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北極航道的開通,俄羅斯是最大的贏家?

戰忽山東分局


北極航道一旦開通,俄羅斯將成為世界航運的中心,變身一個超級新加坡

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總面積為17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面積的總和,而這兩個國家的面積排名分別是第二位和第六位。

遼闊的國土面積也為俄羅斯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雖然一個國家的海岸線和領土的大小沒有必然的聯繫。在通常情況下,面積越大的國家海岸線也不會太短。俄羅斯的海岸線約3.75萬公里,排名世界第五位。

不過由於俄羅斯緯度太高,國家實在太靠北了,一半的海岸線都在北極圈內,冬季根本無法使用,而其餘的海岸線在冬季也多是被大雪冰封。(俄羅斯海岸線雖然長,但附近基本沒有什麼重要航線,冬季可利用的港口也非常少)

目前俄羅斯可以直通大洋的港口只有位於北極圈內的摩爾曼斯克港,這個港口雖然位於北極圈內,但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眷戀,這裡是天然的不凍良港。但除了摩爾曼斯克港以外,俄羅斯其他的港口不是冰封,就是被鎖在內海中。

例如俄羅斯西部瀕臨黑海和波羅的海,但這兩個海都被北約國家包圍,尤其是黑海,這裡只有土耳其海峽一條通道通往外界,只要土耳其卡住這個通道,俄羅斯黑海艦隊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在黑海內部打轉轉。而波羅的海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如果俄羅斯想從波羅的海進入大西洋,照樣得經過丹麥和瑞典,如是開戰,隨時有被封鎖的可能。

除此以外,俄羅斯的其他海岸線冬季基本上都結冰,哪怕是遠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這個港口在冬季同樣有結冰的情況,需要由破冰船不斷清理巷道才能使用。

因此,俄羅斯的海岸線雖然綿長,但是可以利用的港口卻是寥寥無幾,而且由於北冰洋海冰問題,甚至沒有什麼航線經過俄羅斯。

但是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北極地區的冬天開始漸漸的融化,俄羅斯沿海地區將湧現一些極具價值的轉運港口,北極航道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

目前世界上有三大金融中心,分別是西歐、北美、東亞,現在從西歐北美出發,到東亞必須必須經過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或者走巴拿馬運河,橫跨太平洋,路途比較遙遠。

由於地球是圓的,且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從西歐或是北美到東亞最短的路線是走北冰洋,從地球的“頭頂”過去,這就是北極航道。(圖中綠色的航線就是北極航道,紅色的航線是傳統航道,走北極航線將會縮短5000多公里路程,解決至少7天時間)

如果北極航道真的能夠通行,由於路程縮短,大量從西歐和北美出發的貨輪肯定選擇走北極航道,屆時新加坡和蘇伊士運河的地位必然大幅下跌,尤其是新加坡,簡直可以說是遭到毀滅性打擊,而俄羅斯將會成為新的航運中心,到時候每天都會有大量的船隻途徑俄羅斯沿岸和繞經俄羅斯最東頭的楚科奇半島,這對俄羅斯經濟而言則是天大的好處。

除了俄羅斯以外,如果北極航線開通,加拿大也將獲益,屆時俄羅斯和加拿大將各有一條北極航道。(紅色的北極航道西北航線,綠色的是北極航道東北航線)


千佛山車神


北極航道分兩條,

途徑加拿大的北方航道。
途徑俄羅斯的東方航道。
北極東方航道將發達的歐洲與經濟最活躍的東亞連接在一起,海運經濟價值凸現,是俄羅斯的一條新生財之道。

以日本為例;它的集裝箱船從橫濱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從傳統印度洋路徑需要29天,若改用北冰洋“東方航道”,則只需要15天。

中國與歐洲有巨大的貨物貿易,北極東方航道對中國和歐洲雙方極具吸引力。它不僅經濟效益顯著,而且避開了傳統路徑的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亞丁灣、馬六甲海峽,戰略意義也十分重大。

俄羅斯是最大贏家;

北極東方航道開通,將提升俄羅斯海洋大國地位,有助於改善俄羅斯與歐洲、東亞國家關係,有利於俄北方沿海地帶經濟開發,還有豐厚的“過境費”直接收入。

藉助北極航道發展俄羅斯經濟,俄羅斯已有實際動作,普京已簽署行政令,將俄羅斯遠東聯邦區首府從內陸的伯力遷往瀕臨太平洋的海參崴,就為借用北方航道的開通,助力開發遠東經濟。

