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蒙古國不屬於漢字文化圈?

退了暫時



蒙古國不屬於漢字文化圈,卻屬於獨個體系的阿爾泰語系,它算起來屬於東亞國家,與中國為鄰,也與其相依相存,互相紛爭一直黏在一塊,可是卻很少受漢字文化圈影響。但不一定這麼肯定,原因早在元朝,蒙古人南下統治中原時期,也在學習漢文化,之間互相滲透。可後來元朝滅亡,退到漠北後,又恢復了原狀。

在這個大的漢字文化圈內,蒙古卻沒有影響確實很奇怪,而中國臨邊的韓國,朝鮮,日本,越南 多多少少受些影響。蒙古之所以一直沒受漢字圈影響緣於它自古就靠攏著蒙古高原民族的傳統舊制,是延續著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的部分語言體系,但主要還是以它們共同阿爾泰語系為依託。雖然蒙古人是室韋,屬於東胡一支,就是在我國東北那塊,可是他們一個語言體系仍很獨特,由於蒙古語分支民族大量東遷蒙古高原,自然形成了整體的蒙古語。


早在遼朝統治時期,他們就一直按原有方式生活,而遼朝契丹人和後來的女真金朝卻沿用漢字來改良自己的文字,單單蒙古卻很獨特,不用漢字來書寫,早在成吉思汗以前連文字都沒有,他們的拼寫,讀音和行款卻和原蒙古高原統治者回鶻的回鶻文卻很相似,於是成吉思汗就按乃蠻降臣塔塔統阿拼寫蒙古文,於是就出現了最早的畏吾兒字體的蒙古文,這也正是蒙古文的開始,一直沿用至今。

其實過早的時候成吉思汗曾試圖用漢文拼寫過蒙古文,想學遼金創制漢文版蒙文可是由於過於繁瑣放棄了這也就是蒙古語為什麼融入不了漢字文化圈之內,漢字體系在中原地區發展和推廣的同時,蒙古語書寫也在發展。它在成吉思汗時期定型了以後,在忽必烈手中用八思巴文拼寫,方方正正形似漢字,後來由於元朝滅亡,不久被棄用。原因在蒙古本土包括西北周邊地區,四大汗國遺留的蒙古原住居民都承認畏吾兒字拼寫的蒙古語文字。他們有較濃重的蒙古語體系,所以就保留下來了,一直推廣到整個蒙古。



在歷經波折的歲月裡,清朝興起後一直倡導滿蒙一家,在文字方面大量借鑑蒙古文字,可是在統治廣大的蒙古地區卻禁令蒙古人和內地交往,使內外蒙古盟旗地區成了淨土,內地人也就很少去蒙古地區做生意。清朝皇帝這樣做擔心蒙古聯合內地對付他,所以才這樣做,這也就有為什麼蒙古語很少受漢字文化圈影響的一個原因了。除了上述影響以外就是後期影響,清朝滅亡以後,外蒙古一直受沙俄操控,沙俄後來成了蘇聯,一直在外蒙古活動,哪還容忍其他介入,他們在試圖推廣自己文化同時又在極力排斥外來東西,由於地處要衝,西伯利亞到以南邊界相連,所以外蒙古早期還是受俄式文化影響深。

除了歷史原因就是地理因素,因為自古中原和漠北就有一條很大的鴻溝,中間夾著無盡的戈壁和沙漠,這也使中原王朝很難將觸角伸向哪裡,往往會把它繞過去,外蒙古也就和中國本身有地理隔閡,同樣也受文化隔閡影響,語言肯定受影響。


龍文說史


這個問題相當尷尬。

今天的我國,雖然領土面積達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領土大國,但我國卻有一塊揮之不去的心病。


因為這塊心病,我國始終無法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因為這塊心病,我國國土安全始終無法得到真正保證。

是的,他不是孤懸東南的臺島,而是橫亙在北方的蒙古。

作為我國曾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在歷史上和中原王朝山水相連,中原王朝和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衝突,更是持續了數千年時間。

然而這塊距離我國腹地咫尺之遙的蒙古,這不屬於中華文化圈,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的程度,遠遠不如東北亞的韓國和日本,更不如東南亞的緬甸和越南。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內外蒙古從來涇渭分明

明朝末年,雄踞蒙古高原的韃靼分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兩部,這就是今日內蒙古和蒙古的全身。

