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考量

美股跌、美元跌、黃金跌、原油跌……所有傳統路徑的投資者都懵了。

就連“股神”巴菲特做夢都沒想到,美股竟然兩週內3次熔斷。民眾密切關注這場危機,究竟未來的路在何方?

疫情全球已經爆發,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到來, 只是危機進一步的演變、引發的次生災害、影響的機構仍有變數。

新冠疫情的蔓延速度,很多發達經濟體之前都沒預料到,耽誤了很多時間。現在全世界差不多有15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新冠疫情的確診病例。很多發展中的經濟體,中低收入的醫療條件肯定是比較差的,因為沒有控制好,引發了全球性問題。

發達經濟體的醫療水平是質高,但量低。很多發達經濟體,包括米國醫療保險並不是普及的。米國到現在有2750萬人是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的,既沒有政府提供的,也沒有商業提供的,也沒有買商業保險。總體來講在歐美這些發達經濟體,實際上面對這樣的疫情,資源也遠遠不夠。

米國的全國性爆發,方方面面遭受重創,一場大洗牌,在所難免。他們經濟看起來很強,實際上沒那麼好,是一個瘸腿的經濟。預計他們的經濟在2020年1-2個季度內會出現負增長,陷入經濟衰退。資本和市場慢慢發現,原來綠紙已經裸奔,巨石就要滾落,

疫情全球蔓延之際,國際資本也在紛紛尋找避險地。最近,國際評級機構悄悄的將中國由“減持”調整為“增持”,資本是最現實也是最精明的,隨著中國抗疫即將取得最後勝利,資本用投票表明了態度。

米國手上真的沒牌,它現在這個樣子,唯一的辦法是什麼?只能開閘放水和發債,這次發債,誰去買誰就是瘋子。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之前,全球經濟已處於“不堪一擊”的狀態,前十大經濟體中,基本上有六大經濟體徘徊在衰退的邊緣。雖然過去十幾年全球央行紛紛“大放水”,實施量化寬鬆,進行財政刺激,但是全球經濟仍然非常脆弱,即便不出現疫情,全球經濟也會進入衰退,只是沒有目前這麼劇烈和慘痛。

70年代西方發生經濟危機,之前的凱恩斯主義基本上被終結,8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崛起。但新自由主義是資本藉助全球化,脫離主權國家的政治和社會控制的行動方案,實踐證明,這種情況到現在仍然如此。

1997年至1998年在亞洲發生的金融危機,不僅沒有觸動亞洲本身或者西方的任何有意義的思考,反而演變成為東西方意識形態之爭。在西方看來,亞洲金融危機只是證明了所謂的亞洲模式的終結和西方模式的勝利。

然而,十年之後,2008年西方也發生了更大規模和更為深刻的經濟危機。但即使是這樣的危機,到現在為止,只是原有的意識形態構架之內的“無病呻呤”、修修補補。儘管一些實踐者(金融銀行家、企業家、政治人物)等對新的時代有所“悟”,但並沒有體現在理論思想層面。

最重要的是,現在世界的第一大經濟體還是米國,08年我們的產業鏈是依附於它的,就像現在的歐洲一樣,跟它栓在一起掉進水裡,不救它自己也得死。現在經過十年的努力,雖然我們的產業鏈不能完全脫鉤,但我們的產業結構已經大幅升級,外需佔比大幅下降,許多領域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所以現在有足夠的資源獨善其身。現在我們可以擺脫這種依附的煩惱。

這一輪經濟危機下去,中國也有危有機,有很大的機遇,無論中國還是人民幣會從這一輪危機之後變得更強。

從全球橫向來比,目前中國今年的經濟形勢也肯定是有很多的挑戰,確實比絕大部分的經濟體都更好,更有空間,但是從民眾自己來講,保證老百姓基本的生活,把一些企業、金融機構給他們託底,但是大規模刺激的空間也不大。

疫情國際化擴散的此刻,全球經濟亦會大概率同頻共振共冷暖。中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取決於我們怎樣未雨綢繆,以應對好一場可能到來的全球性衰退或危機,精準化危為機。這一次全球的經濟危機可能會比較長,比較深,要從長計議,把困難估計足,手上留出更多的子彈來,不要一下都打光,儘可能讓子彈飛的更持久些。這就需要的不只是“術”,還有“道”;需“軟硬”兼施,得民心提信心,方能化危為機,在這場角逐中取得滿意的結果。(雲天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