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小學減負問題,你怎麼看?

天地良塵


中小學減負沒有實質性進展,反而是越減越負擔重。

學生負擔重的表現:

1.學生做的資料越來越多。

2.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幾乎沒有。

3.上輔導班的越來越多。

4.教委組織的素質大賽,只有少數在校外參加過某方面訓練過的學生參加。

老師負擔重的表現:

1.教學以外的事務多,應付檢查的多。

2.要求家長和學生在網上完成答題多。

3.升學壓力大。

4.各種培訓學習多。

家長負擔重的表現:

1.經濟負擔重:買學習資料、上補習班、買學區房。

2.心理壓力大,孩子成績不好或者下降,都平添家長憂慮。

3.時間緊張。自己上班、做生意,或者打工,沒時間陪孩子學習。

4.對孩子的前程壓力大,因為競爭太激烈。

造成老師、學生、家長都負擔重的原因:

1.學校方面:

(1)升學仍是考核學校考核老師的主要指標。

(2)各種職業培訓和活動沒有統一協調,造成老師的時間安排不過來。

(3)小學、初中、高中銜接不好,越到上一學段越吃力,需要補習原來的知識才能推動新課的教學。

(4)現行學校教育,不是按愛好分班,不是按成績分層分班。

2.家長方面:

(1)望子成龍心切,又沒有教育的先進理念。

(2)謀生與陪孩子的矛盾不能調和。

(3)對孩子的就業心中無底。

3.社會方面:

(1)很多部門都看到學校人多,流量大,就紛紛把不該學校完成的網上任務教給學校。還動不動就用考核來壓。

(2)對教師和學校的考核還是成績和升學率。

改變措施:

(1)改變以分數和升學率為考核的標準。

(2)國家應該提供更多的學校和崗位,讓不同能力不同興趣愛好的人,各得其所。

(3)教育外的其他部門,不要把不該學校完成的任務拿到學習來。

(4)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培訓、各級教學競賽、各級學生競賽,統一計劃、協調進行。


語文思維


減負,隱含著教育公平的問題。

放學早,作業少,但是最後的評價標準卻沒有改變,學校裡該教100分的東西教了70分,你猜減負減去的30分從哪裡補?

請注意,現在雖然私立學校漸起,但我國的大部分優質教育資源還是集中於公立學校。公立學校是義務教育,也就是說,你每學期交的一點點錢,算在老師的課時上,相當於公立學校老師的一節課收費是極低的。

這些老師本身,或許是有數十年授課經驗的老教師,或許是擅長教學的特級教師,這些人如果不在學校裡教書,各個教育機構會像請神一樣把他們請過去,一節課一個學生收個幾十幾百一點都不過分。

所以減負的結果就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在學校上完70分的課,再在校外把30分花大價錢補回來,而沒有能力請老師的家長的孩子,就只能擁有70分的知識。長久下去,這兩種孩子站在高考這個評價標準上,你猜誰更有優勢?

本來很多孩子已經是受益於義務教育了,雖然是陪太子讀書,很難有大的躍升,但是也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但是現在居然連書都想再讀的少一些,過快樂童年了!

大家對減負的質疑之聲,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會被宣傳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快樂教育所洗腦,開始為自己孩子的未來爭取權益!


一級追球手


教育部一直說要減負,可是評價方式不變,如何減負。講素質教育,對農村小學就是奢望。以我們學校為例:一共十一名老師,一名老師教學前班,一二年級老師包班,除了美術,體育,品德不教,別的全教,平均一天六節課,除了上課,還要看作業,寫備課本,聽課本,學習筆記,完成網上繼續教育學習,還要抽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三四五六分科了,一個老師負責語文和英語,沒有一個是專業的英語老師,都是自己先提前學習一下,然後上課講給學生,讀音都不是很標準。三年級的數學老師同時負責全校的美術教學和書法教學,這個老師本身是美術專業畢業的,也參加過省裡組織的書法培訓,可是從來沒有專門教過,一直主要教數學,四年級的數學老師同時教全校的體育,因為她是體育生畢業的。所以在我們這,‘’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吧‘’這句話是成立的。五六年級的數學一個老師負責。還有一個老師負責全校的科學和品德。每個人每天都是六節課,剩下兩節還要備課,看作業,寫聽課本,作業批改記錄本,學習筆記。抽空輔導學生,每天都忙的焦頭爛額。平時很少有時間組織活動,起碼的音體美課,有時也被改成語數外,因為每學期考了都要大排名,前幾名在全體教師會上表揚。校長開會都是說,成績最重要。


