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的阻攔索是國產的嗎?

一德格天1


『凡是有點技術含量的東西,國外哪次不是對我們嚴防死守?但是哪一次我們又不是依靠自力更生狠狠地打了他們的臉呢?』

作為滑躍起飛航母來說,不需要彈射器,又已經研發出自己的殲15飛鯊艦載機,那麼剩下的唯一一個難題就是阻攔索了。阻攔索這玩意兒看似和電梯鋼絲繩沒啥區別,其實技術含量頗高,真正能夠生產的也就是美國、蘇聯(俄羅斯)這兩家,就連法國這樣的老牌工業強國建造戴高樂航母的時候都是以150萬美元一套的坑爹價格購買的美國成品。
(斷裂的阻攔索)

而中國號稱發達國家粉碎機,“自古以來”就是被西方高科技禁運的主要對象,所以指望美國人給我們送阻攔索那肯定沒戲。而遼寧艦前身本來就是蘇聯的瓦良格號,殲15又和蘇33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總之讓俄羅斯人很膈應,因此我們因為阻攔索需求與俄羅斯洽談時,俄羅斯人也一口回絕了我們。所以兜兜轉轉,高科技這玩意兒根本不能指望別人,最終還是得靠自己,遼寧艦阻攔索最傳奇的故事就是它居然不是國企製造的,而是一家河北的民企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研發生產,所以說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
(遼寧艦阻攔索)

航母阻攔索其實是一整套系統,它是由阻攔裝置、定長定高裝置、復位系統、液壓緩衝裝置、復位裝置等一系列子系統構成的,但是其中技術含量最大的其實就是那根繩子——阻攔索。飛機動輒幾十噸的重量以250千米以上的時速衝向甲板,阻攔索需要在兩三秒的時間內在只有一百多米的距離之內將其攔停,因此對於阻攔索的強度、韌性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而且這玩意兒還必須有一定的抗疲勞壽命,你總不能攔個幾次就壞了,那多不划算?技術指標高就算了,關鍵還不能太粗,粗了尾鉤掛不上,而且重量太大,也影響復位。
(阻攔索系統)

又得抗壓耐磨耐槽,又得細,這不是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麼?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所以阻攔索一下子就成為了高精尖產品,沒有強大的工業實力絕難研發生產。我國在遼寧艦的摸索改造中,最大的困境也在於阻攔索系統,不過阻攔索其他子系統其實並不是最難的,海軍上海研究所在1985年對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航母拆解進行過全程跟蹤,阻攔系統基本上摸的八九不離十。
(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母,英國製造)

而在購買瓦良格以後,我們又對烏克蘭的尼特卡艦載機模擬系統進行了學習,之後在武漢建造了幾乎一模一樣的陸地艦載機訓練基地,唯一的困難就是阻攔索工藝遲遲無法突破,這也嚴重遲滯了“遼寧艦”的改造過程。


(我國艦載機陸地訓練基地)

在外購無門,內研遭遇困境的情況下,無奈之下,軍方只好向民企尋求突破口,然而奇蹟就這樣誕生了。我國最大的鎖具製造企業巨力集團與其合作企業邢臺鋼鐵公司發現軍方下達的技術指標與其長期對外對口的一種彈力鋼索竟然驚人的一致(實際上國外進口就是用於製造陸地軍用機場的阻攔鎖)。於是就這樣,不到四個月,巨力集團就上交了阻攔索成品。
(遼寧艦阻攔索分段)

最終在2012年11月25日,我國首次艦載機阻攔著艦獲得圓滿成功,時至今日,我國航母阻攔索系統沒有斷裂失敗過一次,而曾經不賣阻攔索的俄羅斯,在敘利亞因為阻攔索斷裂已經連續摔掉了兩架艦載機!所以你說遼寧艦阻攔索是不是國產的,不僅是,而且還是民企製造,質量槓槓滴!


軍武吐槽君


百分之百國產。美國和法國是根本不可能賣給我們阻攔索技術和成品的,俄羅斯也拒絕出售。俄羅斯中央船舶機械製造研究所所長和“無產者”工廠廠長都曾對外稱,中國曾計劃從俄羅斯採購4套阻攔索,談判進行了5年,但俄羅斯最終還是在2011年拒絕了中國的採購,並且不再和中國進行這方面的一切接觸。所以,阻攔索只能依靠國內力量研製。

