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給小麥澆水,一畝地用多少尿素為好?

評理者


最近給小麥澆水,一畝地用多少尿素為好?


今天是3月20日,正是春分節氣。春分節氣是小麥起身拔節的時候,小麥春季分櫱早已中止了,即將開始孕穗階段。這個時候,風和日麗,太陽光照逐漸增強,葉面的蒸發量逐漸增強,土壤墒情逐漸下降,是正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營養,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這時,雖然春雨比冬季偏多,但是乾旱地區,春雨仍然滿足不了小麥生長髮育的需要。墒情下降了,就要開始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適當的營養物質。目前小麥正處於拔節期間,是小麥營養生長關鍵時期,也是最旺盛的時期,需要充足的氮肥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因此,在澆水過程中,適當隨水增施氮肥滿足正常生長髮育的需要。若是這個時候,不澆水或者少澆水,將會造成小麥拔節不良,根系無法從土壤裡吸收充足的營養物質,小麥葉片發黃,植株矮小,孕穗不良,後期因乾旱缺少營養而難於抽穗,或抽半穗以及含苞穗,造成減產。~


春分節前後,春雨偏少,晴天偏多,光照增強,小麥葉片蒸騰作用增大,水分流失擴散快,土壤乾旱降低墒情,必須一次性澆透水。具體的操作方法是,依據苗情,每畝使用尿素10~20斤,趁澆水前,小麥葉片無露水乾燥的時候,均勻撒灑尿素;再澆水一次,澆水均勻,力爭一次性澆足水,必須澆透,若是灌水,先將麥田四周築埂保水,一次性灌滿淹沒整個小麥壟地,浸泡半天后,立即開溝,排掉多餘的剩水。切記千萬不要大水慢灌,灌溉時間過長,小麥根系突然呼吸受阻,將會發生窒息,造成爛根,影響小麥正常生長髮育,或者誘發赤黴素和麥鏽病的發生。一般澆水時,一次性澆透小麥根系生長的土層,停澆後,麥地立即乾爽為宜,保持小麥根系正常狀態,避免了水分過多造成根系的損傷;灌水千萬不要一灌兩三天,必須當天灌溉,當天使麥田乾爽,不留積水為宜,適宜速戰速決,與澆水的效果相當就達到了澆水保墒目的。


總之,在春分節前後,小麥墒情差,先按每畝撒灑尿素10~20斤,再一次性澆透水,或灌溉水,速戰速決,保持小麥正常生長髮育狀態,千萬不要大水慢灌。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鄂東三農


一、北方小麥的春季管理

在北方,春季小麥返青時要澆返青水,追返青肥。小麥返青水一般在小麥開化以後,開始返青之時,北方乾旱少雨,小麥根系尚未扎深,發育不良,無法吸收深層土壤水份和營養,北方小麥不同南方小麥,南方小麥冬季開始分櫱,而北方小麥長勢弱,受積雪冰凍影響,冬季處於休眠狀態,開春冰雪溶化後,小麥還處在芽苗期,澆返青水能補充小麥水份,疏鬆土壤,利於小麥根系生長,促進小麥返青,分櫱,生長髮育,澆返青水,能增強小麥免疫力、抗逆性,增加土壤溫度。那麼,返青水怎麼澆呢?在開化後,抽取地下水灌溉,北方小麥地都打有機井,用於澆地,在晴朗無風的下午,抽取地下水澆地,可以大水漫灌,但必須全部滲入地下為宜,地表不能有積水,必須澆透澆足澆遍。地下水都在0°C以上,對小麥沒有傷害,夜晚也不會結凍。

二、返青肥的追施方式方法

在北方施返青肥大多與澆返青水同時進行,可先追肥後灌溉,也可以先澆水後追肥,因為北方春季雨水稀缺,會耽誤施返青肥,因此,可以結合澆水同時進行,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讓尿素溶化滲入地下。北方小麥長勢弱,苗情差,可多施氮肥。但南方小麥就不一樣了,南方小麥在臘月追一次尿素,每畝15公斤,目的是一為小麥追肥,二為促進土壤中秸稈氨化發酵,加速腐爛漚肥。到春季南方小麥可以少量追肥,返青時,如果小麥長勢弱缺氮,或打除草劑葉片發黃可再追施一次尿素5公斤/畝,促進小麥恢復正常生長髮育。小麥返青之時,也是雜草返青之時,因此,當日平均氣溫在6°C以上時,先打除草劑,把雜草除掉之後再澆返青水。南方先打除草劑,再追返青拔節肥,南方小麥雨水偏多,不用澆返青水。

