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關停過萬,新冠肺炎更是雪上加霜。教培機構路在何方?

數字翻轉課堂實驗室


熬過寒冬,供不應求。新冠讓家長髮現了孩子的很多問題,教培機構應該推出相應的專項課程,相信會很受家長的歡迎。


教育微談錄


作為一個線下教培機構的工作者,我願意現身說法,談談公司目前的現狀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1.先來介紹一下我所在的是一個全國連鎖的少兒英語教培機構,主要針對於2~12歲的孩子。我們這個學校主要是做線下教育,因為考慮到線上教學的效果肯定沒有線下好,所以一直沒有想過像別的機構一樣轉型。再來說說我們的收費吧!我們大概是14000左右/年,一個班是10個左右小朋友,對於師資方面,我們大多都是英語師範專業畢業的老師,都很年輕,不過也都充滿了激情,所以整體氛圍是非常不錯的。

2.我們去年是臘月27放的年假,本來規定2月1號去上班,後來就發生了全國性的心冠肺炎,導致我們之後的兩個月都沒有能正常上班,我們在2月13收到了總部通知,開始給我們的會員線上授課,但通過第一次授課之後發現,許多家長都反饋說效果並不理想。所以我們就暫停下來了。之後總部為了生存不得不開始考慮轉型,開始全國售賣線上小課包來進行線上授課,由於我們轉型的時機比較特殊,所以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不過也正在堅持✊。

3.相信通過這次疫情,許多線下教培機構都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迅速的查漏補缺,增強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娛少年


疫情期間教培機構是全部關停,這是針對疫情防控的需要作出的決策。對所有的教培機構都是一樣的,無法招生、教學,讓教培機構承受了非常大的損失。

目前,疫情狀況在不斷得到改善,大家從焦慮中逐漸適應了這種狀態。當下教培機構大多數都在通過線上教學來服務用戶,為即將復學做準備。

教培機構的損失是在所難免的了,這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現在就看心態和反應速度。以“二次創業”的心態來面對目前的局勢這是教培機構負責人不可迴避的現實。

  • 有一些機構可能會以疫情為藉口關店、跑路。

  • 還有一些機構可能會藉機吞併那些經營不好的機構的生源來擴大自己。

教培機構的發展方向:掌握在教培機構自己的手中

1、教學教研還是發展的重要環節,不管是線下還是線上,都要積極應對。

2、招生在無法開展地推獲客的時候,要積極與異業合作。

3、擁抱新的教學模式,這既用來服務現有的生源,又能為有新的招生渠道。


教育現在時


冠狀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最近,令人振奮的是新增人數基本快沒有了,多地零新增。

很多省份的教育局,計劃在3月底逐步恢復公立學校上課。

教培機構預計什麼時候能恢復營業?

這可能是很多校長最關心的問題。

一、營業的時間大約在四五月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想到這麼猛烈。很多校長,還以為3月份就能恢復正常。

做好最壞的準備

按照疫情的發展規律,二三月份才達到頂峰。

所以,最壞的情況,像2003年的一樣,學校大面積停課。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到5月份。

機構將會面臨極大的困難,

無現金收入,高額的房租,員工工資的支出

學生預付款堅決不能動,這是基本的原則。

做好最壞的準備,準備好充足的現金流,應對退費和幾個月沒有現金收入的壓力。

多一點思考,做最壞的打算

用樂觀的態度,積極面對困難,度過這一難關。

大家可以查下非典的時候,各大機構如何應對。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疫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之後,機構能在3月份開業嗎?

2月17號,寧波教育局出了一個政策。

培訓機構,要在公立學校開業一週後,才能開始營業。

公立學校恢復上課的順序是,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幼兒

教育局採取的是逐步恢復上課的策略

很多城市教育局暫定,公立學校在3月份開學。

江蘇省已經官宣,《江蘇:3月起初中和高中繼續開展線上教學》

江蘇,還把“教育減負”進行到底。通知中要求把控線上教學進程方面,要放慢線上教學進度,控制線上教學時長,控制學生作業總量。

其中,小學每節課不超過20分鐘,每天線上授課不超過80分鐘;初中、高中每節課不超過30分鐘,每天線上授課總時長分別不超過3小時、4小時;課間休息一般為15分鐘。

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初中、高中每天作業時間分別不超過1小時、1.5小時、2小時。

江蘇的官宣,應該就是一個風向標。

預計,各個省市將會陸續出臺政策。3月份,公立學校很難開學了。早有消息說,有些大學通知五一之後再開學。

公立學校,恢復開學,會更加謹慎一些。

具體的開學時間,還請要看疫情的發展。目前,疫情的已經基本被控制住,拐點即將到來。但是,疫情必然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培訓機構應該在3月份復工(員工上班)。

