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詩詞第一句平平無奇,後一句驚豔無比?

召喚師無雙


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開頭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平平無奇,是說相見不易,而分別更難。但下一句:”東風無力百花殘”的出現,不僅描述了當時淒涼的秋景,更襯托出作者此時此刻,難捨難分而又無可奈何的悲苦心境。很顯然,有了第二句,才讓第一句的平淡無奇,變得痛心疾首,撕心裂肺。而之後的詩句步步緊隨,道盡離別愁緒。感人致深。

全文如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東海懷東


有哪些詩詞第一句平淡無奇,後一句驚豔無比?

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講一個故事。

李調元任兩江主考,但是,眾多蘇杭才子不服氣。

一天夜裡,名噪一時的六位才子為了戲弄李調元,就約他夜遊西湖。李調元和他們在西湖之上,賞月聽歌、飲酒賦詩,興致盎然。






酒至微醺,六位才子開始發難。一位清瘦的才子向李調元說道:“今夜遊湖,大人興致勃勃,佳作連篇,我等十分佩服。只不過,大人所作詩詞均不帶數字。帶數字的詩前人也有,比如賀知章就有《詠柳》詩云: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又如李白《天門山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我們有幸同大人同遊西湖,不如大人以兩江之事吟一首給大家助興如何?”

才子話音剛落,李調元將酒一飲而盡道:“數字入詩,遊戲而已,有何難哉?”隨口吟道:





“一名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

買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嬌。”

六位才子一聽,啞口無言。李調元此詩立馬就作岀了。不僅如此,數字齊全,大喬二喬本是兩江人物,沒有離開要求範圍。而且,僅用二十八個字就活靈活現地描畫出了兩位少婦的可人嬌姿。才子們十分尷尬,強作笑臉叫好,趕快給李大人斟滿了酒。

李調元本來酒已半酣,又被六位才子各敬一杯,已經站立不住,便倒在椅子上隨便吟詩。蘇杭才子見李大人醉甚,覺得讓他岀醜的時機成熟,便又在一起商量起來。接下來,一位尖嗓音才子對李調元說:“主考大人真是文思敏捷。不過,剛才所吟之詩是從一到十的順序,又是詠古人的。如果能做一首從十到一順序的詩,並且所吟對象都是此時此地情景,則不枉此遊也。”其他五位才也一起起鬨:“主考大人詩興正濃,就吟一首讓我們開開眼界吧!”瘦才子剛才發難未遂,趁機挖苦道:“四川才子醉於西湖美景,已經不能自持,還是等五更雞叫酒醒後再請教吧!”瘦才子話音剛落,五位才子一齊狂笑起來。






李調元雖然已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自持。迷茫之中聽見六位才子在嘰笑於他,轉眼望景。天上有一輪明月,湖裡也有一輪明月。便一把抓住尖嗓才子問:“今天十幾?”這才子猝不及防,嚇了一跳,慌忙答曰:“今天……十八。大人饒命!”李調元再次追問:“到底十幾?”瘦才子此時忙上前答道:“大人您息怒,此時已過半夜,應該是十九了。”

李調元一聽,大聲說道:“有了!”然後再斟滿一杯酒,一飲而盡,將酒杯拋到湖裡去了。並且高聲吟道:






“十九月亮八分圓,七個才子六個癲。

五更四點雞三唱,懷抱二月一枕眠。”

吟畢,哈哈哈大笑不止。

六位才子見李調元才智驚人,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一時間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從此以後,他們從內心深處佩服李大人了。



回答這個問題,我用了講故事的方法。通過講故事,把李調元的兩首醉中所作之詩呈現給朋友們。我看不須多作說明,已經可以看出來,第一首,四句都比較平常,而第二首的最後一句是不是比較特別一些。

“懷抱二月一枕眠”這一句,是不是意韻轉比較傳神呢!


用戶60397079085


(一)這個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塵。

這兩句詩頗似打油詩,第二句具體如何"驚豔"我就不用分析了吧。第一句平平,第二句驚豔且極具轉折效果,第三句和第四句也具有類似效果:

"這個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生的兒子是個賊,偷得蟠桃獻母親。"

而由於詩句轉折之後太過驚豔,在通俗小說、笑話、甚至現代影視劇中,該詩的"冠名權"被不同人使用。《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播出,讓很多人認為是紀曉嵐寫的,再進一步查找,也有人這句詩本自於明代唐伯虎:

女人

[明] 唐寅

這個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

養個兒子會做賊,偷得蟠桃供母親。

(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這句詩來自漢代無名氏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全詩如下: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這首詩以思婦的口吻寫對遠行丈夫的思念。第一句詩寫河畔芳草青翠,十分自然、常見的寫景表達,在古詩十九首裡有一首以"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開頭,不能說不好,但是相比《飲馬長城窟行》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境界就差多了。下一句真正讓人驚豔的"綿綿思遠道",把婦女自身的綿長思念之情融合在青草裡面,卻將不可言狀的綿長思念之情賦予河畔之青草。

