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天台、仙居、臨海。浙江省盆地系列(3)

浙江省台州地區依山傍海,全市地形類型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佔全市總面積的68.6%,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幾乎是浙江省的翻版。這裡是以“佛宗道源”著稱於世的天台山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天台宗的發祥地,又是中國道教南宗的本山的天台山。國家級文保單位國清寺也是日本、韓國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山脈:台州境內山地分屬天台山脈、括蒼山脈、大雷山脈、雁蕩山脈。天台山脈主脈位於天台東北部,與大雷山脈以始豐溪為界,形成天台大部、三門全境的山地、丘陵。主峰華頂山,位於天台石樑鎮,海拔1094米;括蒼山脈自西南入境,蜿蜒向東入海構成東磯列島,形成仙居大部、臨海大部、黃岩中西部的山地、丘陵,與大雷山脈以永安溪、始豐溪為界,主峰米篩浪,位於臨海與仙居交界處,海拔1382米,為全市最高峰;大雷山脈,位於天台西南部、仙居東北部、臨海西北部,主峰大雷山,海拔1229米;北雁蕩山自南蜿蜒入境,形成溫嶺西部、玉環全境的丘陵,其在臺州境內最高峰太湖尖,海拔734米。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平原:台州境內平原以海積平原為主,遍佈台州東部沿海,北起三門南至玉環均有分佈,以溫黃平原最大,椒北平原次之。溫黃平原位於椒江、路橋、溫嶺東部、黃岩東部,椒江口南岸,是現台州市府椒江所在地,也是浙江省第三大平原。除個別陸嶼孤丘外,海拔均在10米以下,地形平坦,河流縱橫。椒北平原位於臨海東部、椒江口北岸,呈彎月形,海拔僅3米。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河流:台州境內河流多短而急促,靈江為境內最主要的河流,河長206.00公里;流域面積6590.71平方公里。發源於仙居與縉雲交界的天堂尖,上游稱為永安溪,至臨海境內與始豐溪匯合後始稱靈江,在椒江牛頭山頸入海。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盆地:台州境內盆地主要位於西部山脈之間,盆地內均間有孤丘分佈。主要有三大盆地,暨 天台盆地,仙居盆地,臨海中部河谷盆地,下面是具體詳細介紹。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1)天台盆地  


天台盆地位於浙江東部台州市區境西北部天台縣境內,因處在天台縣內得名,由大盤山、天台山、大雷山所環抱,東起洪疇鎮,西至街頭鎮,北止白鶴鎮,呈封閉式三角形分佈,總面積約近200(準確數據為193平方公里)。盆緣界線清晰,盆地海拔高度在100米左右。東北天台山,邊長30公里;西北大盤山,邊長22公里;南面大雷山,邊長36公里。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天台盆地內部地貌類型較多,有盆底為始豐溪河谷平原,紅巖低丘、玄武岩臺地。天台縣城東面有橫亙長約2公里餘的東橫山玄武岩臺地。海拔240米,城西北為起伏的紅巖低丘。城北赤城山高丘,由水平紅巖切割成峭壁丹崖,多洞穴。是浙江省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城關西北義宅、民主等地是起伏的紅巖低丘。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天台盆地低處河谷平原海拔在100米左右,這裡土地肥沃,主產稻米、蔗糖、柑橘。杭溫(104國道)公路和上三高速公里、紹臺高鐵從此經過。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2)仙居盆地


  仙居盆地,主要分佈在仙居縣境內,因處在仙居縣內得名。位於永安溪兩岸,盆地其東北角延伸至臨海市西部,盆地狹長,呈東北——西南向帶狀分佈。東西向直線長63公里,盆底海拔高度由上游的湫山的120米,降至下游白水洋的10米。南北向寬約6公里。總面積約為

150平方公里。永安溪貫穿其中,沿途呈砂礫質溪灘發育。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仙居盆地南北有括蒼山與大雷山挾持,周邊形態基本保持白堊系紅色岩層形成時輪廓。盆內呈紅巖高丘與低丘發育,間有橫溪碧丹崖、林下小方巖、羊棚頭四十五洞等丹霞地貌。紅色高丘把盆地分割成仙居縣橫溪、田市、城關、下各與臨海市白水洋5片。橫溪片以高丘、谷底平原與沖積扇為主。田市片與仙居城關片以沖積扇為主。下各鎮片為溪灘、沖積扇、低丘與堆積階地,土質較肥沃。白水洋片以低丘與沖積扇為主。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3)臨海中部河谷盆地


臨海中部河谷盆地,位於臨海境內,系斷陷盆地。由大田盆地、城郊盆地與張家渡盆地組合而成,屬斷陷堆積盆地,呈北東――南西向與北西――――南東向近似丁字形分佈。以大田平原與城郊平原為最大一片,面積約為

67平方公里,間有海拔300米以下孤丘。臨海市城關有一套海灣相沉積,上部為淤泥質粘土,下部有1―2個砂礫層,含水量豐富。

“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