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就是一道防線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麗水於2月下旬在溫州、杭州、上海三個入境口岸設立涉僑服務工作組以來,至今共有166名工作人員趕赴國內十個機場口岸,與之前的工作人員一起,承擔入境來麗人員的接站防控服務工作。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所有負責接僑的人員沒有退縮,他們主動請纓、恪盡職守,用一顆真心服務華僑,精準防控疫情,為所有人築起一道可靠的安全屏障。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僑胞眼中那些可愛的“孃家人”。

他們是接僑的“孃家人” | 一個人就是一道防線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陳鍇:僑胞的後盾家鄉的防線

  手機絕不離手,這是陳鍇這十多天來的工作狀態。

  從3月8日開始,駐上海機場口岸的服務工作組成員、麗水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幹部陳鍇一直守在嘉興檢查站,“擺渡”麗水籍僑胞。

  “弦一直繃著呢,我們要點對點保證回來的僑胞去集中隔離點,而這一過程中不能有任何額外的接觸。上海兩個機場,隨時都可能有飛機落地,可能會有華僑回來,我們必須第一時間調度好車輛,將華僑送走,要做到車等人而不是人等車。”陳鍇說。入境人員從上海虹橋、浦東機場下飛機,經過檢測通關後,統一運送回麗。最晚的一班車在凌晨4點發車,到達麗水已是中午時分。

  正因為如此,陳鍇需要24小時處於工作狀態,他的手機則是各方聯繫的關鍵——聯絡機場、聯絡班車,華僑資料的確認……最多的時候,陳鍇一天就要打出、接進100多個電話。

  “比平時上班可忙多了,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陳鍇說,有時,一天他只能睡兩個小時。因為需要不停接電話,他一頓飯往往要吃上一個半小時。

  如此忙碌,陳鍇卻毫無怨言。“我們守著家鄉父老的第一道疫情防線,責任重大。再說了,前段時間,僑胞想方設法給我們捐贈物資,讓人感動。現在他們要回家鄉,我們自然要成為僑胞們堅實的後盾。”

他們是接僑的“孃家人” | 一個人就是一道防線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鄭重:嗓子覺得“冒煙”了

  青田縣中醫醫院鶴城分院全科醫生鄭重已經連續在抗疫一線工作了快2個月——大年三十,作為青田一線醫護人員,鄭重便投入到抗疫的戰場中,這之後,他沒有休息過一天。2月28日,他又作為麗水市第一批派駐機場口岸的服務工作組成員,入駐溫州永強機場,這一干,又是20多天。

  在機場裡,鄭重和同事們一起承擔起交接僑胞旅客的工作。每日,他都需要穿著防護服,進入機場,與機場工作人員交接,確認僑胞身份,將已經完成流調的麗水籍僑胞有序帶走,送上專車。

  “請問您是從哪裡回來?”“您的名字是什麼?”因為戴著口罩,為了保持與僑胞們正常交流,鄭重必須把音量提高到平時的兩倍,每個人都這樣問過來,每個核對步驟都不能少,一天下來,他感覺嗓子都“冒煙”了。

  “這些天,我感覺到,僑胞剛下飛機時都有些緊張。但看到我們家鄉的接機人員後,特別是上了專車後,他們就鎮定了許多。有一次,一位40多歲的僑胞一個人回來的,我們接到她後給她吃了一碗方便麵,她眼淚就流了下來,不住地說著家鄉好,感謝。這種時候,我覺得工作很有意義。”鄭重說道。

  “等疫情結束了,我想要回家抱著兒子好好睡一覺。”鄭重說,這是他現在最大的心願。

他們是接僑的“孃家人” | 一個人就是一道防線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徐劍:做夢都怕有人員沒登記

  上午八點去機場,凌晨兩三點才回來,這20多天裡,青田縣公安局的民警徐劍一直持續著高強度的工作。作為駐溫州機場口岸服務工作組的一名成員,徐劍所在的聯絡組承擔著與機場等相關部門溝通,資料收集、報送等重要任務,6人小組分兩班連軸轉,24小時守護著機場口岸的這道防線。