而在歷史上,因為蒙古高原中部大漠的存在,漠南和漠北始終涇渭分明。

漠南地區,即今天的內蒙古地區。這一區域北臨大漠,南接長城,400毫米等降水量線自東向西橫穿這一區域,因此這一區域也是我國傳統農牧文明的過渡區。

由於這一地區緯度較低,距離海洋更近,所以成為蒙古高原氣候最為適宜的地區。

漠北地區,即今天的蒙古。這一區域相比於內蒙古而言,距離海洋更遠,緯度和海拔更高,因此氣候條件更為惡劣。

漠南和漠北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也深深影響了兩大區域的文化進程。

漠南相比於漠北而言,氣候更為適宜,也更適合放牧。因此在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內部爭鬥中,只有強悍的遊牧民族部落才有資格佔領這裡,而實力較弱的部落只能在氣候更惡劣的漠北地區生活。

由於漠南和中原王朝僅隔一道長城,因此這裡深受中原文化影響,這使得強悍的遊牧民族部落可以通過與中原王朝的交流,例如南下搶劫獲得更多的資源,實力得到更大增強,進而開始轟轟烈烈的封建化進程。

而漠北和中原王朝距離遙遠,在無法得到大量資源的情況下,他們只能以原始的分散狀態生存下來,像成吉思汗這樣統一漠北,進而橫掃歐亞大陸的情況實屬罕見。

所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漠南和漠北始終不是一回事。在漠南蒙古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納入中華文化圈的情況下,漠北蒙古始終遊離在中華文化圈之外。

即使1691年康熙皇帝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但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王朝,且出於防範蒙古的需要,在200多年的時間裡並未向漠北蒙古進行中華文化的傳播和滲透。曾經防範遊牧民族進犯的長城,成為清朝實行民族隔離的高牆,這使得漠北蒙古始終遊離在中華文化圈之外。

2、蘇聯強行作為戰略緩衝

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遠離中原王朝的漠北遊牧民族始終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即使元朝和清朝這樣的少數民族將其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其靠天吃飯的性質並未得到根本改變。

而當西伯利亞被沙俄佔領後,漠北遊牧民族連自生自滅的資格都沒有了。

清朝末年,由於國力的衰落,沙俄趁機向蒙古滲透,並在19世紀末提出臭名昭著的“黃俄羅斯”計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沙俄煽動蒙古庫倫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分立,建立大蒙古國,震動海內外。

所謂的大蒙古國建立後,開始瘋狂地向內蒙古和新疆等地區擴張,意圖統一整個蒙古區域。民國大總統袁世凱迫於海內外壓力出兵蒙古,經過三年戰爭,收復內蒙古全境。

沙俄意圖吞併蒙古的行徑引起各國列強的激烈反應,於是沙俄改變策略。1915年在沙俄的慫恿下,蒙古取消分立,改為自治,但實際仍為沙俄控制。

1914年一戰爆發後,沙俄迅速潰敗,並在1917年走向滅亡,在這樣的情況下,民國政府趁機出兵,皖系軍閥徐樹錚於1919年收復蒙古全境。

不過這一局面很快因為軍閥混戰而轉瞬即逝。而隨著十月革命的成功,蘇俄政府重拾沙俄時期的擴張政策。

在蘇俄支持下,蒙古人民革命黨奪取蒙古政權,並於1924年建立共和制政權。而後在蘇聯的操縱下,蒙古逐漸俄化,與中華文化距離更加遙遠。

在蘇聯的控制下,為將蒙古作為和我國之間的緩衝,對蒙古各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改革,其中:

  • 文化上廢除傳統的回鶻蒙古文,改用斯拉夫特色的西里爾蒙古文,蒙古文化傳承被徹底打斷;
  • 思想上禁止民眾崇拜成吉思汗,強行改變蒙古民眾的宗教信仰;

  • 政治上不斷掀起肅反運動,大量宗教喇嘛和封建王公遭到屠殺;

  • 經濟上將蒙古納入蘇聯整體的發展規劃中,要求蒙古發展畜牧業和手工業,經濟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的狀態;

  • 血緣上要求蒙古高層和蘇聯人通婚,在以血緣關係牢牢控制蒙古的同時,不斷改變蒙古的人種結構。

通過對蒙古一系列嚴密的控制,使得蒙古人口雖然從50萬實現了人口翻番,但蒙古已經完全面目全非。其深入骨髓的親俄反華傾向,使蒙古成為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此經過歷史和現實的一系列變動,蒙古徹底排除在中華文化圈之外。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個問題實在是令人發笑:

你沒聽說過蒙古文?

