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亮:在湖北孝感戰“疫”的14個日夜

3月17日,陰天。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內,仍是一片忙碌。院內的花園裡,許多花兒已漸次開放,迸發出春的氣息。

來不及欣賞這春天的美景。匆忙吃完早飯的張曉亮,小心翼翼地穿上防護裝備,又到病區上班去了。這是他3月3日正式進病區戰“疫”以來的第14天。

2月28日上午,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曉亮和萬州區上海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石朝積,作為萬州首批醫生馳援湖北孝感市。經過緊張的培訓後,於3月3日正式進入病區戰鬥。

14天的病區戰鬥,都經歷了些什麼呢?記者通過電話、微信聯繫張曉亮,聽他講述在隔離病區戰鬥的14個日夜。

张晓亮:在湖北孝感战“疫”的14个日夜

張曉亮(右)正在救治病人(受訪者供圖)

首日戰鬥讓人終生難忘

3月3日,是個晴天。這天,也是張曉亮到孝感市中心醫院戰鬥的第一天。一大早,張曉亮就與支援孝感的同行參加了科室的早晨交接班。大家穿戴整齊,站立兩邊,科室主任站在中間對大家講注意事項:“病區的情況很複雜,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

“進入病區前,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的。”張曉亮告訴記者,本來就有些心理壓力,加上主任這一說,更加緊張了。不過,當聽到科室主任說“我們唯一的目的就是盡最大努力救治更多患者”這句話時,張曉亮瞬間感覺不緊張了,“那一刻,覺得這是我們的使命,是一個醫生必須履行的職責。”

“我以為自己可以非常順利地完成當班工作,沒想到我居然出現了頭暈、氣促、呼吸不暢和噁心,雖然很難受,但我沒有放棄和退縮,也逐漸適應了工作環境,與我的同事一起站完了自己的第一班崗。”張曉亮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了這一天的工作情況。“脫掉防護衣的那一刻,我如釋重負。我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

經過了首日的緊張後,再次進入病區戰鬥的張曉亮,漸漸適應了緊張忙碌的工作。他在3月4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昨天的工作讓我真正體會到了這次疫情的可怕。來孝感和參加培訓之前,儘管做了許多準備工作,但那都是紙上談兵,不過是演習罷了。真正穿著防護服進入病區,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呼吸不暢、心胸憋悶、鼻樑壓痛、汗水浸泡、小便憋脹,真的真的很難熬。昨天的實操讓我印象深刻,終身難忘。”

病區查房上演電影情節

“在不熟悉的環境裡工作肯定會有壓力,工作流程也不一樣,一開始有點緊張。”張曉亮告訴記者,穿著層層防護裝備救治病人其實並不容易,只要一說話,眼罩上就全是霧氣,有時候操作相當艱難,只能從霧氣之間的縫隙去看清操作。

3月6日,輪到張曉亮進入病區查房。進入病區前,他嚴格按照操作流程穿戴好防護裝備,進入汙染病區查房。這裡的查房與普通病區查房完全不一樣,傳遞記錄和處置病情全靠對講機和內外兩部手機,沒有紙筆記錄,這讓他想起了電影裡的情節:手拿對講機呼叫著“地瓜、地瓜,我是土豆,收到請回答”。

張曉亮告訴記者,這是防控的要求,但延長了查房的時間,不能快,必須逐一核實病情,三查七對。必須嚴防張冠李戴,避免出現差錯。

查完房,還要護送病人前往放射科照CT,查心電圖、彩超、X光等,忙完就是將近下午2點了,正常吃午飯已經是不可能了。

各方關心和支持是前進動力

3月14日,是張曉亮值夜班的日子。原本想著可以休整一下,但是一大早,他就接到了電話,當天要把所有的重症病人轉運到感染科病區。接到任務後,他緊急趕赴科室,開始忙碌的轉運工作。

張曉亮告訴記者,隨著疫情得到階段性控制,醫院決定把所有的重症患者進行集中救治,為其他病區收治普通患者做準備。

整個轉運工作持續到下午3點多鐘。張曉亮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推著沉重的病床,還要時刻關注著呼吸機、胃管、輸液管等各種生命支持設備的情況,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可謂是步履維艱。

簡單衝了個澡,泡了一桶方便麵吃了之後,穿上防護服,張曉亮又走進病區,開始又一個值夜班的夜晚。

儘管在孝感的這些天很累,但張曉亮說:“治病救人是醫護人員的天職,我們不會退縮!當地在生活服務保障上無微不至,也很讓我們感動。家鄉市民的支持以及醫院領導的關懷,這些都是我前進的動力。我和戰友們保證完成醫療救治任務!”

(作者單位: 三峽都市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