三、小麥春季病蟲害防治

澆返青水,追返青拔節肥之後,小麥進入生長旺盛時期,病蟲害也較多。因此,還要進行病蟲害防治,小麥蚜蟲、紅蜘蛛是返青拔節期主要蟲害,可用吡蟲啉、吡蚜酮20cc兌水10公斤葉面噴霧防治一次,並對小麥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用三唑酮、戊唑醇各25克兌水30公斤葉面噴霧防治一次。現在南方小麥(黃淮以南)正在抓緊鏽病防治,後期,小麥還要防治赤黴病。南方小麥有點旺長,仍然要繼續控旺,防止後期倒伏,可用多效唑噴霧50公斤藥液噴霧防徒長。北方小麥在洗返青水,追返青肥之後,要防止“倒春寒”天氣,可再葉面噴霧98%磷酸二氫鉀300克+0.01%蕓薹素內脂30克兌水30公斤葉面噴霧兩次。小麥追肥冬季在打完除草劑後追一次尿素,開春返青拔節期追肥一次,穗肥不能再追尿素了,要用磷鉀肥,可追施氯化鉀肥5公斤/畝,也可用氮磷鉀複合肥肥10公斤/畝。


長江三農


現在正是我們北方黃河流域的冬小麥澆返青水的時候,由於大家習慣了這樣的一種方式:在給冬小麥澆返青水的時候撒施尿素當做返青肥,這樣做即省事也能夠起到追施返青肥的目的。對於題主說的小麥返青肥一畝地追施多少斤尿素比較好?應該根據自己家的小麥的長勢,冬小麥的茬口和底肥的施用的肥料來選擇。



如果說小麥底肥選擇的是三元複合肥和有機肥的搭配方式的話,小麥的返青肥可以選擇每畝地追施尿素20斤左右。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選擇合理的底肥是冬小麥高產的主要原因。底肥選擇了氮磷鉀三元複合肥和有機肥,這樣就能夠保證小麥在整個生長髮育期的需求,但是小麥在返青後需要吸收更多的氮肥,所以可以選擇追施尿素。

其次就是小麥的底肥如果說選擇的是碳酸氫銨和過磷酸鈣這樣的套餐肥的話,在給小麥追施返青肥的時候留言選擇追施氮磷鉀三元複合肥每畝地50斤加尿素20斤比較好。

因為這幾年隨著玉米秸稈還田所帶來的病蟲害的影響也是比較大,我們這裡的老百姓又選擇了碳酸氫銨這樣的含氮量不是太高的氮肥。碳酸氫銨有一定的殺死地下害蟲和蟲卵的作用,並且也能夠使玉米秸稈能夠更好的在土壤中發酵腐熟,從而變成有機肥能夠使滿足小麥在後期生長需要的中微量元素。

小麥返青肥的追施最好能夠提前5-7天用專門的耩施肥料的耬來耩施比較好,因為返青水澆灌的方式大都選擇的是漫灌,在澆水的時候撒施肥料很有可能會導致肥料隨水下沉到土壤中,進而造成肥料的浪費。


豫東小農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小麥的施肥是小麥穩產的基礎,但一定要把握好量,這幾天,我們內蒙古中部才準備開始播種小麥。大概的時間為每年的(4月5號)左右。此時的土層也融化了,著手春播小麥,是我們內蒙古中部地區春播打響的第一仗。

農村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肥料是任何農作物不可缺少和取代的營養或食糧,這幾年,我們農民把小麥作為家裡主要的口糧,其餘的搭配土豆,莜麵小米,一吃就是一年又一年。所以農民十分重視春小麥的施肥或田間管理。其實,我們敕勒川的農民朋友種植的小麥不多,家家戶戶種一二畝夠吃就行了,因為小麥做經濟收入的話,入大於出。基本上是沒什麼收入的。



