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小說末尾為什麼寫渡邊和玲子也發生了關係?有必要嗎?

陌上書香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挪威的森林》對他來說就是一部私小說,我們也可以看到,小說中的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和社會背景都同作家的現實人生相吻合。可以說,村上春樹藉助這部小說,說出了他們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的迷惘、苦悶和孤獨的情緒。

小說中的人物紛繁複雜,其實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人:一類是出世的代表,如木月、直子、玲子等;另一類是入世的代表,如主人公渡邊、綠子和永澤等。這兩類人也分別代表著小說中的兩種情緒,一種是逃避現實,或者是想要融入現實社會但阻礙不斷;另一種是接受現實,或者表現出一種遊戲人生的態度。

渡邊在這兩種人物中間扮演者一種橋樑的角色。出世的人內心已經非常痛苦,想要通過渡邊來連接現實社會。所以,木月總會拉上渡邊來玩三人約會的遊戲,只有在這個遊戲中,木月就能展現他無與倫比的領導才能、組織能力和社交能力。但是一旦離開了這個三人小團體,木月就像失去了靈魂,始終都無法融入別的群體之中。木月最後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人生,就在於他發現,即使他做了多大的努力,都無法融入到現實世界中去,也就無法給直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他是帶著絕望自殺的。

直子是木月的女朋友。兩人相處時始終無法正常發生關係。我的理解是,因為他們兩人是同一類的人,作家的本意就想通過描述他們性生活的障礙來展現出故事的悲劇性。可是直子第一次和渡邊發生關係的時候卻進行地非常順利,就是因為渡邊不同於木月,他是一個正常地現實世界中的人,直子通過和他的關係確認了她想要融入社會的渴望和行動。很可惜的是,儘管雙方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最後都失敗了。

寫了這麼多的鋪墊,玲子和渡邊發生關係就顯得不那麼突兀和尷尬了,因為玲子已經離開了阿美寮,渡邊對來來說是第一個認識的現實社會中的人。兩人很自然地發生了關係,就是作家在有意幫助玲子在做一種現實性的確認。通過渡邊,玲子又燃起了重新好好生活的勇氣,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兩人之間發生關係是小說敘事過程中必然發生的一步,是由小說固有的邏輯決定的。

但很多人要問了,為什麼渡邊和綠子沒有發生關係,因為他們是同類人啊,沒必要通過發生關係來確認彼此的存在價值。


橙色茶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事其實很複雜。

《挪威的森林》是記錄春上村樹的一段複雜感情經歷,很真實,但是很多細節讓人難以理解。

真實的感情本來就難以理解,至少在薩胖大學時代是無論如何不能理解的。

這必須到你自己有了社會閱歷,有了感情經歷,才能有所領悟。

書中的渡邊,最愛的是直子。

他明知道直子不愛他,又有嚴重的精神分裂,仍然選擇一直等著她,期待她能夠恢復同自己結婚,同度一生。

然而,直子對於渡邊是一種陰暗的存在。直子對渡邊沒有太多的感情,只是有一些依戀,而這些依戀主要也來自於兩人曾經發生過一次關係。

而且,直子的病情很嚴重,基本是在自閉和自殺中徘徊,不能自拔,最終選擇了自殺。

渡邊和直子的交往是非常陰暗和負面的。不排除直子利用渡邊,以同外面世界接觸,試圖恢復成常人。

而渡邊也拼命想讓直子變為正常人,能夠愛上自己,然而完全失敗,自己也被拉入頹廢、失望、寂寞、傷心的情緒中,險些自己都自殺。

至於綠子,則是渡邊後來才逐步愛上的一個女孩。

綠子和直子不同。

直子是一個非正常人,渡邊同她的交往其實也是非正常,對一個少年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綠子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日本女孩,性格陽光,敢愛敢恨,但也沒什麼特殊的。

渡邊之所以逐步愛上綠子,是他內心深處一種嚮往正常生活,正常感情的本能。

大家注意,渡邊在和綠子的交往中是非常小心的。

當時他和男閨蜜四處獵豔,和十多個女孩發生過性關係,對這事並不在乎。

然而,他從沒有碰過綠子。尤其是綠子已經投懷送抱的情況下,他仍然拒絕。

為什麼呢?

一是渡邊對直子有強烈的責任感,不願意感情上背叛背叛直子。而至於獵豔,渡邊認為只是滿足生理需要,不屬於感情背叛。

二是渡邊對於綠子是比較重視的,把她當做一個知心的朋友,不願意像對其他女孩一樣隨便佔她的便宜又無法負責任。

對於直子和綠子的選擇,其實就是渡邊對於未來生活的選擇。

渡邊為了愛直子,在陰暗中掙扎了很多年,最終以直子拋棄他自殺,連一句話都沒有留下而告終。

然而,在直子自殺之前,渡邊內心深處已經選擇了綠子。這是一個20歲男孩的本能感情,他也向往正常的生活和愛情。

那麼,玲子是什麼角色?

