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考考情分析兼備考指導—言語篇

一、言語題型及題量分析

隨著近幾年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的增加、考試難度的加大,更多的考生可謂“有備而來”,報考人員的整體水平在不斷上升,故對於考情的精準把握顯得格外重要。

在安徽省考行測科目中,言語理解與表達考查的題型包括閱讀理解、邏輯填空和語句表達三類。回看近三年考題,均考查了25題,佔行測總題量的將近四分之一,考生需格外重視。

近三年言語理解與表達的題量雖相比其他省份要少,但其重要考點一點都不少。據此提醒小夥伴們一定要對言語模塊的理論方法有足夠的瞭解,根據安徽省考的命題趨勢以及特色,及時調整自己的複習重點,如此方能有的放矢。

二、重點題型分析及備考建議

(一)邏輯填空

邏輯填空考查考生準確、得體的遣詞造句的能力。在安徽省考中,邏輯填空的題量一直比較穩定,近三年每年考查10題,佔言語理解與表達總題量的40%,其中分為實詞填空、成語填空、混搭填空和虛詞填空四種題型。

安徽省考考情分析兼備考指導—言語篇


通過圖表不難發現,2017-2019年實詞填空考查較多,其次是成語填空,混搭填空考查較少,2019年出現了一道虛詞填空。所以小夥伴們在備考階段尤其要勤於實詞填空的練習,如果碰到虛詞填空,不妨也做一做。

就具體內容而言,詞義側重是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考點,如2019年第36題“消遁、消失、消除、消弭”、第42題“調理、調節、調整、調劑”、第43題“融合、融會、融入、融化”、第44題“探究、探查、探險、探尋”、第45題“闡述、闡釋、闡發、闡明”,2018年第3題“培養、扶植、培植、培育”、第4題“基點 庇護;基準 保護;基礎 愛護;基石 呵護”,2017年第6題“認同、認識、認可、認知”等等,針對這一考點,小夥伴們不妨利用“語素分析法”辨析詞彙之間的異同點。

除此之外,固定搭配也是安徽命題人比較青睞的考點,如2019年第42題“產生刺激”、第44題“培育新業態”,2018年第9題考查了“釋放活力”,2017年第8題考查了“順應時代潮流”、第10題考查了“文化積澱”等。建議小夥伴們平時除了刷題之外,多閱讀政府工作報告、申論材料以及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積累固定搭配,如此不僅能做好邏輯填空,對於申論文章的寫作也大有裨益。在關注搭配的同時,也要結合語境,找準對應。那麼對於不同的題目,應該如何“穩準狠”找到對應點呢?其實,最重要的是對整個文段意思的理解與把握,通常橫線處所填詞語的意思都會與上下句的意思有一定的關聯性,故找準對應點方能有效解題,這就需要通過不斷地練習提高尋找線索的能力。

(二)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考查的基本的閱讀能力以及在短時間內把握文段重點的能力。在安徽省考中,2017-2019年閱讀理解的考查題量為10-12道,主要包括中心理解題、細節判斷題和標題填入題三種題型。其中,中心理解題考查了7-10道,雖呈下降趨勢,但仍是閱讀理解中的最重要題型。2017-2018年,細節判斷題和標題填入題均只考查了一道,但在2019年分別考查了3道和2道,呈上升趨勢。

安徽省考考情分析兼備考指導—言語篇


對於閱讀理解而言,可以通過對中心理解題的複習把握言語正確的解題思維和方法。2017-2019年安徽省考中,中心理解題的幾個常考的考點均有出現,其中出現頻次相對較高的是分總和轉折這兩個考點,如2019年第52題、2019年第55題、2018年第20題、2017年第20題等均考查了分總結構,2019年第51題、2018年第16題、2017年第23題、2017年第24題均考查了轉折結構。小夥伴們一定要學會利用標誌詞(可見、總之、但是、實際上等),分析文段的結構,找到文段的重點。

除此之外,標題填入題是中心理解題的變形考查,把握文段中心依然是重中之重,所以契合文段中心是第一要求,切忌盲目追求小清新、文藝範兒,掉入出題人設置的大坑,而細節判斷題則難度不大,只需大家擦亮雙眼,細心比對。

(三)語句表達

語句表達主要考查語句排序題、接語選擇題和語句填空題三種題型。2017-2019年語句表達的考查題量為3-5道,其中語句填空題考查相對較多,是語句表達的重點題型,需重點關注。接語選擇題只在2017年考查了1道,近兩年均未考查,瞭解掌握這類題型的做題方法即可。

安徽省考考情分析兼備考指導—言語篇


關於語句填空題,考點有三大類,即橫線在開頭、中間和結尾。我們需要把握橫線位置在文段中起到的作用,並結合行文脈絡即可選出正確答案。觀察近三年安徽真題,總共考查了6道語句填空題,其中5道題橫線出現在結尾,起總結全文的作用,需把握文段的整體意思進行判斷;1道題橫線出現在中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結合上下文,分析其話題的一致性,不能單純依靠語感帶入閱讀。

此外,對於語句排序題,要注意靈活運用多種解題技巧,如首尾句特徵、共同信息捆綁、邏輯順序等。而對於接語選擇題來說,則需要重點關注文段尾句,根據尾句話題、內容,鎖定答案,與尾句話題不一致或上文已詳細論述過的選項多為干擾選項,不會接下來繼續論述的內容。

以上是針對於安徽近三年真題數據彙總得出的言語宏觀考情分析,同學們可結合考情,同時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更有針對性的備考計劃,祝同學們早日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