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疫情已控 反彈可期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三個主要指標均為1995年有統計資料以來最低。整體而言,新冠疫情從供需兩端衝擊了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


中國經濟:疫情已控 反彈可期

章俊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隨著疫情演變,二季度的需求將不及預期,這是二季度難以出現V型反彈的主要影響因素。


中國國家統計局判斷,隨著企業復產復工進程加速,預計3月經濟會有明顯起色,疫情對二季度經濟的影響會逐漸減弱;疫情影響短期可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學者表示,雖然下半年中國經濟或將出現大幅反彈,但依然要警惕海外疫情帶來的灰犀牛風險,對中國的外需和工業生產帶來較大沖擊。


中國經濟:疫情已控 反彈可期

連平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

海外疫情主要在歐洲、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蔓延,而且現在還沒有到底峰點的跡象,由此帶來的全球經濟低迷,或許會給中國帶來二次衝擊。


為了降低疫情對經濟衝擊,世界各國紛紛大幅度推出降息、量化寬鬆等措施,大規模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七國集團領導人3月16日召開會議,再次呼籲成員國,運用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及有針對性的措施,立即為受影響最嚴重的工人、企業和行業儘可能提供必要支持。而美國也祭出了救市大招。


中國經濟:疫情已控 反彈可期

張軍 美國法律政治學者

美國推出1萬億美元計劃經濟刺激政策,其中包括直接像納稅人賬戶裡轉錢,也有一部分用於扶持小型企業。


具體到2020年中國前2個月的投資情況,第一產業投資558億元,同比下降25.6%;第二產業投資9158億元,下降28.2%;第三產業投資23607億元,下降23.0%。


各界普遍認為,本次疫情對工業的衝擊屬於短期影響,但營收和利潤回落帶來的二次衝擊可能導致工業企業復甦節奏拉長。即便後續出現終端需求快速回暖,受工業產能黏性的制約,產出和利潤的復甦也難以快速實現。


發改委強調,會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協調加強資金、用地等要素的保障,確保建設項目紮實推進。


中國經濟:疫情已控 反彈可期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近日也指出,要“部署運用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復工復產”,並從3月16日起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這是2020年的第二次降準,有所不同的是,1月6日的第一次降準是普降甘霖,普惠所有銀行金融機構,而此次降準則是定向降準,只對考核達到要求的商業銀行實施降準,這一要求就是央行及監管部門規定的普惠金融信貸在總貸款中所佔的比例。同時,定向降準與額外降準雙管齊下,更大程度上激勵商業銀行推進普惠金融,以及將信貸資金投放到實體企業。


中國經濟:疫情已控 反彈可期

申思聰 中達證券研究院院長

金融支持之外,降低稅費和要素成本等措施也較為迫切。


此次新冠疫情對就業造成一定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去年全年為5.2%。統計局分析認為,2月份失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還是疫情的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部分停滯,用工需求有所減少。同時,2020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又創歷史新高,達到874萬。


中國經濟:疫情已控 反彈可期

葉檀 財經評論員

疫情之下,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勢必難度再加碼,企業用工難和勞動者就業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更為突出。3月就業數據仍然有走弱的風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居民收入水平則是消費增長的基礎。本次新冠疫情期間隔離管控力度空前,居民出行、消費意願明顯下降,餐飲娛樂、住宿旅遊等傳統服務業受損較為嚴重;而汽車、住房、傢俱等地產後週期商品的消費也大幅回落,不論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均有明顯的下行壓力。2020年前兩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跌20.5%。


為進一步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日前,23部門聯合出臺19條措施,從6方面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有分析認為,疫情穩定之後,短期內改善類和娛樂類需求會反彈,長期來看,此次疫情加速了在線經濟和網絡消費的發展。


中國經濟:疫情已控 反彈可期

各地政府也各出奇招提振消費,甚至有不少地方領導帶頭下館子、逛景點等。比較引人注意的是,南京宣佈向市民和困難群體發放總額3.18億元的7大類消費券,通過政府引導與商家促銷相結合,促動消費者的現實購買力。此外,多地都提出將通過發放消費券來提振消費。有觀察指出,消費券可以是中國經濟刺激政策的選項之一,它比傳統需求管理政策的目的更明確、作用更直接。但在財政壓力之下全面派發“消費券”並不現實。


中國經濟:疫情已控 反彈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