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西遊記》裡師徒四人性格如何?

四十米青龍偃月刀刀客


誕生於明朝中葉的《西遊記》,是中國幾千年神話小說作品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吳承恩在這部小說中創作了一個井然有序的神仙世界,同時又與當時的現實社會相對應,裡面有著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有克服艱難萬劫,一心求取真經的師徒四人,也有各種殘暴的各色妖魔。作者看似是在講述一個神話故事,其實都是黑暗現實社會的縮影。這本小說成書迄今為止已有500年之久,在任何一個時期,它都能夠吸引大量讀者。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他們師徒四人構成的這個團隊。這四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又會給現代人帶來何種啟示呢?

靈魂人物:成長中的孫悟空

這部神話故事中的第一主人公,自然是孫悟空。還是少年時,最喜歡那個還沒有戴上緊箍咒的齊天大聖,他是上天入地的美猴王,是逍遙自在、不安天命的大聖;從少年步入社會,再成為一個平凡不過的普通人,原來人人最終都變成了孫悟空。孫悟空生來並不是神,他只是一個天生地養的妖怪,如果他也甘願在花果山一個普通的猴子,他永遠不會七十二變,也沒有所向披靡的金箍棒,更沒有十萬八千里的金斗雲

少年時期的孫大聖,是無所畏懼的,是心懷敞亮的。然而當他準備開始步入正軌,世人皆當他是妖,縱然他本領高強,甚至要遠高於神仙之上,只可惜在神仙世界規定的生存法則裡,孫大聖“實則”是妖性不改,冥頑不靈。其實他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罷了,他無懼於世俗眼光,更難以忍受天庭規則,他去海底搶了定海神針,又去陰曹地府撕了生死薄,孫大聖之所以要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得到神仙們的認可。

後來他被招安,成為了天庭的一份子,當上了一個小小的弼馬溫,神仙見了他都要喊一聲尊稱,他又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又一次離開天庭,這一次終於在花果山自立為王,成了妖界人人景仰的齊天大聖。可是這個世界,總有人會給它定製規則,人們也必須生活在這個框架之中,萬事萬物才能夠井然有序。天庭就是規則的制定者,他們為了讓孫大聖回到這個既定的框架中來,不打破他們的現實美夢,竟然將“齊天大聖”的美譽,以賞賜的名義給了他。

只是天庭如若真的認可他,那又為何不邀請他參加蟠桃宴?在那群神仙的眼裡,孫大聖永遠是一個不懂規矩的異類。然而這個時候的他還年輕,所以為了打破這種規矩,為了改變世人的眼光,他偷吃蟠桃,偷喝瓊漿玉露,破壞了王母的蟠桃宴,隨即大鬧天宮。然而這一次的孫大聖,卻沒有逃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當他被壓在五指山下時,在那幾百年的歲月裡,他認清了現實的殘酷,也終於明瞭想要生活在這片天地裡,

即便有通天徹地之能,也終究要被規矩束縛。

所以當他開始跟隨唐僧,踏上西天取經之路時,其實他又何嘗不是在向他所處的那個世俗世界低頭呢。即便他仍然生性活潑,依然在唐僧身邊蹦蹦跳跳,依然快意恩仇、是非分明,可是那個戴在他頭上的緊箍咒,早已經無法讓他昔日裡

“我命由我不由天”和踏碎凌霄的氣勢一去不復返,所以他歸入佛家,有了新的身份“孫悟空”。現在的孫悟空,在面對高高在上的神仙的時候需要行禮,在孤立無援的時候要找人求助,手中的金箍棒也不能隨意揮舞。

以前的孫大聖,只是花果山的一個美猴王;而現在的孫悟空,他有了自己需要盡的職責,也被現實生活抹去了一定的稜角,只為了更好的活下去。這其實就是大多人的人生旅程,人們都有過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可是你不可能永遠的做一個少年,因為生活遠比想象中殘酷的多,經歷過無數次的碰撞、跌倒,然後再妥協、改變,這都是每個人要經歷的。至於這種改變到底好與不好,或許只有自己才能告訴他。譬如《西遊記》裡的最後成佛的孫悟空,他在接受法則的同時,似乎也沒有抱怨過這種規則的不好。