漢字文化圈,好歹漢字或者依託於漢字的文化(儒家文化)能夠在當地形成影響吧。蒙古是這樣嗎?

一般意義上的漢字文化圈,指的是歷史上受漢字或者漢文化影響,曾使用過漢字作為書面語的文化圈。

所謂的漢字文化圈,其實基本上就等同於東亞文化圈,包括: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琉球(沖繩已歸入日本)、越南等地。

而無論是朝鮮、日本、琉球還是越南,在歷史上都曾長期是中國的朝貢國,所以會受到漢文化的影響。

蒙古顯然不是這樣。

歷史上的蒙古不僅有自己獨特的文字蒙古文,而且與中原政權的關係絕非簡單的朝貢關係,更多是一種敵對+互市的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中原政權既沒辦法征服蒙古諸部,亦沒辦法用漢文化對其造成根本性的影響。

因此,地處北亞的蒙古國當然不屬於東亞漢字文化圈的一員。

總而言之,這個問題實在是問得有點蠢。


HuiNanHistory


一、首先,蒙古之所以不學習漢族文化,源於自身有底氣,大多數統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的文化比較落後,他們需要通過漢化來穩固自己的統治。

而元朝卻是個例外,元朝建立時不像其他少數民族那樣實行漢化政策,而且並不像其他少數民族一樣對中原漢族文化懷有崇拜之情。在進行擴張時,首先征服的是西方國家,接觸過伊斯蘭教等諸多西方宗教,接觸了很多先進文化、學習面很廣,蒙古的統治者認為沒有必要進行漢化。

所以蒙古從一開始就對漢人實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將各民族分成三、六、九等,漢民族地位最低,重要的官員只能由蒙古貴族擔任,漢族最多擔任副職,禁止蒙古族人與漢人通婚。

因為蒙古族文化低,漢族文化底蘊濃厚,擔心漢族反抗,便打壓士人地位,一百多年的元朝只舉辦了三次科舉。還增加苛捐雜稅,壓迫農民,對中原實行高壓統治。

由此可見,蒙古族人對漢民族的歧視有多深,這樣的態度,怎麼可能還會主動學習其他文化,蒙古文化與中華文化聯繫就很少了。

二、其次是清朝建立以後,擔心驍勇善戰的蒙古族人聯合漢人對抗清朝,便禁止蒙古族人與漢人接觸,禁止將漢民族先進的文化傳入蒙古。

因此蒙古都一直沒有辦法與漢民族文化進行正常的交流。到了清朝末年,清朝國力衰微,沙俄入侵,侵犯中國領土,蒙古就淪落到沙俄的手中。

沙俄為了對蒙古實行絕對的控制,便對蒙古實行俄化,徹底清除漢文化對他的影響,有些會漢語的人也逐漸忘記了。隨著沙俄對蒙古的控制進一步加強,外蒙古逐漸脫離了我國的控制。

最終,在民國成立之初,趁中國內亂之時,外蒙古宣佈獨立。

當時國內局勢複雜,再加上國民黨的腐敗統治,導致外蒙古的獨立無人干涉,二戰結束之後,蘇聯為了與中國形成緩衝帶,在未經中國允許的情況下,私自同意外蒙古獨立,從此外蒙古徹底脫離中國。

在之後蘇聯加強了對蒙古的控制,把蒙古變成了他的附庸,蒙古變成了在兩個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在這種形式下蒙古人民對中俄兩國產生了些許敵意,阻礙了中蒙兩國的文化交流。

蒙古語本身不是來源於中國的漢字,而是由回鶻字母改造的,用回鶻文製造了用於拼寫蒙古語的老懞文,這也是現在內蒙古的蒙古族使用的文字,而蒙古國使用的是俄羅斯的西裡爾字母。

中國的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有著自己完整的體系,而蒙古族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沒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他要學習漢字需要很長的時間,漢字與蒙語又有很多區別,改造難度較大。

