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悄然兴起,企业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近期,yiqing下,用工短缺,或一些人闲置在家,一些企业也开展了职位共享,员工共享,甚至跨公司的员工共享。这是企业自救,也是解除以前对员工的束缚,给予更多自主权。

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提出来之后,全民创业的心智已经被点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电商、微商新物种的出现,全民创业可谓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时,无论我们身处大企业大产业,还是身处小企业小细分领域,无不沉浸其中。


共享员工悄然兴起,企业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这时,老坛装新酒,社会中有人在倡导“阿米巴模式”,尤其在传统家电领军企业海尔的催化下,内部孵化新项目越来越成为趋势。

无论“共享”还是“阿米巴”,企业的出发点还是基于人才的最大化利用。这样,内部创业就被提上日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内部创业那点事,企业为什么要内部创业?内部创业可否挽留住员工以及需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和个人的良好发展。

01企业为什么要内部创业

大部分企业因为内忧外患,需要内部创新

首先要认真地想一想,为什么要做内部创业呢,我想,无非是内忧外患,这是主因,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比如像退休的马爸爸针对阿里人员离职的问题表态说,企业发展成熟了,优秀的人才要向外输送,这样的态度超然物外,值得我们尊敬,且不论其言语是否言不由衷。


共享员工悄然兴起,企业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领和兵”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通过内部架构的一定程度的重构或技术的革新来保持其活力,避免流程僵化,人员思维固化。

员工需要不断激励。无论是基层还是高层的员工,在团队里,都需要企业不断地激励,管理的行为科学流派奠基人之一马斯洛,著名的成果需要层次理论也提醒企业,不同状态的人们需求是不一样的。

企业的职位是有限的,在创业期时,可以实现野蛮增长,大量的早期员工开疆拓土,优胜劣汰,优秀的人员被相对稳定在一个岗位上或稳定在这个生态圈里,时间久了,可能会失去斗志。

处理不好人才与岗位,企业就成为行业的“黄埔军校”

另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就需要不断地释放出更多的岗位,以利于公司新鲜血液的输入,保证团队的稳定性。

曾几何时,大家都听得到这么一句话,某某企业是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比如通讯行业,最早的国产“三剑客”,波导、夏新、tcl,现在的魅族、酷派、华为,上榜的企业是开心呢,还是忧虑呢?我想应该忧虑的成分要大一点吧。


共享员工悄然兴起,企业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企业面对竞争,需要内部创业的力量

企业的竞争风起云涌,行业的老大旁边总是有那么几家挑战者,这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却是挑战。科技企业中,面对小米的竞争,华为重新起了一个“荣耀”,“稻尖对麦芒”,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内部创业。

面对竞争,华为的内部创业应该是一种传统,当年,内部创业的代表人物李一男创立的港湾网络也是基于这个氛围。

企业进入新的领域、做微创新也需要内部创业

另外,企业进入新的领域,需要小范围的试错,也需要内部创业的氛围,还有企业要做微创新,比如微信之父张小龙就是当年内部孵化的项目之一,也算是内部创业吧。

02内部创业要把握住的原则

那么,内部创业实际运作,企业要把握哪些原则呢?才能做到创业团队为我所用,不仅维持组织的稳定,还拓展了市场,真正地实现华丽转身。


共享员工悄然兴起,企业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统一目标,统一管理

要确立战略目标,内部创业要服从管理,这里的管理就不是一句空话,要从企业股权架构、战略目标、依托关系等方面来入手。

1、牢牢把握创业公司的股权

企业的股权架构,内部孵化的项目,母公司必须牢牢把握住股权,像当年的“华为-港湾”之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母公司脱离了对分公司的掌控权,才导致后面的战争,否则根本不会出现。

当前,在国内通讯数码市场上,做的比较成功的企业应该是手机分销代理商深圳爱施德公司,公司按照业务线的归属划归很多个子公司,比如做三星业务的归属一类,做荣耀手机的归属一类,做智能终端产品的也归属一类。母公司绝对控股子公司,各个子公司负责人及核心团队出资入股,对子公司业绩负责。这样,既降低了公司整理管理的难度,又很好地调动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2、统一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要统一,内部创业起步之前,要确立统一的战略目标,母公司从整体上把握孵化公司的节奏,包括合适规模、进入时机、资源调配及整体节奏等要素的把握。

3、管理服从

管理服从,无论出于防止人才流失还是出于竞争的角度考虑做内部创业,创业公司都要服从公司的统一管理和安排,因为它自创立就承载了母公司的部分战略职能,如果存在未能按照公司既定轨道实施的风险,那内部创业得不偿失,不如不做。


共享员工悄然兴起,企业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4、选择合适的掌舵手

选择合适的掌舵手,这一点就不再展开来说,俗话说,选人才,德才兼备,德在先,才在后,当然,企业也要学会识人用人。

母公司要给予公共资源的支持

公共部门的支持很关键。内部孵化的公司往往出于赚取利润、技术创新或拓展市场等等目的来做的,无论是哪一方面,就整个独立公司运营来说,它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初期阶段或双方商议的某个时期,母公司要为它保驾护航,提供服务。比如基础的人力、财务、行政等等后勤事务,能够做到相对齐备。爱施德的内部创业就是这样,集团统一做好后勤指导和服务。

创业项目要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

与市场紧密联系。内部创业不是过家家,所做的项目要与市场挂钩,能够在预定的大致时间内落地,而不是空谈研发,为了研发而研发的,注定会是一场运动。

阿里的王坚博士在做阿里云的时候,开始就面向市场,他能敏锐地把握到后期“云计算”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所以,这样的研发或项目创立是有意义的,而且后续的发展也是能够给公司带来强大助力的。

03内部创业要规避的风险

当然,内部创业也有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尽量规避,这里简单提一下。

小规模起步的“双刃剑”

内部创业投入较少。内部创业开始可能就是一个项目在孵化,所以,有些公司可能不太重视,我认为,开始就不从战略的角度来考量的内部创业,就不要做;


共享员工悄然兴起,企业要找“事”拴住“流水的兵”

或者有的公司认为,小步快跑,小规模试错。或许这种思路普遍存在,但这种做法也是一把双刃剑,小规模投放可能会带来几个问题,

要么昙花一现,失败了,

要么做着做着陷入到“无米之炊”的状态,项目做得半生不熟,最后不得不壮士断腕;

要么小规模投放走漏了风声,被竞争对手抢先一步,为他人做了嫁衣。

理论上来讲,小投入小收益,大投入,大收获。关键在于对时机、未来的把握度。

母公司内部管理实施不当

内部创业管理实施不当。在做内部创业孵化时,要考虑到组织管理及服务配套的能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财务投入过于分散,保证不了项目的落地实施,自然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04一点总结的话

内部创业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出现的产物,这个战略做好了,有利于稳定团队,有利于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做大做强企业,美国硅谷就是很好的科技内部创业的典范。

做得不好,可能致使公司军心涣散、业务分崩离析,说不准还培养了对手,发生李一男那样的和原来母公司抢市场的现象。

所以,通过内部创业来拴住人心,它就好像一把刀,

舞得好,它就是企业的“屠龙刀”,

舞得不好,它就是企业的“七伤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