唐僧雖不討喜,然而並不無用

如果說西遊記的這幾位主人公里,要選出一位最不受當下大眾喜歡的,或許就是唐僧。這個不分善惡,只懂得善良仁慈的和尚,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甚至他還是一個麻煩所在。或許這與作者急於唐僧的完美清高的人格有關,他只是一介凡人,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走過十萬八千里以後,仍然不慕名利、不羨美色,一直在追求著自己的信仰。這是古代文人的一種理想人格,就是因為他太過於完美化,如果單純世俗的目光來評價唐僧,這個形象確實不討喜。

唐僧的身上有眾多缺點,比如無能迂腐,只會給自己的下屬找麻煩;再比如自私嘮叨,總是在束縛自己的同時又傷害著別人。他的這些缺點,在現實社會的人身上也是存在的。然而唐僧身上還有一個被作者極度放大的優點,這就是虔誠和信仰。半途放棄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事,尤其是在面對困難之時,找一條輕鬆的路重新開始,或許遠比堅持更加有用。所以“堅持”在當下社會,有時候太不值得一提了。

可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人,真正做到對一件事情虔誠的人,才會成為眾人的榜樣,甚至為眾多人指點迷津。唐僧就是這樣的人,而且他的目標從來不是為了個人能夠得到成佛,更多的是為了天下蒼生。這個看起來一無是處的人,卻絲毫沒有私心。他的那三個徒弟也不是傻子,如果他們的師傅只是為了自己非要去西天取經,他們又怎可會一路苦苦跟隨。

這樣的人身上有遠大志向,身邊才會聚集了一幫優秀的跟隨者,才能夠成大事。

凡夫俗子,就是活在當下的豬八戒

《西遊記》裡三個重要角色就是豬八戒,這個形象生來不討喜,他的樣貌甚至連正常人都算不上,而且八戒還好吃懶做,似乎一心只想著貪圖享樂,完完全全就是當下社會里的俗人一個。他不是像師傅一樣不食人間煙火的佛祖,也不是像師兄一樣令人敬仰的英雄,他這更做不到像師弟一樣默默無聞。在這四人之中,豬八戒是最接近現實的一個角色,是真正的活在凡俗裡的一個角色。

他一遇到困難就喊著放棄、散夥,一看到金錢、美色就走不動路,可是這樣的八戒,卻成為了整個團隊裡的搞笑擔當。這一路上如果真沒有一個這樣嘻嘻哈哈,總是找點麻煩的人物,這取經之路未免也太過無趣了。他們的西天取經旅行,其實就是人們走過的人生之路,在你前行的道路上,總是需要一個人,讓你的生活在苦味中增加一點甜味和趣味。或者說完全就像豬八戒一樣活在當下,沒有遠憂近愁,享受現實安穩。

其實豬八戒這樣的性格,是人人都羨慕,可是卻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人們都在儘可能的避免自己成為一個俗人,大家都想活的不為名利金錢所困,都想將日子過得風輕雲淡。可是越這樣想的時候,日子過得反而更苦。因為在你生活的行囊裡面,裝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每天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結果一回頭髮現依舊是為稻糧謀,那些寫在詩詞裡的詩意生活,永遠無法成為現實。

可是人生多短暫呀,這時光匆匆,與其每日將自己困頓於一個難以達到的生活境界,倒不如學八戒一樣開開心心,大大方方追求心中所想,也學會了知足常樂。在人生失意的時候,想一想這位曾經風華絕代的天蓬元帥,竟然被貶下凡投胎為豬,或許自己的遭遇也就沒有那麼差了。平心而論,這個世界上的人大多都是小人物,大多都活在俗世之中,你完全沒有必要逼迫自己成為一個佛,按照自己最高興的模樣活著,才對得起這短暫一生。

筆墨最少的沙僧,絕對不可缺少

最後,這個戲份最少,最容易被忽略的沙僧,當事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的時候,卻不知道沙和尚在這個團隊中絕對不能缺少。沙僧是將這四個人串聯起來的一條鎖鏈,無論是在吳承恩的筆下,又或者是楊潔導演的鏡頭裡,沙僧總是擔當著一個調和者的角色。招呼大家休息的是沙僧,不怕辛苦挑起重擔的也是沙僧,內部出現矛盾,一直在幾面調和著的人更是沙僧,他就是他們這個故事和平秩序的守護者。

在任何一個人社會,沙僧這樣的人都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存在,因為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忠誠和團結二字。他一生勞爾無怨、沉默踏實,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才讓四個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組成了一個牢固的團隊。真的想要成就大事,想要依靠團隊的力量走的更加長遠,勢必要有沙僧這樣看似低調隨和的人存在。這種人的性格顯而易見,卻也是一種極為優秀的品質,人們總是嫌棄沙僧這樣的人太過無趣,可是如果有一天真正的失去了這種角色,才會體會到他的難能可貴。

