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考看2020河北省考:70週年新看點

2019註定是讓人難忘的一年。天安門前的閱兵場上那颯爽的英姿以及五四100週年晚會的慷慨悲歌,瞬間將我們拉回了過去坎坷的崢嶸歲月,回望了過去的篳路藍縷,深處苦難中的華夏民族以鮮血澆築,開出了傲骨寒梅;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華夏民族綻放出了自己特有的光彩。然而這現如今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不僅是依靠“車頭帶”,還更要歸功於我們“民生”工程,真實的做到了為民解憂。

在如此宏觀的時代背景之下,從我們今年的國考申論筆試中我們也可以一覽接下來考察的方向。

一、鄉村依舊需要持續振興。

“木桶原理”大家都不陌生,桶裡水位多高絕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有多長,而是取決於最短的板子有多短。我們國家也深以為然,眾所周知2020年我們有個小目標就是完全建成全面小康,消滅貧困人口。時至今日,我們作為一個飛速發展日益現代化的國家仍舊有幾十萬人掙扎在溫飽線上,這塊短板讓人沉痛辛酸。為此國家大力將人力物力財力投往基層,解決貧困問題,也尤其側重於鄉村方面的振興與建設,這個話題也是今年申論筆試的側重點。

同樣我們會發現,在各省今年的面試題目當中鄉村建設與扶貧問題依然是熱門話題,每個省份省考中都會涉及到這個話題,這也就告訴我們19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期,2020年我們的脫貧攻堅工作依舊在路上,容不得半點差池與放鬆。黨和國家以實際行動告我們,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我們不看結果,而是看效果。

所以這個話題在2020年的各種當中,扶貧效果回頭看,驗收工作以及鄉村振興等內容仍然是持續熱點。

二、治理力量下沉到基層。

“地基不牢,地動山搖”,為了解決基層民生問題,國家現在大力將幹部下放至基層,為老百姓分憂解難,這其實從每年三支一扶,選調生以及基層崗位的招錄人數就可以一窺究竟,而這樣做的核心方向就是為了能夠將治理力量下沉至百姓身邊,將老百姓的問題在家門口解決,更多的能夠讓大家感受到黨和國家以宏觀為導向,解決基層問題的決心與勇氣。

治理力量下沉至基層,我們也要看到這些力量在著力於解決哪些問題,比如城鎮化進程情況,百姓生活環境質量以及打造各地區個性文化品牌亮點,這都是未來我們能夠看到的基層工作內容的驗收方向。

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會有困難與艱苦,所有的工作推進都不會有一帆風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基層幹部的思想建設,也同樣會是未來的關注方向。

以及在基層工作艱難進展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做好人才的引人,用人,留人,育人工作。

三、以中國視角續寫中國故事。

近幾年大家會發現,以往“手撕鬼子”這種紅色主題電影已經離我們漸漸遠去,而今我們會發現,一些紅色主題電影如《戰狼》系列,《紅海行動》以及《流浪地球》已經進入到了大家的生活並且廣受好評,尤其這些電影背後,很多是真實的故事,《紅海行動》脫胎於“也門撤僑事件”,《湄公河行動》出自於“湄公河大案”。這說明我們不是寫不好中國故事,這些電影上映之後的叫好又叫座,都在告訴社會,我們當今青年,仍然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與自豪,也為中國視角下的中國故事歡呼喝彩,這種民族文化自信,根植與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然而要將這種民族自豪感深刻挖掘出來,我們依然任重道遠。近幾年文化產業流量化的問題依然明顯,各種影視劇內容只看流量不看口碑導致了市場的浮躁與虛假繁榮。未來文化產業的振興與發展,不止是電影產業,對於文物文化符號的挖掘與建設,基層老百姓一些脫貧故事的深度挖掘,以及建國70週年“共和國勳章”人物事蹟的傳記等正能量的瞭解與宣傳,其力度遠遠不夠。

當然,在物質生活日益發展的今天,相信大家也都看到,像霸座事件,網絡暴力,地鐵吃喝等公眾場合不雅行為,也都在說明,我們當下的物質水平提升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卻沒跟上,以中國視角看待中國故事絕對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一味喝彩與褒獎,我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同樣也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