北極航道開通,改變調整了亞歐海運貿易格局,分流了繁忙的印度洋航線海運量,新加坡、還有埃及和土耳其,將是最大輸家。


諶人


如果北極航道真能順利開通的話,俄羅斯成為最大贏家是無疑的,從地圖上就能明確看出。當然現在北極航道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特別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多次聲稱北極對俄羅斯的戰略意義和重要性。在2018年,俄羅斯政府就對外宣佈:從2019年開始,其他國家如果用從俄羅斯沿岸的北極航道通過,必須得到俄羅斯政府的同意才可以。



北極航道被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隨著地球變暖,冰雪融化,北冰洋裸露出大量的可以航行的水域。但目前看來還不是太理想,北極航道還不可能實現全年的暢通,大多數時間還是在冰封期。即便如此世界各國已經開始佈局了北冰洋戰略,這其中也包括我國。


北極航道事實上有兩條航線組成,第1條是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第2條是俄羅斯西伯利亞沿岸的東北航道。對於俄羅斯來說,這個東北航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橫穿俄羅斯的領海,專屬經濟海域以及公海,一旦北極航道實現全面的貫通,極大的提高了,俄羅斯對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的控制力。




另外北極航道還有實打實的經濟利益。因為北極航道的開通將甩開大西洋和太平洋固有的黃金水道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等。東亞地區、北美地區和歐洲地區的相互海運貿易的路程將減少近一半,這可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甚至可能會改變世界的經濟格局。一旦北極航道全面貫通,俄羅斯沿航道路線就會誕生好幾個新加坡式的港口城,市對於俄羅斯的經濟崛起會有極大的推動力。



所以一旦北極航道全面貫通,俄羅斯必然會成為最大的贏家,這是不用說的,俄羅斯再也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南向找合適的出海口了。但是目前也只是暢想一下,實際上北極航道目前還沒有做到全面的貫通,畢竟北極的極地氣候還是非常惡劣的,一年中的冰封期還是佔絕大部分時間。


大正看世界


不看地圖不知道,一看地圖嚇一跳。世界兩大強國——北美洲的美國(綜合強)與橫跨歐洲與亞洲的俄羅斯(單純軍事強),竟然是鄰國。俄羅斯在亞洲的東北部,與美國在北美洲的西北部,隔著一條並不算很寬的白令海峽,成為鄰國。俄羅斯在白令海峽有個島嶼——拉特曼諾夫島,美國在白令海峽有個迪奧米德島,二島的直線距離,最近也就4公里。

美國一側,大家都知道熟悉了,是美國面積最大的阿拉斯加州,171.78萬平方公里。而對俄羅斯一側的省級行政區,瞭解的人可能就不是很多了。白令海峽俄羅斯一側的省級行政區,是楚科奇自治區。
很多人可能對楚科奇不是很熟悉,說個人你就熟悉了。你只要關注足球,一定知道英超切爾西隊的老闆——那個對球隊撒錢不心疼的老闆阿布拉莫維奇,就曾經當過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的管理者。
楚科奇自治區不僅位於俄羅斯的東北端,同時也是亞洲最東北的地區,以及太平洋與北冰洋的分界點。楚科奇以東及東南是太平洋,以北是北冰洋,隔二洋之間的白令海峽與美國阿拉斯加相望。

楚科奇自治區的面積在俄羅斯不算很大,“只有”73.77萬平方公里,略大於咱們國家的青海省(72.1萬平方公里)。楚科奇的地形,呈兩邊低、中間高的狀態。楚科奇自治區的中間是科雷馬山原,科雷馬山原以西有奧莫隆河匯入北冰洋,以東有阿納德爾河匯入太平洋。奧莫隆河以東有奧洛伊山,奧洛伊山以北有阿紐伊山,阿紐伊山以北是阿納德爾德高原,再北就是楚科奇山原。楚科奇自治區山原以東是楚科奇半島,再往東,就是美國阿拉斯加了。
俄羅斯以地多人少著稱於世,但楚科奇自治區的人口之少,可能要出乎你意料之外。面積這麼大的楚科奇自治區,人口只有五萬多。位於阿納德爾河入海口的楚科奇自治區首府阿納德爾,不過是個小城鎮,已是楚科奇的“大城市”了。

