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快三十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現在的行業,轉行又沒有技術和經驗,怎麼辦?

河南鼎弘教育


職場上所謂“三十而立”,你快三十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現在的行業,這說明你最大的問題就是職場規劃了!

但是,我以一名職業規劃師的身份補充一句:職場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30歲再出發,也還是有機會!

下面我結合自身的經驗來做一些分析,希望給朋友們一些啟發和思考!

一、三十歲的職場依舊迷茫,你需要反思

一個人如果按照24歲左右大學畢業來算,到三十歲至少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了,如果這個人最開始就做好了職業發展規劃,那麼他不至於30歲還在探索到底適合什麼行業。

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多種原因:

第一,工作不穩定,在一個公司做不長久,頻繁跳槽。

舉個例子,我有個表弟就是如此,他28歲的年紀,大學畢業五年卻已經換了五年工作!平均一年跳槽一次,甚至最快的一次兩個月就裸辭。

所以表弟28歲依然還在拜託我給他找工作,我問他:你為啥總跳槽呢?

他回答:幹得不開心就走了。

我告訴他:這個天底下沒有一份工作是能確保你開心的,人在職場,總有委屈、總有困難,這樣頻繁跳槽的後果是找工作會越來越難,沒有一個HR喜歡跳槽頻繁的求職者!

那麼一份工作到底幹多久?

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自己的經驗是,一份工作幹個三五年,你才有沉澱的東西,才有一個提升,一年一換的連公司的人臉都未必混熟!

第二,工作很隨意、不努力。

還有些年輕人,大學期間都是舒服慣了,到了職場上工作,也沒有調整自己的狀態。

幹一份工作態度隨意,三天打魚兩天撒網,經常犯錯誤,被領導批,被同事瞧不起,所以整個人就廢掉了一般。

這樣的人,即便幹五年經驗,還不如別人幹一年成長得快!

這個世界上的成功,從來都不容易,你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腳踏實地去做的。

第三,職業規劃不清晰。

這個原因是非常普遍的,我身邊許多年輕人都有這個通病。

這些人當初考大學選志願就是聽父母之言,找工作也是如此,別人說去銀行好就去了銀行,結果乾了幾年才覺得不合適;別人說去創業好就去創業了,結果幾年後血本無歸,重新和大學生一樣開始求職。

職業規劃不清晰真的非常致命,這就好像別人帶著指南針航行,而你是漫無目的地漂泊,試想你怎麼可能比別人更早達到目的地呢?

二、快三十歲的人生依然還在迷茫,還來得及嗎?

我覺得三十歲左右開始改變,其實並不算晚。

因為學習和提升自我,都是一輩子的事。

在國外許多大學的課堂裡,有18歲的小鮮肉,也有70歲的老奶奶。不論目的如何,我認為在學習之後,他們定會有所成長。

任正非40多歲才開始創立華為,山德士60多歲才創辦了肯德基,你醒悟得晚,只不過在馬拉松的比賽中落後了別人而已,還談不上就是失敗,職場上也有一些大器晚成的後起之秀!

從心理學的角度,如果你聽某些大咖批判你,把你說得一無是處,最後你灰心喪氣淪落為廢人,這就是大家希望的結果嗎?

因為我是一名人力資源從業者,給許多人做過職業規劃諮詢,其中也不乏30歲以上者,我一直鼓勵他們不要放棄自己的職業發展,就這麼渾渾噩噩過日子了。

再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我真正在職場上快速發展也是30歲以後,包括參加培訓學習、考證、自己寫作等等;30歲以前雖然我不是都在玩,但起碼沒有那麼拼。

所以,我認為,信念很重要,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你覺得自己行,你就一定行!

三、三十歲的職業規劃該怎麼做?

如題主所說,三十歲了才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該怎麼辦?

我結合自己過往職業規劃的經驗,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啟發:

第一、你真的不適合這個職業嗎?

首先我覺得你還是要對這個問題再深入思考下,你覺得不適合這個行業的原因是什麼?

是主觀原因(興趣、性格等)、還是客觀原因(家庭、地點等)?

可以通過一個SWOT工具來幫助你自己進行分析

S代表strength(優勢),W代表weakness (弱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hreat(威脅)。

第二、要轉型的話,你想選擇什麼職業方向?

如果確實不適合這個職業,希望轉型的話,你也需要有具體的方向。

有以下幾個原則供你參考:

1、擇己所好:也就是新的職業至少你得感興趣,不能單純為了賺錢而賺錢,興趣可以讓你持久地堅持一份職業下去,因為這是你內在的驅動力!

2、擇己所長:這說的是選擇你自己擅長的方向,通過以上的SWOT分析,你至少應該明白你有哪些優勢,把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去變現,才能取得成功,而不是一味補短板。

3、擇世所需:這個時代在發生什麼變化?你需要去看世界,多關心下時事政治和經濟環境,例如當前環保、人工智能、大健康醫療等領域前景很不錯,都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你可以去考慮。

第三、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列出行動計劃

有了方向以後,你必須要給自己確立目標,目標可以分長期(五年至十年)、中期(三至五年)、短期(三年內)。

有了具體的目標後,可以把目標層層分解成詳細的行動計劃。

舉個例子,我的職業目標是三年內做到人力資源總監,那麼我就每年有個子目標,然後再根據子目標列出每個季度乃至每個月的行動計劃。

注意:行動計劃也可以區分維度,比如學習方面的行動計劃、工作方面的行動計劃是不一樣的。

第四、努力、努力、再努力

做好了以上這些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去努力。你不去努力,不逼自己一把,再好的職業規劃師幫助你都沒有用啊!

我想這個道理大家最明白不過了。

寫在最後

其實30歲真的是職場人最黃金的年紀,很多人職業發展的飛躍就是從30歲開始了,30歲做到經理、總監甚至高管的人都不少。

30歲還一事無成?沒有關係,找到自己正確的道路,沿著道路加倍去努力,你也會追趕上那些成功人士!

加油吧,朋友們!

最後,感謝悟空老師的推送!

如果認可我,歡迎各位動動手指關注我,@丁路遙知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