阻攔索的技術難度是很大的,可不是在甲板上繃幾根鋼繩就行,它實際上是一個阻攔系統,包括外露在甲板上的阻攔索和支撐機構,甲板下的阻攔索系統、滑輪緩衝系統、阻攔機系統、阻攔索末端緩衝系統、復位系統、油液冷系統等。阻攔索的鋼繩要求很高的屈服強度和抗衝擊能力,還要防鏽、無磁、耐高溫。像美國航母使用的MK7阻攔索分平鋼絞大麻纖維芯和平鋼絞聚酯芯兩種,每根阻攔索由6股鋼絲繩組成,每股又是由12根主鋼絲、12根中間尺度鋼絲和6根細鋼絲扭結而成,而且每股鋼絲繩芯部有油浸的大麻纖維或聚酯纖維。
所以,我國研製阻攔索攻克了很多技術難關,最終獲得了成功。根據國內媒體報道,瓦軸集團是阻攔索關鍵子系統的一個研製和生產單位,主要是負責阻攔索系統的軸承。
從遼寧艦這些年的使用情況看,國產阻攔索的質量過硬,性能出色,完全滿足了艦載機在航母上著艦的需求。而我國還在不斷對阻攔索進行改進和發展,新的002型航母裝的就是技術性能更好的國產阻攔索。(S)


聯合防務


確實是中國自己造的,當時我們面臨無阻攔索,且唯一的俄羅斯又不賣給我們。結果集中了全國多傢俬營企業主來解決,沒想到剛一說出航母阻攔索所需的數據,下面就有家河北邢臺巨力集團私營企業主小心翼翼的站起來說,如果是那樣數據的話,我們企業早就生產出來了……


喝咖啡的豬107


你問:遼寧艦的攔阻索是國產的嗎?我也會問,你覺得不是國產的,會是哪國產的呢?哪國會生產呢?

當年攔阻索能夠生產的國家只有三個,英國、美國、蘇聯,而且英國是發明國,可見英國技術很強。蘇聯解體後,美國和烏克蘭肯定能生產,俄羅斯可能能生產,英國作為發明國有技術,但可能不生產了,沒有市場。

當年中國得到瓦良格,需要攔阻索,因為買不到,只有去俄羅斯。俄羅斯表達很明瞭,不會,也可能是真的。從俄羅斯生產艦艇就知道,沒有了烏克蘭,俄羅斯動力都沒有了,只有從中國進口,至於是不是真的不會,這是國家機密。中國只能自己研究生產,最後取得圓滿成功,當中可能得到烏克蘭的幫助,這只是猜想。可見國家之間千萬不要講利益,那都是講的,一小時前可能這麼說,一小時之後可能那麼說,以現在說的為準。



大志遠思想空間


航空母艦阻攔索是保證艦載機安全降落到航母甲板最重要的阻攔裝置,也是保證飛行員安全的最重要措施,除美國航母裝備的F-35垂直起降戰機和英國AV-8鷂式戰鬥機之外,其他任何國家的艦載機都需要阻攔索進行降落。世界上裝備航母的國家有十幾個,但是製造出阻攔索的國家卻是寥寥無幾,只有中美俄三國,製造出阻攔索也是考驗一個國家實力。

畢竟,阻攔索作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武器裝備,美俄兩國都是禁止出售給其他國家,這也導致世界上很多國家有航母卻無法裝備艦載機,最終只能裝備艦載直升機,再加上阻攔索製造工藝負責,只有世界上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才能製造出來,而這也只有中美俄三國能達到。

作為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繩索:航母阻攔索對技術和科技含量要求特別高,鋼纜的索芯,主要以浸油劍麻和鋼絲編織的,目前中美俄三國都採用尼龍鋼絲編織為主。而阻攔索的結構韌度也是十分的出乎意料之外,例如殲-15艦載機以300公里/小時的著艦速度降落到航空母艦甲板,需要在短短几秒鐘的時間,讓殲-15艦載機速度降為0,而且還需要保證在不超過百米的距離,這可不是在陸地著陸,需要長達幾百米的跑道。因此,其危險係數也是十分的高。軍事專家都把艦載機飛行員比作為在鋼絲上跳舞,可見航母阻攔索就是艦載機著艦的“生命線”。

而我國遼寧號航母甲板的阻攔索完全是我國自主建造,而且也是打造艦載機打造“生命線”。畢竟,這種被美俄卡脖子的技術只有自力更生最保險。遼寧號航母甲板阻攔索採用每根阻攔索主要6-8根鋼絲繩組成,每根鋼絲由12根主鋼絲等混合而成。如果我國遼寧號航母購買美俄兩國的阻攔索,最起碼需要150萬美元一套,關鍵是這種有價無市的高科技裝置,以美國對我國的高科技禁運別指望能夠買到。

因此,遼寧號航母甲板阻攔索必須是完全國產版,也只有這樣才能打破美國的封鎖。現在我國在航空母艦領域已經形成研發建造體系,從船體、甲板需要的特種鋼材,到動力系統、阻攔索、蒸汽/電磁彈射器、艦載機系統全部獨立建造,也只有這樣膽氣,才能建造出更加先進的003型和004型航母,讓我國在航母領域完全不受制於人!