家長什麼時候能恢復信心?讓孩子到線下去上課?這個還得延後。

樂觀估計,4月份。更有可能是5月份。

二、最困難的時刻即將到來

1、全面停課在持續,困難在加劇

疫情期間,教育部提出 “疫情期間,嚴禁開展任何形式的線下培訓,不得舉辦任何形式的聚集性培訓活動”。

培訓機構面臨各種困難,營收減少、人工成本,場地租金是壓在線下培訓機構頭上的三座大山。

最怕的是,機構還要面臨退課退費的壓力。

資深教育人士趙曉林曾說過

2月份付費家長和學生會有一個觀望期和理解期,看看疫情是否能在一個月內得到緩解,同時會對機構停止授課有一個寬容的理解,退費不會大規模發生。

一個月後,家長和學生的耐性會逐漸消失,2月底開始出現具有帶動意義的退費,假如此時產生了具有傳播意義的退費糾紛事件,大規模的退費潮將會迅速產生,我們最不願看到的擠兌退費就會在3月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2、機構還能撐多久?

根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的《疫情期間培訓教育行業狀況調研報告》,

60%的受訪機構表示賬上資金僅能 維持3個月以內。13%的機構 能夠支持3-6個月,只有少數的機構能夠支持6個月以上。

可能長達2-4個月無營收,還要應對退費,房租,人工成本等固定支出。

教培機構校長的壓力巨大!

教師工資怎麼發?全額?底薪?還是?

辛辛苦苦培養的老師,流失了怎麼辦?

教師可是教培機構最核心的生產力啊。

發工資,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校長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此外,線下機構還在飽受免費課的衝擊

網校,猿輔導,網易有道……

眾多在線教育機構應對疫情,祭出了免費送課這一絕招。

這對想要轉型做線上的教培機構也是一記重拳。

你的機構能抵擋住這些在線教育巨頭來搶學生嗎?

3、教育眾生態

學科類等強剛需的機構,還可以轉型線上。一些教學能力較好的機構,很好的控制了退費率,甚至有機構出現了逆勢增長。

但是,絕對多數機構並沒有這麼幸運。

託管托育機構:太難了,據說有很多地方,採取了全面裁員的手段。

體育類機構:高額的場地費用,難以遷移線上,也是非常的難。

素質類機構:非剛需,家長最容易放棄的課程,難。

為了應對資金短缺問題,不同類型的機構首選策略最多的皆為“貸款”,“減員降薪”和“停產歇業”。

機構應對當前困難的主要策略都是“增資”和“裁員”;也有不少機構選擇“撤點”“轉讓”。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一連串的新聞。

2020年2月6日深夜,兄弟連創始人李超發了一封信,宣告企業破產。

2020年2月13日,在線教育企業明兮大語文創始人王嘉樹發出給家長的一封信,宣告破產。

2020年的2月13日晚,優勝教育的內部主管群說,只發放部分工資,剩餘工資4月份發放。

2月15日,乂學教育-松鼠AI的創始人慄浩洋對外表示:“下決心做壞人,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

2月20日,精銳教育張熙:一年內至少60%在線教育公司會倒閉,OMO是教育行業終極模式

大災之年,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靠全體戰友的集體力量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有的人是嘴上說一套,行動是另外一套。

有的人是嘴上不說,卻在默默行動。

疫情是一面鏡子,人性的善與惡,一覽無餘。教育企業家的格局和水平,也充份暴露。

新東方和好未來,不僅不裁員,還在招人。老師,甚至表示要給老師加工資。

三、市場恢復秩序大約在秋季

不管怎樣,疫情總將會過去。

但是,學生的時間將會全面被壓縮。

公立學校必然會搶佔週末和暑假的時間。

即使疫情在四五月徹底結束,疫情的影響,必然會持續到暑假。

而暑假是很多機構招生最重要的關鍵點

一直有這樣的說法:暑假定全年。

如今,2020年的暑假將會異常難做,主要是學生沒時間

暑假戰役怎麼打?才是決定性的一場戰役。

隨著疫情的結束,教培機構的秩序在秋季才會恢復正常。

機構校長們還是要做好艱苦奮鬥的準備。

不過尤其要提醒的一點是,恢復的是新秩序。

04年的非典,改變了很多行業。

20年的,一樣會改變教育行業。

四、有教學實力線下機構的黃金時代

毎一場危機的背後,都蘊含著機會…

對於機會,要更加敢於拼、敢於搶,要快人一步把握機會,使之成為業績增長新的來源。

不管你被逼也好,還是主動求變也罷;

OMO(線上線下融合)轉型這是必然的趨勢。

藉助這次疫情危機,啟動線下線上融合之路吧。

疫情加速了已病教培機構的進程!

