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香港電影的社會文化價值

”社會文化價值“是個廣義詞。

它代表著社會人文底蘊和社會環境的關係。

又因為社會中的供求關係,繼而產生了社會價值,就是社會文化價值。

也就是說,它的價值,源於社會對它的認可,喜愛和需求。

香港電影,經過了時代的更迭,社會環境的變遷,再加上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多彩繽紛的文化交融,更有一輩又一輩刻苦努力又才華橫溢的影視工作者,對香港電影事業的貢獻與付出,讓香港電影成為了亞洲文化的標誌和里程碑,是華語電影真正先驅者。

97年迴歸之前,香港已經發展成為了亞洲極幾大影視製作基地之一,並且還引領著一個時代的風潮,至今仍被稱為“東方好萊塢”。

香港電影因為其特有的表現形式,和特有的藝術文化價值,便產生了其他社會事業所代替不了的社會價值。

下面舉例說說,香港電影與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間的具體關係。

香港電影的歷史:

1897年,電影開始傳入香港。

1898年,香港地區開始有商業性電影向市民放映。

1901年,香港地區出現第一家電影院喜來園。

1923年,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資的民新影片公司,正式成立。在1925年上映了該公司拍攝的香港第一部電影《胭脂》。

從此,東方好萊塢的大幕正式拉開。

後來經過在50年代中期時,許多東南亞的新電影勢力過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的日韓及歐美的電影文化所帶來的衝擊,使得香港電影開始邁向成熟,繼而迎來了一個巔峰時期。那麼接下來的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就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的正式開篇!

淺談:香港電影的社會文化價值


淺談:香港電影的社會文化價值


《英雄本色》系列,便是在這個黃金時代裡,能代表香港電影巔峰時期出品的代表作之一。

《英雄本色》是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投資拍攝的一部槍戰電影,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影片1986年8月2日在香港上映,是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1987年,該片在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獎項 。在香港影評人評選的香港百部佳片內, 《英雄本色》排名第一,是香港電影的一座里程碑,可見其意義的深遠。

淺談:香港電影的社會文化價值


淺談:香港電影的社會文化價值


電影由香港的頂級明星周潤發,張國榮,狄龍等眾多名演員出演。超神的演技,無比精準的內心刻畫,酣暢淋漓的動作戲,還有後期細膩的剪輯,而片中感人肺腑的配樂和主題曲,至今仍被廣為傳唱。《英雄本色》描繪的畫面,不是鬼怪殭屍,也不是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兒女情長。而是一群有血有肉,俠肝義膽,重情重義的熱血男兒間的故事。

珍惜兄弟情誼,尊重江湖道義。這兩點,一直以來都是社會中奉行處事準則。所以,該片的導演吳宇森在電影中,通過寫意手法的暴力槍戰戲,來貫穿江湖恩怨的是是非非。從而使得該片的主題進一步昇華。而導演吳宇森也正式奠定了其“暴力美學大師”的稱號,和個性鮮明的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同時,影片中所塑造的,瀟灑不羈,愛恨分明,重情重義的“小馬哥”形象,也成了為影迷的偶像,乃至被稱為全亞洲的男神。至今,都是許多亞洲青年爭相模仿的超級明星。

電影,是社會文化環境下的產物。它能產生的價值,其實就是一種必然。

1.經濟價值。

資料顯示:

《英雄本色》拍攝於1986年,公映之後,便成為了一部“現象級”的影片。它一舉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紀錄,斬獲約3500萬港元的票房,成為1986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按照當年每張電影票20港元的均價計算,3500萬港元意味著每三個香港人之中便有一人買票觀看了該片。

因為這部電影的橫空出世,“小馬哥”在影片中所穿戴的帽子,風衣等服飾,曾一度被搶購一空。而附帶產品包括DVD放映機,DVD光碟等產品,也迎來了一個銷售風暴。

淺談:香港電影的社會文化價值


淺談:香港電影的社會文化價值


2.社會價值。

影片全篇,雖然充斥著暴力與血腥。但是這一點,正是對江湖道義與社會道德的最強反射。劇情中,狄龍飾演的“豪哥”,從當囚犯出獄後,在重新融入社會時,所遭受的低人一等的白眼和麵對新生活的困境,但最後,還是被接納了,承受了小弟的背叛與落井下石,但還以百折不撓的精神,繼續面對新的生活。所以,社會就是江湖,那麼,真正的江湖兒女,就要有情意和道義。道義,其實就是對人倫行為的制約。電影藝術的輸出,也讓人們能正視和找回,已經慢慢消失和遺忘的社會價值觀。用影片中的一句臺詞:“不知道好人是否會有好報,但是壞人,一定不會有好報!”

3.文化價值。

電影的文化價值,也就是藝術價值。電影是視覺與聽覺的雙重藝術。

舉個例子,獎項的發明,也是對文化價值的一種支持與肯定。

198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旨在鼓勵與獎勵優秀的香港電影工作者,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這也表現了,各界人士與電影從業人員,對香港電影這個藝術形式的肯定與喜愛。

還是以《英雄本色》來舉例。

導演吳宇森將我們東方人所一直熱衷的古代俠義文化精神,無死角的融入在了現在黑幫警匪片中。並且更加豐富了動作戲的交戰手法和過程。區別於武俠的刀光劍影,洋洋灑灑的槍戰戲,更是增加提升了視覺呈現的衝擊感。

資料顯示:美國電影史家大衛·波德維爾(David Bordwell)就曾指出,香港槍戰片獨特的節奏、剪輯和動作場面處理方式,恰是好萊塢所不具備的。或許這正是吳宇森闖出香港,並在好萊塢立足的原因之一。

電影雖然是一種藝術創作形式,但是它具有的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讓觀眾直觀的,感知對現實社會情況的反映。

電影創作也好,書畫創作也罷。藝術創作,雖是無限制,但是有底線。

不管是浪漫的,還是感性的。不管是激情的,還是悲壯的。不管是優雅詩意,還是血脈噴張。所有的標籤,也通通不過是一種藝術手法的誇張體現。

因為,我們有著獨特的民族特徵,和獨有的文化傳統。更是有著與世界不同的社會結構、風俗習慣等。但是,相同的,卻是所有的電影藝術最終的展現意義,那就是教育意義。

最後,祝願香港電影的發展越來越好,影視事業迎來一個又一個高峰。不斷的向大眾推出精品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