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中的“真真假假”

年少時,你通過讀書來感悟生活;

年長時,你通過生活來領悟讀書。

若是中年無作為,勸君重讀曾國藩。

我們對於曾國藩的年少是否存在某種誤解?

我們對於曾國藩家訓中的"真真假假"都看明白了嗎?

一、真愚鈍還是假愚鈍

世人往往喜歡被誇聰明,而不太願意聽到被誇勤奮,因為被認為勤奮就意味著你不聰明甚至很笨。大家都以曾國藩年少徹夜背誦詩文,連屋頂小偷都背下來但曾國藩都未背熟為例來說明他的天資是多麼愚鈍,以此來突出他的勤奮。試問:(1)小偷能背誦詩文,但是他知詩文其意嗎?(2)學習的結果和收穫是以背誦來檢驗的嗎?(3)深度思考、仔細參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看上去是耗費時間且慢的過程,但是你只看得到的是曾國藩背誦的很慢,你能看得到他思考的很深嗎?請擦亮雙眼,你的小聰明才是真愚鈍,曾國藩的愚鈍才是大智慧。

二、真強者還是假強者

曾國藩說 "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這與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 有異曲同工之妙。真的強者戰勝的是自己,對自我修為求剛求強,在勝人之處逞強逞能是假的強者。物理學告訴我們,世間萬物的衡量取決於參照系,那麼人的強與弱也取決於你選取的參照物,以自我為參照,相對是客觀的,因為我們瞭解自己往往勝過瞭解他人。當我們越來越自知且自修,則能成為強者。

三、做聖賢還是做禽獸

曾國藩說"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為君子要有信仰。信仰的第一層是要相信,第二層是要仰視,信仰是往往是終極一生都無法達成,卻是可以無限接近的,在我看來,信仰就是追求真理的過程。曾國藩說"不為聖賢,便為禽獸"。在我看來,通俗之意就是"人要是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人與動物,與飛禽走獸的區別就在於精神的追求。"聖賢"是曾國藩的信仰,他用一生去實踐自我的信仰,死後蓋棺定論,後人奉為聖賢。我們芸芸眾生,做不了聖賢,至少可以有夢想,有追求,爭取不做一條鹹魚吧。


曾國藩家訓中的“真真假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