沐風談兵論道


當然是是國產的啊

河北省保定市的一家民營企業生產的,記得叫巨力索具吧。不僅僅是目前我們的航母阻攔索是這家公司生產的,很多國家重點項目這家公司都有參與。航母僅僅是他們的小CASE,神州飛船是靠啥吊裝的?也是巨力索具的產品!


這家公司當年可是號稱“給我一個吊點,我能吊起地球”的。

開始說到國產航母阻攔索W君也是有點小吃驚,畢竟就連美國自己的航母上阻攔索也不斷的爆出斷裂抽斷十幾個人腿的段子。

而且在遼寧號航母建設初期咱們也暴出過阻攔索斷裂抽飛機的事故。

但後來這家公司接手,並有自己的創新,在阻攔索鋼纜內加入高韌性的尼龍合成纖維。成功的救駕中國航母,W給點個贊!

由於航母阻攔索的事情W知道的這家公司,後來發現其實這家公司並不簡單,這些東西的索具也是巨力提供的!

神州返回艙的吊索

嫦娥探測器的吊索。


咱們連飛船返回艙都能吊的住,攔個飛機什麼的就更沒問題了,這下W君放心了。


軍武數據庫


航母阻攔索技術難度並不比特大斜拉橋的固定鋼索難度大,阻攔系統裡面更困難的是阻力系統

艦載機降落的阻攔索技術難度並不比特大斜拉橋的鋼絲束大,雖然兩者為不同鋼絲結構,但兩者有相當的共通性。而且斜拉橋用的鋼索是要用50年以上,還要抗風抗震等考慮,艦載機阻攔索用個幾次狀態不好,是可以提前更換的。

在這方面作為目前世界頭號基建狂魔,霸榜世界前十特大斜拉橋的國家,我們還是相當有自信的,比如黑科技滿滿的珠港澳大橋吊裝用的碳纖維納米管吊裝繩索更是革命性的高科技材料。

我們航母用的阻攔索是巨力索具集團生產的,該公司在展覽宣傳時已經放過。根據網上說法是僅用了短短四個月就攻克了,該公司也生產斜拉橋的牽引鋼索,可想而知,還是很簡單嘛。

巨力索具雖然是民營企業,但不是一般的民營企業,有背景,不多說,軍隊固定用鋼索大多是該公司提供。巨力集團副董事長和執行總裁是楊子,黃聖依的老公,前妻陶虹。

相比較來說,這個阻攔索質量還是可以,沒出現過質量問題和事故,比毛子的要好。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今年1月份在敘利亞海岸執行任務時,一架米格-29KUB艦載機降落時居然一口氣拉斷兩根阻攔索後墜入大海,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相比較於阻攔索,驅動阻攔索下面的阻力裝置才是技術難點。與交給民營企業研發生產不同的是,研發下面阻力裝置是國家三家科研院所通力合作,耗時兩三年才研發好。實際上國外報道稱中國難以自產的是“阻攔系統”,而不是說“阻攔索”

航母甲板下面還有一套龐大複雜的阻力系統,在確保拉停艦載機能夠讓其安全著陸的同時,還要控制不同階段的阻力峰值,照顧艦載機的結構強度,減少對艦載機的損害。


五嶽掩赤城


這個答案是必須的!

中國的阻攔索100%是咱中國人自己國產,這個可以很驕傲的說。其中關鍵性部件承力軸承是由瓦房店軸承廠承擔的,這個在2017年新聞中曝光過。早些年前,大約6-7年年前吧。有國外媒體報道稱我們曾近主動找到俄羅斯尋求購買過阻攔索,但是俄羅斯卻主動拒絕了。結果當今俄羅斯早就不能生產了阻攔索,而中國阻攔索事業蒸蒸日上。

阻攔索名字看起來挺簡單的,阻攔索並非“橡皮筋”,阻攔索的技術難點太大了。首先其目的就是為了殲-15艦載機安全降落在遼寧艦上,就必須在航母甲板後部地區,在戰鬥機著艦與尾鉤100%咬合住後,在短短3秒之內必須將殲-15艦載機的著殲速度降為零下,讓艦載機滑行不能超過幾米,如果沒有勾住,艦載機就必須復飛,這個思考就在幾秒之內。

遼寧號航母阻的攔索成為殲-15艦載機駕駛員名副其實的“生命線”。從這個角度來看,阻攔索必須是中國人自己打造的,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飛行員自身的安全!中國遼寧號航母當前還是使用液壓式阻攔裝置,阻攔索另外的核心就是材料,主要是平鋼絞大麻纖維芯,每根阻攔索主要6-8根鋼絲繩組成的,每根鋼絲又是又12根主鋼絲等混合而成,並且鋼絲中參入了大麻纖維來保護阻攔索韌性。