為什麼渡邊沒有和綠子發生過關係,只同直子因一時衝動發生過一次關係,卻同玲子同渡過一夜呢?

很簡單。

這是渡邊對於過去和直子那段時光的告別,也是玲子對渡邊的撫慰。


玲子比渡邊大十多歲,當時是三十多歲的少婦,女兒因上了小學。

玲子和直子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精神病患,自閉、孤獨、頹廢。

然而,玲子的症狀較輕,最終徹底復原,主要是她和直子對於人生的選擇不同。

直子對於渡邊沒有太多感情,也沒有太多好感,甚至有一種潛意識中的怨恨。

因為直子同男友木月感情很深,然而因直子有精神問題,兩人始終無法發生關係成為真正的戀人。木月在無法幫助女友又痛苦不堪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

從某種意義上,是直子的病症害死了木月,當然這不是直子的故意。

而當年直子、木月和渡邊是三角關係,只要看到渡邊就會讓直子本能的想起以前的事情,產生極大的不適感。

同時,直子雖對渡邊沒有什麼感情,卻因一次衝動的放縱,兩人發生了關係。

這對於直子是極大的打擊,讓她無法寬恕自己,認為這是對木月的巨大背叛。

因為直子深愛木月,卻不能和他發生關係,卻同一個幾乎不愛的渡邊上了床。

在這晚之前,直子是有病的,但症狀還比較輕微。然而這晚之後,她的病情迅速加重,到了非得入院治療的地步。

因為這件事,直子對於渡邊有一種潛在的怨恨,用她對玲子的話來說就是不想再讓任何男人來打擾她。

所以,直子在自殺前將所有衣服留給玲子,還同玲子聊了一夜,這就是感激的意思,然而卻沒有對渡邊留下一句話。這不是不在乎,而是一種怨恨的表現。

從這點來看,直子的世界觀非常陰暗。

然而,玲子卻比直子要好得多。

即便她的身世更慘,好不容易有了正常家庭,有了一個愛她的正直丈夫、可愛的孩子,以及業餘教鋼琴的正式工作。卻因被一個陰險的同性戀少女陷害,導致玲子身敗名裂,家庭破裂,又重新回到醫院10年。

然而,玲子卻沒有執迷於過去的痛苦,她善良和相對陽光的面對未來。

在家庭破裂,丈夫另娶後,她仍然對丈夫有很好的評價,沒有責怪和怨恨。

還向渡邊展示自己的女兒照片,引以為自豪。

她也通過在醫院教授鋼琴,自己養活自己。

總之,玲子努力恢復成為正常人,她也成功了。

在對於渡邊的態度上,玲子對渡邊有好感,但也難以說是愛情。

她對渡邊和直子的感情看得很清楚,能夠了解渡邊的痴情和無奈,對這個小夥子抱有同情心。

在直子自殺後,玲子直到渡邊受到很大的打擊,就主動去安慰他。

當晚,兩人發生了關係,但並不是一時衝動或者單純為了情慾。

這類似於玲子對渡邊的一種撫慰,也是渡邊對直子的一種告別。

在渡邊眼中,玲子同直子幾乎是一體的。

而渡邊後來再也沒有同直子有過關係,也就意味著直子從來沒有恢復正常,也沒有接納過渡邊。

此次兩人的一夜,玲子將自己化為直子,讓渡邊對以往的那段感情劃上休止符。

他們兩人不是情侶關係,也不可能成為情侶,只是一種互相的安慰。

渡邊明白身為少婦的玲子不需要他負責任,玲子也不需要藉助渡邊再進入社會。

其實,日本人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對於性更為直接和樸實。

尤其是日本女人,並不覺得同男人發生了關係,就是自己吃了天大的虧,一定要逃回一些東西才能扯平。

玲子總體是個善良的女人,也很真誠。作為一個30多歲的離婚少婦,她對於性並不在乎,選擇用身體來安撫陷入痛苦中的渡邊。

事實上,渡邊通過和玲子告別,結束了幾年陰暗的感情,回到了綠子的身邊。


薩沙


《挪威的森林》,這真的是一個遙遠而親切的名字,大魚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在大一的時候,但是知道它卻是早在高中,當時被傳的神乎其神的“小黃書”嘛。第一次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根本不懂在講什麼,但是會有一種沉甸甸、悶呼呼的感覺。時過境遷,這書雖然早看過八百年了,你要問我什麼情節,竟然發現還記得不少……


