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大片農田耕地丟荒,它的反面是什麼,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用戶13857590251


土地荒廢 老百姓沒有心思再種地,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中國現在有十四億人了,糧食安全不被重視,也許又會遭遇悲慘的1942,1959,1960饑荒災難!醒醒吧中國人!

一些西方思想的奴才,他們總是叫囂著,希望美國人把中國的糧食安全掌握在手裡,說什麼國際市場化了,有美國人來養活我們。這種思想就是非常弱智的思想。

現在一些人認為中國搞房地產就可以復興了,就強大了,看看建築質量吧,上海的樓脆脆,深圳的樓倒到,還有數不清的豆腐渣工程 ,難道這些就代表了繁榮昌盛?希望急功近利的人醒醒吧。

華夏文明是一個農耕文明社會,農業永遠都是基礎,我們的社會等級排序是:士、農、工、商,三教九流。是一個非常踏實穩重的社會管理體系。這些等級意味著我們民族的發展是不需要依賴別人的!

那些希望美國人控制中國糧食安全的弱智,就是西方思想的走狗!記得春秋末期的越國就是通過糧食安全的戰略,一舉消滅了強大的吳國的!

希望中國人不要再沉迷於,西方人所說的國際化了,一旦中國的糧食大面積減產,西方人就會通過糧食槓桿來控制我們,就會讓我們的發展倒退,希望每一箇中國人都重視糧食安全!只有糧食安全獲得保障了,才能夠更好的發展。



亙辰


我是老農民。現在的確有許多農田拋荒。原因是農民有更好的謀生手段!比如青壯年,隨便到城市打工,或當保安,送外賣都比農業收入多。婦女進城當得姆,每月都在四,五千以上。所以農村少量土地拋荒,真的無須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擔心。等城裡無工做了,農民自然會回鄉認回自家土地耕種!


我是風弄鐵


在農村,特別是在邊遠農村,很多地方確實存在大片農田耕地丟荒的現象,它的反面是農民思維在進步,農業生產以外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正在加速發展,說明了我國以農業為主的生產大國逐步走向農業、工業生產製造業、商業服務業等綜合發展的大國。同時,農村土地大片丟荒的問題也令很多國人擔憂。


為什麼農村土地會大片丟荒?

很簡單,糧食不值錢,種地不如打工,更不如隨便做點小生意。有人說7毛錢一斤的玉米,買瓶礦泉水需要賣三斤玉米,買包香菸需要賣幾十斤包穀。就連人類的主糧,大米和小麥也是非常不值錢的,年輕人出門打兩個月的工就要當農民種一年的地,很多農民划算下來,當然不願種地了,一個地方有的人出門打工掙錢買買房買車,原本捨不得離開土地的農民看見別人打工賺錢了也放棄種地跟著打工賺錢,心動了,於是都出門打工做生意,家裡面的土地出租或者送人做,由於農村各家各戶的土地分散,交通水源條件不足,成片流轉沒人要,租不出去送不出去就任其丟荒。於是有些地方就出現了農村土地大片丟荒的現象。


農村土地大片丟荒說明了我國農業以外的產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我國原本是一個農業大國,以農業為主,但由於人多地少,種地沒有出路,我國必須向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其他產業發展。首先,城市化的發展轉移了大量農村人口。大量農民工能夠在城市立足,願意在城市生活,說明我國的城鎮化建設是成功的,農民不種地,只要不懶,在城市隨便找樣事情做都比打工強。其次、工業製造業加速發展。農村人開始進城打工,開始是去廣東深圳,浙江上海,這些率先在全國開發的城市的用工需求,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種地的思維模式,於是外出打工成了主流,沒人願意種地,特別是年輕人根本不願種地。這反應了我國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得到了較好的成功,城市化的發展也有效轉移了大批農村人口。


農村土地大片丟荒令很多人擔憂。

發展任何產業都有兩面性,解決了農村剩餘人口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問題,農村土地大面積丟荒的新問題又出來了。就像農民養豬的一樣,由於環保,很多農村地方禁止小散戶養豬,加上養豬賺不了錢,像去年溫州豬疫的這種突發情況,讓國內豬價瘋狂上漲,讓國人吃不起豬肉。這也讓很多人擔心大量農民不種糧食將來國人口糧安全問題的擔心,甚至有人還擔心大量農民不種糧食比新冠病毒傳染的災難更可怕,必須提前預防。

