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練兵處【天津小站】

天津小站練兵,是指甲午戰爭之後,袁世凱在天津小站以德國軍制為藍本,制訂了一套近代陸軍的組織編制、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糧餉制度等為內容的建軍方案,基本上摒棄了八旗、綠營的舊制,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

清朝末年練兵處【天津小站】

甲午戰爭之後,袁世凱奉旨在此督練"新建陸軍"。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袁世凱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督練新建陸軍。他在原10營近5000人的"定武軍"基礎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請了更多的德國教官,採取近代德國陸軍制度,組建步、馬、炮、工、輜等兵種,全部採用外國新式武器裝備,並制定新的營規營制、餉章、操典。

清朝末年練兵處【天津小站】

袁世凱在小站設立了"新建陸軍督練處",除了起用當年隨李鴻章來北方駐防的淮軍舊將外,又派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的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分任各處總辦或統帶;派曹錕、盧永祥、王佔元、段芝貴、李純等分任各營哨官;並委派舊友徐世昌、任秀深、唐紹儀辦理文案。

清朝末年練兵處【天津小站】

段祺瑞


清朝末年練兵處【天津小站】

馮國璋

為了提高兵士的素質,同時控制軍事教育權,袁世凱還建立了步隊、馬隊和炮隊等隨營學堂和德文學堂,統稱【行營武備學堂】

清朝末年練兵處【天津小站】

光緒二十四年(1898),袁世凱出賣了光緒皇帝和維新派,博取了慈禧和直隸總督榮祿的信任,他的新建陸軍也從此出了名,與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並稱為"北洋三軍",這便是袁世凱軍閥集團冠以"北洋"二字之始。在軍事裝備訓練方面,袁世凱極力採用資本主義的先進技術,然而,在選拔將領方面,仍因襲湘淮軍閥的舊習,“兵為將有”,專門培植依屬於自己的勢力,奠定了袁世凱一生事業的基礎,最後形成軍閥集團。北洋軍閥集團是清末民初由天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個武裝集團,這個集團曾經影響中國政局10多年,對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巨大。

清朝末年練兵處【天津小站】

從1840至1894年,清朝共與英、法、日進行過四次戰爭,四戰皆敗。要捍衛國土,抵禦強敵,必須進行軍制改革,建立一支強大的陸軍,最先認識到這一問題的是袁世凱,最先著手訓練新式陸軍的也是袁世凱。從在小站訓練新建陸軍,到任職山東巡撫時期擴編武衛右軍,再到任職直隸總督時期編練北洋六鎮,袁世凱用十年時間完成了軍制改革的使命,

清朝末年練兵處【天津小站】

晚清的中國積貧積弱,遭受列國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給了我們血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凝聚了全國人民,使我們共同奮鬥七十年,不管困難多大,都要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與此同時,強大起來的中國,並沒有對周邊弱小的國家大打出手,而是和平共建,共同發展。所以一定要自強!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