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用知識“縫製鎧甲”為家國“披甲上陣”

青年、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實現科技強國夢,不僅要靠奮戰在一線的科技工作者,也要靠廣大青年、少年的接續努力。在此次戰“疫”過程中,廣大少年、青年或堅持“停課不停學”,用科學知識“縫製鎧甲”;或投身戰“疫”一線,為家國大義“披甲上陣”。

恰同學少年戰“疫”中奮發不輟

在疫情防控期間,網課成為實現“停課不停學”的主要手段,廣大師生將課堂搬上“雲端”,最大限度保障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不受疫情的影響。面對疫情,師生們奮發不輟的精神讓人感動,尤其是不少偏遠地區學子“找網上課”的故事,令人動容。

在湖北武漢,方艙醫院內的高三學子楊一帆把六門功課安排得滿滿的,爭分奪秒地進行復習,他不是個患者,而是個戰士;在西藏林周,大學生玉中次多要騎20分鐘摩托車再爬20分鐘山,到海拔4500米的山頂上上網課,最長要待8個小時,只因不想落下課程,想跟上大家的進度;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有一戶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為了讓女兒順利上網課,不得不收拾蒙古包全家遷徙找網;在四川偏遠山區,學生每天爬到山頂去找手機信號,有的學生四處找無線網絡信號“蹭網”,還有的山村學生在家長陪伴下,集體在山腰找信號搭起“帳篷學校”……

為了解決部分學生上網課難的問題,教育部已完成“空中課堂”上星傳輸,覆蓋各省(區、市)特別是偏遠農村網絡信號弱或有線電視未通達地區。工信部鼓勵基礎電信企業重點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推出特惠流量包等精準幫扶舉措,減輕困難學生用網資費壓力。教育部還發文要求各地各校積極幫助解決線上學習條件問題,逐一排查學生線上學習存在的實際困難,建立精準幫扶機制,以學校為單位“一人一策”做好關心關愛幫助工作,確保“一個都不能掉隊”。

災難是塊試金石,面對疫情,學子們激發出超乎尋常的學習動力,以知識武裝頭腦,社會各界也傾其所能讓網課信號點亮學子夢,其中飽含期冀。正如近日鍾南山在回信中對青少年的寄語:“用知識縫製鎧甲,不遠的將來,各行各業都將由你們披甲上陣。希望你們不懼艱辛、勇敢前行!”

期投身杏林戰“疫”中以行證道

3月初,在武漢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一位大四醫學生患者告訴醫護人員自己要考湖南中醫藥大學的研究生。當得知前來巡視問診的正好是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毛以林、祁雙林教授,毛教授恰好又是湖南中醫藥大學的博士、碩士生導師,這位患者頓時十分驚訝,捂嘴不敢相信。毛老師對她說:“歡迎你!祝你早日康復,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而她兩次起立鞠躬道:“老師我一定努力!”

這一幕讓網友紛紛感嘆:“一定是特別的緣分!”令人慨嘆的豈止是緣分,更是中國醫學界傳承有序、前赴後繼的希望。在戰“疫”一線,既有以84歲的鐘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國士,用過硬的專業知識、敢於與病魔抗爭的勇氣、力挽狂瀾的擔當,保持理性與建言,給人們帶來希冀與光亮;也有以“60後黨員先鋒隊”為代表的醫學專家,他們率先進入汙染區,參與每一個危重症患者的搶救,與病魔較量;還有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總書記的點贊,讓人欣喜;總書記的囑託,讓人振奮!

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事業中,繼承前輩們科學報國的優良傳統,堅持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保持踏實奮鬥的心態,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寒窗十數載,以知識“縫製鎧甲”,為家國“披甲上陣”,不負大義不負時代,這才是青少年的你該有的樣子!(中國西藏網 文/李元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