這是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突出的教培機構的大機遇。

在此,大膽暢想未來的OMO場景

1、線下機構,週中開設線上課,增加機構與學員的頻率

2、線下機構,用線上的方法來做獲客,降低成本

3、線下機構,用週中線上課,做增收和市場下沉擴張

4、線下機構,用社群來做服務,增強粘性。

5、線上的機構,下沉到線下,用線下的渠道來低成本獲客。

6、近時間內,大班課是多數在線教育公司的主流模式。

7、線下機構,依據重度垂直的本土化服務,會延伸出很多模式

路在腳下,大家都在摸索。歡迎點贊關注我,不定時給大家分享教培行業的動向,以及其他有價值的內容。


教培小助手


這個正是我們現在的窘境。

我們做練字培訓,線下授課。練字嘛,肯定是孩子在眼跟前,他所寫的一筆一劃都能看到,遇到有不到位的地方,也能及時糾正。線下教學更能看清每個字的寫法,用筆力度,以及用力方向。線上的話,感覺有點鞭長莫及,不過也是因為我們線上沒多大經驗。

這個春天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打擊,一年中最有利的一學期就這樣錯過了,而房租水電卻在那擺著。

但我還是相信,線下教育不會趴下,一定還會起來的。說說我家孩子,沒辦法,天天在家上網課,最近我發現他看著電視眯眼睛了,就覺得不對勁,這樣天天盯著電子屏幕上課,誰眼睛也受不了。更何況我們還是電視投屏,還有很多用電腦看的,用平板看的,那距離更近,就不用多想了。

所以,疫情過後,人們生活節奏回到正軌,只要這個機構專業,負責,出效果,當地家長還是願意選擇的。如果再開闢出網絡授課,生源範圍確實會再廣一些,但那時候的付出,也是更多的。我們撐住,情況一定會轉好的。


有愛的艾克斯


作為機構來說,這兩年確實是舉步維艱,首先是全國機構整改,從學校轉公司形式,因為消防等問題讓一些機構沒法正常運營而退出市場,再加上本次的停學,大多數機構因為資金壓力也都選擇退出市場,從目前的來看,機構形式不容樂觀,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損失,建議您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如果目前機構主要以文化為主並且人數較少,建議選擇長痛不如短痛,直接選擇關閉校區做退費處理(這一步對從業者來說很難,但沒有辦法,因為停學可能持續的時間有點長,就算復課後,可能學生公立學校的假期也會壓縮。)

第二、如果您的學校規模還可以,第一條路沒法走,那您可以選擇繼續投入資金堅持,然後把託管業務增加,因為疫情過後託管這個市場不會受太大影響,相反,如果環境,伙食各方面好一些,加上好的運營思路,其實也是可以的。

第三、如果房租成本比較少,並且自己也有能力堅持那就繼續堅持,但是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

第四、如果選擇堅持的話,老生的維護和老師的維護相當重要(線上課程也要開始,老師也要給一定的補助,沒辦法,要想復課後迅速復工,這些都是必要的)

第五、如果感覺實在沒法堅持了,可以找找當地一些大的機構,談談被收購或者是以學校作為股份合夥經驗,抱團取暖。

培訓機構目前的形式真的很嚴峻,不光是中小機構,大機構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認真思考,快刀斬亂麻!


軍迷老四


這次疫情打垮了很多企業,同時也帶旺了不少行業。

作為80後那代人,我們那時沒有太多的校外培訓,大家也都該成才成才,平淡的繼續平淡生活,看似沒有什麼影響。而發展到現在,家長孩子都被校外培訓給綁架了,高昂的培訓費用使一箇中產家庭也覺吃力,這正常嗎?把教育當成產業來做,以盈利為目的,再這樣發展下去,只會越來越畸形,家長和孩子都不堪重負!

但關於培訓機構的發展也是社會的發展需求,時代的進步從而影響著人的進步,人的止步不前單靠學校學來的知識在未來難以立足;另一方面是家長的思想觀念,或許是被理性衝昏了頭腦,很多家長認為學的越多越好,為孩子做主鋪路,然而並沒有意識到“簡而精,繁而重”!