這也很好理解,楚科奇的緯度實在太高了,而且有相當一部分面積都位於北極圈內。楚科奇常年都是冰天雪地,居住條件確實不太好。
當然,楚科奇再不適宜人類居住,俄羅斯也不會放棄楚科奇。就像阿拉斯加同樣人口不多,美國也不可能把阿拉斯加賣給丹麥。楚科奇之於俄羅斯的重要性,除了地盤不可能隨意割讓、有豐富的資源外,還有一點。這就是楚科奇正好北冰洋與太平洋之間。
這點很重要嗎?不但對俄羅斯非常重要,對其他國家也同樣重要。

咱們都知道,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原來不被各國重視的北冰洋,戰略價值越來越突出。至少,北冰洋航線成了可能。俄羅斯,雖然海岸線漫長,但“有價值”的海岸線並不多。
俄羅斯西北瀕臨波羅的海中東部的芬蘭灣(聖彼得堡),西南瀕臨黑海(克里米亞)。這兩處出海口無疑是俄羅斯海洋戰略的生命線,可這兩條俄羅斯的海洋生命線其實並不攥在俄羅斯手中。
從聖彼得堡出入大西洋(北海),沿岸有很多都是俄羅斯的死敵。比如芬蘭、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以及與俄羅斯關係不怎麼樣的瑞典、丹麥、挪威。俄羅斯船隻雖然走的是公海,但這些國家要是給俄羅斯的過往船隻添點麻煩,還是可以做到的。

西南方向是俄羅斯海洋戰略的重中之重,因為俄羅斯從黑海可以就近出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中東(敘利亞)。如果俄羅斯不能插足中東的事務,就不能稱之為全球大國。
可是,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係搖擺不定,一旦土耳其敢於與俄羅斯徹底翻臉,黑海立刻變成黑湖。那麼,俄羅斯最重要的黑海艦隊也變成了黑湖船隊,俄羅斯的全球性大國地位也就保不住了。
另外,俄羅斯還有北冰洋與太平洋沿岸。可是,如果從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去太平洋西海岸的海參崴,路途漫長不說,還要受美國、英國各種軍事基地的制約。

在這種情況下,楚科奇的戰略地位就突顯出來。看地圖就非常清楚了,從摩爾曼斯克去海參崴,不必經過北海、英吉利海峽(英國部分控制)、直布羅陀海峽(英國部分控制)、蘇伊士運河、紅海、印度洋(美、英駐軍查戈斯群島)、馬六甲海峽(美國在此有足夠的海軍力量),再向北彎彎繞繞才能到達目的地。現在,艦隊從摩爾曼斯克出發後,只需要向東沿著北冰洋航線航行,過了楚科奇半島的白令海峽(拉特曼諾夫島與楚科奇半島之間的海峽),向東南切進海參崴就行了。
在美國實力遠強於俄羅斯的現在,俄羅斯對美國在戰略上基本採取守勢。而太平洋經楚科奇至北冰洋的航線,就是俄羅斯對美國戰略守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這條航線能順利開通,將有效降低俄羅斯被美國戰略壓制的程度。

當然,有的俄羅斯人直到現在都在罵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認為此君糊塗透頂,於1867年把原本被俄羅斯控制的阿拉斯加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是導致俄羅斯現在戰略被動的重要原因之一。按這些俄羅斯人的觀點,如果俄羅斯還佔有阿拉斯加,完全控制白令海峽,俄羅斯也不至於如此被動。

地圖帝


如果全球氣候順利變暖下去,上百年之後,俄羅斯將成為“萬國來朝”的世界中心之一,下面且聽我細細分析。

首先是在全球變暖趨勢下,北極殘酷的地理劇變。

2007年初,北極還有近15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被海冰覆蓋,到了當年9月,經過一個夏天,僅剩417萬平方公里,而到了2012年9月,海冰更是跌到了341萬平方公里。

海冰覆蓋面積暴跌,對於全人類不是好事情,尤其對於海平面低的島國更是災難,像新加坡這個赤道國家就急急忙忙申請加入北極理事會,做了個觀察員,就希望能為阻止北極海冰繼續大規模融化做點什麼,畢竟新加坡海平面太低了。