過去種植小麥,都靠農家肥,現在是化肥,估計後面就會大面積的用到有機肥,化肥雖然在小麥的穩產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農藥化肥的殘留物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我們內蒙古敕勒川,春小麥種植雖然不缺水份,但小麥在返青前生長量小,養分需求小,而我們這裡不適用小麥套作,所以種植的春小麥密度大,是成片鬱鬱蔥蔥的那種。所以氮肥的比例多在50%,我覺得小麥地一般不要用太多的尿素,一畝地最多用2斤左右尿素足矣,因為尿素給多了會造成小麥的徒長,雖然看起來給力但很快就會造成小麥倒伏。



春季的小麥是農作物的第一道閃電,所以一定要掌握小麥施肥規律,提高肥料的充分利用率,確保小麥發育成長、高產。 小麥播種前,首先要給麥地裡施入足夠量腐熟的農家肥。然後到小麥拔節和揚花期間多追一些肥料,合理調劑。在我們北方,有些地方種植冬小麥,冬小麥的春季管理好春小麥略有不同。但春季施肥量一畝地施足農家肥1~1.5噸,50%的氮肥和磷肥,50%~100%的鉀肥。這樣的施肥量在整個麥田都適合施用。只是冬小麥不需要基肥而已。


我們這裡的播種延續了拖拉機帶點播機的播種方法,株距行距需要人工調試,在播種前農民們早都算好了,小麥怎麼才能更好的通風采光和施肥的方便性,所以追肥一般在小麥拔節期間進行,氮肥的使用量佔到總是帶分量的50%~70%。小麥分櫱期間是需要養分的關鍵時候,這時候,一定把握好其營養的供給。小麥弱苗追肥要提前至返青期,這樣的算法提前供給了小麥吸收營養的能力,整體提高了全株的健壯,為小麥花期灌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麥追肥分為葉面噴肥、地下追肥兩種,地下追肥深度為7~10釐米,追肥以後要及時的澆水,因為有些肥不易及時吸收而容易燒苗,澆水量在40方左右,把握在緩澆慢澆的基礎上就行。這樣能讓肥料充分溶解在水中而讓秧苗儘快吸收。葉面噴肥也是農人比較多用的一種方式。由於後期小麥根系吸收能力差時,葉面噴肥更有效直接吸收。小麥葉面噴施主要由尿素、磷酸二氫鉀、鎂肥等等 ,濃度在0.5%~2%用水按比例充分融化,然後用噴霧器葉面噴灑。

但小麥噴霧時間要掌握在早上8點前,下午5點以後才能讓肥料發揮最大作用。但要在噴施前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如果遇上雨天那就前功盡棄了。總之,小麥追肥以及肥料的把握量。都得你一步一步慢慢做好,追肥過少會降低小麥產量,而過多反而會造成小麥成熟晚或者倒伏的現象。麥子一旦倒伏,會嚴重影響麥穗兒灌漿,如果灌漿不充分那麼小麥就不圓潤豐滿而導致大量減產。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喜歡我關注我。謝謝!


金秋麥穗兒


隨著氣溫的增長,各地的農事生產活動在陸續恢復。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在春季會進入持續性的生長階段,需要足夠的水分和營養物質持續性的給小麥提供生長動力。在我國不同地區的小麥生長階段是有不同的,具體是否需要澆水和施肥要結合當地小麥的生長情況來決定,並不是所有的地區的小麥都適合在現在這個階段開展水肥管理。目前我國北方地區的小麥的生長週期正是需要水肥的階段,結合小麥的生長情況來開展水肥管理工作很有必要。

  • 春季施肥選尿素

小麥施肥的目的是確保現階段的生長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且能促進小麥後期的生長髮育。在春季施肥一般都是以氮肥為主,氮肥具有促進小麥莖葉生長的作用,缺氮會導致小麥植株矮小、莖葉枯黃、產量降低。尿素中的含氮量高達46.7%,是春季小麥施肥過程中的首選。很多農民朋友,在春季施肥過程中往往掌握了錯誤的施肥方法,有肥就施,不考慮化肥的品種以及施用量是否滿足需求,從而導致了小麥生長遲滯,葉片發黃。