一線小學教育工作者


關於中小學生減負,我是這樣看的:

一,中小學生減負馬當今的高考,中考不矛盾。

有人認為,因為有國家的高考,中考,所以中小學減負是不可能的,減負是空話,落不到實處。

筆者認為,減負與中,高考不矛盾,減負是為了更集中精力,找準方向,具有針對性的學習,學牢,掌握應學知識,有效克服鬍子眉毛滿手抓的好高騖遠現象。讓學生精中精力,騰出時間打牢基礎知識,應對後來的中,高考。

二,弄清楚減負與完成學業這兩個問題,不能走入誤區。

減負真實的含義是減輕學生過重,不必要的負擔。過重就是超出自己承載能力以上的方為過重。正常學業以外的內容形式就是不必要的。

反之,正常應該完成的學業叫做任務,毛澤東同志說,學生以學為主。學生的任務就是要認真,刻苦完成規定的學習內容。而且應該努力完成。不能讓減負掩蓋完成必須的課業,走入誤區。

三,怎樣對待減負這件事?

1.理清思路,提高識。首先是學生家長要認清現實,學生的成材,成功是三分天註定(天分智商),七分靠勤奮。千急不能好高騖遠。轉變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全怪老師,又認為只有靠參加培訓補課來提高的認識。對正常學科以外的相關培訓提高少參加或不參加為好。家長應多關心孩子學習,多陪伴孩子學習,多鼓勵孩子學習。

2,教師應在減負中發揮主導作用。潛心研究教育教學方法,靜心教書育人。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倡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思考研究怎樣讓學生即用時少,又能學懂,學好,學精。

教師要對學生學習嚴格要求,該完成的課業,必須完成。就是加班加時也要完成。這叫任務,不叫負擔。

同時必須給教師減負,減輕教師過多,不必要,不應該承擔的教學以外的負擔,騰出更多時間,集中精力抓教學。研究教學。

3,家長與老師,學校必須密切合作。家長應相信教師,密切配合,理解,支持教師。教師應多與家長勾通,交流,行成共識。孩子的成材成功是共同的責任。

4,清理,整治,規範校外各種培訓機構。切斷與學校之間交易聯繫,樹立學校教育的權威性,和獨立性。讓教育迴歸正軌!

總之,即要提倡給學生減負,又必須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課業任務。這樣才能適當今教育需要!


洪爺33344611


口號喊的響,但是那是糊弄人的。教材不改,中考高考不改革,肩負是糊弄人的,學校不學了都得到輔導班學。因為考試難度沒減。課前考,單元測試,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家長會,這些都是在一步一步的逼孩子逼家長,還減負,騙誰呀。


用戶15559529744


關於中學生減負,我個人覺得只要中高考存在,以成績為準則去錄取學生,很多減負最終都只是空談,現在各個學校都比的是升學率、錄取率,每年考上名校的有多少,一本有多少等等。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學校有多優秀,自己的團隊有多優秀。關於素質教育,關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關於學生的幸福快樂,或許學校也會搞一些活動,但也是為了搞而搞,比較表面話和活動話,注重的是後期的宣傳。

另外,對於農村學生來講,很多資源是無法跟城市裡的學生比的,他們只有更加加倍的努力學習,才有可能跟同齡人站在同一競爭線上,還敢給他們減負,再減的話,就沒有任何競爭力了。

國家為中小學生減負的想法和初衷是好的,但高考不大改革的話,各個學校就不會落到實處,因為他們比的是實實在在的數據,而不是看自己培養的學生身心有多健康,過的有多快樂,這個是沒辦法數據化的。


王老師來教你


現在的確是中小學學生負擔重,學科太多,應減少學科,如英語到高中、中職、大學在學習,中小學學好國學。現在把英語當作中小學主科,有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感覺。漢語在世界已有十幾億人在用,已超過英語用的人數,為什麼不推出漢語呢?發揚廣大漢語,讓漢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方能彰顯大國之地位。


溫侯23


設中小學學生減負,是一種不負責的別有動機邪說,幼小,初是人生學崖的基礎,萬里人生第一步是學習生活行為宏圖的初線條和骨架,可以畫出最新最美圖畫,韻寫動人的詩篇,也可以養成亡我裡崖的惡習,萬劫不復。


洞觀火


中國還沒有像歐美日本那樣發達,減負就意味著自廢武功。中國有韓國發達嗎?你再看看韓國的教育?中國在現階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還遠遠不夠還得艱苦奮鬥全民族都應該。


南半球的雪1


只要有中高考的存在,所謂減負就只能是一句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