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洞庭湖區域是全國有名的“魚米之鄉”,而地處洞庭湖腹地的湖南省益陽市南縣更是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常年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6.67萬公頃以上,每年提供40多萬噸的商品糧。受“吃飽飯”觀念的影響,前些年水稻生產重產量輕質量,導致“糧難賣,農受損”現象普遍發生,為改善這一現象,提高糧農種植效益,近年來南縣大力推廣優質稻無公害化生產,努力提高稻米品質,從“吃好飯”入手重新樹立稻米品牌。目前,南洲稻蝦米、稻蛙米、生態米、有機米等知名稻米相繼走出湖南,暢銷全國。

我國是一個糧食大國,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前,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市場上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為此,種植業不斷改革,積極探索無公害化水稻生產。本文探討洞庭湖稻作區無公害化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1水稻無公害化栽培技術

1.1選地與整地的要求:1)種植區域的選擇:水稻無公害化種植對空氣、水質和土壤要求非常嚴格。在地域的選擇上應該注重空氣質量良好,同時周邊的水域要保持清潔,土質要疏鬆肥沃,適合水稻生長,最好遠離金屬地區。此外,種植地應儘量遠離大型工業製造廠等汙染性較強的生產場所,以降低重金屬汙染,提高稻米品質,達到無公害化目的。

2)土壤培肥:在水稻無公害化生產過程中,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通過栽種綠肥、秸稈還田、施用餅肥、加施商品性有機肥等措施,努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通過使用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同時還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而且,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較高更有利於農作物的供水、供肥,同時還能使土壤保持弱酸性,提高水稻的抗性,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3)農田環境治理:在無公害水稻種植過程中要建立相關的制度,有效保護周邊環境進行及有益生物。

良好的植被能改善農田小氣候,促進水稻的生長,益蟲(如青蛙、蜘蛛、寄生蜂等)能幫助消滅農田裡的害蟲,減輕病蟲為害。

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1.2品種的選擇

用作無公害化栽培的水稻品種必須滿足3個條件,即米質優、抗性強、產量高,再根據熟制和套種要求選擇生育期。目前生產上綜合表現比較好的品種有早稻品種陵兩優211、中優早81;中稻品種兆優5431、桃優香佔;晚稻品種果兩優油晶、桃香優莉晶。在播種前要做好種子處理工作。播種前一個月進行曬種,以增強種子的活力;催芽前用強氯精或咪鮮胺浸種6~8h,殺死稻種中的病菌,避免種子帶毒,稻芽催齊後,播種前6~10h用噻蟲嗪或吡蟲啉拌種,以防止稻薊馬、地下害蟲和鳥類的為害。

1.3確定最佳播種時期:播種期的最大制約因子是溫度,早稻播種需泥溫穩定通過12℃否則容易出現爛種爛芽;中稻播種需考慮抽穗時避開7月中下旬的高溫;晚稻播種需考慮在9月下旬“寒露風”來臨前齊穗。一般雙季早稻採用育苗移栽方式種植時,在3月20日左右播種,採用直播方式時在4月12日左右播種;中稻直播在5月20日—6月10日播種為宜;雙季晚稻採用育苗移栽方式種植,在6月中旬播種,直播在7月上中旬播種。

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1.4 播種

1)播前準備:在水稻栽培技術中,選種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使用水選、風選以及篩選等方式將水稻種子中空粒、草籽及其他雜質有效篩除,選取品質優良、籽粒飽滿的種子進行種植。水稻在種植前,需要對其種子進行預處理,以打破休眠,促進種子發芽。(1)進行曬種處理,

以增加種子表皮的透水性和透氣性,激活種子內部的活性酶,促進種子發芽。同時,紫外線可以消滅種子表皮的細菌和病毒,避免水稻生長過程中感染病菌。(2)對種子進行浸種處理。將水稻種子浸泡在35~40的溫水中,有利於種子發芽,提高種子生長速率。

2)播種:水稻種植間距12.5cmx25.5cm為佳,每穴3~5株水稻幼苗。另外,水稻的生長還會受栽植深度的影響,如果栽植深度過淺,則不利於水稻紮根,如果過深,則對會其生長產生影響,最佳栽植深度為2.1~2.6cm。整個栽種過程中需要保持水稻幼苗挺直,避免出現丟穴或漂秧等問題。