  • 小麥春季施肥的方法

春季小麥施肥是講究技術和經驗的工作,施肥量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小麥的生長。施肥量多會導致燒苗問題出現,施肥量少對增產提質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小麥春季施肥需要講究以下兩個原則:一是配方施肥,結合土壤中營養物質的含量來確定其它肥料的施用量,配方施肥能更加精確的知道土壤中營養物質的總量情況,追肥更具針對性;二是施肥在前,使用水溶性高的肥料深施到土壤中3-5cm,再澆水,提高肥料使用效率。春季施肥最重要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底肥充足,小麥苗壯的情況下就不用追肥。

小麥春季施肥按照一般的規律來看,每畝地施用10-20公斤尿素即可,施肥量過多也是浪費。施肥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這個小細節,即小麥的返青時間和雜草的返青時間是相同的,施肥前要先除掉雜草,不然水肥都會被雜草吸收一部分,水肥管理的效果會有折扣。春季也是各種病蟲害問題滋生的時間階段,種植戶做好水肥管理工作的同時,也要定期去田中巡查,出現病蟲害問題要及時處理,病蟲害問題的影響增大對糧食產量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水肥管理、病蟲害管理有效統一才是小麥增產提質的秘訣,不要忽視任何種植管理細節。

2020年受疫情影響,各地的農事生產活動都相對往年有所延期,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越是到這種時期,越是要做好小麥生產管理工作。從全球整個大的局勢來看,兩大因素將會影響小麥價格變化:一是國際上的疫情防控工作才剛開始,疫情的出現對全球農業生產會帶來影響,小麥、玉米等糧食的產量有可能下降;二是非洲蝗災在持續發酵,儘管國內不會受到影響,但全球化的聯繫在不斷加深,國際糧食價格有可能影響國內糧食價格。綜合來看,今年小麥種植挑戰和機遇是並存的,水肥管理只是挑戰的第一步,未來會有更多的挑戰,但糧價或許會給種植戶很大的驚喜。


老農民說事


一般目前華北平原地區冬小麥春季追肥量為150千克純氮每公頃,尿素的氮含量為46.7%,因此折算成尿素含量為320千克每公頃,即約22千克每畝。


探拓


一、小麥年後施肥用什麼肥料好?

一、追肥用量,尿素在15~25公斤,碳胺可用到50~75公斤,分次追肥的應以起身拔節期追肥為主。

二、科學確定小麥春季追肥用量一般麥田春季追肥用量,尿素在15~25公斤,碳胺可用到50~75公斤,分次追肥的應以起身拔節期追肥為主。具體用量要做到“四結合”:

一是結合底肥施用情況。如果底肥的用量按我們在小麥播種時建議的那樣,做到了氮磷鉀比例合理,總量充足,那你可以適當多施春季追肥爭取高產。如果小麥的底肥施用量不足或搭配不合理,尤其是磷鉀肥施用不足,那你就沒有必要追太多的氮肥,以免造成浪費和引起貪青晚熟。

二是結合苗情。冬前旺苗,由於冬前消耗養分較多,可在春季多追一些氮肥。

三是結合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沙薄漏地保水保肥能力差,需澆水次數多,為提高肥料利用率,需分次追肥,可適當增加總追肥量。

四是結合管理的需要。如果返青期需要施肥,那麼小麥春季至少需要追兩次肥,這樣,也需要適當加大春季追肥總量。

三、施肥管理原則

(1)根據苗情長勢,分次施用氮肥,適當增加拔節中後期的施用比例;根據底肥施用量、苗情、溫度以及土壤肥力狀況科學確定追肥用量和時間;因地、因苗、因時追肥。

(2)根據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確定灌水量和時間,做到水、肥管理一體化。

(3)抓住小麥返青拔節的有利時機,及時採取促控措施,促進弱苗轉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長田塊,預防後期貪青倒伏。

施肥建議

(1)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於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在返青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大於80萬、葉色濃綠、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在返青期採取中耕鎮壓,推遲氮肥施用時間和減少氮肥用量,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節後期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5)受到早春凍害的小麥應立即施尿素5-10公斤和澆水,促進小麥早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減輕凍害的損失。

(6)對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塊要追施磷酸二銨。未施鉀肥的或少施的建議在返青或拔節期追施氮鉀複合肥;要結合紋枯病防治、一噴三防等手段進行根外追肥補償磷鉀肥;沒有灌溉條件或無有效降水,可在春季採用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起到以肥濟水的作用。

