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的精華所在是什麼?

磚家聊電影


電影《流浪地球》由演員吳京,吳孟達等出演。是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好萊塢災難片式的拍攝手法,情節緊湊,想象力豐富,十分精彩好看,給咱中國導演鼓掌點贊啦![鼓掌]我認為這部電影的精華就在於裡面播放的那段話:“北京道路安全委提醒你: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哈哈哈!畢竟太陽沒有毀滅,地球還很好。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好好開車,下班回家[胡瓜]。生活很美好,明天的太陽會照常升起!





大魚的光影世界


很巧,哈哈哈,前兩天剛看完

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屈楚蕭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

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Lester張


《流浪地球》是中國2019年2月5日上映的一部科幻冒險片。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時間設定在2075年。在中國影視行業可以說是跨時代的一部科幻冒險片,具有較強的科技感和特效感,是中國影視科技特效走向全球有力的證明,也證明了中國影視行業在不斷的進步。特效就是精華,是強有力的證明。


邁步者M


我印象中的精華應該是在影片《流浪地球》中,由於太陽快速膨脹,即將吞沒地球,地球人民一致同意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在地球上建造一萬臺發動機,推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前往幾百光年外的新家園。

然而,當地球接近木星時,木星吸收了地球的大氣層,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地球青年劉啟挺身而出,太空空間站“領航者”中的劉培強上校也決定犧牲自己和空間站,他們一起拯救了地球,使人類成功逃離太陽系,有了安定的生活。

雖然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影片告訴我們,事情往往不會一帆風順,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困難。關鍵是在矛盾和困難面前,我們如何選擇?如果選擇希望,你就會堅定信心,希望就會無畏地矗立在哪裡為你指路,為你找到正確的方向。影片進一步告訴我們,有希望才會有未來。在影片裡,正因為有了希望,劉啟才會和夥伴們挺身而出;正因為有了希望,劉培強才會決定犧牲自己;正因為有了希望,人類才會成功逃離太陽系。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有了希望,才會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才會在跌倒時重新頑強爬起,才會有夢寐以求的成功!汶川大地震時,一對失明夫婦正是因為看到了生的希望,才會一個疊一個託舉著他們三歲的女兒,將她放到安全處,得以生存下來。可以說,這生的希望無疑是珍貴的,它不是鑽石卻勝似鑽石,它讓父母之愛顯現得淋漓盡致,它讓小女孩身陷險境卻可以健康存活。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喪失希望。假如生活故意刁難了你,你就一定要從它緊閉的大門中找到一絲縫隙,用力地推開它,希望就會在前方等待著你。





海淘娛樂視頻


您好,我是嘟嘟琪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是目前國產科幻電影當中畫面特效製作特別好的作品,這也是中國太空科幻的開山之作,這部電影在播出之後,大受觀眾的喜愛,因此票房也是一路領先。很多的人都說要再看一次,也是值得的。而在拍這部電影之中也是有坎坷的。

電影《流浪地球》作為中國一部高品質特效的科幻電影,對中國未來特效,和類似題材的電影。《流浪地球》中絢麗的特效效果可謂是近年來國產科幻片中並不多見的,真是地展現了地球即將毀滅的狀況和宇宙的模樣,特別是最後“木星爆炸”的鏡頭,具有震撼人心的視覺衝擊力。由此可以看出,《流浪地球》不管是在前期拍攝還是後期特效上都是下足了功夫,這給未來中國電影帶來最好的作用就十分明顯了,不管是哪一個環節,電影是一門藝術,要用心才能做好,有技術沒有故事是不夠的,有好的故事沒有技術也是不夠的,要把兩者統一起來,共同為電影藝術服務,這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流浪地球》影片的精華所在就是運用一個個無私無畏的鮮活生命的共同努力付出,來給世界帶來新的希望,新的生機。世界是大家的,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需要我們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保護環境,保護自然。


嘟嘟琪說電影


《流浪地球》被譽為“打開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大門”的影片,從特效製作,到故事劇情,無不滿足了大部分觀眾對中國科幻大片的深深的期待,尤其是吳京、吳孟達等等演員參演,讓劇情更加深入人心。

電影講述了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的環境也不再適合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無奈之下,只好帶著整個地球流浪太空,尋找適合的星系生活。

這裡大概說說影片的幾個精華所在:

1、團結

把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去到適合的星系繼續生存,從指定計劃,倒是開始建造行星發動機、動員全部人類在地下生活、動員部分人類為了這個瘋狂的計劃而努力奮鬥。這一切的過程和結果,都不是一個人一個國家能夠完成的,也充分說明了團結才能帶來生存的希望

2、親情

親情,一直是人類最重視的感情,由吳京扮演的“劉培強”,是主角“劉啟”的父親。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對孩子媽媽的治療,把能夠生存下去的名額,給了孩子的姥爺。這也導致了劉啟一直對自己的爸爸充滿恨意,他不理解爸爸為什麼這麼做。而姥爺“韓子昂”在撿了個女孩,取名“韓朵朵”盡心盡力的撫養長大,雖然沒有血緣關係,這份養育之恩卻沉重無比。

3、故鄉之情

縱觀國內外的科幻片,凡是涉及到地球無法適應人類生存的,幾乎都是造了個宇宙飛船,帶著部分人類,帶著各種標本去宇宙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好一點的可能就是找到之後把人類遷移過去。卻從來沒有像《流浪地球》這樣的腦洞大開,直接帶著地球的尋找宜居地的。這也充分反映了中國對故鄉之情的留戀。

4、不放棄希望

太陽要毀滅了,太陽系也將不復存在,人類該何去何從?順其自然的滅亡?還是拼命掙扎到最後一刻?《流浪地球》給我們深深的上了一課。走到半路因為各種情況導致地球被木星拖住腳步,眼看幾個小時就要崩潰了,怎麼辦?那就炸了木星逃離,無論是太陽的結果、還是木星的問題,又或者是火石的原因。影片整部都在描述一個行為,那就是:不放棄任何希望!

最後,有個小小的問題:地球被行星發動機推著去流浪了,月亮哪去了?


我是墨行影音,專注經典影視劇,關注我,帶你回憶經典!


墨行影音


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講述在不久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全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的新家園。

吳京在《戰狼2》之後選擇新的電影作品很是謹慎。在前不久於青島舉行的全國院線推介會上吳京表示,正是被郭帆導演和團隊敢於挑戰中國電影新類型的血性和執著的“傻勁兒”打動才決定加盟。“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拍《戰狼》系列時的自己,我們都喜歡挑戰,哪怕當‘炮灰’。有人說,吳京你不怕拍壞了把你毀了嗎?我說我不怕,如果中國人自己不拍的話,中國就永遠不會有這樣的科幻電影出現。同時,也會出現一個機會,給中國新類型電影的一個機會。”

導演郭帆是一位資深的科幻迷,他主張《流浪地球》應該是一部大科幻背景下的冒險電影。而這在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上來說,是前人未曾嘗試過的新類型。為了將片中的情節一一實現,導演及其團隊進行了無數次世界觀的架構,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了梗概、劇本和分場,力求展現最縝密同時又最符合中國人文氣質的科幻感。針對中國電影領域在科學設定和世界觀構建方面相對薄弱的問題,團隊聘請了中科院四位科學顧問,解決劇情中關於物理和天體的有關問題。團隊更是歷時15個月,精心設計和繪製了近3000張概念設計圖和8000多張分鏡,置景延展面積100000平方米。正是這樣的工作態度打動了吳京,讓他敢於嘗試這個在中國電影中前所未有的新類型。

拍攝已近尾聲 臺前幕後全情投入成“永動機”

目前,電影《流浪地球》的拍攝工作已近尾聲。郭帆和吳京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幾乎住在了片場。兩人每天都在為劇情反覆推敲場景和動作,常常一熬就是一整夜。沉浸在工作中的兩個人也不覺得疲倦,就連製片人龔格爾也笑稱他們就是這部電影的“永動機”。

之前郭帆導演透露,《流浪地球》一邊拍攝的同時,也一邊進行著後期製作,因此在特效鏡頭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一點也不比演員的現場表現要少。對於特效團隊的努力,吳京也坦言:“幕後工作人員一直在不分晝夜的奮鬥著,他們才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真正的奠基人。”


追風少女Linr


人性,面對危機,面對滅亡,人類能夠做什麼,是尋找諾嘉方舟,還是隻是活著。


133****1282


中國情懷


樂品音樂piano包老頭


個人覺得是影片最後當所有人都在逃跑的時候主角在逆行,最後他們的行為又影響了大部分的人回去,大家齊心合力來完成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行動起來就有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