木月,那個在車子裡自殺的男孩子;

之所以會記住永澤,是因為他的那句話“對死後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則上是不屑一顧的,那種書不足為信”,我很欣賞這種精神,雖然我現在什麼書都看,但是仍偏愛古籍;

直子,我記得這個名字,和渡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她進過某一種醫院,然後自殺了,再就沒什麼印象了;

綠子的性格印象深刻,是個活潑的女孩,印象最深的事件是綠子父親去世的那晚,她掀起了自己的裙子;

玲子,也有印象,和男主人公發生關係,被女學生陷害……

我覺得這就是一本深入人心的書的成功之處,它在當時也許不會給你什麼啟發或者感動,但是經過許多年後,看過一些事,經歷一些人,和著當初讀過的文字在腦海的某一個角落悄悄發酵,當你再去回味,就是一股歷久彌香。這種感覺很像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寫道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其實第一次認真《挪威的森林》的文章是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當時選修了一門電影鑑賞課,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出的題目是奧利佛.斯通的《天生殺人狂》的理解,我就是用《挪威的森林》來寫的米基和梅樂莉。雖然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緒的藝術表現形式,但是從大魚內心深處,就是體會到了兩者之間骨子中的執著和迷茫,和救贖,這很形而上,很思想。當然,不出所料,在這門課上我也得了高分。

時至今日,我也同樣覺得這兩者之間有著微妙的聯繫,不能用普遍的倫理去感悟,而需放開心房,遵從本性、本能,才能體會的更真切。

沒有愛情的故事

從書中主人公的角度來看,從始至終都沒有愛情,渡邊對直子的追逐、直子的逃避和選擇、綠子的陪伴,還有玲子的要求,這些都不是出於愛情,而是尋找。

渡邊並非真正的喜歡直子,直子當然也並沒有愛過渡邊,這兩人是在對方身上尋找答案,這是木月的死給兩人留下來的難題。這兩人的互動以至於結合和等待,只是讓這個答案越來越遠。木月的死讓兩人陷入了人生思考,是真正的思考,而不是少年強說愁那般的思慮。很顯然,兩人都沒有做好準備,就開始了比常人更沉重的青春旅程。

如果說,木月是將渡邊誘入深淵的蜜糖,那麼直子就是最後的那一隻推手

在很久之前,我遇到過一個直子一樣的女孩,最起碼是有七八分相似的。簡單、純淨、清秀,帶著些微的靦腆,只有再深入接觸的時候,才發現其實對方很敏感,大部分時候踽踽獨行,孤零零的畫畫,寫點東西,思考的內容很沉重,也很讓人迷茫。這樣的人很能吸引別人,我總想知道她在想什麼,接下來想做什麼……我總在懷疑,是不是有一天,她會默默的從這個世界消失。書中的直子也給我這樣一種飄忽的感覺,在沒有看到結局時,我甚至都覺得這個姑娘已經走進人生的迷途,要麼苟延殘喘,要麼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脆弱女孩,事實也是如此。


顯然,渡邊比直子幸運多了,他遇到了一個普通人——綠子,像太陽一樣明亮溫暖又活潑的女孩。陷入慌亂的渡邊無法給與綠子愛情,但是綠子卻不吝嗇於將陽光灑在這個男孩身上。與直子相比,綠子是真正的簡單的人,面對她的人生,她的想法單純的多,以生為生,以樂為樂嚮往光明和陽光,是人的本能,渡邊被綠子吸引了,這個女孩給了他不一樣的思考。在木月和直子,或者那個埋葬著更多人的深淵中,唯有這一束光亮為渡邊照亮了一條溫暖的小路,只待他舉步而來。

玲子是一個成熟的人,她有直子一般的敏感和沉重的心思,卻也有綠子的灑脫和明慧,這是一個真正的成人式的坦蕩和執著。玲子有自己的故事,逃避、頹喪、自卑,也許還有諸多其他的情緒,她揹負的東西也見不得輕鬆多少,內心更不見得陽光,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卻依然選擇有意思的活著。這是直子和綠子都沒有的魅力所在,也是青蔥少年們可能一時無法理解的人生沉甸。

四個人的關係交織在一起,但是除了綠子付出了稚嫩的愛情,對於其他三人而言,根本毫無愛情可言。當然,關於人生,愛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明顯的是,作為主人公的渡邊,似乎也沒有真正的思考“愛”這回事,他對“生”這個話題更為敏感。