(7)可以在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硼肥和鋅肥,預防乾熱風和倒伏,提高灌漿強度,增加粒重。

(8)缺硫地區麥田,如底肥沒有施用過磷酸鈣、硫酸鉀、硫基複合肥等,應在追肥時選擇施用硫酸銨,每畝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

(9)許多農戶旋耕後不耙地,造成播種過深出現深播弱苗,分櫱少,苗勢弱的田塊建議返青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





濃家情


小麥是我國第二大口糧作物,作為世界上唯一尚未實現雜種優勢大面積應用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的雜種優勢利用與產業化備受關注。2011年,中種公司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共同投資設立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成功實現雜交小麥產業化。

小麥春季澆水,從節水角度考慮提倡小麥春季澆兩水,澆過凍水的長勢正常麥田如果土壤墒情好,可以不澆返青水。

1、小麥春一水時間應在起身拔節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

2、春二水在抽穗開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具體澆水時間澆水量視小麥苗情土壤墒情而定。如水澆條件較好的,天氣乾旱時可以澆三水。

小麥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為宜,也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肥料更能促使高產

1、根據土壤缺鉀情況選用不同含鉀量的氮鉀追肥。建議每畝追25~30公斤可促進小麥根系發育、抗倒伏,增強小麥抗旱、抗寒、抗病能力,提高千粒重,增產效果顯著。

2、每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

3、每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2~15公斤左右。

根據小麥的長勢和需求施肥時間

1、對弱苗麥田,春季管理應以促為主,結合澆返青水施返青肥,到拔節時第二次追拔節肥。

2、對一般麥田,春季管理措施上要促控結合。土壤肥力偏低的地塊,可在起身期拔節期兩次追肥;對土壤肥力較高麥苗長勢健壯的地塊,則應在拔節期施拔節肥,最好在小麥第一節間定長後施。

3、對旺長麥田,春季管理措施要以控為主。應在拔節後期施肥。追肥量不要過大以免造成小麥貪青晚熟。

小麥葉面噴肥增加產量

1、小麥孕穗至齊穗期噴肥,能明顯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籽粒產量,是噴肥的最佳時期。此外,由於晴天中午氣溫高,蒸發量大,肥料利用率低,所以噴肥最好在半陰天或晴天上午10點前和下午4點後進行,噴後24小時遇雨,應重噴。儘量錯開揚花期,以免影響小麥的正常授粉和受精而降低結實率。

2、根據苗情確定肥料種類和用量磷鉀元素能促進小麥營養物質的合成和運轉,加速籽粒灌漿,並增強植株抗倒能力;氮素可提高籽粒品質和防止早衰。因此,生長正常或偏旺的小麥,最好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3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100公斤噴施2畝地)。對黃瘦弱苗,加噴1%~2%的尿素溶液;對葉披色濃、生長茂密的旺苗,可噴施草木灰浸出液。取未經雨淋的新鮮草木灰5~7公斤,兌清水100公斤,攪拌後放14小時,取澄清液噴施。也可以噴施美洲星或黃腐酸等葉面肥。

灌漿期小麥怎麼樣管理才能高產?小麥灌漿期要做好兩件事

小麥灌漿期的水分的管理

小麥灌漿期,既怕雨水多,出現澇漬,誘發病害,又怕春旱來臨,影響籽粒灌漿。在小麥灌漿期,若是春雨偏多,切記要管好麥田,開溝清溝,修通麥田向外界的排水通道,清淤清雜,防止堵塞;修通麥田每條排水溝,提高排水效果,增強濾水濾漬的能力。做到下雨,麥田無積水,減輕麥田土壤含水量,避免造成小麥爛根和誘發赤黴病和鏽病。若是春旱來臨,小麥田土壤墒情下降,避免影響小麥灌漿,要即時灌溉,速灌速排,不要大水慢灌,引起病害。

