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能不貸款購房就千萬不要貸款購房!大家怎麼看?

微服私訪1982


這個觀點我不認同,我認為恰恰相反。年輕人買房應該帶款,讓年輕人有點壓力。如果一味的啃老那就不應該了。

首先貸款買房符合年輕人的收入。付個首付,每月還月供,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壓力。當然家裡有錢的另當別論了。年輕人貸款買房得符合自己的經濟實力,根據自己的收入去帶款,計算好自己的還款額度,是不是自己能夠承受的。如果太高就要選擇一些低價的房子。

其次就是合理利用金融槓桿,大部分人會算計貸款100萬。要真正還完房貸連本帶息大概得200-250萬,覺得不划算。如果你的貸款是三十年,加上以後的通貨膨脹,三十年後你這點月供可能只夠吃頓飯的。想一想30年以前一個月能掙多少也就幾百吧。現在呢?如果自己有富裕了也不要著急還銀行,你可以做個穩健型的理財,這利息和你房貸差不了太多,手裡還有流動資金。真到哪一天用起來也方便,不用著急賣房。

小編覺得家裡有錢沒錢我覺得年輕人買房都應該貸款。







大宗地產劉永波2229


能全款買房的,先全款買房,以後有資金需求再將房產進行抵押。

貸款買房對於利用槓桿買房的人是一個最佳的工具,對於償還能力較弱的購房者來說就是一種風險,並不是說貸款買房就不行,但是買房還是要量力而行。

針對該問題的觀點:(對於提問者所述的)。

1、“貸款購房購車只能解決一時!卻會耽誤一生!”的這類說法是不敢苟同的,既然已經決定貸款買房買車了,自然也就對自己的償還能力有清晰的瞭解,買房買車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買來貪圖享樂;

評:理性消費,合理投資,買車是絕對會貶值的,但買房買對了就能升值。


2、“很多年輕人因結婚被迫貸款購房購車因而被捆綁了下半生”,對這一觀點嗤之以鼻,反之,若是對於買不起房、買不起車的人來說是否是已經沒有了下半生了呢?

人的一生中:某一個階段就應該買車,某一階段就應該買房,但是還是要看能否買得起。

評:人生需要規劃,買房買車不是捆綁下半生,而是為了更好的下半生。

補充:

1、個人住房貸款,在當前的貸款產品中,房貸利率算是比較低的一種貸款了,若是還能搭配公積金組合貸,享有的低廉的貸款利率去買房是不錯的選擇,若是純商業貸款,那麼就利率而言也不是很低。


2、貸款買房是最佳的槓桿工具,但是沒有償還能力還利用槓桿工具買房的,結果也只有悲劇;

(1)現實中通過貸款買房,實現資產翻倍“平民翻身”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2)現實中因無法償還房貸導致房子被凍結查封、然後拍賣的案例逐年增加,同時也導致了家庭破裂和“被破裂”,這就是過度利用槓桿的後果。

評:貸款是工具,用對了能平步青雲、用錯了就是萬劫不復。


天天房知道


1.我覺得貸款還是全款都是必然的選擇,有經濟實力的家庭,買房買車自然就不用貸款!

2.現在一套房子少則一百多萬,普通的家庭是很難全款購買的,基本上會給小孩付個首付,尾款有孩子自己工作每月還款,是在不夠就補貼一點這樣也會有一定的壓力,促進努力工作。

3.貸款買房,後期條件好了,可以選擇提前還款,只需支付未還款額的利息,比較靈活。

4.還有一部分人選擇貸款,因為房貸利率很低,結餘的可以創業使用,比起融資貸款利率好很多!


