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生命擺渡人”汪勇的啟示:不止是愛,還有幫助他人的習慣

成功的人都把幫助別人當做一種習慣。因為,他善於幫助別人,樂於幫助別人,習慣於幫助別人,一旦他有需求的時候,別人也會主動來幫助他。

疫情期間的逆行者汪勇,就是這樣一個“把幫助別人當做自己的習慣”的人。他原本是個普通的順豐快遞小哥,因在疫情間幫助醫護人員解決後勤問題,而受到國家特別獎勵,職位也連升3級


武漢“生命擺渡人”汪勇的啟示:不止是愛,還有幫助他人的習慣


兩條腿抖了一天,但還是覺得應該做點什麼。

大年三十晚上,下班回到家裡的汪勇,無聊刷微信時,看到金銀潭醫院一名護士不停地發出打車需要,卻沒有人應答。汪勇也不敢應答,因為,疫情期間,尤其是初期,大家對新冠狀病毒是特別恐懼的,覺得那就是“死”。

可是,他雖然沒有應答,但是心裡卻一直放心不下。他想起醫護人員的辛苦,想起有些醫護人員沒有車,忙了一天還要走4個小時才能到家休息。。。

最終,他覺得自己也應該為醫護人員做點什麼。所以,他去接了這位護士回家,而且大年初一,他一天接了30多個醫護人員。

儘管他做了,但是恐懼和警惕伴隨了他一天:“那東西是致命的”“恐慌特別嚴重”、“兩條腿抖了一天”。


武漢“生命擺渡人”汪勇的啟示:不止是愛,還有幫助他人的習慣


因為害怕自己被感染,擔心家人會被自己傳染,於是他找理由去公司倉庫住

“如果一天接送一名醫護人員,可以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名,就是400個小時,他們也許就能多救好多人。怎麼算,自己都是在“賺命”。”

整個過程他清楚地知道有多危險,但他依然做了,為什麼?他說:“不為什麼,就覺得我應該做點什麼。

是什麼驅使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愛,但不只是愛,我們每個人也有愛,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卻做不到。我覺得,更深層的原因是:他把幫助別人當成了自己的習慣

他這樣的習慣讓他成為了勇敢的“逆行者”,幸運的是,他最後沒有被感染,也成就了他自己。


武漢“生命擺渡人”汪勇的啟示:不止是愛,還有幫助他人的習慣


成功的人都把幫助別人當做一種習慣,並且學會抱團。

《塔木德》:

成功的人都把幫助別人當做一種習慣。因為,他善於幫助別人,樂於幫助別人,習慣於幫助別人,一旦他有需求的時候,別人也會主動來幫助他。

汪勇在接送醫護人員過程中,他發現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開始發起“抱團活動”。於是發動身邊的自願者,尋找合作商。在他的努力下, 一家共享電動車公司在金銀潭醫院周邊投放了400輛電動車。另外,汪勇還向政府申請從醫院到醫護住宿的通勤車。

幫助別人,並且學會抱團,力量就會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猶太民族是公認的智慧民族,對世界作出的成就也很大。

在猶太民族,如果有哪個朋友在某個領域非常活躍,大家都會積極地給他提一供幫助。一個家族會團結在一起賺錢,用賺到的錢去支持有才能的人,將他培養成自己的領袖。


武漢“生命擺渡人”汪勇的啟示:不止是愛,還有幫助他人的習慣


這樣的實例比比皆是:

  • 馬克思、盧森堡、拉薩爾、伯恩斯坦都具有猶太血統,他們之間保持著長久的合作與鬥爭,促進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
  • 西拉德、愛因斯坦、奧本海默、特勒也曾是要好的朋友,正是這四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製造出了世界上的原一子一彈 和氫彈。
  • 弗蘭克、愛因斯坦、尼爾斯·玻爾、赫茲一度是最好的朋友和論敵,他們取得的傑出成就推動了整個人類科學的進步。
  • 被譽為“符號學大師”的卡西爾是西方學術界的哲學泰斗,其成功和他的老師——另一個猶太哲學家柯亨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 著名猶太文學大師茨威格是弗洛伊德很要好的朋友,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的影子來。
  • 薩爾諾夫、凱瑟琳·格雷厄姆、邁耶、威廉·佩利等曾是最要好的朋友和生意對手,相互在競爭和友誼中發財。
  • 美國好萊塢的巨頭高德一溫一 、梅耶、派拉蒙公司等五大電一影 公司,壟斷了整個美國好萊塢,它們都是猶太人的公司。


武漢“生命擺渡人”汪勇的啟示:不止是愛,還有幫助他人的習慣

不論是武漢疫情期間,汪勇為醫護人員所做的後勤工作,還是猶太民族的事蹟,我們都看到:建立一個互幫互助的團隊,其力量會超乎想象。

幫助他人就是在田野裡播種子

習慣於幫助別人的人,一旦他有需求的時候,別人也會主動來幫助他。

汪勇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不畏艱險,挺身而出,幫助醫護人員。雖然他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但是國家不會忘記這樣的逆行者,所以特別獎勵他。他也成了我們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幫助他人不求回報,但是回報終會自己到來。這就像是在田野裡播種子,時機到時,就會有豐收。種子種得越多,未來收穫就越大。

在《塔木德》裡也記載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經過多年的努力,喬伊斯的事務所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業務擴大了,處處受到禮遇。

天有不測風雲,一念之差,喬伊斯將資產投資股票幾乎虧盡——更不巧的是,歲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職業移民名額削減,頓時門庭冷落,幾乎快要關門了。

正在此時,喬伊斯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的總裁寫給他的,信中說:願意將公司

30%的股權轉一讓給他,並聘他為公司和其他兩家分公司的終身法人代理。看完信後,他又驚又喜,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喬伊斯帶著疑惑找上門去。總裁是個40歲開外的波蘭裔中年人,見到他後,笑著問道:“還記得我嗎?”

喬伊斯搖搖頭,總裁微微一笑,從辦公桌的大抽屜裡拿出一張很皺的5美元匯票,上面夾的名片印著喬伊斯律師的電話、地址。對於這件事,他實在想不起來了。


總裁看了看他,緩緩地說道:“10年前,在移民局,我在排隊辦理工卡,當時人很多,我們在那裡擁擠和爭吵。當輪到我的時候,移民局已經快關門了。當時,我不知道申請工卡的費用漲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個人支票,我身上沒帶錢,如果我再拿不到工卡,僱主就不會僱我了。就在這個緊急關頭,你從身後遞了5美元上來,我要你把地址留下,以後好還錢給你,你就給了我這張名片。”

喬伊斯也慢慢想起了這件事,但是仍將信將疑地問:“後來呢?”

總裁繼續道:“後來我就在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發明了兩個專利。我到公司上班後的第一天就想把這張匯票寄出,但是,我卻一直沒這麼做。我一個人來到美國闖天下,經歷了許多冷遇和磨難。這5美元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度,所以,這張匯票是不能這麼隨隨便便就寄出去的……”

喬伊斯做夢也沒有想到,多年前的小小善舉竟然獲得了這樣的回報,僅僅5美元就把兩個人的命運改變了。


武漢“生命擺渡人”汪勇的啟示:不止是愛,還有幫助他人的習慣

從現在開始,我們及我們的孩子,把幫助別人當成習慣,並且與身邊的人組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團體。大家敞開心扉,走出狹隘自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分享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