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到底流放出來多少個姓氏?

漢史趣聞


我國講究“落葉歸根”,而據目前考證,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可能就是民族的根之一。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位於山西省洪洞縣賈村大槐樹公園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個人覺得作為現今唯一可考究的“根”,至少應該是5A級景區,大槐樹也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

歷史上,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曾出現了多次大規模移民,其中元朝時期戰亂和元朝廷對漢人的壓迫、明朝“靖難之變”遷出人口最多,前後總計遷移出869個姓氏。

說不定,你曾經的家就在大槐樹那裡。


全球兵器庫


對於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有歷史記載,有傳說,最有說服力的是考古墓誌和族譜歷志為實。

69年濰坊一帶實行殯葬改革火化,鏟散墳頭集中遷墳進公墓。在我村扒兩墳,一為洪武四年墳墓,還有一榮樂十年墓。

洪武四年墓是我祖遷到此地一代,名張信,墓為圓窯式,從頂上破開,向西南方墳門,頂上畫有天上星月圖,周圍用墨筆畫有人象及抬石盒祭祀二人像,並寫有五代人名,記載洪武二年從涪城(四川綿陽)由大槐樹而遷此向東二里張家莊上(現中裴村)。從戍於四川,卒於洪武四年。當時我是見證者,並下墳內讀於村人聽。並有銅鏡一個,後村民賣掉了。那時沒有保護意識,甚是遺憾。我濰坊市市志村志有好多村也記載由梓潼縣遷來,一鄉土中學教材也有記載。可見這是真實的。當然各地移民地不同,也有別地。不過我縣大部流傳由老槐樹底下遷來,是四川人的說法人人皆知。直至現在墓門一直向西南方,面向老家,給去世老人指路時也是向西南。說人死後要回老家魂歸豐都城。

由此可見,山西老槐樹地方是朝庭移民的集中地。


三茅居士


對於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有歷史記載,有傳說,最有說服力的是考古墓誌和族譜歷志為實。69年濰坊一帶實行殯葬改革火化,鏟散墳頭集中遷墳進公墓。在我村扒兩墳,一為洪武四年墳墓,還有一榮樂十年墓。

大圖模式

真正的那棵大槐樹,據說是從漢朝的時候,開始種植的,一直歷經數千年,到了清朝順治年間,發生了一次大水,大槐樹就被大水給沖走了。那麼當年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那麼多人都知道山西大槐樹呢?說到這件事,就不得不說發生在明朝洪武年間的移民事件了。明朝建立之初,因為國家長期經歷戰亂,再加上發生了自然災害,中原地區幾乎出現了十室九空的現象。當朱元璋遊走到河北,河南,山東和安徽的時候,他不由得發出了感慨,這麼好的地方,沒有人怎麼可能呢?

  • 元末中原地區發生了自然災害,尤其是河北、山東、河南、安徽這幾個省的人口相對比較稠密的地方,最為嚴重。因為很多人餓死,然後引發了瘟疫,大量的人口,在飢餓和瘟疫中喪失了,再加上當時的戰爭頻繁,根本得不到人員的補充。到了朱元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明之後,他就開始去全國各地遊覽考察民生去了。當他來到中原地區的時候,竟然出現了十室九空的局面。

很遺憾的是,這棵樹早就已經沒有了,據說是在清朝的時候,順治年間發生的一場大水,把那棵歷經滄桑的大槐樹給沖走了。若是有的話,這棵樹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一棵樹能活兩千年,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80s影視剪輯


山西大槐樹移民事件伴隨的姓氏流傳,隨著史學考究,從最初的812個增加到869個,直至881個,由於大槐樹移民前後歷經金、元、明、清四百餘年,歷史跨度過長,缺少史書佐證,而後人對姓氏數量的說法莫衷一是,我們暫且將移民姓氏數量大概計八百餘。

作為一名山西人,也曾參觀遊覽過洪洞大槐樹的故址,對這個問題,自認為還是有義務也有興趣和大家探究一二的。今天就由小影帶著大家掀開歷史帷帳,再訪洪洞,一探大槐樹移民的真相。