渡邊的告別儀式

在渡邊最好的年華里,卻走進了直子和木月營造的灰色地帶,這裡沒有陽光,看不見道路,當然,也不必認真的苟活。這種狀態很會迷惑神智,也讓人慾罷不能,如毒品一般,隨著日月變更而深入骨髓。

渡邊和直子的結合,是真正踏入其中的儀式

。很多人說渡邊一直在拯救直子,我並不覺得,渡邊誰都救不了,他一直是在滿足自己的私慾。直子對他的吸引,不是愛情,也不是性,而是神秘。當渡邊為此沉迷時,他的救贖出現了。

我們很容易看得出,渡邊是欣賞綠子的,這是完全不同於直子的,另一種類型的女孩。長期處於陰冷地帶的渡邊很快就被綠子吸引了,但也僅僅是吸引,渡邊和綠子關係一直不那麼灑脫。這本身就是渡邊對過去的執迷,他無法割愛之前的自我,也就是無法捨棄直子。渡邊選擇了等待,直到玲子的出現。

玲子展現了人生的另一種方式,有痛苦,也有承擔,有迷茫,卻也會執著的尋找自我。無疑,玲子才是渡邊最終要尋找的人,經歷繁華和頹敗後,仍然明白的生活著的人。玲子是直子和綠子的結合,也是一個人的兩面,更是人生的不同階段的融合。渡邊與玲子的結合,是對直子的告別,也是對綠子的接納。

我們是在活著,我們必須考慮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

告別過去,告別灰色深淵,接受人生經歷的一切,承認自己的懦弱和膽怯,面對不堪和迷茫,迎接陽光和明天,終究會洗盡鉛華,成為一個普通人。

所以,渡邊還是選擇了阿綠,不是嗎?

大魚曾一度迷戀村上春樹,也是因為我覺得這位大叔很形而上,他的書不能用腦子思考,而要用心體會,而我是一個很喜歡勞心勞神的人,這很酷,我現在仍覺得很酷。只是對現在的我來說,就不太耐心看村上春樹的作品,雖然仍然沉迷形而上的哲學思考。這大概也是一種成長,不需要輔助太多的迷茫。


古代哲學思考


直子是作者的朋友的女友。作者處於一種保護的想法下與之交往。作者並不愛直子,直子也不愛作者,甚至唯一的一次性愛,直子高潮時叫的也是前男友的名字。直子因為擺脫不了對前男友的想念,又覺得對不起作者,走不出這種糾結。

作者正是這時認識玲子的。

後來直子感覺作者事實上離自己越來越遠,而自己又走不出陰影,選擇了自殺。作者認為都是自己疏遠造成的,十分愧疚。

娶一個不愛的人需要勇氣,尤其是還有一個綠子那麼有趣的女友的情況下。但作者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造成了直子的自殺。長途旅行後,作者想通了,他需要勇敢,勇敢得面對一切。

玲子因為對性的認識出現偏差,造成心理問題。作者已經因為直子後悔,不想在玲子身上再也什麼遺憾。所以作者與玲子有一次很有感覺的性愛戲。他希望玲子在與男人的性愛中找到歡愉的感覺,而不去思考同性戀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在綠子與直子的選擇中,直子遺憾自殺,那麼在玲子和綠子中又該如何抉擇呢?好在作者沒有寫的那麼沉重,把玲子的狀態寫的好得多。而作者自己卻迷失起來。

重的來說,本書在思考愛,性,責任的關係問題,作者也沒有給出答案,讀者自己思考。。。。


今騏明陳軍


這是為了給玲子走出醫院,重新步入社會做鋪墊。玲子因為被同性戀學生汙衊,才導致了生活偏離正常軌跡,從而進入精神病院。

進入醫院後,玲子漸漸與社會脫節,如蟄伏一般自我封閉,直到直子的出現,表面上看玲子在一直幫助直子走出陰影,實際上二人互相撫慰著對方的創傷,有著相濡以沫的特殊感情。

其實我一直覺得直子應該是同性戀,在文中其實多少會有一些隱喻。大家還記得男主和直子在一起時,直子的性冷淡吧。

玲子因為被同性戀汙衊脫離社會,又因為遇到直子產生蕾絲的情感,不肯回歸社會。玲子和男主的性愛則是一個終結,它終結了玲子所有的同性瓜葛,有也好沒有也好,總之從今天起,同性戀問題不再屬於玲子。

我們可以從深處繼續深挖下去,玲子與男主的性愛有哪些不和諧點呢?