而蒙古族為了加強統治,要求製造文字的時間必須要短,而讓蒙古族人改變自己的習慣,學習複雜的漢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需時間很長,這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因此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由於文字體系的不同,導致蒙古國對中國有一定的距離感。

三、還有一個原因,蒙古族屬於遊牧文明,中華文化屬於農耕文明

農耕文明比遊牧文明要先進,但農耕文明並不適合遊牧民族,蒙古族所處的地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無法進行大規模的耕種,只能發展遊牧業,需要經常遷移,穩定性差。

蒙古族為了獲得糧食、財富,只能向農耕民族進行搶奪,就像明朝時期經常遭受蒙古國的侵擾,因此在古代時蒙古族與漢族之間是存在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的。

最終,由於種種原因的制約,導致蒙古國逐漸脫離中華文化圈。


小小嬴政


蒙古可以算半漢字文化圈。

蒙古比起曾經的日本、越南、朝鮮半島來說確實與漢字文化圈遠一些。但是並不能因此說蒙古與漢字文化圈毫無關係。

實際上不要說廣義的漢字文化圈,就是狹義的漢字漢語與蒙古也是有關的。很多人不知道蒙古文化裡存在很多漢字符號和類漢字的符號。更不知道蒙文裡就藏有漢字符號。

蒙古的tamga是標誌的意思,鐵木真的標誌實際是一個豆字甲骨文。豆對於內陸支老三苗蠻系可能十分重要,因為其最重要的支系文化牛皮鼓的鼓字就是由豆字為基礎的字。這很可能是苗蠻被拋棄出九黎後曾經一度依靠種植黃豆活人。真實的蒙古其實是羌系西戎北三苗入東胡後形成的,也就是匈奴入鮮卑。復旦大學李輝教授的會議發言也揭示了黃金家族是與漢族主體基因一致的O3系。蒙古一詞就出自苗族的芒勾一詞。所以鐵木真符號為豆是合情合理的。蒙古歷史上其他幾位重要人物的標誌也或多或少與漢字有關,或者與我們的文化有關。蒙古文化內部存在很多漢字甲骨文符號。



正因為蒙古是由羌系西戎北三苗建立,所以蒙古文化不可避免與古中國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與我們認知的漢字文化圈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更多是保留了更早期的古中國文化,而不是韓日那種後世受漢文化影響的文化。

蒙古文是根據外來的字母符號為藍本設計的拼音文字。但是設計之初就把羌系文化的獨有標誌放進去了。我一直說,羌系的專屬禮器是牙璋,也就是華章。牙璋就是克欽景頗族手上拿著的牙璋形制的刀。漢族也把章賦予到了最重要的印章上,以及留下了姜子牙、呂牙、張百忍、張有人這樣的文化上。蒙古文化大多數都是北三苗文化,自然也會帶有這個文化。所以我就在蒙文裡發現了端倪。




萬字是狗叫聲,代表苗蠻養狗人。苗族至今第一人稱還是王,姜子牙叫呂望、古蜀第四代蜀王是先羌叫望帝。萬字是一個蠍子象形代表更早期的黃帝魚鉤蠍子文化。但是還有一個萬字是一直就存在,這個萬字其實就是張嘴的牙璋。所以我們很容易發現這個符號藏在蒙文符號裡,而且只有這個來源是合理的。

蒙文符號裡清晰的能看到這個萬字,蒙古文在使用阿拉伯數字時是橫過來書寫。

第二方面是關於帝堯體系文化裡的橫向文化,比如藏族、傣族服飾裡都能發現橫紋。比如慕容鮮卑的步搖就是橫向文化。還會發現湖南有衡山,北嶽恆山則是與北三苗有關。苗蠻的聯姻對象以掃族白匈奴去到印度就有了恆河,印度有風俗是點頭不算搖頭算。為何隋唐時代琵琶是橫彈呢?其實那才是內陸支北三苗的文化,隋唐玉腰帶都是十三節。文化清清楚楚地表明瞭其體系。又比如騰格爾一詞與探戈、堂吉訶德是一個詞,探戈搖頭文化就來源於帝堯文化。古羅馬是匈奴系建立的。蒙古文會把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橫過來書寫大概也是源自這個文化。