當然這師徒四人,也各有優缺點。唐僧的迂腐、悟空的自大、八戒的立場不堅、沙僧的墨守成規,這些都是不容被忽視的缺點。但是這樣的角色才是富有魅力的,他們各不相同,卻能夠走到一起,就是因為在這四人的身上,有值得人們學習的為人處事的道理,如此故事才能夠精彩,才能夠流傳百年。


藤樹先生


說明~非原著黨,瞭解僅限於影視作品。

唐三藏

優柔寡斷,任性不聽勸告。(不讓出圈非出圈,不讓過河非過河,然後自己作死被妖怪抓去。)對於敵人總是抱有慈悲之心,對於自己人卻比較嚴苛,甚至不能明辨是非。

在妖怪敗北之後不忍悟空等人將其殺死。在悟空犯錯後輕則緊箍咒伺候,重則趕出師門。

唐三藏做事有典型的老好人、白蓮花風格。個人非常不喜歡這種人。

曾幾何時看西遊記的時候無數次在想唐僧趕緊被吃掉算了。

孫悟空

性格最直爽,也最容易讓人看懂。善惡必報,富有正義感,任性卻不刁蠻。

雖然總被稱為潑猴,但無論是大鬧天宮還是大鬧地府、龍宮,都是事出有因,而並非他主動尋釁滋事。

豬八戒

最接近於現實的一種性格。

雖然他愛耍小聰明,色心不改,性格不堅定,總是遇到困難就退縮,無數次提出分行李回高老莊。

但其實想想,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都是這樣的麼?

沙悟淨

傻實在,沒有自己的主意,整天不是師傅說得對就是大師兄二師兄說得對。也是屬於老好人範疇,但卻沒有唐僧那般任性。

以上,只是自己的拙見。


家有和田玉


《西遊記》師徒四人性格,正好對應“春夏秋冬”、“風火雷電”

先說師傅唐僧。

唐僧是金蟬轉世,在世間歷經磨難,也鍛煉出健康的體魄。

一心向佛後,有了西天取經的想法,這些想法從走出取經的第一步、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後翻譯傳播,沒有一天回頭放棄。

所以,唐僧就像冬天的臘梅,傲嬌而不拒寒冷;像閃電,一次釋放,絕不收回。

再說孫悟空。

不管是石頭迸發、出海拜師,還是龍宮尋兵器,大鬧蟠桃會,孫悟空都是說做就做,說到做到。

保護唐僧取經路上,一路除妖殺怪,不管通過什麼手段,都會雷厲風行,化險為夷,繼續西行。

所以,孫猴就像夏天的雷,做事滾滾而來,滾滾而去。

看看豬八戒。

豬八戒本是天蓬元帥,因為多情被打下天庭成為豬妖,不管是在高老莊還是路途遇上女妖怪,一直本色出演,見到女色如沐春風,也經常因此而被妖怪暗算。

天蓬元帥不會主動打前鋒,喜歡指手畫腳,在只有師徒四人的時候,也不願主動出功出力,不過和沙僧的防守保衛工作做的還行。

所以,豬八戒,一隻駕著黑風來去無蹤的豬,一個多情善戰的淨壇使者。

最後說說沙僧。

天庭曾為捲簾大將軍的沙和尚,一個能做到玉皇貼身侍衛的將軍,其戰鬥力不用說,不多話,守口如瓶的功夫是不可或缺的。

流沙河水勢兇險,沙和尚遇事根本無需自己出手,防守反擊工作做的一貫順暢,想來,孫悟空和豬八戒不也一樣拿沙和尚沒轍。

沙和尚日常性格溫和,就像秋高氣爽的天氣,負責唐僧的護衛是適得其所,一旦遇到妖怪接近唐僧需要沙和尚出手,其火爆的一面就爆發出來,手下絕對不留情。

水至清則無魚,即使是個取經小團隊,四人的性格也需互補配合,分工合作。

取經最難的不是九九八十一難,而是4個人的順暢協作,否則,不用妖怪出馬,自己就首先瓦解了。


布衣之徐


小說西遊記還是很精彩的,吳承恩加工整理了有關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很多民間故事、文學作品、歷史典籍。成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西遊記。並且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賦予了這師徒四人鮮明的人物性格,來反映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


