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報記者戰疫手記丨我給魯翔遞上這首:稟父老……

  【開欄語】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八方馳援,披甲赴荊楚,決戰湖北。江蘇廣電總檯也派出精銳採編團隊逆行出征,奔赴湖北武漢和黃石一線採訪。

  新聞是歷史的底稿,記錄是媒體的責任。即日起,荔枝新聞推出《荔枝特報記者戰疫手記 》,由一線記者以他們個人視角,與您分享親歷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感。讓我們並肩戰疫,共待春暖。

荔枝特報記者戰疫手記丨我給魯翔遞上這首:稟父老……

  江蘇廣電總檯融媒體新聞中心網絡傳播部記者,總檯赴湖北報道團成員。從事科技類報道多年,既參與過北京奧運、汶川地震等相關報道,也親臨現場感受神舟飛天、“胖五”復出;見識過“太湖之光”,領略過“蛟龍”潛海,當然還有中國空軍最帥的“20家族”。


  3月20日,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首批隊員啟程返回。

  出發前,江蘇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南醫大副校長、南醫大附屬逸夫醫院院長魯翔,帶領隊員們在駐地朗聲吟誦了一首詩,“樓蘭破,人平安,白衣將士把家還”。

  這首詩,令無數網友感動。其實,這首詩背後還有故事。

  2月17日,在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第26場新聞發佈會上,魯翔就曾念起這首詩,一度哽咽。“深夜接軍帖,九州大點兵。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當時,也是我出發自湖北黃石採訪報道的前一天,看到視頻上的魯翔哽咽,我也非常感動。

  那時候的我設想,如果凱旋之日,作為將領的魯翔能夠帶領隊員們再次誦讀,會是怎樣一種心緒?我在手機上把原詩重新編輯了一下,“稟父老:樓蘭破,人平安,白衣將士把家還”。

  沒想到個人的小小設想,在班師回程之際成為現實。

  3月20日,簡短的歡送會後,江蘇援黃石醫療隊的隊員們陸續準備乘車離開。我一眼找到人群中的魯翔,遞過去手機,“今天,您能不能在這兒借這個機會也跟大家讀一下這首詩?”沒想到魯翔一口答應,“好”。

荔枝特報記者戰疫手記丨我給魯翔遞上這首:稟父老……

 王晟手機備忘錄裡的詩

  

  看到魯翔停下來,醫護人員都有些詫異。我把前因後果跟在場的醫護人員陳述後,沒想到大家都熱情滿滿。對於2月17日總指揮唸到哽咽的那首詩,大家印象太深了。

  魯翔讀了兩遍,要過來麥克風,就開始帶領大家誦讀。“樓蘭破”,“樓蘭破”……隊伍裡的白衣戰士們情緒飽滿,讀到“把家還”這一句,我看到好多人眼眶紅了,淚水嘩嘩留下來。

  戰疫月餘,平安歸家,這首詩裡包含著太多的情感。初至和返程,這兩次誦讀的情感又有太多不同。

  在黃石的日夜,作為記者,我曾與魯翔有過多次溝通。我曾私下問他,魯指揮,剛來的時候,您讀到那首詩的時候為什麼會哽咽呢?他回答我,“一方面確實感動,另一方面也觸發了很多情緒。我是隊伍裡最年長的,也是主將,帶領著300多位同志到前方去,我承諾要帶領大家安安全全、健健康康的回家。但是,去到黃石,看到當時的情況,心裡確實沒有底。壓力很大,觸發了很多情緒”。

  在黃石,我親眼見證了江蘇醫療隊的努力和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也成功被主將魯翔“圈粉”。在蘇黃兩地的精誠合作之下,他和江蘇援黃石醫療隊的種種鐵拳舉措和低調實幹的作風成功扭轉了黃石的疫情防控形勢。

  今天,這首詩在現場被再次誦讀。我想,每一位吟誦詩歌的醫護人員,此刻的心緒應該都格外驕傲。

  在告別前的這首詩裡,有勝券在握的喜悅,有凱旋的勝利,也有不負囑託的豪邁。赤子今日平安還,這是對每一位援鄂江蘇醫療隊隊員最好的致敬。

荔枝特報記者戰疫手記丨我給魯翔遞上這首:稟父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