一、為什麼要大規模移民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當時那一場浩浩蕩蕩的移民史和現在我們的國內移民和國際移民是不一樣的,現代移民是人們在告別當下的生存環境去找尋適合自己生存或者找尋更好的生存條件的主動行為,但歷史恰恰相反,大槐樹的移民卻是由歷朝統治者所策動,驅使底層人民背井離鄉的行為。移民因何而起?這一切,還需要從元朝統治說起。元朝滅宋、漢人被蒙古族人統治,一個習慣了在馬背上生活的民族突然一下子統治中原,這讓元朝的統治階級還是很不適應的,面對數以萬計的良田和世代耕作的中原農民,元統治者錯誤的認為這一切和自己的遊牧生活關係不大,最多就是之前的襲擾劫掠變成了現在的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漢人被元朝統治一百多年後,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官方鎮壓農民起義,大肆屠戮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人禍伴隨著天災,當時中原地區接連發生水、旱、蝗、疫四大災害,天災人禍使當時的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土地荒蕪、勞動力嚴重不足、人煙稀少。明朝建立以後,由於中原地區人糧劇減,不得不把許多州府將格,而財政收入的匱乏直接威脅著明王朝的統治,朱元璋深有所悟“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闢、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於是出臺了移民屯田的戰略決策。而山西由於其地理原因,且較少的受到戰爭波及,經濟比較繁榮,人丁相對興旺,移民政策推行,山西首當其衝。

二、移民始末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多次移民,歷史聚焦大槐樹老鸛窩。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的五十年間裡,有史記載的官方大規模移民多達八次,涉及到了十八個省的四百九十多個縣市的八百八十二個姓氏。山西是人口稠密地區,而當時的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擔負移民自然首當其衝。明永樂年間,當地官府曾七次在洪洞大槐樹左側的廣濟寺集中澤、潞、沁、汾和平陽沒有土地的農民和人多地少的百姓遷往中原一帶,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當地官員在樹下為移民辦理手續,登記造冊,按所去地點編隊,大槐樹因此得名。被遷者拖兒帶女,扶老攜幼,對故土戀戀不捨,他們凝眸古槐,見樹上老鸛發出陣陣哀鳴,更是激起了離鄉之人的悲痛,他們只能互訴衷腸,相約如能再回到故土,找不到家的時候就找尋這棵大槐樹。大槐樹和老鸛窩就這樣成了移民們不約而同的思鄉載體。由於明統治者定出的移民條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同宗者還不能遷往一地”,導致許多完整的家庭分崩離析,許多人被迫改姓,可以說移民政策對當時的山西人是慘痛的。

三、山西大槐樹的移民影響

根據《明史》、《明實錄》、《日知錄之餘》等正史及筆記史料的記載,洪洞大槐樹移民分佈在30個省市,2217個縣市。

其中河南123個縣市,北京、天津、河北142個縣市,山東109個縣市,山西104個縣市,江蘇、安徽、湖北、湖南316個縣市,陝西、甘肅、寧夏182個縣市,黑龍江、吉林、遼寧171個縣市,浙江、福建、江西227個縣市,廣東、廣西、貴州248個縣市,四川、內蒙古、青海274個縣市,雲南、西藏、新疆210個縣市,海南、臺灣111個縣市。

大移民前後經歷三代皇帝長達50年,覆蓋中原,華東數省,波及大半個中國。大移民有效緩解了元末明初的人口危機,為推動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歷史的帷帳合起,山西大槐樹的移民事蹟,經過時間的洗滌,成為了華夏子孫尋根問祖的情感寄託。


小影觀史


記得小時候爸爸就和我說過,我們祖籍其實不在河北,而是在山西梧桐縣的大槐樹。小時候不懂,長大後瞭解了這段歷史後才知道事情的始末,也瞭解到了歷史的另一面—殘酷。


我們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根據歷史記載,山西的洪洞縣大槐樹屬於很多人的老家。從洪武六年到永樂十五年(1373-1417年),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從洪洞縣大槐樹“大遷移”出去的人數不清,走出去的姓氏更是多達812個。

大遷移的背景

元朝統治階級腐敗,統治者將人劃分為了四個等級,最低等的就是漢人和南宋人,蒙古人殺了漢人都不算犯罪。所以中原經過元朝多年腐敗的統治,可謂是民不聊生。

不止是元朝統治階級的迫害,還有不斷的天災危害。正元年到二十六年,差不多每年都有特大洪水災害。到了元末,中原地區除了水患嚴重,更是爆發了大蝗災,據歷史記載從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災計多達18次。元朝統治期間,全國範圍的饑荒高達15次。在河南、山東、河北、陝西以及南方諸省又多次流行危害極大的瘟疫。

