問題呢?


其實提問者想多了,為什麼不打通,其實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啊,一直想把長江上游通天河與黃河上游連接在一起啊。我國的“南水北調”世紀工程,就是把長江水引到黃河流域及華北地區、西北內陸缺水地區。“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把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繫,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佈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以開始向北方調水,每年為130億立方米;東線工程一期已經完工並向北方地區調水,每年為148億立方米;西線工程尚未開工,處於規劃階段,年調水量預計為170億立方米,西線調水量是最多的。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也就是我們題目所說的把長江上游的通天河和黃河上游打通,把長江水調至黃河。即通過人為修建水渠,在長江的通天河、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修建大壩,建設水庫,大壩海拔高程2900-4000米,採用引水隧洞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通過調水到黃河,按照“下移、自流、分期、集中、漸進”的思路,其實過程很負複雜,分為三個路線,這裡我們不再過多介紹。調水成功後,通過黃河河道及河西走廊將長江水引到新疆地區和黃河下游,到達緩解西北和華北地區缺水問題。 隨著時間推移,“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即長江上游的通天河與黃河上游的打通工程,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緊迫,已經不僅僅是規劃階段,需要我們來付出行動的時刻到了,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


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可截流,堵住,讓其向北溢流止。


宋綠珍


為什麼要打通?如果不看下游的長江,通天河只是一條小河,對黃河水量毫無幫助。你能讓下游的長江水倒流回通天河,再進入黃河嗎?


拉拉拉仇恨


通天河,一條神秘,神奇的河。充滿傳說的河。

西遊記中,千年老龜託話的地方;唐僧失信,失真經的地方;孫悟空討要真經的地方;菩薩使計幫佛祖拿回三本真經的地方。(長生不老經,起死回生經,贖罪悔過經)所以,人間雖有萬本經,實無一本是真經。自此後,通天河就成為了天界與人間的分界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