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

【強忍喪母之痛 “戰疫”不打烊】

3月16日礄口區城市管理執法大隊第三協作區隊長王東平嚮往常一樣7時20分準時出現在辦公室,安排好當天防疫工作與人員部署,在隊員還沒到齊前,他向趙飛大隊長打了一通電話,彙報母親在前一晚因新冠肺炎去世的變故,趙飛隊長勸他回家休息,他搖搖頭說:“這個時候我能做的只有好好工作。”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

王東平與隊員一起運送抗疫物資

兩天內堅持工作32小時

從1月23日關閉離漢通道的那天起,王東平隊長一直堅守疫線,帶領第三協作區的隊員們參與了一場又一場的突擊行動。2月12日,接到執法大隊工作安排,他帶領隊員們奔赴國博“方艙醫院”,與執法大隊、第二協作區一同承擔轄區確診輕症患者轉運收治工作。他與隊員們一起負責轉運車輛的信息核對與交通指引工作,從上午9時到晚上12時,23輛轉運公交車陸陸續續到達國博,他總是第一個跑上前詢問車輛來自哪個區,做好登記,再安排其他隊員開車將轉運公交引導到方艙醫院入口。在連續工作了15個小時以後,2月13日早上,他仍然準時的出現在辦公室,為當天的工作進行人員安排與準備。上午9時,他與當班隊員再次參加防疫物資轉運任務,從東西湖區將近200件電熱毯和300臺取暖器轉運到指定的方艙醫院。經過短暫調整,下午4時,他繼續趕赴天河機場,完成外省市千人醫療團隊醫療物資轉運緊急任務。自任務完成時,兩天內他已堅持工作32小時。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

王東平(左一)與隊員按照政府防疫指揮部令,對崇仁南路進行封堵防控

背母送醫後就再也沒見面

雖然是疫情期間,但由於母親身體的原因需要定時去醫院,只要他有空,他總會接送母親,如果沒能接送,他總是會在第一時間瞭解母親的身體狀況。可沒想到就在2月17日,正在上班的他接到姐姐打來的電話,母親高燒不退。他沒來得及脫下防護服便趕回家中,揹著母親趕往醫院。也是從這天起,他與母親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由於自己也是密切接觸者,王東平在家自行隔離了14天,在這隔離期間他養成了一個習慣,下午五點準時將手機拿在手上,把聲音調到最大。雖然他心裡十分焦急,但他深知這時的醫護人員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他不敢時時給醫生打電話,總是等著醫院主動聯繫自己,好趁這個時候多瞭解一些母親的狀況。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

王東平(中)規勸商戶依規歇業關門

含淚“逆行”絕不“打烊”

隔離期結束後,他迅速回到崗位上,開展防疫工作。作為城管,他與隊員們巡查管轄區域,清理露天菜市場,防止人群聚集引發大面積感染;整理主次幹道上的共享單車,為一些只能靠共享單車出行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防疫人員提供方便。由於防疫工作需要,他當過“門衛”,協助漢中街萬興社區對轄區內的高逸小區開展值守工作,為小區居民宣傳防疫知識、測量體溫、嚴控人員進出;他也當過“偵探”,在開展滯漢、流浪人員清查清理工作中,他對轄區的每一個地下通道、每一處天橋都瞭如指掌;他還當過“社區群幹”,協助榮華街對轄區居民開展政策宣傳,勸阻仍在找工作的工人們不要聚集。他說:“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但我想盡最大的努力,讓居民們不要像我一樣,這種感覺太不好受了。”

這場疫情,讓王東平這樣的好男兒留下了淚水;這場戰疫,也讓他這樣的好男兒再次成長。城管是一個職業,更是一份使命,這份使命讓城管男兒在抗擊疫情中堅定“逆行”,絕不“打烊”。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

王東平在日常工作中文明執法,幫助商販排憂解難


【沈大廚堅守灶臺“戰疫”故事同樣精彩】

3月19日青山區城管執法局召開全局工作部署會,局黨委書記表揚了一批人,其中提到了戰時狀態開啟以來,食堂一天都沒有斷供,而且在區直機關最早開始團購,解決了機關幹部的後顧之憂。