新房樓盤團購直通車


首先要明確,購房和購車不能混為一談

按照目前形勢來說,不動產基本定位增值品,而車產實際是損耗品,不能混為了一談,繼而關於兩者是否應該貸款購買,自然也要分開而論。

年輕人如果能購買房產,該不該選擇貸款?分為幾類情況來看:

  1. 如果手上資金富餘,你可以選擇全款。但是站在個人角度不建議全款,一套全款房總價平均都在幾百萬左右,房貸利率比市面上其他貸款產品的利率都低,可以將房貸貸款而攢下的資金用於其他投資方面,低風險的理財、基金等投資產品收益率都不錯。房產變現的能力較弱,現金流沒法保障,以免日後有突發狀況需要現金。
  2. 目前手上有一部分資金,收入水平不錯,一定要選擇貸款。利用資金槓桿,使用房貸可以讓你擁有一套心儀的房產,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還款,同時還能享受到自己滿意的住房條件和家庭氛圍,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目前的市場形勢,利用資金槓桿而受益的人比比皆是,不要排斥貸款的需求。雖然很多人會認為一套房子貸款100萬30年,總體的利息都有100萬左右,非常不划算。但是按照目前的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增長速度,100萬的利息分攤到30年裡面,金錢的價值真的就大打折扣了。

年輕人購買車產,需不需要考慮貸款呢?

個人建議,車產作為損耗品,最好依照自身的資產水平,量力而行,全款最好。

  1. 車產不像房產,車產每個月需要支付油費、停車費、通行費等各種費用,並且還要定期保養和車險保費。並且車產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發生,稍不注意壓線或者其他意外,就有可能造成罰款或者賠償損失。
  2. 車貸的貸款年限較短,利率也不低,導致月供較高,還款壓力比較大。年輕人初入社會,不要給自己過大的還款壓力,不利於自身的發展。還是應該多多去探索生活的奧秘,積極感受快樂的人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迅速成長。

最後強調一下,不論你選擇哪一種支付方式,最主要的是量力而行、理性消費。切勿盲目跟風,給自己過大的生活壓力,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做任何決定之前一定要留有餘地,時刻準備好Plan B!

來自一個愛念叨的小透明,希望能幫到你哦!


星星偏要點燈


我是堅決反對貸款買房。有能力就買,不要連累雙方的父母,還要做後半輩的的房奴,一旦遇到意外,生存都很困難,大家一定要居安思危,不要助長高房價,禍害子孫。


手機用戶6655978328


買房現在大部分都是貸款買房,這就要考慮到首付和還貸的問題,首付其實還好大部分年輕人也都是父母給首付,但還貸得需要自己,所以要考慮自己的收入是否能負擔房貸。

2/6

貸款年限

年輕人貸款的優勢之一就是年輕,銀行會給年輕人更多的貸款年限,所以如果每月的還款壓力太大可以考慮是否延長貸款年限。

3/6

工作地

年輕人很具有闖勁,也是最容易換工作城市的人群,所以在買房錢一定要考慮好是否準備在這個城市落根,如果沒想好千萬別草率買房。

4/6

工作穩定性

對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其實並不適合買房,這時候正是職業發展的初期,工作還沒有穩定下來,一旦有房貸再想換工作那就得三思而後行了。

5/6

房價穩定後購買

房價在有些時間總是呈現不穩定的趨勢,年輕人買房應該以穩定為主,最好在放價不怎麼波動的時候,這時候購買是最佳的時機。

6/6

房子周圍配套設施

年輕人購買房子一定要考慮到周圍的配套設施,特別是學校,這樣可以為後面的孩子上學帶來極大的方便,是年輕人買房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李叔君


年輕人千萬不能否貸款買房?這個問題說的過於絕對!不然,銀行銀行提供的房貸政策,豈不是成了擺設!相對的理解為:結合自身狀況,合理應用金融政策(房貸)進行房產的購置。

關鍵以上這個“合理應用”的合理,怎麼定性:

一、合理狀況:

1、工作相對穩定,穩定收益來源。能夠保證家庭正常開支,及貸款買房後的還款能力!

2、購房首付款,最好是自有資金,不然後期還款壓力偏大;

3、付完首付款後,還略有盈餘,保證家庭的正常生活;

4、家庭收入來源不單一、不唯一。例如:除了正常工資收入,還有租金收入、理財收入、兼職性收入等。

二、不合理狀況:

1、工作不穩定,收入沒法保證;

2、首付款,都是借的,這樣利用槓桿率過高;

3、家庭收入來源過於單一,例如:只有工資性收入;

4、購買物業的房價,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

5、家庭生二胎、父母養老壓力等支出比例過高。

三、總結:不是不能購房貸款,而是結合自身以上狀況,合理應用金融槓桿,購置屬於自己的房屋。



房買哪


從借高利貸買房、假離婚買房,到實體企業老闆拋棄主業投資房產,甚至一套房子能挽救一家上市公司,一場全民買房熱潮近年來激烈上演,有人唯恐趕不上這趟暴富列車,也有人驚呼泡沫經濟即將破裂,中國樓市到底怎麼了?