所以經過這次疫情,能關閉一部分機構也未嘗不是好事。但雨後彩虹,總覺得各行各業到時還是會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以上僅僅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肆枂荼靡花開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出現不規範辦學、超前培訓等亂像,進一步加重了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無數家長花了大量財力於培訓機構中。最近大量校外培訓機構關停,校外培訓機構該如何走,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下面我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要按照教育部門的相關要求合法辦學,根據目前實際情況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更加科學、優質高效的課程。只要依規合法辦學,不僅不需要擔心,而且是一次轉型升級的機遇。不合規、不合法的教學只會搞垮整個行業,而有關部門大力整治,則給這個行業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只有合規合法規範辦學,才能走得更遠。

其次,要大力培養自己的師資力量。我們知道師資是核心競爭力,擁有了穩定的教師隊伍,才能有穩定的生源。擁有一支專業過硬的師資隊伍是培訓機構走的更遠、發展更穩的根本。

最後,培訓機構需要轉型思路,轉變過去以應試為重點的培訓方向,應該轉變為培養學生思維方式和提高學生視野格局。例如在數學科目上,首先改進課程設置,變奧數為“思維訓練”,通過系統培訓,提高孩子的分析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羅輯思維,讓孩子掌握獨立分析問題的方法,摒棄填鴨式教學。相信通過科學設置科目,可以讓孩子走得更遠,也能讓培訓機構走的更遠。

校外培訓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是服務於國家教育事業的,是社會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校外培訓機構自我約束,合規經營,承擔起自己應負的社會責任,校外教育培訓的前途是十分光明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高考數理化


這個我仔細研究了一下,我說說我的看法。

2019年對於中小學校外教育機構來講,真的是可以說是最嚴格的一年。根據新聞報道,有關教育部領導說,去年我們調研了全國40.1萬所校外培訓機構,其中有27.3萬所機構存在違規,目前已經整頓了約20萬,第一步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可以說,戰況喜人、戰勢勞人、戰事催人。可見,校外培訓機構違規現象還是很普遍的。無論如何關停,始終是關停違規的培訓機構。如果你證件照齊全,那你怕什麼呢?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這麼多培訓機構不辦理證件照呢?合法經營不好嗎?我認為,可能還是要求的有些高,比如有些地區要求註冊資金,那麼個人剛剛成立的肯定沒有那麼多資金,沒辦法只能鋌而走險。另一個幾乎所有地方都要求200平米的網點才可以註冊。做生意的都知道,那一年房租費、水電費等下來就得30萬,一般人不敢走這一步,因為剛起步頭幾年你一年才能掙多少錢呢?你看小診所就可以在小區住宅裡註冊,那費用就低多了。最後也可能是一些地方辦理過程過於反鎖,不過這種情況,從機構改革似乎已經得到很好的改善了。

那麼,現在的疫情無疑對於校外培訓機構來講是雪上加霜。廣大的教師朋友,該如何是好呢?我覺得,首先肯定是合法化才是硬道理,既然你無法改變政策要求,那隻能去適合政策。首先合法的機構可以跟房東研究研究,是不是能給減免房租呢?開學後加大招生力度,增加收入。對於沒能力辦理合法化的小機構,我覺得可以研究研究是不是降低點課時費,繼續在線上課呢?或者幾個小培訓機構合夥辦理手續,比如你是英語培訓班,他是數學培訓班,那個是語文培訓班,你三可以一起合夥租個大網點,籤個協議,一起註冊個合法的學校。協議定好如何收費,如何花銷,如何關鍵。我覺得是可行的。當然了,朋友之間一起創業更好不過了。

疫情過後一段時間,社區肯定會嚴查的,畢竟疫情過後也比較擔心疫情復發。我估計現在各個小區都是封閉的,疫情過後,小區居民也不喜歡天天外來學生來小區聚集上課。所以,各位還是早做打算為好!


張老師的分享


其實教育培訓如果只是為了給孩子們補課,再重複一遍學校的內容,或者是利用假期提前把下學期的課講完,更有甚者小學生提前把初中課補了…等等,這樣做真的是害了孩子,也浪費的家長的錢財,這些都是不懂教育,隨便租個房子,僱些老師就能辦培訓的機構,目的只有一個,掙不懂教育的家長的錢,也可以理解,願者上鉤,這樣就把中國的教育搞的一塌糊塗,不管孩子是什麼狀態,是否是情願學習,我覺得大多數學生都是被家長和老師牽著鼻子上課,這樣的效果會不但會害了孩子,也會一無所獲。我建議,教育更要以人為本,以孩子的特點為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挖掘孩子的潛力,以學校課為主,間接的通過懂教育的人幫助孩子和家長走出誤區,教育需要第三者插足。尤其是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