但是這個消息,無疑對於北極周邊國家是個好消息。

海冰減少,北極航道的地位日益凸顯。

目前的北極航道,主要在俄羅斯北方沿岸和加拿大北方沿岸,通過這2個航道,東亞到歐洲的海上運輸線能省下大把的時間,在現代社會,時間就是最大的成本。

2012年夏季,有46艘運輸船隻通過北極海域進行運輸,它們大多從東亞的某個港口啟程,然後駛向歐洲。

當然,北極地區還有約佔地球十分之一多得未探明石油資源和三成的未探明天然氣資源,此外還有珍貴的稀土礦藏等等,隨著北極不斷溫暖,這些令人眼紅的資源都足以讓任何沿岸國家變得“瘋狂”。

為了爭奪資源和航線,各國在北極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100多年前,美國人買下了沙皇名下的阿拉斯加,也得以有機會染指北極地區,如今,它和加拿大爭奪波弗特海,和俄羅斯爭奪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而加拿大和丹麥也在爭奪漢斯島和林肯海。為了爭取主動,擁有北極最長海岸線的俄羅斯近年來不斷強化其北方艦隊的實力,加拿大和美國則強化了在北極沿岸的軍事、安全力量部署,丹麥、挪威等國也都紛紛加強防衛力量。

北極地貌的巨大改變,俄羅斯改變命運的巨大機遇。

幾百年來,俄羅斯為了出海口,不斷向四面八方展開徵服戰爭,而最後得來的海岸線都不盡如人意,雖然俄羅斯有漫長的海岸線,但理論上,俄羅斯還是一個大陸國家。

俄羅斯西面和南面的波羅的海、黑海方向,出去的通道完全被歐洲多國封鎖,而東方的港口雖然不結冰,但距離俄羅斯傳統的歐洲中心太過遙遠,意義並不大,至於廣闊的北冰洋沿岸,則完全被廣袤的海冰和嚴寒的氣候所“凍結”。

如今,全球氣候不斷變暖,北極地區每年通航時間將成倍增加,這就大大具備了規模通航的能力,對於全球海運業將是一個巨大的影響和改變。

俄羅斯東西跨越上萬公里,國內的運輸常年受困於龜爬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時間漫長,效率低下,而一旦北極航道具備較長的通航能力,而僅從俄國國內本身就意味著交通運輸的巨大改變和提升。

俄羅斯也將徹底轉型為海洋國家,其周邊海域,每年有一半左右的時間,將成為繁忙的海上交通線,俄羅斯也終於成為國際航線上的“十字路口”。

當然,全球變暖對俄羅斯的積極意義可不僅限於此,大面積永久凍土帶的解凍,俄羅斯更多的珍貴礦產將更便於開採,這幾乎是俄羅斯民族賴以生存的搖錢樹,嚴寒的西伯利亞也將成為一個巨大的肥沃的糧倉。

當然,也不能忽略全球變暖帶來的西伯利亞平原沼澤化、建築在永凍土的房子由於地基軟化而毀壞,還有相應的道路塌陷、管道大面積受損等問題,近年來,這些問題在西伯利亞已經越來越嚴重。

但總體來說,北極變暖,對於俄羅斯是改變命運的好事,他們自然也在信心滿滿地期待著。


雲中史記




北極航道由兩條航道組成: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亞沿岸的“東北航道”,即“北方海航道”(NSR)。所以對俄羅斯來說,是“東北航道”穿越了它的內水、領海、專屬經濟區以及公海海域。北方航道的開通將撇開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固有要道——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使航程縮短一半以上, 不僅能減少運輸成本,而且能規避索馬里海盜、印度洋海盜的威脅。



目前,俄羅斯的北方航道每年只能實現從6月到11月的夏秋季通航。近日,被譽為全球最強大的常規動力破冰船,即將開始破冰之旅,俄羅斯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開展全年通航試點。近年來,北方航道的貨運量出現井噴式增長,2018年1800萬噸,2019年預計達3000萬噸,2020年預測達6500萬噸。所以商業前景非常可觀。



除此之外,隨著北極航道的貫通,俄羅斯的海洋區域就能東西連通,這樣俄羅斯海軍的部署就不會再被冰川分割切斷。所以這對俄羅斯來說也極具軍事戰略價值。近日俄羅斯宣佈:從2019年起,他國若要使用北極航道,必須先通報通行性質以便得到俄羅斯的許可才行。


