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项链》细节分析——玛蒂尔德夫妇是现实的悲剧缩影

电影《项链》由莫泊桑小说改编,内容过于真实,很多女子都如同玛蒂尔德,命运不同只是因影片将主人公的遭遇放大化了。

一个对生活有要求的女子嫁给一个随遇而安的丈夫,本身就是悲剧的开始。玛蒂尔德的丈夫卢瓦泽尔是普通的小职员,做事循规蹈矩,工作也并不顺意。有一处细节是餐桌上的蔬菜牛肉汤,玛蒂尔德面对这样的菜肴很沮丧,而丈夫却表现得很满足,事实上他只是不愿承认生活的质量。

电影《项链》细节分析——玛蒂尔德夫妇是现实的悲剧缩影

玛蒂尔德的闺蜜让娜(吕西夫人)家中有高级的葡萄酒,有昂贵的首饰,让娜喜欢炫耀,而且还有一句关键的话:"这不能改变我们之间的关系。"这处细节表明她也在提示两人的差距。巨大的落差让玛蒂尔德觉得受辱,她再也不想去让娜家中。丈夫对玛蒂尔德的感受很无奈,因为他既没有能力改变生活,也没有能力劝解妻子调整心态。

电影《项链》细节分析——玛蒂尔德夫妇是现实的悲剧缩影

卢瓦泽尔给不了玛蒂尔德想要的东西,当他兴致勃勃拿回教育部长的舞会邀请函,玛蒂尔德却因没有裙子和首饰而哭泣。玛蒂尔德说如果戴假的珠宝,动作都会很僵硬,这一细节非常符合感性的女子,她心里住着一个公主,想要精致上乘的生活。而卢瓦泽尔之后提了最糟糕的建议——找让娜去借。他们的对话提示给观众,本质上夫妻二人同样虚荣。当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尽风头,被教育部长邀请跳舞时,卢瓦泽尔居然沾沾自喜,觉得很快又会被邀请,甚至会得到更多的机会,这一处心理细节说明他是狭隘而自私的。

电影《项链》细节分析——玛蒂尔德夫妇是现实的悲剧缩影

舞会凌晨才结束,玛蒂尔德下楼时那条项链还在,因为租车太贵,他们只能选择步行,项链就是在出门后的路上丢失的。把全部家当穿在身上,戴着借来的项链,连车都租不起,玛蒂尔德心中无比悲凉,只不过暂时被舞会带来的喜悦掩饰了而已。很快,她发现项链丢了,这如同晴天霹雳。在关键时刻,他们并没有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案,如果据实相告,也不会造成他们一生的悲剧。

电影《项链》细节分析——玛蒂尔德夫妇是现实的悲剧缩影

卢瓦泽尔提议给让娜写信,说挂钩坏了,需要修理,然后用这个时间去筹钱买一条新的钻石项链,他借钱时候说"为了挽回我的面子",在他看来,把借来的项链弄丢是一件极其丢脸的事情,孰轻孰重实在没有掂量。之后十年时间,他们卖掉了家具,没要孩子,每天只吃一顿饭,玛蒂尔德去做帮佣,丈夫说的是"不在附近做,没有人认识"。当面子成为最重要的东西,人便无法认清自己,可悲的是十年的惨痛教训依然没有唤醒卢瓦泽尔,他还在维系着那点可怜的虚荣。

卢瓦泽尔爱他的妻子,他努力让妻子去见上流社会的人,他愿意把买猎枪的400法郎拿出来给妻子买裙子,他和妻子一起承担沉重的债务,但是,他实在不懂到底怎样才能给妻子幸福。

电影《项链》细节分析——玛蒂尔德夫妇是现实的悲剧缩影

"又不是所有人都能喝上牛肉汤""戴花也很漂亮"这些虚假的安慰没有意义,努力改善生活才是关键,而这种改善,绝不能靠攀附权贵,更不能以妻子作为上升的资本。他不敢直视生活,不敢面对阶层差异,不敢承认自己平庸,他情急之中签下利息25%的借据,本质上不是担当,而是逃避,这只能让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他们用36000法郎买下钻石项链,除了卢瓦泽尔继承的16000法郎的遗产,其它20000法郎都是借来的。十年后苍老的玛蒂尔德面对镜中的自己,回想当年的舞会,黯然伤神,她已经失去了青春,也再没了幻想,而卢瓦泽尔依然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写了一张便签之后说"又挣了五法郎",玛蒂尔德的泪水滴落在信封上,他说的是"小心点,一个信封一法郎呢。"可见他们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频道。

电影《项链》细节分析——玛蒂尔德夫妇是现实的悲剧缩影

当玛蒂尔德和让娜再次相遇,让娜认不出她,从闺蜜变成陌生人,相隔的是十年的时光,是贫富的差距,是生活的磨难,更是命运的玩笑,因为让娜的那条项链是假的,顶多才值500法郎。不必再探讨影片结局留白之后的走向,因为玛蒂尔德失去的再不能回来。

电影《项链》细节分析——玛蒂尔德夫妇是现实的悲剧缩影

玛蒂尔德的悲剧是自己造成的,她有太多的空想,不懂得寻求满足,思维简单,行为随意,对风险完全没有预判,简而言之,十年前的她太不成熟。

但是,她的悲剧也是生活造成的,是一种不甘于命运而苦苦挣扎的缩影。她天生美貌,婚姻却不如意,而且始终摆脱不了小资情怀。她希望自己能过好的生活,却在追寻的过程中陷入泥潭。

电影《项链》细节分析——玛蒂尔德夫妇是现实的悲剧缩影

卢瓦泽尔的人生又何尝不是悲剧,因为他选择了一个不适合他的妻子,若没有能力给她想要的人生,自己的人生便也会随之毁灭。

爱不等于幸福,适合尤为重要,遗憾的是生活中实在有太多无奈。重温电影《项链》,需要一颗悲悯之心,这个现实世界,离每个人都很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