史書上記載:“漂沒民廬、死者眾”(《元史.順帝本紀》,“禾不入地、人相食”(《元史.五行志》)

朱元璋的家裡,一個月之內一家人都被活活餓死,可以想象當時民不聊生的場景。在這樣的情況下戰亂四起,最後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了明朝。

當時的主戰場在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地,經過多年的戰爭再加上天災的影響,導致這些地方的人口急劇減少。在元末明初的時候,中原很多地方都已經沒什麼人了,要麼被餓死要麼逃亡到外地。

而山西,因戰亂受到的損失少且沒有天災還年年豐收,當地百姓的生活很好,不少人口也逃離到山西。所以山西就成了最好的人口來源地,為了全國修養生息,這才開始了從大槐樹的大規模遷徙。

遷徙政策

《洪洞縣誌》《大槐樹志》上記錄,官方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多達18次,遷徙到18個省份,500多個縣市。當時的遷徙政策是:“三口人家留其一,六口人家留其二,八口人家留其三”,差不多每一家人都會向外遷徙。從遷徙開始,他們就走上了未知的路,去開拓那些沒有人煙的荒地,開始新的生活。這大遷徙的近50年,從山西向外地遷徙高達17次。

現在我們回顧歷史,看到這些數據仍然很震驚。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他們面對的是和親人的分離,是和家鄉的分離,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時代,這次分別便是一輩子,可想而知當時的悲慘情形。

但是也因為祖先們的付出,才有我們民族的發展。現在我們已經不會再發生這樣無奈的選擇,感恩歷史,發展國力,為了國家的昌盛努力!


文史雜記


大槐樹移民的881個姓氏:

1、

山西洪同 厲史尤長 炎黃子孫

萬代榮昌 堯都平陽 虞由英皇

羊解士師 禹夏商湯 周朝文武

攻成姜尚 巫霸亓熊 林慄好強

燕韓趙魏 齊楚秦龐 相茹紀信

漢高劉邦 晉隋唐宋 遼金祁連

蒙時末年 戰鬥弋常 肖葛鈐勵

頡俎貝浦

2、

天宰水寒 北國田幹 甄主元章

明君建江 徐禮鬱新 納皋奏爨

賈村古槐 濟中官遷 伯仲叔季

拜祭祖先 過橋行路 輩井吏鄉

京經魯於 蘇折塗杭 冀安東省

寧淮陝甘 湘桂隆慶 旭惠澤桓

社刁弓張 智慧和暢 束利扶暨

薊鄂廣弘

3、

富饒欣慰 芮雪降祥 辛勤勞作

霍嶽豐唱 麥苗青綠 玉鋒巒嵐

知足能樂 碩果森滿 溫柔遆貼

幸福快苑 宮廷繁華 俞院梅蘭

景泰晨花 貟陣宣童 康喜郟靖

崇振綦萇 吾頊邢海 呂律陶顏

宗族修普 尋根記念 茅蓬酆酈

賁麴麋斜

4、

範黎朱公 暴財施善 陸游包程

孔丘屈原 典韋蔡倫 堤玄於錢

來嵇馮申 孟柯鹿班 彥博畢昇

喬扆許郇 蕭何竇儀 邵甬倪贊

裴巨盧值 晏隱薛旋 粟宇阮籍

鄧攸龔賢 彭悅樊邰 聶耳釋鄺

少帥肇司 崔浩褚員 越堵敖融

闕夔殳紅

曹操宓佴 袁枚隨淵 晁蓋李逵

衡聞邴添 鄭傑南仝 應懷復初

守仁續鄒 石蒲段讓 郜丁光陳

馬牧左權 絨甲衛營 郭種王軒

薄後淳義 壽駢墨香 董藺賀荀

保運孤藏 伏席吳回 蒯緱開鞍

盍逯伍胥 佼較眭嚴 空厙鹹諸

勝豆刀德

6、

巴焦句滕 柴胡米蓮 麻婁雲凌

艾葉伸展 摸藥杜鍾 飛深秋煙

閘謝黨生 菜霞嬌鄢 松柏竹荷

桃穆柳楊 尖負忠任 彌侯採桑

黑牛充冬 支鈔顧全 那苟言笑

達鞠勇剛 牟閩神尹 百億希望

莊居滑稽 交誼宜臧 貫六佀奉

農沃宦雍

7、

毛裘刑衣 蔣才郇練 鈕釦儂紐

介紹萎婉 秘密革職 偉戴羨漫

靄門竺扈 妙碧豈談 姚鵬祝傅

莫及鞭嬋 白日落露 渠窄需寬

卜從揭蒂 布依曲彎 別俱易格

蹇貴巢雙 管舒烏丌 符合魚養

計甕會駱 歐樂餘閃 慎終須仰

曷鑑化位

8、

睦佩斐翠 親毋誠方 欽校慈母

共益泥譚 覃郄邱戎 瞧戚配旁

千尉車龍 篩沙狄房 恭敬校尉

卓酒補凡 更進奕步 關察風向

敦迪克寇 獨皮恆當 耿庚翟奚

洛伊部汪 貢稅狐弭 郝赫軤單

徹查費靳 池蔭赤藍 濮多淨荔

梨遠野勾

9、

仵曳仇賽 繼可楓潘 抄習簡問

蘆沈儲延 哈腰鞏息 已梯渾染

盛恩邊菅 冷血容閻 寄拓宿志

呼奇邸狼 索殷付印 鎖穗紫檀

曾加浮屠 致禚亢項 姬吉陰危

韶所郎坊 尼乜慕幕 昝隗賠詹

祿羅為胃 鮑谷鳳曼 樓蔄次令

10、

繳偽岑莘 繆斯侶欒 各郅徂汲

封候卞梁 家喻戶曉 這隻廖湛

直廉佘仉 莒賴庫闞 要麼嫪雒

潤卡翁罡 咎油訾璩 閔境審匡

坡箕雷瞿 遲啜其宛 逢戈叢荊

靈郗佟鮮 倘鄔蔚么 隗股脫撖

銀銅鐵木 解椎覃盤

買舟宓冉 (諸葛)(令狐)(皇甫)(歐陽)(司馬)(夏侯)(上官)(呼延)


強仔說


現代流行著一種說法:山西洪洞大槐樹是漢人祖先的源頭,很多地區的老百姓都是從那裡遷出來的。

因此,如果要落葉歸根,就必須魂歸大槐樹。那麼,這種說法有依據嗎?山西洪洞,大槐樹到底流出來多少個姓氏?

事實上,這種說法沒有歷史依據可言,純屬一種文學性的想象。

自古以來,大槐樹的對外移民都是非常少的,不足以承擔起作為漢族祖先的地位。

古代的移民是很困難的,成本很高。一般而言,大規模的移民潮會發生於以下兩種情況:

1、朝廷崩潰,老百姓必須逃難;

2、朝廷遷徙某地的老百姓,到另外一個地區墾殖。

大槐樹的移民就屬於第二種,這一地區的大規模移民發生於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將大槐樹的598戶人家,遷徙到河南的開封、彰德。

儘管在朱元璋以後,明朝還遷出了幾次大槐樹的老百姓,但人口數量都不多。

根據目前的人口統計,河南省有人口9559萬。大家可以動腦子想想,那麼點遷出的人口,怎麼可能在短短几百年間,發展到近億的數量級?

由此可見,所謂漢族為大槐樹移民一說,在邏輯上和科學上都是站不住腳的。大槐樹的移民規模,還不可能對其他地區的人口遺傳基因帶來根本性的影響。

事實上,這種想法與其說是事實,倒不如說是一種對不知道來歷的祖先的想象。

現今很多家族的家譜,其實都是編寫於清朝初年。

清初歷經戰亂,很多人流離失所,到新的地方居住,繁衍子孫,總要給自己找個來處。

由於大槐樹的移民是明朝曾經宣傳過的,所以這些不清楚祖先來歷的人,就把自己的祖先歸附到了大槐樹。

請大家謹記:家譜不能反映真實的歷史,因為家譜也是人寫的啊,並不是什麼客觀的東西。


HuiNanHistory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老鴰窩,我們共同的家。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究竟遷徙出了多上姓氏,至今沒有定論,有的人說幾乎所有的姓氏都有,有的人說是下圖的這些姓氏,因為古代的長途遷徙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不排除在遷徙途中有死亡的事情,所以流傳到後世的姓氏也不一定和當初一樣。

我們不妨做一個接力,如果聽老人說過自己祖上是從山西大槐樹來的,在評論區寫上自己的座標、姓氏。

我小時候就聽老人說過我們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鴰窩遷過來的,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小腳趾的指甲是裂開的,不知道你們有多少和我一樣的呢?