小麥灌漿期的病害的防治

在小麥灌漿期,正是高溫高溼季節,是小麥赤黴病和稈鏽病的高發期。小麥開花到灌漿期之間是赤黴病和稈鏽病的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小麥赤黴病在小麥揚花期第一次噴,最遲要在花謝前噴完,一般相隔7天噴第二次。目前,防治赤黴病的有效藥劑有,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溶液,或者50%多菌靈1000~1500倍溶液,或者使用40%滅病威膠懸劑1000~1500倍溶液,還可以使用0.5~0.8波美度石硫合劑噴霧。稈鏽病最佳藥劑防治時期一般是在小麥揚花灌漿期開始噴施。防治小麥稈鏽病的有效藥劑有防鏽鈉、萎鏽散、粉鏽寧(三唑酮)。

小結,做好小麥在灌漿期一定要抓住兩點,管好水,防好病。這兩點做好了,豐收高產是必然的事情。


末農


近期氣溫回升,麥苗越冬後進入返青期,# 對長勢好,每畝莖孽苗超過30萬株的田塊,一般不施返青肥。

對晚播的弱苗在2月中下旬進入返青的麥苗,群體偏小,分孽不足預期,返青後麥苗脫力發黃、發生凍害藥害的麥田,可適時適量追施5公斤尿素/畝,以利返青。對溼耕溼種出現黃僵苗的麥田,除追施尿素外,還應追施磷酸二銨8~10kg。

進入拔節期的麥田,基株在30萬/畝的,長勢良好,應及時追施撥節肥,尿素6~8kg/畝,施磷不足的還要補施磷酸二銨5~6Kg/畝。

撥節肥事關小麥的成穗壯穗的成敗,宜早不宜遲。








楊致運


你好,很開心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一、根據苗情施肥。

冬小麥的苗情可分為群體和個體兩個方面,將群體與個體綜合起來看苗情,如果麥田屬於群體大、個體旺的苗情,

首先要適當控制其長勢,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30-40克加水30公斤噴霧,控制旺長。

其次,這類麥田應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麥苗長到倒二葉時,就是小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恰到好處。過早追肥不好,過晚也不利於產量形成。

對於晚播瘦弱小麥,多在3月上旬,小麥植株主莖第一節間長度已經定長,第二節間正在起身伸長時施肥,這樣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而削弱植株抗倒伏能力。

二、冬小麥年後追肥的數量應統籌考慮土壤肥力和麥田前期底肥施用情況。

根據麥田生長的實際情況,小麥生育期氮肥的總用量一般為13公斤/畝左右,如果基肥施入的氮量已達到13公斤/畝,而且施肥位置較淺(10cm),麥田群體過旺的話,可考慮不施或者少施氮肥。從越冬苗數來看每畝有40萬頭以下的麥田或仍處於單根獨苗的麥田是施肥的重點,施肥數量以畝追尿素8-10公斤為宜。

三、要根據天氣條件和肥料種類,採用相應的施肥方法。

天氣晴好,麥田比較乾旱,必須以澆水為主,推後追肥。對墒情好的麥田,以畝施磷鉀複合肥5-7公斤為宜。

四、大顆粒尿素與小顆粒尿素追肥選哪個?

大、小顆粒尿素,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態速效性氮素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只是兩者的粒徑大小不同,大顆粒尿素相對小顆粒尿素粉塵含量低,抗壓強度較高,流動性好,可散裝運輸,不易破碎和結塊,適合於機械化施肥。

尿素都是分子態氮,它們直接被作物吸收的數量不多,要在土壤中轉化成銨態氮後才可以大量吸收。所以尿素無論顆粒大小,做追肥施用時都要比碳銨提前幾天。

注意,大小顆粒尿素都不能與硝酸銨、硝酸鈉、碳酸氫銨等吸溼性強的化肥混合使用。

大顆粒尿素的溶解速度稍慢,適於做基肥,不宜做追肥和衝施肥施用。它的顆粒大小與磷酸二銨相匹配,可以用做摻混複肥的材料。

小顆粒尿素適用於各種土壤和各種農作物,是含氮高的氮肥,可作為基肥和追肥施用。將小顆粒尿素作追肥使用時,最好是條施或穴施,儘量不要撒施。若無法條施或穴施時,則最好在小雨前後,土壤溼潤時撒施。作返青肥時用量不宜過多,作分櫱肥、穗肥時要施足。作根外追肥時也有一定增產作用。小顆粒尿素宜做葉面施肥,其濃度一般為0.5%~2%。

回答完畢,希望可以幫到你。

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