日常暖陽


北極周邊的國家雖說不止俄羅斯,但俄羅斯卻是最大的一個,而且擁有北極周邊最長的海岸線。如果北極航道這條“傳說中的航道”得以順利開通,擁有大量“本錢”優勢的俄羅斯,勢必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從地圖上來看,由東北航道與西北航道共同組成的北極航道,俄羅斯都是最重要的環節。東北航道大部分航段都緊貼著俄方海域,連接著歐洲與東北亞地區,一旦北極航道開通,對於向來缺乏出海口的俄方來說,意義非凡。2018年,俄甚至宣佈所有使用東北航道的船隻都要經過同意,並付費使用俄方破冰船與導航。


俄羅斯是全球面積最大國家,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歐盟面積的4倍,其總人口超過1億,也是世界上主要經濟體之一。雖說面積很大,但礙於地理環境限制,俄羅斯的地域開發差異甚大。俄羅斯海岸線漫長,但大多處於常年封凍區域或者是半內陸海域,長久以來,俄方在世界海洋上的存在感都很低。

俄最長的海岸線就位於北部北冰洋沿岸,從沙俄時代開始,四處尋找出海口的俄人就想著能不能開闢一條經北方海域,從歐洲抵達太平洋的航線。結果前仆後繼了十幾代人都沒能成功,其他如英國、荷蘭等當時的航海強國也鎩羽而歸。最終北極航道被視為“傳說中的航道”,雖然存在卻難以使用。


不過隨著現代科技進步以及全球變暖的影響,北極航道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如今北極的溫度處於2000年來最高水平,近年來,北極的盛夏季節甚至已經開始出現完全沒有浮冰的狀況。向來因為封凍太多而難以通行的北極航道開始變得“通暢”起來,俄羅斯最為擁有北極沿岸最廣闊海域的一方,自然是優勢明顯。

歐洲是全球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方之一,而東北亞地區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市場最大的地方之一,北極航道連接的正是這兩大區域。相比於傳統經蘇伊士運河的航線,北極航道能夠節省30%到40%的航程,若能順利通行必然能夠吸引多方投入。俄羅斯如果能把握好機會,其航線沿途必然能夠誕生多個類似於新加坡般的港口城市,增強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相對於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等,俄羅斯在北極周邊的港口城市建設顯然要條件優越太多,比如北極海域最大的港口摩爾曼斯克就是俄的。一直以來,俄羅斯的破冰技術、對於北極航道的開發等方面都頗有成果。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俄羅斯對北極航道的經營準備非常充裕,這是北極周邊其他國家不能比的。

除此以外,俄作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與最大的天然氣資源擁有國,能源產業一直都是俄最重要經濟支柱,但由於自然因素等約束,俄遠東地區大量的資源即便開發了也很難運輸出去轉化為經濟利益。北極航道開通以後,資源豐富的西伯利亞地區、俄北方區的資源就能夠順利輸出,不僅能為俄賺取更多的經濟收益,同時還能增強俄在國際能源領域的話語權。

從沿岸城市崛起條件、資源開發、航道條件等方面比較,俄方的優勢遠勝於加、美等國。北極航道若能開通,俄方能獲得的益處自然是說不盡的。


澹奕


北極航道是指穿過北冰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截至到2012年,北極有兩條航道,分別是大部分航段位於俄羅斯北部沿海的"東北航道",以及大部分航段位於加拿大北極群島水域的"西北航道"。

東北航道也稱為"北方海航道",大部分航段位於俄羅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離岸海域。從北歐出發,向東穿過北冰洋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直到白令海峽。在東北航道上,連接五大海域的海峽多達58個,其中最主要的有10個。 西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於加拿大北極群島水域,以白令海峽為起點,向東沿美國阿拉斯加北部離岸海域,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直到戴維斯海峽。


在環球海上航行中,只能通過巴拿馬運河或蘇伊士運河來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甚至需繞道非洲南部好望角,與這些航線相比,北極航道一旦開通將大大縮短航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如日本的集裝箱從橫濱到荷蘭的鹿特丹港,經非洲的好望角需要航行29天,若經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經蘇伊士運河需要22天,但如果同樣的船舶採用北極航線,則僅需15天就可以到達。