咱中國人自己生產的阻攔索,已經成為了遼寧號航母重要輔助設備,實現了殲-15艦載機可以在有限度遼寧號加班上安全著艦。保證了遼寧號戰鬥力!我們一起為之鼓掌吧。

以上為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深入討論。

軍事天地


遼寧艦的阻攔索可以確切的說是國產的,這個問題中央電視臺報道過,是一家民營企業河北巨力集團生產的。

阻攔索是艦載機著艦的關鍵設備,除中國外,世界上能生產的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法國航母使用的阻攔索是買美國的。我國改造遼寧艦時,俄羅斯明確表示不會賣給我們艦載機著艦用的阻攔索,從美國買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自己研發生產,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國企業攻克了阻攔索技術,為國產航母提供了可靠的阻攔索產品,防止被外國卡脖子。

一根阻攔索為什麼只有中、美、俄能生產,我認為一是方面是需求少,世界上有大型航母的國家就這麼幾個,自己研發生產太貴,划不來,歐洲國家可以向美國現成的用。二是確實是技術含量高,研發成本高。又沒有太大市場,缺乏研發動力。



從艦載機尾鉤與阻攔索“拉鉤”開始到飛機停下全程時間只有2-3秒,艦載機降落重量大約25噸,飛機著艦時最小速度也在200公里以上,在戰機著艦尾鉤咬合阻攔索後,相當於有上百噸的重量衝擊到攔阻索上。阻攔索必須非常結實而且具備很強的韌性,同時要儘可能細,又要具備很高的抗疲勞性能,確保鋼索能夠連續頻繁工作,因此其硬度和韌性的要求異常嚴苛,製造難度也非常大。


從使用效果來看,我國國產阻攔索性能優秀,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超過了俄同類產品。下一代電磁阻攔技術已經領先俄羅斯,緊跟美國的步伐。


名小明


題主這問題問的好,遼寧艦的阻攔索能生產嗎?嘿嘿,如果不能生產的話,遼寧艦用的是什麼?指望進口?是美、英等西方國家會賣給我們,還是俄羅斯能賣給我們?俄羅斯自己現在還能不能造出合格的阻攔索都是個問題,這種關鍵的設備別指望著進口,有錢也不會有國家賣給我們,只能靠我們自己。


題主既然問出來這個問題,想必對我國遼寧艦的來歷不太清楚,否則也不會有此一問。以前曾經回答過一個問題:瓦良格號到底是誰買回來的?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我們購買瓦良格費了多大的勁,看看美國、俄羅斯為此都做了什麼?有一點需要記住: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真心幫我們,他們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換句話說就是,他們不過就是把我們當成一個可以利用的棋子,該還的早已還清了,我們不欠這些國家任何東西。


遼寧艦的阻攔索,當然是國產的。這早就有官方的報道了:2011年12月28日,我國防部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在回答關於“有外媒稱俄羅斯拒絕對華出售阻攔索裝置,將推遲中國航母的列裝時間,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時稱:該報道毫無根據。我航母平臺主要系統裝備,包括阻攔索在內,都是自主研發和改裝的。大致內容如此,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查查看。後來,新華網、央視等媒體,先後都進行過相關的報道。

2012年11月25日,我國首次殲15艦載機阻攔著艦試驗取得成功。這次艦載機成功著艦,可以說是讓西方的媒體都沸騰了: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一步。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阻攔索經過了長期嚴苛的實際運行檢驗,展現出了良好的技術性能——我們不僅能造出阻攔索,而且性能優異。要知道艦載機在著艦的時候,時速都在200—300公里的範圍,鉤住阻攔索後,在2—3秒內速度降為零,這對阻攔索的性能要求相當高,這也是西方媒體認為我們造不出來的原因。




艦載機在著艦的時候,加力都是開到最大,為的就是一旦發生艦載機尾鉤沒鉤住阻攔索的情況,能夠復飛。而阻攔索如果出現了斷裂等問題,那後果可就嚴重了——俄羅斯就曾因阻攔索出現斷裂,先後摔了兩架艦載機。我們的阻攔索不僅經過了嚴格的測試,更是經過了實際運用,性能很好。那麼我們的阻攔索是哪個單位研製出來的呢?


我國的航母,實際上就是軍工、民企等多方聯合參與建造出來的,這在央視等媒體上早就報道過多次了,阻攔索的承建單位就是這樣的一家民企。目前亞洲最大的索具製造公司,具有自主生產技術的索具技術研發基地、索具生產製造基地、索具試驗檢測基地。不謙虛的說,這家民營企業絕對是做到了“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位置,這個公司還被成功納入海軍武器裝備合格承製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