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瀘州基層衛生院有“妙招”

17日上午,兩歲的小袁來到醫院做兒保。去年10月6日,小袁曾來做過一次兒保,按照全民預防保健服務工作的要求,0至6歲兒童要定期在預防保健服務區接受體檢服務。 “前幾天接到電話通知,孩子到了兒保時間。”小袁的母親說,每次到了接種疫苗、兒保時間都會收到提示電話,特別暖心。免費兒保檢查顯示,小袁生長髮育中等,達到國家標準。臨走時,醫生在小袁的兒保手冊上註明:下一次體檢時間9月15日。 “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醫院全民預防保健工作正有序恢復,兒保科每天控制100人的流量;預防接種暫停兩週後,從2月中旬正常接種;孕產婦保健,除了暫停上門服務外,其他工作有序開展;轄區內的慢性病患者,鄉村社區醫生陸續入戶管理。”敘永縣敘永鎮衛生院院長羅明富介紹,抓疫情防控的同時,幫助企業復工復產,開展醫療救治,保障轄區居民的身體健康。 在全民預防保健服務中,敘永縣敘永鎮衛生院細化年齡段分組,將受檢人群分為六個組,即:0-6週歲、7-17週歲、18-34週歲、35-54週歲、55-64週歲、65週歲以上。其中0-6歲兒童在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區接受體檢服務,孕產婦在婦女保健服務區接受相關服務。其餘人群都在體檢中心接受服務。 同時,根據醫院服務能力實際情況,免費增加已婚婦女婦科病檢查、乳腺癌、宮頸癌篩查,18歲以上肛腸疾病篩查等項目。逐步完善了“一人一檔、一戶一冊、一村一本、一鎮一室”的健康檔案體系,按照“一人一檔”原則,完善體檢人群健康檔案,全面建立了居民紙質檔案和健康管理臺賬,並動態更新,群眾可通過手機查詢健康檔案信息。 2019年12月,敘永鎮衛生院獲“四川省社區醫院”建設合格機構,進一步深化全民預防保健服務工作,實現“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群眾健康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疫情防控下,瀘州基層衛生院有“妙招”

敘永鎮衛生院,兩歲的小袁正在做兒保

場景二:主動健康服務的簽約

17日上午, 75歲的周世秀來到合江縣大橋鎮衛生院,完成了血常規、肝功、腎功、心電圖、B超等6個大項目的免費體檢。周世秀的血壓波動大,這次體檢也是對她身體的一次全面評估。接下來將得到權威的報告解讀、高血壓隨訪、老年人的中醫藥服務等。

周世秀患有高血壓,去年與衛生院的馮澤明醫生簽約了家庭醫生。今年已經到期,這次體檢後繼續簽約。 去年,馮澤明和醫生團隊對周世秀服務了6次,包括每季度一次面訪,一次電話隨訪,包括血壓、身體基本情況、生活方式的變化、心理狀況、遵醫情況等。周世秀的血壓控制有三次不滿意,醫生立即對其進行用藥調整,密切關注她的身體狀況。 以前,周世秀生病到衛生院,沒有固定的醫生,也沒有完善的健康檔案。如今,只要她找到馮澤明醫生團隊,她的健康檔案電腦裡一應俱全,醫生對她的身體狀況更瞭解,彼此的溝通也更便捷。在合江縣大橋鎮,越來越多的醫生習慣有自己的“家庭醫生”。17日當天,馮澤明醫生就簽約了多個居民服務。 據合江縣衛生院院長黃振奮介紹,合江縣圍繞精準家庭醫生簽約為核心,以信息化建設為樞紐,以高血壓、糖尿病切入點,構建“政府主動推進、醫療機構主動服務、群眾主動參與”的主動健康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全鎮共精準簽約2496,其中高血壓1257人,糖尿病369人。通過推進主動健康簽約服務試點工作,優先從糖尿病、高血壓管理入手,將人群分類簽約,提高簽約服務精準度。 按照全民預防保健的基礎體檢數據,普通居民從提升健康素養上下工夫,對慢病人群及高危人群實施藥物、運動等針對性干預。

場景三:熱鬧的家庭醫生粉絲群

“劉益君醫生,我家妹妹一歲半,晚上睡覺一直踢被子,是不是內體有溼熱?”“這個不一定,建議你可以先給寶寶查一個微量元素,你可以帶寶寶來醫院找葉醫生。” “醫生,我家孩子有一段時間沒有打預防針了,可以來打針嗎?”“明天下午三點帶孩子過來打預防針,準時到哦,一個家長帶來。”……

最近,疫情的特殊時期,龍馬潭區特興長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寶媽家庭醫生粉絲群、家庭醫生粉絲群、每個村當家群等熱鬧開了,問題五花八門,有諮詢健康服務的,有諮詢病情的,也有用藥請教的……醫生們24小時在線,隨時解答大家的疑問。 “轄區居民,從母親懷孕開始,到最後的離世,我們探索‘全民+家籤+基公’模式,為居民提供一條龍的健康服務。當前,衛生服務中心的就診受到影響,我們線上諮詢相結合,竭力解決大家的健康問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昌勇說道。 在特興長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新“政府主導、醫院主業、群眾主體”工作思路,摸索出適合全民預防保健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下簡稱“三服務”) “醫防融合”服務新模式,由原來的被動服務轉為主動服務,選擇滿意的家庭醫生推出的“一站式醫護一體化服務”,實現升高、體重、血壓血糖監測、建檔、體檢、心電圖、病史採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一站式服務,居民享受一級醫院的收費標準二級以上醫院服務,有效提高居民的獲得感。

疫情下基層衛生的進與退 全民預防保健工作實施以來,到去年年底,全市累計免費體檢757萬人次,常住人口按期體檢率達88.48%,累計新查出高血壓14.4萬人、糖尿病4.3萬人、慢性病高風險人群76.73萬人。 去年,瀘州針對不同年齡組增加了必要的體檢項目。全市累計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費健康體檢206771人(其中7-64歲141834人),實施重點管理126.63萬人,精準管理9.05萬人,其中“2+1”精準管理2.1萬人。全市組建家庭醫生團隊876個,常住人口簽約260.88萬人。 可以說,瀘州市的全民預防保健惠及到全市城鄉居民,基層醫療機構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當前基層醫療機構的免費體檢等工作,正是最忙的時候。外出務工人員體檢後,開始一年新的工作。 “在基層一線,我們疫情防控和健康守護不缺位。”瀘州市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疫情期間,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堅決服從中心工作,全面開展網格化健康管理,建立健全返鄉人員健康信息,健全體溫檢測記錄,落實各項社區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規範設置預檢分診,嚴格執行所有進入醫療機構的人員均需檢測體溫等相關制度,嚴格控制院內交叉感染。 健康申報證明管理,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基層醫療機構安排人員提供“午間服務”“延時服務”,做到了“隨到隨辦、應辦盡辦”,為73.92萬人提供免費健康申報證明服務。在健康扶貧方面,全額代繳貧困人員參保個人繳費部分,全市貧困人口38.44萬人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覆蓋範圍,參保率達到100%。 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通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醫保專項救助、醫療機構減免、醫療救助和財政兜底保障等“一站式”結算,將個人支出控制在10%以內。(周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