下面來看一個開發商是怎麼看待年輕人貸款買房的:

在中國,買房95%靠按揭貸款,而且年輕人買房的需求最大。估計只有不足5%是靠自己的實力,不需要家裡資助買房的。當然還有一些富二代全款買房的事,就另當別論了。

為什麼說窮二代,農二代,職二代,或者說普通青年為什麼不要著急買房呢?

先說下中國的房貸被透支得非常嚴重了,樓市泡沫大,年輕人做接盤俠要考慮清楚樓市崩塌的後果。

房貸收入比是房貸除以可支配收入,百分比越高代表老百姓還款壓力越重,此前中國房貸收入比已經快達到了40%,超過了美國在次貸危機時的32%,快接近房產泡沫時期的日本。

2016年月均房貸接近5000億,而且央行新增的貨幣幾乎都湧入了樓市貸款中。如果房貸擠壓了我們大部分收入,老百姓就沒錢去消費其他商品了,抑制擴大內需,對實體經濟也是一種打擊。所以說中國是將樓市槓桿用到了極限,已經存在一定風險了。那些使用高槓杆買房的年輕人,如果未來房價跌了,經濟不景氣了,你們貸下的房貸是否還還得起?

雖然我們都清楚房價已屬於非理性上漲,為什麼還有年輕人拼了命要去買房呢?有人抱怨:是中國的丈母孃,逼高了中國房價!

研究過鄰國日本,日本的青年是否也害怕丈母孃。日本青年結婚買房子也很貴,日本彈丸之地,人口密度很大,房價當然比較高(在世界上排名是位列前茅的),日本青年卻不著急買房。日本青年怕買房限制自己去其他城市欣賞美好生活的機會,也更不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我們呢 ,為了一套蝸居不惜借貸做房奴。

除此之外,年輕人誠惶誠恐的買房,還有一個原因。

大多數人被高房價嚇住了——現在不買,以後還會漲,房價永遠比工資漲的快。現在不買,恐怕以後再也買不起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想先講個例子。

在70年代,電話剛剛興起時,就有輿論稱: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富裕人群的象徵,是身份的標誌。那時候有一部電話,可以被神化到領導幹部的層次。但是,現在你看看,一個座機電話能值多少錢,如今已經是蘋果手機爛大街了。

在以前,結婚三大件。三大件,即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而80年代,結婚時的“三大件”就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漲船高了,更新成電腦、空調和摩托車。 如今,結婚“三大件”被默認成“三大子”,即“房子、車子和票子。

每一個時代的商品工業的大發展,都有攀比的心理,新鮮事物一出來,大家都跟著攀比。大家想過沒有,昔日昂貴的電話,冰箱,彩電,現在說起來是不是不值得一提?這裡面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呢?

無非是供求關係。當整個國家在渴求一樣東西的時候,這個東西在一段時間內是稀缺的。大家爭搶,就有商人湧入這個行業,就有投機倒把的人炒這個東西。

70年代,有人囤自行車倒賣,現代人開始囤什麼了?房子呀。國家大力發展房地產,加上中國的傳統觀念,沒有房子就沒有家,還有一個原因是大家互相攀比誰家住的房子大。大家都在搶房子這個東西,搶的人多了,房子價格就漲了,一個月漲幾百上千都是常見的。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一個東西越被瘋搶看起來就越值錢。

從經濟學角度講:當需求被激發出來的時候,一段時間內,房子會瘋狂上漲,加上中間投機倒把人的炒作,房子更是非理性上漲。更多的人,資金,熱錢湧入這個行業,去瘋狂的買地蓋房子,更多的實體企業老闆關了工廠,瘋狂囤房,一個個瘋 了一樣湧入地產圈。而且,央企地王的頻出,更讓人看到了樓市的瘋狂。

做麵粉的,賣魚的,做鞋的,都湧入這個行業,瘋狂蓋房,瘋狂炒房。這個現象正常嗎?當房子的總量超過購房者的需求量時,結果會怎樣?一些三四線城市的鬼城已是前車之鑑。

大家想過沒有,在全國有多少套房子?未來5年會建多少套?

