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招聘備考資料:探祕顯學之墨子

在春秋戰國那個百家爭鳴的時期,有兩個學派被我們稱之為“顯學”,那就是儒家和墨家,今天讓我們繼續來一起走進顯學,瞭解一下與儒家並駕齊驅的墨家的創始人——墨子。

墨子,名翟,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首先,墨子在人性論上與儒家學派的幾位賢者所持的觀點不同,提出了人性素絲說。他認為人生下來本性是無所謂好壞的,就像沒有顏色的絲一樣,絲會成為什麼顏色,主要取決於進入什麼顏色的染缸,同樣的,人會成長成為什麼樣,則取決於後天環境的影響,故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主要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的發展的影響。

其次,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所謂“兼愛”,墨子提出“兼相愛、交相利”,強調要廣泛的愛眾人,認為要平等地愛所有人。所以墨子“兼愛”的思想和之前我們在學習儒家思想時所學到的“仁愛”是不完全相同的,墨子認為要不分親疏貴賤,平等地愛所有人,但是儒家強調應根據親疏貴賤給予不同程度的愛。除此之外,墨子強調和平,提倡“非攻”。

所以墨子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兼士”或“賢士”。在此,他提出了培養“兼士”的三條標準: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即有深厚的品德,能言善辯以及廣博的知識技能。所以墨子在教育內容上強調自然科學知識、生產技能以及思辨能力等方面需要著重培養。

那麼如何對於人才進行培養,墨子提出了一些相關的教育方法。

1.墨子強調主動施教。之前在學習孔子時我們提到,孔子對於學生的教育提出“叩則鳴,不叩則不鳴”,學生需要主動思考主動提問,孔子才會做出教導。但是墨子與之持有相反的觀點,他認為“雖不扣亦必鳴”,提倡主動施教,而不是等待學生來提問。

2.墨子強調創造。孔子的觀點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是墨子認為應該是“述而且作”,強調光是一味地繼承先聖王賢的思想是不正確的,要能夠對於好的進行繼承,在此程度上進行一定的創造,才能促進發展。

3.墨子提倡量力而行。墨子曰:“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強調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先衡量自己的能力水平再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做。所以在教育的時候要判斷學生的實際水平,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墨子是第一個明確提出量力性原則的教育家。

以上是我們今天關於墨子思想的大概瞭解,這一部分在考察的時候經常以單多判的形式出現,所以大家可以多瞭解相關知識,全面掌握內容。下面結合例題,我們一起來鞏固一下:

1.【單選題】墨子認為教育的目的是( )。

A.學而優則仕 B.明人倫 C.培養兼士 D.道法自然

1.【答案】C。解析:墨子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兼士”或“賢士”。所以選擇C。

2.【多選題】下列屬於墨子提出的教育方法的有( )。

A.述而不作 B.聞見知行 C.量力性原則 D.創造

2.【答案】CD。解析:墨子提倡主動施教、創造、實踐以及量力性教學等方法,故CD正確。A選項是孔子的觀點,B選項是荀子的觀點,故不正確。本題選C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