總之,"綿綿思遠道"不但是河畔之青草似乎要隨著伸向遠方的道路而綿延,更是思念之情的綿延。此句情景交融而意味深長,令人驚豔。

(三)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這句詩出自漢魏之際的《古詩十九首》,全詩如下: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馳情整巾帶,沉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本詩寫佳人的悲思。起句"燕趙多佳人"不過是語氣平常的一句總述,而"美者顏如玉"則點染燕趙佳人如何之"佳",用美玉比喻美人之顏,貼切新穎,讀之令人神往。下文再描寫佳人服飾、音樂、動作,其對佳人之美的想象都本於"美者顏如玉",有悽美之感。

後代宋真宗"書中自有顏如玉"一句,即本此詩"顏如玉"的比喻,可見該句魅力之大。


(四)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出自晉朝左思的《招隱》二首之一,全詩如下:

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這是一首入山尋找隱士的詩歌,"招"是尋找之意。"杖策招隱士",是說拄著樹枝,在山上尋找隱士,這一句詩不過敘事而已。第二句"荒途橫古今"則使氛圍、境界為之一大。"橫"是閉塞之意,指荒涼的道路閉塞,"古今"引入了今昔的時間長河,意為荒涼的道路閉塞,或許從古至今都如此(道路如此荒涼,從古至今都是閉塞的,不曾有人通行)。

這一句,寫時空悠悠,突顯了山中尋找隱士,而隱士隱居之地荒無人煙,蹤跡難尋。

(五)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句詩出自唐代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全詩如下: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一句應該是膾炙人口的佳句了。查看其出處,才發現除了這句詩以外,這首詩的其他句子一般人幾乎可以說沒聽過。因此,"語不驚人死不休"在整首詩中"鶴立雞群"。

"為人"指的是平生做人,"性僻"意思是性格古怪,"耽佳句"的"耽"是沉溺的意思(我們平時說的"耽誤"其實就本義是因為沉溺某物而誤了事情,比如《三國演義》裡有些人因耽於酒色而誤事)。第一句詩杜甫是說自己性格古怪,醉心於創造出好的詩句。第二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死"是極言不肯罷休,說自己如果寫不出令人稱奇的好詞好句,就絕不肯罷休,反應了杜甫沉溺於自己的愛好中無法自拔,寫出了所有作家的共同心聲。"死不休"又強烈地表現出詩人堅持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著,令人感動。



一往文學


隋朝薛道衡的《人日思歸》:

笫一句:入春才七日,眾詩友看了笑曰這也叫詩?也就是一句大實話嘛。今天確實是入春第七日呀。薛道衡沒有吭聲,只是一笑,接著又寫了第二句:離家已二年。眾詩友看後說,出來詩意了。第三句,笫四句:人歸落燕後,思發在花前。等薛道衡揮墨寫完後,眾詩友讀了是連連點頭,讚不絕口。


如幻如夢70730


一看題目就想到司馬光登山那個很切題的詩,結果找了半天沒有,順道點出幾個類似的來吧:

1、據說司馬光洛陽閒居時,有一次隨二學士登嶺,途中二學士聯句,洋洋得意,很瞧他不起,並言:“豎子亦能詩否,司馬光慢悠悠的吟了一首《登山》趣詩: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

兩句出來兩士子哈哈大笑道“這也算詩”?接著司馬光有抑揚頓挫的來了兩句:

​乾坤只在掌拿中,五湖四海歸一望。

士子大吃一斤,五體投地哈哈😄

類似的還有:

2、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

3

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王千種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4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皆不見。

等等,挺多的…


三十後的危機


魯迅先生有首七律,名為《湘靈歌》,抄錄如下:

昔聞湘水碧如染,

今聞湘水胭脂痕。

湘靈妝成照湘水,

皎如皓月窺彤雲。

高丘寂寞竦中夜,

芳荃零落無餘春。

鼓完瑤瑟人不聞,

太平成象盈秋門。

初看此詩,首聯較為平淡。尤其是"昔聞湘水"、"今聞湘水",用字重複,明顯是"重出相犯",違背了"避同"(避免同字重複)這一原則,而且有出律之誤。但當再往下讀三、四句,立刻峰迴路轉:原來是湘靈(舜帝之妃娥皇女英死於湘江,化作湘江之女神,又稱湘靈)正在水邊化妝,妝成之後照在湘水裡,水都呈現出胭脂色,美麗如同月照雲。這樣立刻明白了第一句碧如染是湘靈妝前,第二句胭脂痕是湘靈妝後。用詞極巧,上兩句為下兩句作了很好的鋪墊,後兩句為前兩句作了很好的詮釋,讀來毫無缺失之感了。