1 有悖倫理,玲子和男主年齡跨度,加上平時點關係總讓我覺得有亂倫的感覺。

2 防火防盜防閨蜜,直子和男主搭上關係,一方面是男主背叛了直子,另一方面也是玲子背叛了直子。

挪威森林好久之前看的了,原諒我當時把它當小黃書,快進式的看完。


海叔說說


《挪威的森林》有很多春樹的影子~

獻給許許多多的忌日,也是春樹對青春歲月的留戀與告別。

玲子和渡邊的交集源於直子。

直子和木月兩個人親密無間的世界,認識渡邊,是他們與外界世界連接的方式,木月為核心,直子微笑應和,渡邊陪伴,渡邊一直將對直子的情感埋在心底,而木月的死,關係完全被打破。

渡邊有了和直子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兩人心照不宣的避免提起木月,陪伴和傾訴,誇大校園的生活場景作為笑料,讓直子開心。日子久了,渡邊產生錯覺,直子是愛他的。其實不然,心理在排斥,身體很誠實,直子在經歷了渡邊那一夜之後,消失無蹤。

直子一面是對木月強烈的思念,一面是意識中對木月的背叛,受盡折磨,患上精神病,住進了療養院。

再次見到直子,她恍如新生,體驗了她在療養院生活的過程中,直子坦白,和木月的親密關係中,因為自己無法進行性生活,備受痛苦,幫助渡邊解決性壓抑。我想直子心裡是有渡邊的,月光下完美的酮體,和渡邊親密的擁抱,她很努力的嘗試著從木月的死中解脫,開始新的生活,終究沒有成功,自殺告終。

在療養院,玲子和直子互相幫助,分享痛苦和快樂,相互依託,她們之間充分信任,沒有任何秘密。渡邊的參與,讓直子對渡邊的信任同時也傳遞給了玲子,玲子對渡邊產生了極大興趣。

《挪》最後那段玲子和渡邊發生性關係的描寫,我是這樣理解的。

1.玲子本身對渡邊的情感。

療養院分別之後,玲子每次會叮囑渡邊,在給直子寫信的同時,也給她寫幾個字。直子跟玲子描述過那一夜的美妙體驗,讓玲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多年來和外界的隔離,體驗一下作為正常人性釋放的快樂。

2.完成直子和渡邊的心願。

直子希望一段時間後自己會康復,和渡邊過正常人的生活。而渡邊,把屋子佈置的很漂亮,對直子的康復和到來充滿期待。

直子去世前將衣服贈予玲子,穿上直子的衣服,作為紐帶,最後一次將他們連接在一起,愛而不得的痛楚,玲子感同身受,給渡邊以寬慰,也是對直子的最後告別。

愛與性是分開的。

我想愛春樹的文字,會愛上他描述的生活方式。






梨渦小妹


就如同直子在木月生前沒有真正與之完成性,而將自己的唯一一次性愛給了渡邊君一樣,把它當成對自己和木月的遺憾的一次心理寄託吧!在直子的心裡性愛的真正對象實際上就是幻想中的木月。所以其實現在的玲子就是當初渡邊的角色,而渡邊就是當初的直子角色,也是作為未盡遺憾的一種心理寄託吧。小說愛情的分析我頭條裡寫過書評,其他幾個人的幾乎都寫到了,唯獨沒寫上這個,因為當初確實沒把他們算作愛情。


書感一頁


因為孤獨,是孤獨讓他們相聚,也是孤獨讓直子離開,也是孤獨讓他們感受到彼此切身的存在,所以最後才會選擇用xx的方式來告別。

別忘記了玲子離開前,也是小說末尾的一段話。

"不要忘了我。"她說。

"永遠不忘記你。"我說。

大概玲子是想用這種方式讓渡邊永遠記住他。


灰燼14847412


日本風俗理念和我們有些不同,他們並不把有些性關係當做離經叛道。最後渡邊和玲子發生關係,我是這樣理解的:女主死了,《挪威的森林》(我只是粗略看了一下電子書,所以忘了女主叫什麼名字了。)玲子和女主一起住院治療,對女主愛護有加,三人幾乎經常在一起,感情很好。

女主死後兩人都悲痛,這時的玲子也離開醫院了,要勇敢地去面對新的人生。渡邊和玲子發生關係,是在了結和女主的感情,完成成長。而玲子也需要打破某種禁忌,擁有一段完美的性愛的記憶,擁有更多一些力量去面對以後的生活。


地主婆趕山


當你傾之所有奔赴的一件事兒最後無疾而終的時候,都會奔潰。但是能透過表象看本質,然後又被美好的事物帶入正途,不再沉溺於過去,就會發現,生活依舊很美好。這部小說全文看似壓抑,但實質上挺陽光的,尤其結尾,點睛之筆。如果沒有這個結尾,那這部小說就成徹底的喪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