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以前是英國殖民地,為什麼印度人不反感英國人?

冷月鉤沉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一句名言:印度就是一個地理名詞,從來就沒有印度這個國家。丘吉爾的話雖然有些”刻薄”,但也說的是一個事實,印度從來就沒有以一個國家出現過。在印度之前,印度這個地方是以部族各自存在各個城邦各自為政。一片散沙。不存在國家的這個概念,正式英國的“侵略”統一的印度,形成了統一的語言,法律,政治,文化。英國促進和幫助印度統一,建立了國家體系概念。當然,對英國不反感的主要是指印度的精英階層,大部分普通印度人對於英國的殖民的殖民統治也是十分反感和痛恨的。每年的3月23日是印度的民族烈士紀念日,每年4月13日是印度的迦利安瓦拉拔格大屠殺紀念日,都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證明。

而印度的精英階層不反對英國殖民統治,首先就是英國對印度統治是比較寬鬆的,屬於重商主義,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殖民地,在印度殖民統治,說不上友好,當然也談不上多殘暴,只要賺錢就行。在印度採取了當地人治理當地人的方法,印度的精英階層可以在英國接受教育,因此在印度獨立的時候,印度的高級官僚官僚階層都接受的英國教育,英國對印度文化滲透也很成功,印度的官方語言英語,英國在印度推行分化策略,地方事務是印度部落自己治理,各邦具有很大的自治權,因此印度高層和精精英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矛盾不得。甚至合作的“很好”。

而且印度獨立是非暴力,也就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印度不是通過戰爭和暴力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的,而是印度精英階層和英國和平協商解決的。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親英”階層留在印度獨立政府任職。正式這種充分合作也讓印度不反感英國。由於原本印度十分落後,英國的殖民帶來大量的“先進文化”科技,使得英語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便於印度融入國際社會。英國留給印度的政治體系的適應了印度的國情。

還有一個比較隱秘的好處,那就是印度客觀上擴大的印度領土,古印度的領土面積其實不大。正式由於的英國人殖民,不斷地擴大了自己的領地,但最終都便宜印度。使得印度的領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七。綜合來是說,就是由於英國給印度帶來的了先進的現代化文明,工業,科技。客觀上完成並擴大的領土和完整。所以基即便印度獨立和英國的關係還十分親厚,還加入了因此印度在獨立以後還加入了英聯邦。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