據說大槐樹的人口遷移是因為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發現全國許多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因為連年的戰爭人口大量的減少,許多地方成了千里無人煙的荒蕪地區, 山西雖在北方,但地形阻隔,戰亂較少,人口遠比慘遭蹂躪的華北平原地區稠密,而山西土地少,不足以供養太多人口。

明代初年,山西人被大量遷移到河北、河南、山東以及陝甘一帶,最南抵達淮河流域。 從山西南部出發的移民,往往要經過山西洪洞縣,在那裡稍作停留。

山西大槐樹於是成了一個標誌,其實山西大槐樹只是一個聚集點。

其實歷史上並不是這一次人口的遷移,因為連年的戰爭、天災、老百姓為了活命不得不四處流浪,每一次的人口遷移都是一部血淚的歷史。

到了近代比較著名的就是“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三次事件,我們的民族也在不斷的遷徙過程中發生了融合,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局面。


木頭文化


從明洪武2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早已在炎黃子孫心中深深紮下了認祖歸宗之根,被當作“家”,被稱為“祖”,被看作“根”。洪洞大槐樹移民姓氏有:李氏家譜、王氏家譜、張氏家譜、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蔣、賈、丁、魏、薛、葉、閻、餘、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範、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顧、侯、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龐、樊、殷、施、陶、洪、翟、安、顏、倪、嚴、牛、溫、蘆、季、俞、章、魯、葛、韋等多個姓氏家譜。




沙漠孤狼138609229


說到山西大槐樹移民事件,確實有很多人都是聽說過的。可以說發生在明朝初年的那一場大移民,對中國的影響很大。

畢竟當時從山西洪洞縣移民出來的姓氏是遍佈全國的,但是,在這些人當中,大部分搬遷出來的人,都是去了河北、河南、山東和安徽這幾個地方。

之所以搬遷到這個地方的人多,是因為幾個省份都是平原,而且這裡的人口也是極其的缺少的。

也就是說這裡能夠容納的人是最多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地區人口缺失呢?

大概有這麼兩個原因,一個就是戰爭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元末明初是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的,尤其是元朝和起義軍之間的戰爭, 起義軍和起義軍之間的戰爭。

這些戰爭,導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

另一個原因,就是災荒和瘟疫的發生。

一般來說一個朝代的滅亡,都是和當時的災情有關的。

一旦國家發生了自然災害,當時的朝廷又無力營救,就會出現大量的死人事件。更加可怕的是瘟疫的流行會帶走很多人的性命。

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了中原很多省份,出現了十室九空的慘狀。

到了明朝朱元璋對國家進行考察的時候,為了恢復中原地區的經濟和農業的發展。所以,不得不向這裡移民了。

移民的話,當然選擇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了。

當時山西洪洞縣就是最佳選擇之地,所以,從明朝建立到洪武初年,朱元璋先後進行了七次大移民。

也就是說洪洞縣的大部分人口,都是外移出去了。

據說這一次大移民涉及的省份多達18個,大概500多個縣,800多個姓氏。

這個數據可以說已經遍佈全國各地了,因此,我們從長輩那裡聽來說自己的祖上是來自山西大槐樹當然也不稀奇了。

那麼移民和大槐樹有什麼關係呢?

當年從洪洞縣向外遷出的人,他們都要經過路旁的一棵大槐樹的,為了記住自己的家鄉,他們就把這棵大槐樹當做了地標。

以後,若是回家探親的話,只要見到大槐樹就說明自己到家了。這就是人民說來自山西大槐樹的原因。

這一棵傳說中的大槐樹據說是漢朝開始種植的,但是,到了清朝順治年間,因為一場大水的發生,把大槐樹給沖走了。

所以,當年的大槐樹也不復存在了。

這就是歷史上關於山西大槐樹移民事件的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