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員工悄然興起,企業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近期,yiqing下,用工短缺,或一些人閒置在家,一些企業也開展了職位共享,員工共享,甚至跨公司的員工共享。這是企業自救,也是解除以前對員工的束縛,給予更多自主權。

自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提出來之後,全民創業的心智已經被點亮,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社交電商、微商新物種的出現,全民創業可謂再上一個新臺階。這時,無論我們身處大企業大產業,還是身處小企業小細分領域,無不沉浸其中。


共享員工悄然興起,企業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這時,老壇裝新酒,社會中有人在倡導“阿米巴模式”,尤其在傳統家電領軍企業海爾的催化下,內部孵化新項目越來越成為趨勢。

無論“共享”還是“阿米巴”,企業的出發點還是基於人才的最大化利用。這樣,內部創業就被提上日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內部創業那點事,企業為什麼要內部創業?內部創業可否挽留住員工以及需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和個人的良好發展。

01企業為什麼要內部創業

大部分企業因為內憂外患,需要內部創新

首先要認真地想一想,為什麼要做內部創業呢,我想,無非是內憂外患,這是主因,當然,也有一部分企業,比如像退休的馬爸爸針對阿里人員離職的問題表態說,企業發展成熟了,優秀的人才要向外輸送,這樣的態度超然物外,值得我們尊敬,且不論其言語是否言不由衷。


共享員工悄然興起,企業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領和兵”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通過內部架構的一定程度的重構或技術的革新來保持其活力,避免流程僵化,人員思維固化。

員工需要不斷激勵。無論是基層還是高層的員工,在團隊裡,都需要企業不斷地激勵,管理的行為科學流派奠基人之一馬斯洛,著名的成果需要層次理論也提醒企業,不同狀態的人們需求是不一樣的。

企業的職位是有限的,在創業期時,可以實現野蠻增長,大量的早期員工開疆拓土,優勝劣汰,優秀的人員被相對穩定在一個崗位上或穩定在這個生態圈裡,時間久了,可能會失去鬥志。

處理不好人才與崗位,企業就成為行業的“黃埔軍校”

另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就需要不斷地釋放出更多的崗位,以利於公司新鮮血液的輸入,保證團隊的穩定性。

曾幾何時,大家都聽得到這麼一句話,某某企業是這個行業的“黃埔軍校”,比如通訊行業,最早的國產“三劍客”,波導、夏新、tcl,現在的魅族、酷派、華為,上榜的企業是開心呢,還是憂慮呢?我想應該憂慮的成分要大一點吧。


共享員工悄然興起,企業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企業面對競爭,需要內部創業的力量

企業的競爭風起雲湧,行業的老大旁邊總是有那麼幾家挑戰者,這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企業卻是挑戰。科技企業中,面對小米的競爭,華為重新起了一個“榮耀”,“稻尖對麥芒”,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內部創業。

面對競爭,華為的內部創業應該是一種傳統,當年,內部創業的代表人物李一男創立的港灣網絡也是基於這個氛圍。

企業進入新的領域、做微創新也需要內部創業

另外,企業進入新的領域,需要小範圍的試錯,也需要內部創業的氛圍,還有企業要做微創新,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就是當年內部孵化的項目之一,也算是內部創業吧。

02內部創業要把握住的原則

那麼,內部創業實際運作,企業要把握哪些原則呢?才能做到創業團隊為我所用,不僅維持組織的穩定,還拓展了市場,真正地實現華麗轉身。


共享員工悄然興起,企業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統一目標,統一管理

要確立戰略目標,內部創業要服從管理,這裡的管理就不是一句空話,要從企業股權架構、戰略目標、依託關係等方面來入手。

1、牢牢把握創業公司的股權

企業的股權架構,內部孵化的項目,母公司必須牢牢把握住股權,像當年的“華為-港灣”之爭,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母公司脫離了對分公司的掌控權,才導致後面的戰爭,否則根本不會出現。

當前,在國內通訊數碼市場上,做的比較成功的企業應該是手機分銷代理商深圳愛施德公司,公司按照業務線的歸屬劃歸很多個子公司,比如做三星業務的歸屬一類,做榮耀手機的歸屬一類,做智能終端產品的也歸屬一類。母公司絕對控股子公司,各個子公司負責人及核心團隊出資入股,對子公司業績負責。這樣,既降低了公司整理管理的難度,又很好地調動了團隊的工作積極性。

2、統一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要統一,內部創業起步之前,要確立統一的戰略目標,母公司從整體上把握孵化公司的節奏,包括合適規模、進入時機、資源調配及整體節奏等要素的把握。

3、管理服從

管理服從,無論出於防止人才流失還是出於競爭的角度考慮做內部創業,創業公司都要服從公司的統一管理和安排,因為它自創立就承載了母公司的部分戰略職能,如果存在未能按照公司既定軌道實施的風險,那內部創業得不償失,不如不做。


共享員工悄然興起,企業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4、選擇合適的掌舵手

選擇合適的掌舵手,這一點就不再展開來說,俗話說,選人才,德才兼備,德在先,才在後,當然,企業也要學會識人用人。

母公司要給予公共資源的支持

公共部門的支持很關鍵。內部孵化的公司往往出於賺取利潤、技術創新或拓展市場等等目的來做的,無論是哪一方面,就整個獨立公司運營來說,它還有一段路要走。

在初期階段或雙方商議的某個時期,母公司要為它保駕護航,提供服務。比如基礎的人力、財務、行政等等後勤事務,能夠做到相對齊備。愛施德的內部創業就是這樣,集團統一做好後勤指導和服務。

創業項目要和市場需求緊密聯繫

與市場緊密聯繫。內部創業不是過家家,所做的項目要與市場掛鉤,能夠在預定的大致時間內落地,而不是空談研發,為了研發而研發的,註定會是一場運動。

阿里的王堅博士在做阿里雲的時候,開始就面向市場,他能敏銳地把握到後期“雲計算”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所以,這樣的研發或項目創立是有意義的,而且後續的發展也是能夠給公司帶來強大助力的。

03內部創業要規避的風險

當然,內部創業也有一些可能存在的風險要儘量規避,這裡簡單提一下。

小規模起步的“雙刃劍”

內部創業投入較少。內部創業開始可能就是一個項目在孵化,所以,有些公司可能不太重視,我認為,開始就不從戰略的角度來考量的內部創業,就不要做;


共享員工悄然興起,企業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或者有的公司認為,小步快跑,小規模試錯。或許這種思路普遍存在,但這種做法也是一把雙刃劍,小規模投放可能會帶來幾個問題,

要麼曇花一現,失敗了,

要麼做著做著陷入到“無米之炊”的狀態,項目做得半生不熟,最後不得不壯士斷腕;

要麼小規模投放走漏了風聲,被競爭對手搶先一步,為他人做了嫁衣。

理論上來講,小投入小收益,大投入,大收穫。關鍵在於對時機、未來的把握度。

母公司內部管理實施不當

內部創業管理實施不當。在做內部創業孵化時,要考慮到組織管理及服務配套的能力,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最終財務投入過於分散,保證不了項目的落地實施,自然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04一點總結的話

內部創業是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出現的產物,這個戰略做好了,有利於穩定團隊,有利於增強競爭力,有利於做大做強企業,美國硅谷就是很好的科技內部創業的典範。

做得不好,可能致使公司軍心渙散、業務分崩離析,說不準還培養了對手,發生李一男那樣的和原來母公司搶市場的現象。

所以,通過內部創業來拴住人心,它就好像一把刀,

舞得好,它就是企業的“屠龍刀”,

舞得不好,它就是企業的“七傷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