現在雖然放開了二胎,但是獨生子很多,再過10年。最簡單的估計:孩子父母一套房,老婆父母一套房,小2口還有1套房。還算平衡,等再過10年,雙方父母去世,這樣一家就3套房。再過10年,這個父母還會為孩子再買套房嗎?到時候房子還會永遠上漲嗎?大家有房子住了,房子賣給誰呢?如果未來再徵收個房產稅,未來誰還願意把房子砸在手上。

所以說:房子永遠上漲論,是謬論,照現在的速度,用不了20年,樓市該到頭了。

有人會說,城裡人不買,農民會買啊。那麼看看城市化進程到什麼程度?

舉個例子,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大搞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農村城鎮化,3-5年部分試點農民可以住樓房,大大平抑四線城市的上漲。農村城鎮化,這也是城市化的一部分,但並不是要所有的農民去城裡買房就是城市化了。

在中國,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傳統的農民將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新農民的增加,有土地,有鄉鎮企業收入,有樓房住,去大城市幹嘛?掃大街去?你可知道,很多有技能的農民工收入都比大學生掙得多。

另外國家十二五計劃規劃提出:每年在一、二線城市,新建600萬套經濟適用房,廉租房。5年就建3000萬套,可以解決一億湧入城市的新農民的需求。

還有數據顯示,現在不僅是大城市,樓房空置率高,甚至縣級市的樓房空置率也在迅速增加。例如,大城市一個城中村改造,有的村民一個人就能手握7套房子。所以很多農民根本不缺房。

為此,國家出手擠壓樓市泡沫,從限購已經到限售,決心是堅定的。在高位接盤,尤其是首付不夠,通過貸款或者高槓杆買房的年輕人要警惕風險。當視死如歸的接盤俠,要當心飛得高摔得重。

如果你相信,10年前上萬元的手機,電腦現在可以輕鬆買到,我們就有理由相信:10年後,房子也許沒那麼貴。

當然你有足夠的資金,想買幾套房子那隨便你,風險自擔。但是如果經濟條件不成熟,考慮租房也不丟人,不要用最具想象力的黃金10年(25歲-35歲)給銀行打工,而錯失了自己的職業成長期。

多地大學生也可以繳公積金了

| 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

據新華社報道,武漢、成都、長沙、合肥、南昌等5省會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近日在武漢召開聯席會,就自由職業者和在校大學生自願繳存使用公積金等議題達成合作行動計劃。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農民工、在校大學生等群體在這5座城市可自願繳納住房公積金。這5個城市的大學生能夠比同齡人早幾年繳納公積金,並且畢業後可以提取公積金租房,而公積金貸款額度也不受影響。

公積金貸款買房好處不少,最實惠的是公積金貸款利率顯著低於商貸利率。根據成都市住房公積金中心數據,5年以上公積金貸款利率為3.25%,而5年以上商業貸款利率為4.9%。以貸款50萬元,選擇等額本息還款法,20年還清為例。選擇公積金貸款相比商業貸款每月可少還400多元。

同時,多地的公積金貸款額度與繳存餘額、繳存時間息息相關,更早繳納公積金意味著在公積金貸款額度上更具優勢。

中國青年4成買房靠父母

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繳納公積金免不了要“啃老”。同時,公積金並不能解決首付的問題,中國年輕人的買房還需要父母更多的幫助。事實上,無論是大學生繳納公積金,還是買房的首付,啃老幾乎是必然的選擇,畢竟在校生或者剛畢業都沒有什麼積蓄。

最近,匯豐銀行對全球9個國家約9000名“千禧一代”(大致相當於中國的“80後”和“90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千禧一代”有房比例最高,達70%。