明朝有個布衣才子叫徐文長,作了一首數字詩 ,描寫緩緩飄落的樹葉: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這首詩前三句不僅只是用平淡無奇來形容,簡直就是單調枯燥,如同數數。但當讀到最後一句,韻味突如其來,全詩一片光彩。一幅樹葉飄落,消失在一片梅花之中悄然不見的景象,立刻展現在你面前。


湘水微波


本人對詩詞不甚瞭解,但是對這段詩詞很崇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春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詩出自於《虞美人,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代表作。

也是李煜被毒死前的遺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一段詩詞。前一句自問,後一句自答。

把一個人的滿腔愁緒比喻成大江大水波濤洶湧勢不可擋。

一個人滿腔的積怨無法發洩。憋在心中鬱悶之極。

然而一句自問句:問君能有幾多愁?

極大的勾起他滿腔的悲憤與積怨。把蘊藏在心中的滿腹怨恨與哀愁用一個抽象的愁形容出來,曲折與哀怨、 苦悶與積怨一股腦地顯現出來。

一代國君,曾經的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生活用春水錶示一去東流。心中的悲哀可想而知。

緊接著後一句自答: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把蘊藏在胸中的哀怨與惆悵。用水來表示滿腔的怨愁。波濤洶湧大江大水極具立體的形象。瞬間愁怨如翻江倒海般的劈過來。感覺哀愁像勢不可擋的洶湧波濤滾滾而來,愁緒一瀉千里。

我認為這一句詩詞。問君能有幾多愁?

精彩的對答便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顯示了詩人的詩詞功底與精神內心境界無以倫比的描寫體現。

試想一個詩人一個國君。

作為一個國君,他是失敗的。

作為一個詩人,他是成功的。

他如此精湛的詩詞功底。讓人們千古湧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句經典的詩詞。讓我念念不忘。

李煜經典詩詞千古流,因為他的詞極大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



我是生活領域創作者。響鈴a。請您關注。


老年生活123


詩詞必有靈魂。這和人的生存是一樣的道理。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總是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活的熱情。那一雙明亮的眼睛就是他心靈的窗戶。那麼詩詞,也就必須要有詩詞的眼睛,來統領詩詞的靈魂。這樣的例子,古今詩詞中數不勝數。

我們來看陶淵明這首詩吧:

《飲酒組詩,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整首詩的意蘊不在此討論,單就問題,說說體會。

首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很好理解,也就是平淡無奇吧。接下來一個問句,一個答案,就是驚豔之筆。為什麼會是那樣啊?心裡清靜的緣故。可以說,人境,車馬是寫實,心遠地偏就是感悟。古人的許多詩詞就是這樣層層遞進,引人入勝的。下面的南山採菊,日落西山,飛鳥相與還都是寫實,而此中有真意,又是詩者作詩的靈魂所在。

中華文化燦爛無比,古今詩詞浩如煙海。這裡僅舉上述例子,對問題加以說明,不見得準確,望大家評點!


棲哈丶


君問第一句平平無奇,緊跟後一句驚豔驚訝無比?真正是這樣寫,乃大才高人也!此類詩真是難覓而不多,就此舉幾個例子吧。

毛澤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春風揚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鬼谷子

竹杖芒鞋遍大洲,迍邅無艮卦難酬。

雲收月已到中天,霾透蒼松骨更堅。

一年將盡晚,萬里未歸人!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鄭越元

一往廬嶠處,崢嶸甩大江。

落第孫山奈可惆,躬耕壠畝驥成牛。

問鼎初心砥礪多,拓荒天地嶄宏謨!

………………………………………………………………


7445079911642鄭越元


摩挲老眼從頭看,

只有青山無古今!

詩出宋·戴復古·《懷雪蓬姚希聲使君》。全詩如下:

有感中來不自禁,

短長亭下短長吟;

梅花差可強人意,

竹葉安能醉我心?

世事無憑多改變,

仕途相識半升沉;

摩挲老眼從頭看,

只有青山無古今!

這首詩歌,初看平淡無奇,似老生常談,而最後一句,畫龍點睛之筆,點出詩意的慧光,令人矚目,拍案稱奇!

“摩挲老眼從頭看,只有青山無古今!”——歷經滄桑,用手揉擦這雙老眼,把世事從頭再看,真是官場多升沉,世事多變幻!唯有那蒼翠的青山,不分古今,永不改變!

人世滄桑,世態炎涼,升沉榮辱,是非成敗,一轉眼就成過眼雲煙,唯有青山依舊!時光洪流中,生命有限,世俗計較空泛。夕陽之下,還望悠然南山 ,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無窮,人生的苦短,宦海沉浮的無厘頭,到頭來不罷幻夢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