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今年長三角和珠三角有沒有可能一半工廠和外貿企業不用開工幹活了?

劉華銀mark


有些產業屬於錦上添花的,比如餐飲飯店,旅遊,也包括外貿,沒有這些人們也會生存下去,不至於餓死。現在是防疫的戰時狀態,人的生存時第一位的,現在最先和最需要保證的是基本生活產品,比如糧食水電氣,生活必需品、兒童、雜貨、醫療、個人護理的供應,再有就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基礎工業科技工業軍事工業。其他的順其自然吧,現在是做減法的時候,看看什麼是基本需要的,什麼是可有可無的,不要總想著做加法,中國幾乎為全世界生產消費品的狀況本來就不可持續,是錯誤的路線,正好利用疫情去產能,轉移到以內需為主,以產業升級為主,以增加老百姓收入和生活品質為主,而不是在全世界低價競爭銷售天量的低端產品。


大東北龍


珠三角情況不太清楚,就長三角而言,最近我走訪的企業和從其他渠道各方瞭解的情況而言,不算太悲觀吧!

其實疫情也不是世界範圍內的,美國、歐洲、東亞為重災區,雖然說涵蓋了經濟發達地區。但畢竟還有很多地方不受影響。而且即使是受衝擊地區,難道不穿衣褲,不穿皮鞋,不開汽車了嗎?日常消費品的需求照樣存在。

我走訪的很多產業都正常開工了,只是由於員工不到位,復產率在五成左右。象汽配、服裝、皮鞋等等,傳統行業正逐漸正常化生產。

當然,疫情影響肯定很大,但沒有很多人想象中的悲觀。隨著天氣轉暖,中國疫情被完全消滅指日可待。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應該也會逐漸往好的方向發展。相信經濟也會慢慢恢復,日漸走好。企業應該未雨綢繆,在危機中尋求機會、守候機會、抓住機會。



豐北二師兄


我們公司做智能家居的,規模大概100人左右,另外有100人左右的工廠。之前春節時沒啥感覺,只是說工廠出貨慢一些。這兩天突然變壞了,歐洲地區的銷售額一季度就做到同期的1/3,北美更加厲害,貨都運不過去了,無論海運還是空運。亞馬遜FBA基本處於半掛狀態,僅有的庫存賣完,可能一個月內都會處於沒有庫存的情況。公司整體可是裁員和降薪,對外貿企業和跨境電商來說,尤其是科技領域的公司,後面一個月會是最困難的時候。


淹沒的空氣


受疫情影響,今年長三角和珠三角一半工廠和外貿企業不用開工幹活了?我看差不多了,要不立馬學習比亞迪生產口罩、洗手液和防護服等等。

一、受疫情影響,民營出口企業最大合作伙伴西歐多國、美國已經半封國。外貿訂單急劇下滑,跨境電商也不容樂觀。3月17號,美國亞馬遜就宣佈除了6個生活必需品、兒童、雜貨、醫療、個人護理、科學工業外,其他產品都不能進亞馬遜倉庫,目前解封4月5號,但是具體4月5號會不會放開難說。意大利基本封國,現在沒有任何訂單。西歐、加拿大會不會跟進真的真難說。國際航班急劇減少,照這樣發展,班輪運輸也會減少很多的。要知道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出口為主,還都是民營企業,這個發展下去,一半以上工廠和外企業至少半年內不用幹活。要等到疫苗出來,疫苗美國認為研發上市要9月份後,大概率6個月內工廠和外貿企業不用幹活。

二、暫時民營企業恐怕全部得轉行生產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等了。衛生紙也不錯,澳大利亞人喜歡搶。


劉華銀mark


中國不少地方已宣佈全面復工,但是,我天天觀察小區裡停放的車輛: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由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有50%左右的車輛:

怎麼趴在原窩不動啊?

地方宣傳復工率已高達百分之九十幾點幾,我不知道上班的人是怎麼去的?

或許怕車輛尾氣汙染:都改為公交、騎行或步行了吧?


助人為樂吾本性


現在中國的疫情在逐漸平息,國外的疫情在迅速的擴散,對於中國的外貿企業來說,可以開工復產,積極的出口供應國外市場。

哪一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疫情,哪裡的企業就會受到影響,物資就會發生短缺,依賴進口是肯定的。

前些日子,我國疫情緊張的時候,企業開工不足,現在基本上應該都開工了,但仍有部分企業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開工。我想這些企業是自身的原因,不能全怪疫情影響。


京漂追夢人


長三角珠三角只是一個代表,沒有全國千千萬萬中小企業後面支援,他們能產出什麼來,現在全國範圍中小企業大多沒有復產,沒有原材料供應,也就紙上談兵,到現在還沒有明確,到底什麼時候全面復工,現在外國瘋狂入境,鄭州事件不知道還會不會發生,短時間基本很難恢復到以前


北地星空


在佛山南海區,怎麼跟你們說的不一樣,三月初開工到現在,天天上班,加班。跟年前一樣忙。唯一不同的是旁邊三家賣早餐的現在就剩一家了,其他兩家不見開門[捂臉]


奔三的中年藍人


對於生活必需品來說,不管有沒有疫情,生產還是要繼續的,影響並不大,而對於醫療用品來說,疫情反而加大了訂單量,所以外貿企業其實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雖然國外客戶過來受到限制,但是現在談生意,完成交易,運輸安排通通都是可以遠程網絡操作,而國內工廠也要就可以復工了,一半停工是不會出現的。


備決而行


個人認為今年的疫情對經濟影響比較大。至於轉行生產口罩等產品,民用的口罩很容易批下來,但應該不能出口。醫用的要環評沒有個幾十萬批不下來,頭條也有口罩企業主說到300萬投進去都還沒有開工。所以今年是各行各業都不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