目前,從歐洲到亞洲傳統航線有三條:一條是經蘇伊士運河,19931公里,35天;一條是經巴拿馬運河,26186公里,40天;一條是經非洲好望角,22356公里,46天;如果經北冰洋,則只有12456公里,22天,減少近一半時間。此外,還可節省穿越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費用,減少航運中的能源消耗,船體大小和吃水深度不受限制,可航行各種大型貨輪,且沿途無運河壅塞、恐怖襲擊、海盜等安全隱患,尤其有利於大噸位油輪和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航運。


以上就是北極航道的優越之處。而現在北極航道開通的最大困難就是北冰洋常年結冰,只有在北半球的夏天中幾個禮拜會解凍,才能通行。但現在因為氣候原因,專家預測北冰洋會在2040年只會漂浮一些浮冰,從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通行。 而北冰洋一旦解凍,必定會成為新的黃金水路。而北極航道中的東北航道大部分需要經過俄羅斯的海岸,所以勢必對於俄羅斯會產生質的影響。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非常在理。如果北極航道長久開通,就相當於給俄羅斯修了一條黃金大道。先不論俄羅斯的海上交通會比現在方便不知道多少倍(現在的俄羅斯的出海口非常少),就單單是各個國家船隻的“過路費”就不到要收多少。道理很簡單,海上航行要在海上待很久的時間,人的食物和淡水的補充就只能在航道附近的國家。同樣,北極航道上通行的船隻,肯定會需要在俄羅斯的港口補給的,經年累月,對俄羅斯的經濟肯定有著非常大的促進(這一點可以從新加坡的崛起看出)。

對於俄羅斯而言,可能北極航道最令他們高興的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他們終於擁有夢寐以求的大量的出海口。從古時候的俄國就開始不斷的通過擴張尋找出海口,向西打到芬蘭、瑞典,向東佔領了西伯利亞,一直到庫頁島。結果發現很尷尬,自己的地理位置就是這樣,除了北冰洋,俄羅斯向外連接的海洋少的可憐,但是北冰洋卻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在結冰,不能航行。而一旦北冰洋不結冰了,這就樂壞俄羅斯了。他們終於可以大搖大擺的額出海去,向西不會被芬蘭、瑞典制約(從北冰洋到大西洋要經過芬蘭和瑞典的領海),向東去也不用看日本的臉色(俄羅斯到太平洋去要穿過日本的島嶼)。有了北極航道,俄羅斯受了幾百年的憋屈終於可以發洩出來。甚至俄羅斯現在已經在管控北極航道,其聲明要想通過北極航道就需要求得俄羅斯的同意。而未來北極航道全面通行,俄羅斯肯定會在這上面做很多文章,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也會進一步提高。





談笑觀察室


從世界地理看,沒有哪個大城市不靠海,沒有良港的。北極航線開闢,俄羅斯自然能在幾乎荒廢的北冰洋沿岸修建海港,將自然資源運出來賣錢。。

對中國來說也算一個好處,畢竟資源需求強大,供應增加總是好事。

但臥榻之側豈能容人酣睡?既要怎麼與人做生意,又要防止北極熊咬人,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祀神如神在


隨著全球日益變暖,北極地區冰川加速融化,北極航道的商業性價值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航運公司開始試水北極航道。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北極航道開發的歷史,以及北極航道總體開發情況。

一、人類對於北極航道的探險和開發歷史

從15世紀開始,歐洲探險者逐漸發現了歐洲通往亞洲和美洲的新航線,西班牙和葡萄牙作為早期的殖民者壟斷了繞過非洲和拉美南端的航線,西歐和北歐的探險家希望從北大西洋尋找一條穿越北冰洋,與財富遍地的東方建立起直接貿易關係的新航線,由此展開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航道探險。

從16世紀開始,歐洲探險家不斷地嘗試經過俄羅斯海岸到達東方,但是均以失敗而告終。直到1725年,彼得大帝任命丹麥人白令為考察隊長,才得以從歐洲沿著俄羅斯海岸到達東方的白令海峽,這次探險至少證明這條航道是走得通的。在此之後,歐洲國家對東北航道進行了更多規模的探險航行。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歐經過北冰洋到達美洲是由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創造的歷史,他在1903-1906年期間,乘坐一艘47噸的單桅風帆的漁船經過三年的艱苦航行,首次打通了西北航道。在此之後,加拿大的船隻多次通過西北航線往返於東西海岸,使北冰洋西北航道成為可通行的航道之一。