琵琶豎彈其實是沿海支文化,但最早豎是指黃種,橫是指白種。後來內陸支被拋棄才變成沿海支為豎,內陸支為橫。日耳曼是白人,但他們屬於沿海支聯盟,所以是豎條紋飾。漢族曾經不僅琵琶橫彈,彝族和漢族共有的三絃就是橫彈啊。琵琶是6型,橫彈琵琶用的撥絃也是勺子形,其實就是湖南話三一如六和撒旦666。

蒙古還有道爾吉一詞,其實就是道濟濟公,濟公就代表了內陸支。他與姜子牙同在房樑上,啃狗腿代表養狗人,拿扇子代表南方赤帝祝融火夫。從這個意義說不算漢字文化圈嗎?蒙古也有哈達,漢族的哈達是混天凌,就是古代人物都會有的一根纏繞全身的飄帶。蒙古國今天的儀仗隊最具有東方色彩,服飾上的紋飾你覺得陌生嗎?青紅兩色就是中國主色啊。青海、克欽、青帝伏羲、青牛以及苗族服飾的紅藍色都能發現端倪。

數字崇拜也是如此,蒙古重3、9、13,3為老三苗蠻或黃種三支系,9為九黎,13為苗蠻係數理。去看看苗族節日有多少與13有關,漢族就不用說了。甚至我們的人口冥冥之中為13億都可能是玄學定數。好了,蒙古文化如果去挖掘會非常驚人的。地名都可以拿來破解。鄂爾多斯與湖北的鄂,錫林郭勒、斯大林格勒與彝族古拉、尼古拉,拉丁系的古拉利,印度的阿八拉鼓,苗族的拉鼓節、漢族的拉鼓文化,都是指軒轅拉鼓,軒轅黃帝。


國病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誰說蒙古不屬於漢文化圈(或中華文化圈)?有些人認為蒙古地區政權歷史上被中國直接統治的時間少,如今社會又俄化太多,所以不屬於中華文化圈了,這是狹隘的邏輯和文化觀念。


談到文化屬性,就不能不說歷史,歷史上該地區的北方遊牧民族一直都受中原王朝影響,並經常互相交戰、交流、臣服甚至統治歸附,如今,表面上的一些生活方式俄化、更改字母文字等,不代表他能完全擺脫文化的屬性,短短几十年也不足以改變他們的文化歷史屬性。好比越南一樣,不管是從歷史的角度,還是文化屬性的角度,都是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如今依然是典型的東方文化國家。

蒙古,和包括蒙古高原地區歷史上所有的遊牧政權,幾千年來都受中原王朝(中國)的影響,他們的文化基因屬性早已固定、根深蒂固!有些民族甚至原先就出自中原地區或華夏分支,比如契丹、匈奴、鮮卑等,而蒙古也是他們的後裔、混血後的民族。這些政權雖然歷史上受中央直接統治的時間不多,而且與中原王朝屢屢交戰,但,自漢朝打敗並征服匈奴開始,該地區之後大部分的政權都是帶著中原王朝的藩屬部落屬性、冊封國的名頭存在,經濟文化交流亦是偏向東方、偏向中國,而且如今的外蒙古人還與中國內蒙古的兩千萬的蒙古族人脫不了關係,風俗人情與文化底蘊也依然十分相近,無疑是中華文化圈的成員!



龍拳舞秀


蒙古文是一種拼音文字,中國現行的蒙古文是12世紀到13世紀初由畏兀兒人塔塔統阿創制的回紇式蒙古文,蒙古語在忽必烈之前是統一的,由於元朝的不斷擴張,蒙古人散佈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廣大疆土上,蒙古汗國瓦解後,統一的蒙古文開始分化,主要分為衛拉特語,布里亞特語,科爾沁語等。