▲千禧一代住房擁有率(注:中國的樣本來源85%為城市、14%郊縣、1%為農村) 圖片來源:暴財經

調查還稱,阿聯酋有房青年依靠父母買房的比例最高,達50%;墨西哥和中國緊隨其後,分別為41%和40%。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除了父母願意提供幫助外,中國青年有房率高的原因還有文化價值觀、年輕人收入相對較高等。房產諮詢公司高力國際的副總經理文森特·張認為,儘管北京和上海的房價猛漲,但許多小城市的房價仍是年輕人能夠承受的。中國一些年輕人可以在二三線城市賺取較高的薪水,繼而在家鄉小城市購置較為便宜的房子。


飛狐客


買房是很多年輕人正在煩惱的事情,特別是廣大男同胞們,家裡的老人經常給我們灌輸類似於沒房如何娶妻安家的思想。正因為中國人這種傳統思想,很多年輕人年紀輕輕就背上了房貸。對很多外出的年輕來說,工作了很多年,在城市裡擁有一套房子是證明自己在城市裡的這個價值。一套房子少說也要上百萬,那麼年輕人到底應不應該貸款買房呢?房地產大佬潘石屹曾經說過,年輕人千萬不要急著貸款買房子,原因有3個。看完這三個理由你就懂了。

貸款買房增加未來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

貸款買房是一種典型的“超前消費”,用未來的錢提前消費。對於很多工作穩定,收入穩定的人來說完全不用擔心。為了買一套房子,你下半生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都在為了這套房子奔波。每個月拿到工資的第一天就要立馬去還房貸車貸,整天被房貸車貸煩惱。將來有孩子要培養,還有父母要贍養,每天都想著自己還藉著銀行幾十萬沒有還,心裡是不是也會感覺到很鬱悶。所以說貸款買房在無形中增加了未來的經濟壓力,也讓心理承受了負擔。

未來房子會過剩,無需急著買房

隨著房價的節節攀升,開放商看準了房市的日益繁榮,加緊開發樓盤。據研究表明,中國現在的房子數量已經達到了5.5億,但是有20%的房子是空置的,就是說每五套房子中就有一套房子是空置的,這個數據還在變大,或許在將來會有很多的房子空置出來。現在國家的很多政策也在控制房價,隨著這些政策的上臺,房價已經不像前幾年那樣瘋長,為此我們是不是可以相信房價在某一天會開始下降呢?

房產稅的實施

國家在18年提出房產稅立法。房子為何賣出天價,除了供不應求以外,很多是被炒起來的。如果房產稅上臺,每套房子都要上繳一筆稅金,這對炒房客是一筆鉅款,很多惡意囤房的人會低價“吐出”部分房子。雖然實施房產稅對降房價之間沒有實質性的聯繫,但是短期內能衝擊房產市場。

潘石屹對年輕人應不應該貸款買房的原因是一種很理想化的狀態。未來房價究竟是跌是漲都沒有辦法確定。大家對房價的看法不一,急需買房但是手頭經濟不寬裕的人自然想要房價下跌。開發商手裡有那麼多房子,自然是漲得越多越好。最好還是理性選擇,如果年輕人真的需要房子,就趕緊入手。


魚樂經典圈


年輕人是否貸款購房首先還是要取決於他的個人收入水平,如果個人收入能夠支撐起貸款和個人正常的生活,個人覺得貸款買房很有必要,首先房產的升值和保值空間肯定比現金要好,而且只要是品質不差的房子變現能力還是比較強的,當然不能拿目前的市場情況來說,比較這種疫情情況也是百年難遇的,就算是地產環境再不好的情況下,最多就是比周邊樓盤降幅些價格,也能儘快的套現,也不至於虧損,而且年輕人購房並不是炒房客,不會在極端情況下去購房,大多會在市場理性甚至樓市價格偏低的時候出手。再者年輕人本身就得有追求,承擔適當的壓力那是需要的,從投資學上說,用30%的資金去槓100%的漲幅,又何嘗不可呢,雖然目前房屋不會像以往一樣能夠暴漲暴富,但是在合適的時間出手還是能夠保持持續上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