二、北極航線的構成及具體情況

從人類對北極航道的探險航行來看,北極航道主要由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構成。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兩條航道的基本情況:

第一、東北航道

東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於俄羅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離岸海域。從北歐出發,向東穿過北冰洋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直到白令海峽。在東北航道上,連接五大海域的海峽多達58個,其中最主要的有10個。自西向東依次是:尤戈爾海峽、喀拉海峽、馬託奇金海峽、維利基茨基海峽、紹卡利斯基海峽、紅軍海峽、揚斯克海峽、德米特里・拉普捷夫海峽、桑尼科夫海峽、德朗海峽。

第二、西北航道

西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於加拿大北極群島水域。以白令海峽為起點,向東沿美國阿拉斯加北部離岸海域,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直到戴維斯海峽。這條航線在波弗特海進入加拿大北極群島時,分成兩條主要支線,一條穿過阿蒙森灣、多芬聯合海峽、維多利亞海峽到蘭開斯特海峽;一條穿過麥克盧爾海峽、梅爾維爾子爵海峽、巴羅海峽到蘭開斯特海峽。

三、北極航線開通對於世界的影響

人類發現北極航道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是由於北極地區厚厚的冰層和惡劣的航行條件,北極航道長期以來不具備行業航行價值。世界上東西方的海上貿易多是通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以及繞道非洲和南美南端的航線。但是,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北極海冰加速融化,北極地區的通航條件日益改善,越來越多的商業船隻開始試水北極航線。

第一、北極航線開通對於世界航路的影響。

在目前的海上貿易通道中,只能通過巴拿馬運河或蘇伊士運河來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甚至需要繞道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和南美南部的麥哲倫海峽,而一旦北極航道大規模通航,將大大縮短原來的航程。

比如,中國的集裝箱從大連港到荷蘭的鹿特丹港,若經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經蘇伊士運河(約10000海里)需要45-48天,但如果同樣的船舶採用北極航線(約7000海里),則僅需33天就可以到達。航線縮短了約3000海里,航程差多縮短了30%,這不僅加速了貨物的週轉速度,同時也節省了運輸成本,為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

北極航線的大規模通航,將使北極航線同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航線、巴拿馬航線形成競爭,從而降低這兩條航線的商船通航量,從一定程度上削弱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在世界航運中的地位,這將改變世界航運發展格局,使北極地區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

第二、北極航線開通對於沿岸國家的影響。

北冰洋沿岸國家主要有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而北極航道通航影響最大的就是俄羅斯和加拿大,因為北極航線絕大部分航道都要從這兩個國家近海通過。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冰川加速融化,這幾年北極航道浮冰在夏季可以實現全部融化,這對於北極通航是一個好消息。

俄羅斯在北冰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如果全球繼續變暖,北極地區通航條件進一步改善,那麼無疑有利於俄羅斯北冰洋沿岸地區的開發。而且俄羅斯可以在北冰洋沿岸建設更多的優良港口,俄羅斯一躍由大陸國家,變成世界海洋大國,俄羅斯將會成為北極航線最大的受益國。

俄羅斯自沙皇時期就重視北極航道的開發,蘇聯時期加強了對北極航道的管理,俄羅斯近期建造了大型的破冰船用於北極破冰工作。不管是俄羅斯,還是加拿大,都將北極航線作為國內航線來管理,其他國家商船如果要經過北極航線,需要向這兩個國家提前申請。經過東北航線的商業船隻,在得到俄羅斯許可以後,俄羅斯會提供破冰船提供破冰和導航服務,商業船隻需要向俄羅斯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

據俄羅斯統計,2017年通過北冰洋航線的貨量共達970萬噸;2018年俄羅斯政府至少批准了370艘大小船隻使用北極航道。俄羅斯政府的目標是到2024年,一年通過的貨量達到8000萬噸。去年俄羅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向中國供應的首船LNG,就是通過北極東北航道穿過白令海峽運抵中國港口的。隨著全球逐漸變暖,北極航道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通航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