由於歷史原因,蒙古國自治後,受蘇聯影響,蒙古國使用西裡爾字母創制的蒙古文,其實就是俄文字母拼寫,也就是斯拉夫蒙古文字。內蒙古人習慣稱其為新蒙文。

新蒙文方便了打印排版,但是也失去了傳統蒙文書寫迅速,兼顧各地方言的優勢。

內蒙古現行的還是傳統蒙古文字,有29個字母,其中24個輔音,5個元音。內蒙古的標準蒙古語是以察哈爾語音為標準。




阿樊達1986


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蒙古國的文字不是漢字,當然不屬於漢字文化圈。

2.蒙古文字分為三種

回鶻式蒙古文,西里爾蒙古文和歷史上的八思巴蒙古文。

我國蒙古族用的是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就是上圖的文字。

而蒙古國因為蘇聯的強制殖民政策,被迫採用俄羅斯的西裡爾字母。

所以,我國內蒙古的蒙古族和蒙古國人交流時,說話問題不大,但是寫字就成問題了,雙方都看不懂對方的文字。


歷史上,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時期由“國師”八思巴創制的蒙古文字,現在已經不用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我不知道此問題中的“中華文化圈”該是如何樣的文化圈。這是前提,也就是你所認識認可的中華文化這個意識體到底是什麼樣的?否則,可能爭論個幾天幾夜也爭論不完。因為,你認為的中華民族可能是那樣的中華民族,比如古代的某個朝代,明朝啦,清朝啦、唐朝啦等等封建邦國的意識形態。而我認為的又是另一樣的。但是,實質,中華民族文化是唯一的。

因此,現實的問題必須不能脫離現實的而去完全臆測,搞成與當今現實社會形態相對立的只是觀念中的存在。也就是說,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是必須符合新中國建立後所賦予的意義的,符合當代社會現實的存在形態的。它不僅僅是歷史上的唯心的某個中華民族。而是還要包括我們活生生的現實的人正處在這樣的現實的包括歷史上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識共同體裡。是一個整體的概念,以偏概全是錯誤的。

其實,嚴格來說,就我所說的“中華民族”,這本就是一種民主主義的格調了。能有超越民族壁壘的思想,這樣的話也會懶的爭辯的,我們天安門城樓一側的標語,“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看這口號,響噹噹呀!當然好像有些遙遠。

不過,既已說到此,此處還是比較實際的再說兩句吧,

關於這個文化圈的問題,本來就是你認可不認可的問題,它屬於人的意識的範疇,屬於高度的抽象客觀存在。你承認不承認它並不會因此不存在。圈是可大可小的。看你如何圈。圈越大必然要越具有共同性共通性普遍性包容性超越性!文化總是發展的,也是先進取代落後的。

似乎是,世界拉幫結派的搞得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圈越多,這個世界壁壘越多,越相互對立敵視,越是你爭我奪吧。他圈一塊地佔山為王,你圈一塊山頭也稱大王,用所謂的狹隘的山大王的文化來爭名奪利,這是鄙陋的。真正的超越民族對立的文化才是人類應該發揚的文化人類希望的文化。

再個,中華民族文化是一個包容的文化形態。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這是毋庸置疑的,蒙古實質上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中華民族相對是一個大的具有概括性的包容性的普遍性的民族,目前是有五十六個具體的民族融合而成。新中國建立後首先賦予的共同的價值追求,民族平等,彼此無貴賤,共同發展繁榮。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狹隘的比如在古代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們的小民族主義的鄙陋思想了,什麼貴我賤人,貴中原賤夷狄,什麼四等人,什麼八旗制、什麼三教九流,那是民族壓迫民族歧視的糟粕文化。而此問題一出口似乎並沒有超越出這樣的狹隘民族文化觀念吧!

好了,


質躍


為什麼蒙古不屬於中國文化圈?水調大隊的提問確實有點水。這個蒙古到底是指蒙古國,還是指我國的蒙古族,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是指蒙古族,那我就表明我的看法。

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其中之一,那麼蒙古文化自然屬於中國文化圈的範圍之內。正因為蒙古文化的獨特而富有個性,也正因為蒙古文化代表著其他兄弟民族所擁有另類的傳統和文明,才使得中國文化更加優秀更加燦爛。

元朝統治中原一百年,儘管蒙古大汗接受漢文化不多,但畢竟還是有其一定的影響。我國北方與蒙古是鄰近之郊,相互往來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人的走西口,都是在蒙古落腳生根。蒙古同樣過春節,同樣按十二生俏推算自己的命運。漢民族多種的習俗元素,已溶入到蒙古的生活之中。

如果指的是蒙古國,那他們的文化肯定不在中國文化圈的範圍之內。蒙古國從未使用過漢字,更談不上運用過文言文。他們純屬於牧民的民族,信奉的是藏傳佛教。而我國是農耕生產的文化,信奉儒家文化和中國化的佛教,二者的距離和落差實在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