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守門員”:“全副武裝後,突然感覺上戰場了!”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大流行”,上海沒有將大門一關了之,而是科學應對,全力落實航班專場停靠、分流專用通道、篩查專業檢測、轉運專車接送、屬地專責管控,做到環環相扣、無縫銜接。來自奉賢區南橋鎮的機場志願者張欣宇,便是這個“閉環”形成過程中普通而又重要的一員。請聽上海電臺記者趙穎文發來的報道:

平凡的“守门员”:“全副武装后,突然感觉上战场了!”

3月6號深夜,奉賢區南橋鎮社事中心工作人員張欣宇第一次全副武裝地站在浦東機場,開始了通宵值守。雖然此前,他已經下沉到社區參與防疫志願服務,但穿著志願者馬甲,和現在的“大白”裝扮,顯然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張欣宇說:“來了以後培訓以後,防護服,頭罩手套全部都要弄好的,然後好像感覺到有點上戰場的意思,發現好像我一下子變成在上海‘守大門’的!”

值守當晚,張欣宇就接到了“第一單”,過程還十分曲折。當時,已經過了午夜12點,浦東機場裡空空蕩蕩,顯示屏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航班取消的信息,張欣宇心想,應該不會有旅客入境了。突然,一名旅客隻身走了出來,手臂上還貼著提示要居家隔離的黃色標籤。原來,這名家住奉賢西渡鎮的旅客,前不久到國外出差、經德國轉機回上海,航班抵達後,在機場耽擱了較長時間,因此姍姍來遲。當他們出發回家時,已經凌晨一點多。

張欣宇說:“途中的話,我接到居委給我的一個電話,他跟我說,他家裡的話會有有老人妻子都在,而且他們也要上班,居家隔離的話,首先是一個人住一間房,那這樣的話那就不符合居家隔離的情況,當時就跟他溝通,就直接把他送到海灣的隔離點那邊去。”

大巴馬上調整了路線,開到隔離酒店,這麼一大圈下來,電動能源的大巴車已經快沒電了!張欣宇說,雖然這位旅客在機場耽擱了很長時間,但從頭到尾都非常理解和配合。在機場,他們也見到一些情緒更激動的旅客,但在機場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的耐心勸說下,最終也都按規定進行了隔離。

張欣宇說:“這個老太太就是說去到她兒子那邊住,然後她就覺得很委屈,她說‘這個房子是我幫兒子和兒媳婦一起買的,為什麼不讓我去住!’不過後來也是浦東新區那邊工作人員還是調解好了,最後還是說服她去集中隔離點了。”

從本月6號開始,奉賢區組成了一支90人的機場工作隊伍,他們是上海的“守門員”,是機場與社區之間的“擺渡人”。值12小時班,休48小時,5班倒,如今已經習慣了倒班的張欣宇對於第一天上班還是記憶猶新:上午接到上崗通知,中午就過來幫忙,本以為只是臨時頂一次,沒想到一直幹到現在,也一直沒回過家。

張欣宇說:“我父母還有我妻子他們前幾天的時候都都是失眠的,印象中我好像到現在30歲,從來沒有這麼擔心過我。但也考慮到這件事情總歸要有人去做嘛,既然他們多方面考慮下來,覺得我們適合,那肯定有他們的原因,所以那我們肯定就壯壯膽頂上去了。”

平凡的“守门员”:“全副武装后,突然感觉上战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