  “入境僑胞的情況,我們要盡力瞭解,做好各個環節的交接工作。最怕就是人員有遺漏,或者其提供的資料有錯誤,每個人員我們都要仔仔細細核對好,甚至做夢都擔心有遺漏。”徐劍明白,自己責任重大。

  除了做好資料收集工作,面對僑胞碰到的實際困難,徐劍也要盡全力幫助解決。

  “我們一家從意大利回來,路上轉機轉了三四天了,實在太累了。”徐劍接到了一位僑胞的求助信息,和這位僑胞同行的還有70多歲的老人以及嬰兒。入境程序很多,等待時間很長,這家人又情況特殊,徐劍馬上和機場進行了溝通,得到了機場方面的支持後,幫助機場引導這一家人儘快地接受了防疫檢查程序後入境。乘坐專車離開機場去隔離點時,這一家人不住地揮手,表達著謝意。

  “無論如何,我都會堅守崗位,這是人民警察的義務,服務人民,保家衛國。”徐劍堅定地說道。

他們是接僑的“孃家人” | 一個人就是一道防線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羅彬:暖心服務感動歸國僑胞

  羅彬是龍泉市八都鎮的一名鄉鎮幹部,從大年初一開始,他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3月10日,他接到任務,前往廈門高崎機場口岸執行服務歸國僑胞的任務。

  從廈門入境的麗水籍華僑人數比較少,但要做的工作卻一點不少。羅彬負責的是後勤保障工作,除了負責服務工作組成員的吃、住、行安全,更重要的是為歸國華僑做好服務工作。

  3月17日晚上,一名華僑從澳大利亞回國。坐了8小時飛機的她,落地後又在飛機上呆了1個多小時才過海關,十分疲憊。羅彬和同事們聞訊後,第一時間出現在了她面前,不僅送上防護用品和食物,還用專車把她接到酒店。第二天一早,又派專車送她到機場轉機回杭州。

  “在飛機上和其他省份的乘客交流後才知道,他們沒有家鄉的工作人員接機,一切都要靠自己。當麗水的工作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出現在我面前時,我聽到他們那帶著鄉音的普通話,我的眼裡充滿了淚水。很抱歉給你們添麻煩了,衷心地感謝你們。”事後,這位華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這樣寫道。

  “世界雖大,但麗水是我們共同的家鄉。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更應該守望相助,緊緊團結在一起。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為每一位有需要的華僑提供周到的服務。”羅彬說。

他們是接僑的“孃家人” | 一個人就是一道防線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施娟:服務工作組的健康“小管家”

  施娟是麗水市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也是我市駐西安機場口岸服務工作組唯一的女性工作人員。出生於1997年的她,年齡小、個子小,卻擔負著整個服務工作組的醫療保障和防護工作。

  3月10日,施娟隨隊到達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後,她每天承擔著指導培訓、防護演練、督查管理、辦公場地消殺和防護物資管理等工作。

  熟悉施娟的組員都知道,她是個十分“不講情面”的姑娘——機場工作接觸的人員十分複雜,工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非常必要。只要哪位組員的個人防護沒有達到她的標準,哪怕只是一點瑕疵,她一定會立刻出現,給大家來個現場“反面教學”。

  “你比我家女兒管得還嚴啊!”組裡被抓了個現行的“老吳叔”不禁感嘆道。

  “萬一呢?”這句反問,是施娟的口頭禪,也是她的工作態度,在她的眼裡,防護工作沒有差不多,只有萬無一失。

  施娟說,境外人員防疫工作形勢複雜,機場口岸工作人員面臨較大的風險,只有這樣嚴格要求,才能確保一線防疫工作幹部健康、安全。

  記者 藍倞 吳啟珍 劉燁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