個人觀點。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農村大量土地丟荒的問題國家是心知肚明的,解決農村剩餘勞動人口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發展國家經濟的頭等大事給農村土地帶來的一些土地丟荒的新問題,孰輕孰重其實國家是知道的,國家經濟發展是頭等大事,糧食安全也是頭等大事,國家不是不重視糧食問題,一直都很重視糧食問題,國家政策明確規定,確保18萬億多畝的絕對基本農田並立法保護,我國的糧食主產區,大家看看有沒有成片丟荒的土地?當然沒有。我國出現大片丟荒的土地,大多數是邊遠農村地區比較明顯,這些地方土地丟荒問題,國家正在抓緊建設新農村的基礎設施問題,解決土地的集中規模流轉問題,解決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但是,解決農村土地丟荒問題並不是漲糧價,是如何引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我國糧食產量即使不進口,不出口,我們國家的糧食總產量也能確保國人基本口糧安全問題的,18萬億畝的基本農田足以保障國家基本口糧安全。國家引導農民轉行轉業,改變種植模式其實也是讓糧食不能氾濫,解決糧食上漲的問題,只有種糧食的人少了,種糧食的質量提高了,成本降低了,糧食出口大於進口,國內糧食供需達到平衡,糧價才能夠自然提高。全球經濟貿易化的今天,國家是不能直接規定糧食價格的,現在國家本身不缺糧食,再鼓勵農民種糧食不等於是糧食氾濫嗎?國家不可能收購農民的糧食來堆起來爛掉。目前農村土丟荒存在的問題是產業調整的問題,規範土地流轉的問題,確保糧食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解決糧食出口與進口的竟爭問題,這些問題國家一直都在做,如果國內種糧食的人剛好,又能保證國內生產的糧食從質量和價格上具備進出口竟爭優勢,糧食價格漲起來是必然的。如果國人大量去種糧食,種出來的糧食從質量上和價格上都不如進口糧食,你說你種來夠吃就行,多了賣給誰呢?有人說讓國家控制不進囗糧食,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進出口的大門就得敞開,公平竟爭,關閉糧食進口,等於國家又走閉關自守的老路,所以不進口糧食是不可能的,要控制糧食不進口,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國內糧食質量,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只有國內生產的糧食又好吃價格又低,中國的糧食才能出口大於進囗,說到這裡很多人該明白了吧。

感謝大家閱讀!關注阿洪頭條號,瞭解更多政策知識及生活趣事。

阿洪168


我們村是鄉鎮所在地,也有荒蕪了的土地,以我看對糧食豐收沒影響。我們這裡是丘陵小盆地,小山頭的地不長,又小交通不方便,土質不好。荒蕪的都是這種地。

即使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不種的地,只要是連片的肥地,在家裡出不去的人搶著種,機械化全部解決,

荒蕪了的小地,政府必須整改一下:修一條路,把面積推大點,改善一下土壤,沒有農民不種地的道理,五十歲以後,退休了的職工只要老家在農村還有房子,也自願成就一片金秋的金黃!





郭前年


它說明了現在的政策是重視工業和商業,輕視農業。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排行榜是士農工商,第一位是士,即文士,武士,醫士,學士等等讀書人。第二位是農,即農業,農村,農民,因為農民平時能種地,戰時能打仗。第三位是工,即手工業者,可以生產加工各式各樣的生產和生活工具,如木匠,石匠,鐵匠,皮匠,泥瓦匠等等,第四位才是商,即商業,商人。

現代社會由於受工業文明影響,出現了重工業,重視商業的重商主義影響,凡事要計算成本,投入產出,農民也學會了成本計算,核算結果是幹農業是虧本的賣買,於是大家選擇外出打工,放棄農業,農村。


飛飛貓說話


我家鄉耕地,全屬丘陵山地,根本不適合大型機械作業。如果非要一刀切,搞合作社農業,那就只有拋荒,別無他路,因為人工僱不起。黑肥。



銀河系來者


網上都在說農村土地大面積拋荒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分戶經營很不實應中國實際,特別是農村勞動力缺乏的戶和種植水平低下的戶,加之體制的不適應,勞動力的投入效益和務工成反比,所以中國的土地大面積的拋荒現象。


用戶3369100689515


大片土地荒著的主因是,糧食價格太低,農民種地虧本嚴重,一句話價值太低,全國人民都會算賬,如果糧食價格向豬肉那樣,還沒有人種地嗎?不用咱們說三道四了。


張治廣


沒有利,誰會早起?中國農民是國民的最大群體,也是上貢的最大群體,種田只能維持生命,要想發展,必須放棄種田。


用戶7309892730388


糧價太低,種一年田不人如打幾個月的工,如果再不提高糧價,恐怕情景還要糟。只有適當提高糧價,才能充分調動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其它的都是徒勞的無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