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日本天皇明治維新與大清洋務運動的不同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分析下這段時期到底是什麼時間段,這段時間中日兩國各自做了什麼,然後我們在來具體的對比下。


我眼中的:日本天皇明治維新與大清洋務運動的不同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新式軍艦


第一,我們先來看下明治維新發生的時間、背景、和它所帶來的結果。

明治維新發生的時間是: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所建立的新政府開始,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結束於19世紀90年代。它的背景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黑船事件”,也就是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裡率領軍艦進入江戶要求和當時的日本幕府建立外交、貿易關係。這件事刺激了當時日本反幕府勢力,最終爆發了倒幕運動,結果就是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交還大權給天皇。


我眼中的:日本天皇明治維新與大清洋務運動的不同

日本倒幕戰爭


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是:一是,實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政策,將日本劃分為三府七十二縣,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二是廢除舊曆使用新曆,鼓勵學習西方社會的文化和習俗。三是在經濟方面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改革土地相關制度允許土地可以進行買賣,全國實行統一貨幣,同時成立日本國家銀行日本銀行,積極的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四是,大興教育,設立仿照西方的教育體系,設立中小學,大學,並派遣留學生去外國學習。五是,軍事改革,軍隊實行近代化的編制,仿照德國、英國的模式,同時規定年齡達20歲以上的男子必須服兵役。以上種種就是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


我眼中的:日本天皇明治維新與大清洋務運動的不同

明治天皇


第二,我們來看下同一時期的中國,發生了什麼。

這一期間中國發生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就是洋務運動。這些洋務派的官員,經歷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發現了中國很多方面和西方的差距巨大,因此提倡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但是卻極力避免觸及政治改革,主要的政治主張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改革的不徹底,以及後來的中日甲午海戰失敗,表明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我眼中的:日本天皇明治維新與大清洋務運動的不同

清代江南機器製造局


最後,兩相對比下,我們來看到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在經過種種改革後,國力開始逐步強盛,經濟等方面也開始有了大幅度的發展。反觀中國的洋務運動,改革的不徹底性最終導致了我們在和日本近代的較量中落入了下風。

最後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期待更多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