戰疫以來,機關幾十號人一日三餐要吃要喝,餐飲保障就顯得非常重要。沈金民作為主廚,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與他的搭檔撐起了機關食堂運轉的大任,默默地在後勤服務崗位上為抗擊疫情作出自己的貢獻。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

沈大廚向就餐城管隊員打招呼

火車可能是推的但一級廚師不是吹的

沈金民是新洲區倉埠鎮人,號稱大廚,卻只有30出頭。但是在經營食堂方面實力不凡。過去,很多單位搞個食堂,多方考量,一般聘請的都是年紀大的,每天固定幾個餐品,大家每頓有飯吃就可以了,別的個性化要求也不敢奢望。

可是沈大廚卻是正兒八經的拿了資格證書的一級廚師。自打機關遷到青城薈,沈大廚承包了食堂經營,大家就享受到了不一般的服務。早餐有白案師傅的一整套品種,饅頭包子面窩油條豆皮煎餅玉米紅薯,熱乾麵炸醬麵三鮮面牛肉麵等等,武漢街頭過早的基本都有,完全可以滿足眾口需要。中餐則是紅案師傅的各式菜餚,讓大家大飽口福。沈大廚很注意收集大家的意見,不斷加以改進。比如,按照廚師的習慣做法,比較重口味。時間一長,大家覺得從養生的角度出發,還是清淡一些好。

沈大廚瞭解到大家的想法以後,馬上就加以改進,以後就以“少鹽、少辣、少糖”原則。每天菜品不雷同,葷素搭配,鹹淡適口,頗受大家歡迎。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

沈大廚在列採購清單

率先開團解決“食為天”大計

大年三十,春節假期的第一天,忙碌了一年的沈大廚也要休息一下了。頭天晚上就回到了新洲區倉埠鎮老家,準備初一再到恩施的岳父母家,與先期過去的老婆和孩子團聚。熟料,疫情的態勢越來越嚴峻,控管的力度逐漸加大,直至1月23日關閉離漢通道。

局機關全體人員從大年初四就開始全員上崗,食堂開張勢在必行。接到通知的沈大廚二話沒說,趁著新城區與主城區尚未完全隔斷的時機,返回了青城薈。另一位廚師小胡就住在青山區,一喊就到,兩個人就把食堂重新開張了,一直到現在,機關一天都沒斷人,沈大廚和他的夥伴也一天都沒歇息,每天早上6點起床,確保7點半開飯,一日三餐不斷供。實在扛不住,沈大廚就把一個親戚喊來幫忙,稍微減輕一下兩個人的負擔。

隨著管控力度的加大,市民買菜成了一個大問題。沈大廚想到這個事以後,在局黨政辦的支持下,經與長年合作的供貨商商量,建起一個團購配送群,在當時一般呆在家裡的市民還在買菜手足無措的時候,城管局機關上班的人員買菜難題已悄然化解,一週一團,既安全又有保障,有效地解除了大家的後顧之憂。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

輕傷不下火線咬牙堅持“不斷炊”

為減少就餐交叉感染的隱患,每天的中餐改為盒飯供應,這就無形中多了一道程序,除了把飯菜做好,還要打包,費時費力,但是,沈大廚他們毫無怨言。有一段時間,除了供應機關上班人員需求,還要為局裡的一些突擊隊提供盒飯,而且量大時間不確定,即便如此,沈大廚他們都能圓滿完成任務。

前兩天,在工作時,沈大廚的頭部和右手臂不慎被燙傷,經過包紮處理,繼續工作。沈大廚說,這個時候沒有辦法,只能咬牙堅持。

一晃,和老婆孩子分別已有兩個多月了。那時,一歲多的兒子還不會喊爸爸,前兩天視頻通話,兒子可以叫爸爸了。沈大廚說起這個,眼圈有些溼潤。盼著疫情早點結束,大家能夠過上正常的生活,自己也可以早點見到妻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