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1.5田間管理

1)科學灌水:水稻灌溉要遵循“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櫱、苗夠曬田、溼潤壯籽”的原則。寸水活棵以減少植株蒸發,促返青,活苗後採用乾溼交替灌溉促進根系生長,促使水稻早生快發。栽後25~30d撤水曬田,控制無效分櫱,提高成穗率,增強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拔節到抽穗開花期淺水灌溉,中間間隙落幹晾田2~3次。成熟期溼潤灌溉。2)及時除草:在水稻生長過程中,雜草會嚴重限制水稻的正常生長。雜草的生長速度較快會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使得水稻養分不足,同時,雜草過多還會造成水稻間距過大,不利於水稻生長。

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目前我國的水稻種植中,雜草處理主要採用2種方法。1)人工除草:這種除草方式費力費時,而且不能從根本上徹底清除雜草,在短時間內雜草還會再次生長。2)化學除草:利用化學藥劑除草,在使用過程中要合理控制藥劑用量,用量過多會影響水稻生長,過少則會導致雜草清理不徹底。在除草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將兩種方法有效結合,已達到較好的除草效果。

3)合理施肥:水稻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同時搭配鈣、鎂、磷肥施入。早、中稻插後5天以及晚稻插後3天根據生長情況追加促櫱肥,每667m2施用尿素5~7kg,並根據實際情況追施3~5kg的氯化鉀,間隔5~7d再追施一次。在分櫱期葉面噴施50~100g硫酸鋅。拔節初期追施穂肥,每667m2施用尿素2~3kg、氯化鉀3~5kg,抽穗前根據苗情再施加2.5kg左右尿素。在齊穗到灌漿期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以提高產量。

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2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水稻無公害化生產的關鍵在於病蟲害的綠色防控。綠色防控是指從農田生態系統整體出發,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通過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惡化病蟲的生存條件、提高農作物抗病蟲害能力以及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的方式將病蟲為害損失降到最低。可採用以下方法防治病蟲害。

2.1選用抗(耐)性品種:因地制宜選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褐飛蝨、白背飛蝨的水稻品種,淘汰高感品種。

2.2深耕灌水,滅蛹控螟: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在春季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統一翻耕冬閒田、綠肥田,灌深水浸沒稻樁7~10d,降低蟲源基數。

2.3性信息素誘殺害蟲:在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以及稻縱卷葉螟主害代蛾始見期,集中連片設置性信息素和乾式飛蛾誘捕器,誘殺成蟲,降低田間卵量和蟲量。

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2.4生物農藥防治病蟲技術

利用蘇雲金桿菌和球孢白僵菌防治害蟲。於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卵孵化始盛期施用蘇雲金桿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水稻生長前期使用,可有效保護稻田天敵,維持稻田生態平衡。蘇雲金桿菌對家蠶高毒,臨近桑園的稻田慎用。防治稻縱卷葉螟還可在卵孵化始盛期施用球孢白僵菌。

2.5保護天敵和控制害蟲:田埂保留禾本科雜草,為天敵提供過渡寄主。如在田埂種植芝麻、大豆等顯花植物,保護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綠盲蝽等天敵的控害能力;人工釋放稻螟赤眼蜂,增強天敵控害能力。田邊種植香根草等誘集植物,叢距3~5m,減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種群基數。

2.6綜合用藥保穗:根據各稻區穗期主要靶標病蟲種類,於水稻破口前7~10d至破口期,選用殺菌劑與長效殺蟲劑混用,預防穗瘟病和稻曲病,防治紋枯病、稻飛蝨、稻縱卷葉螟和螟蟲,兼治穗期其他病害。

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3結語

水稻無公害化生產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水稻生產中,要積極推廣無公害化栽培技術,從源頭上控制農業汙染,確保人們吃上“放心飯”。同時要切實採取措施,把稻米安全品級逐步從無公害級上升到綠色級,再到有機稻米級,讓每一粒稻米既營養又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