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送別類或思念類的詩詞?

執爸KkIQ1093


第一首歌: 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感覺和感覺,利用惡劣的天氣環境暗示董大前面的路不容易,然後讓他振作起來。不要擔心前方的困惑和孤獨。你很受歡迎,有很多好朋友。詩人和董大有著深厚的友誼,看似安慰的朋友,但實際上他們也在安慰自己。

第二首歌: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 兒女共沾巾。

一般的送別詩都很傷感,傷感啊!一把鼻涕一把淚,讀完這首詩更像是和朋友聊天。我不會放棄我的好朋友,但這更能安慰我的好朋友,讓他們不會因為離開而感到孤獨。有一個像作者這樣的好朋友就足夠了!

第三首歌: 杜甫《月夜憶舍第》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想想看,在那個動盪的時代,戰爭不斷,詩人獨自漂泊,他的家書無處寄,他看著月亮,他看著秋天的風景,他想他的兄弟在他的家鄉,生與死是無限的,他非常擔心,他非常想念他的家人!我讀了每一句話,都有同樣的感覺。我似乎看到了當時的慘淡景象,更加難過。


疾風驟雨初歇


卜算子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高中的時候讀到這首詞,自此從不曾忘記如何背誦。要說這首詞,不比別的詞那麼詞藻華麗或意境深遠。我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一是用詞簡單,我只粗略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二是雖然用詞簡單,卻並不讓人覺得鄙陋,反而給我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就像用簡單的數字表述出一個複雜的公式。


心向陽光的小七菇涼


《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附圖國畫《盼》《思念》




念念不忘的清氣若蘭


《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二首》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

唐代詩人李商隱,他的無題詩和他的七律是我最喜歡的了,他的第一句便是說他昨日參加一次貴家後堂之宴,表達了與意中人席間相遇、旋成間阻的懷想和惆悵。而第一句“昨夜星辰昨夜風” 也是極為出名了 在詩裡的畫樓其實是指華麗的高樓在此特別說明一下 為什麼說這個呢 是因為縱使有著富麗堂皇的高樓 奢華的裝飾 但是詩人卻只是欣賞這星辰和美景啊 這起聯這兩句啊讓人有種追思不止的感覺 回味無窮 而後二句啊 就是詩人表達自己對那意中人的思念 雖然沒有綵鳳般的雙翅,得以飛越重重阻礙與意中人相會,但相信彼此的眷戀之心當如靈異的犀角暗中相通。 詩裡面的身無和心有更是一進一退讓人回味無窮 這後二句也是膾炙人口啊 頸聯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就不做解釋了 而尾聯則是詩人的感嘆 而第二首詩便是接著這第一首做解釋的 怎麼講呢 這第一句話 意思就是當年常常聽到人們談論閶門中有位叫萼綠華的女子長得美麗絕倫,但總是覺得在天邊那麼遙遠,卻沒想到昨晚像蕭史那樣參加一次豪門盛宴後,竟然產生了偷窺的衝動。 而這最後一句中的吳王苑內花當然說的不是植物 而是形容這詩人的意中人長的如花似玉。




LivePD


小柒來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首: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情與景遇,用糟糕天氣環境暗示董大前路不好走啊,接著又給他打氣,不要擔心前路迷茫孤獨,你人緣好,知心朋友有很多。詩人和董大有著深厚情誼,看似在安慰朋友,實則也是給自己寬心。

第二首: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 兒女共沾巾。

一般送別詩都很傷感啊、悲痛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而讀完這首詩更像是跟朋友聊天。對好友不捨,但更多是安慰好友,讓好友不要因為離別感到孤單寂寞。有作者這樣的摯友人生足矣!

第三首:杜甫《月夜憶舍第》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想想看,在那個動盪時代,戰爭不休,詩人一個人漂泊在外,家書無處寄,看著月亮,看著秋色,觸景生情想起家鄉的兄弟,生死兩茫茫,很擔憂,對家人無比的思念!一句句讀著,身同感受,彷彿看到了當時那種淒涼畫面,倍加傷感。


夏小柒


李叔同的《送別》詩: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王西真


李白贈汪倫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友誼情深;以及王勃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左歧路,兒女共沾巾。表達天各一方,若為知己亦可心相連的豁達情誼。高適寫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表達對友人的勸慰和鼓勵。


蔣宏易經風水


欲寄君衣君不還,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

妾身千萬難

元代詩人姚燧的《憑闌人·寄征衣》,把一個女子對夫君的思念寫得惟妙惟肖。想寄衣服給夫君讓他禦寒,可又擔心他就不回來了;想不寄衣服,讓他回家來取。可是又怕他凍著。天啦,女人心,真是大海針。所以,聽她們的話一定要多想一層。



山外有村


最印象深刻應該是李叔同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柯蘭花520


讓我影響深刻的送別詩有很多,現在拿出幾首與大家分享。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清晨聽到遊子高唱離別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過黃河。

懷愁之人最怕聽到鴻雁鳴叫,雲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過客。

潼關晨曦催促寒氣臨近京城,京城深秋搗衣聲到晚上更多。

請不要以為長安是行樂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寶貴時光消磨。

這首詩以長於煉句而為後人稱道。尤其是勸勉朋友不要蹉跎歲月,應該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深厚情意,情調是健康的。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約作於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春。這時年方二十六歲的陳子昂告別家鄉四川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在一個溫馨的夜晚設宴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了作者離別的哀思。

全詩圍繞一個“別”字,層層展開。步步深入。開頭的兩句是主人的“踐別”,三、四句是客人的“思別”,五、六句是“臨別”,並用“隱”“沒”兩字做鋪墊,暗示客人即將離去而又帶有為環境所迫、無可奈何的意思。最好兩句是“道別”,第七句用“悠悠”兩字作渲染,這是雙關語,一是嘆前途漫漫,洛陽遙遠;二是歲月悠悠,後會難期。最後用“此會在何年”作結,就把分別時多少依戀難捨的感覺和盤托出,同時留下了想像的餘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他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崔子還京

岑參

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裡題詩淚滿衣。

我騎著馬獨自從西方那遠在天邊的地方歸來,揚起馬鞭急切地趕路,好像是和鳥兒在爭先一樣。九月時節我在交河北岸給你送別,風雪中題詩完時不覺淚水已經沾滿了衣服。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易水送別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別盧秦卿

司空曙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

送鄭侍御謫閩中

高適

謫去君無恨,閩中我舊過。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東路雲山合,南天瘴癘和。

自當逢雨露,行矣慎風波。

送郭司倉

王昌齡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詩貴含蓄。“要有露有藏”,絕句更是如此。這首詩兩兩對仗,語言工整,傳承嚴密,每句含蓄深刻,迴旋流蕩。前兩句寫惜別,後兩句寫懷念,“明月懷良掾”。(掾yuè——古代屬吏的通稱)立意新奇,客人走了,好像明月也跟隨而去,詩味十分雋永。結句“春潮夜夜深”,用潮水比深情。既形象又含蓄,意境曠遠。

看多了現代人交友,或被黑,或被損,或被利用,或被坑害,讀這些古詩,被古人的友情深深地感動著,溫暖著,願世界多一些這樣的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