這裡面對孫悟空的形象塑造,是吳承恩最想傳達的一種反抗,或者說是那種革命的精神。他也想像悟空那樣打碎天庭原有的死氣沉沉。而這個形象呢,也是有原型的,印度石像中的神猴,護送玄奘渡過葫蘆河的是磐陀,都可能是悟空外在形象的來源。那麼為什麼孫猴子的法名是悟空呢,這個名字很有可能是來自於唐玄宗時期的一位僧人,他和玄奘一樣,也是到了印度學習佛法。這位高僧的法名正是悟空。

沙和尚的外形以及在流沙河的這段故事,幾乎可以確定的是來自於民間傳說。在茫茫的沙漠中,深沙神從原來的專門吃取經人殘害過往的客商,到最後被佛法感化,保護人們穿越沙漠。玄奘自己就曾說,在沙漠裡最危險的時候,夢到了這位大神給他指引道路找到了水源。順便說一句,沙和尚所在的流沙河,其實也不是一條河。據學者的考證,這條河極有可能是現在甘肅新疆交界的莫賀延磧大沙漠。而被唐僧收為徒弟之後的沙和尚,開始沒什麼存在感了。很多時候都像是個編外人員,或者說是個看客。這很像明朝時期小商人、小民營業的地位。



豬八戒的形象最為可愛,他懶惰、好色、貪財,動不動就要回高老莊,意志極其不堅定。但是西遊記要是沒有了豬八戒將會失色許多。他是吳承恩著力塑造的一個角色,我們從豬八戒的武器就大概能猜出他代表著什麼人。農民,九齒釘耙一看就是農具嘛。而容易滿足,懶散但是勤勞善良,也確實符合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形象。西遊記裡面師徒四人的行李,可是老豬背的。


最後一個,唐僧。在西遊記中,他代表著讀書人,起碼是吳承恩看不太上的那種讀書人。他嘮嘮叨叨,猶猶豫豫,還經常判斷不準,冤枉孫悟空。有時候還比較迂腐、虛偽。比如,西行之前,太宗要請他喝酒,他先是不肯,然後太宗說這是素酒,他就毫不猶豫的喝了,素酒不是酒嘛。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孔乙己那就讀書人的事兒,那能叫偷嗎?

玄奘的真實形象和西遊記中相差甚遠,但是恰恰是西遊記的誕生讓許許多多的人知道了玄奘法師的存在,玄奘法師也成了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和尚。


小牧是你啊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魔小說,小說帶有強烈的浪漫主義思想色彩。它的魅力迷倒了一批又一批人,是我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描寫的人物眾多,各有特性。其中著力描筆的以唐憎西方取經為故事內容,一路所遇到的波折與艱難。

活靈活現的描寫了唐憎古撲,誠實、冷靜、專業、堅定的信念,不到目的決不霸休思想理念,以及很專業的佛祖代表形象,和他善良、善行的特性。尤其刻畫了明知是妖,是怪、在沒有求證前還是善待他們,以至上當受騙後才感覺悟。

有時還錯怪了性格急躁,暴跳如雷,雷裡風行,本事超強,會七十二變,能打會鬥,火眼金晴,能上天鑽地,行動迅速如閃電,神通廣大行天地,紀仇如惡,敢作敢為,行俠仗義,聰明靈利,果斷堅決,決不放過壞人妖魔.一隻萬能的,威力無比的金箍棒,劈荊斬棘,一馬當先。勇往直前,忠心不二為唐憎取經保駕護航孫悟空。

如對孫悟空的痛打白骨精的處罰,連念金箍咒,使孫悟空頭痛,抱頭在地上打滾喊叫。連好吃懶墮,投機取巧,自私自利,好色、又不誠實,且愚笨的豬八戒和勤勞、誠實、維護團體利益,遇事沉著冷靜,肩挑重擔到底不退縮的沙憎的求情勸告。

表現了唐憎再沒有辨清人妖情況下的佛心向善的一面,和堅定的取經信念。在玉帝,觀音菩薩的幫助下,統領悟空,八.戒,沙憎完成西遊取經的重任。


龍游大海141086483



魚歌唱晚曲


唐僧看似無能,但中正無偏,方向明確,也很努力。代表一種根本性的要求。悟空吧,有能力,但是如果把持不當,很容易失去方向,勞而無功。八戒吧,純屬本性,非驅趕,不得有為。沙僧,任勞任怨,缺的,只是方向,而已。


秋桐黃繼紅


四個人的性格是作者有意的配置






藝國神殿


團隊的力量不可思議,沒有能耐的徒弟也是取不了經的


唯一的微笑745


古語說,團結就是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