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故里的“枫桥经验”实践---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治理相融合 筑牢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第一道屏障


铁道游击队故里的“枫桥经验”实践---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治理相融合 筑牢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第一道屏障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近年来,薛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结合全区社会治安状况、工作基础条件等实际情况,把体现精髓、把握要义和善于创新、因地制宜的工作方式结合起来,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为载体,将社区警务深度融入社区网格化治理中,不断完善“警调衔接”“警律联调”“民调入所”“公调对接”等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隐患消除在萌芽”,筑牢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第一道屏障。

坚持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加强派出所党支部建设,发挥引领作用。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全面推广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兼任所在乡镇(街道)、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班子成员,以党建引领派出所工作。二是完善党建工作室建设,发挥党建引领能力。建设集党建、警史、文化、荣誉于一体的党建工作室,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政治教育、忠诚教育等实践活动,确保党建活动有载体、有措施、有亮点。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以党建带队建,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各项要求贯穿于派出所工作的各个方面、整个过程。三是坚持政治建警,激发创建热情。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加强对民警的政治教育、忠诚教育,使民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员对民警的教育引导,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发展新时代群众工作。一是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坚持传统+科技,拓展互联网+群众工作,依托“两微一端”、新媒体社交平台等,搭建各类工作群或公众号,拓宽警民沟通渠道,提升群众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建立警务工作群众评判机制。结合群众工作特点,以入户走访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群众对社区民警知晓率超过95%。落实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制度,至少每季度报告1次工作,做到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评价公开机制,每半年组织1次以基础管理、宣传防范、服务群众为主要指标的群众评议,做到警务工作接受群众评判、警务行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健全警民议事制度。以警务室实体化运作为载体,建立警民恳谈会、议事会,警营开放日、在线警务、走访慰问等警民议事制度。结合社区工作,定期开展以“议安全防范、议矛盾调处、议法治宣传、议警务监督、创平安社区”为主题的平安议事活动,充分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解决民难,让群众成为社区工作的参与者和评价者。

坚持源头治理,健全多元化解新机制。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要素,常态化开展矛盾风险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把排查化解管控风险贯穿落实到基础防范、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警务活动全过程,将矛盾化解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发挥矛盾纠纷调处室品牌效应,建立体现特色、具有品牌效应的调处室。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网络,组织指导社会组织、治保会、警务助理、网格员、调解志愿者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聘请老党员、老干部、政法系统退休老同志等驻所调处矛盾纠纷,不断完善“警调衔接”“警律联调”“民调入所”“公调对接”等多元化解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强重点人员、重点群体稳控。对各辖区重点人员、群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部纳入视线,管控到位,两年来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民转刑”案件。对有个人极端倾向的重点人员实行“一人一档一策”,落实管控责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健全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两年来全区未发生因漏管失控而引发的个人极端案事件。

坚持以防为主,打造平安建设新高地。一是深化社区警务内涵式、纵深发展,加强网格化管理。按照城区警务区一区一警、一区两辅警的标准,配齐专职社区民警、辅警,将社区警务深度融入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在中心城区,建立以网格员和各机关单位、居民小区的保安为主力,业主代表、商户代表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队伍,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治安联防,以“面”的防控保“点”的平安;在农村,深化“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模式,将各村的警务助理联合起来,打破以往各自为战的模式,共同开展巡逻防控、安全检查、信息采集,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全面推广智慧安防社区(村庄),推进智慧安防向学校、医院、重点单位、重要行业等领域拓展。大力开展智慧警所建设,推动“天网工程”建设深度应用,实现视频监控“雪亮工程”全覆盖,建设集视频巡查、警情研判、行动处置于一体的勤务指挥室,深度应用智慧警务成果,服务于侦查办案、警务活动等一线实战。两年来辖区可防性案件稳中有降,未发生影响国家政治安全、暴恐、重大邪教案(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引发媒体关注的敏感案事件,群众安全感指数较高。

坚持服务不缺位,创新服务群众新模式。一是不断完善服务大厅建设。按照环境干净整洁、指示清晰醒目、物品整齐划一、服务规范高效的原则,高标准建设派出所服务大厅,按功能用途,在服务大厅合理设置工作区、等候区、自助区等区域,科学配置电子排队机、电脑触摸屏、自助办理设备以及其他便民利民设施,让群众办事秩序井然。二是促进警务工作公开透明。公开业务办理条件、程序、时限、收费依据标准以及工作时间和联系方式,实现移动支付收费,落实“1+6”服务模式,落实一次性告知、首接责任制、特事特办、错时延时服务、容缺办理、节假日服务等制度措施。三是全面开展网上服务。依托民生警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自助设备等应用,因地制宜建设“24小时’不打烊’”派出所,实现户籍、居民身份证、居住证、车驾管等业务网上办、自助办,落实“一次办好”。两年来未发生违法违规办理、群众投诉被查证属实等问题,群众满意率指数不断提高。

(中共薛城区委政法委员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