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內存超過16G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羅鎮鴻


這要看你幹什麼用,我的工作站級別的Thinkpad P50的筆記本,裝有64G帶校驗內存,和2T+1T的雙高速固態硬盤主要用於運行Maya,來虛擬拆裝汽車各個零部件總成。這樣的操作,16G的話,會在渲染過程中立馬崩潰。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新的Thinkpad P53高配機型,已有128G帶校驗內存和浮點運算更快的CPU,以及內存更大,渲染速度更高的GPU的配置了。

如果你只是多個普通任務,主要以使用Chrome瀏覽器之類的使用,16G比8G或更高內存的筆記本,沒什麼差別。

筆記本的運行速度瓶頸,很大問題是硬盤速率和GPU造成的,如果都使用固態硬盤,速率要比機械硬盤快很多。



黑道大師


我手頭使用的電腦的內存正好是16GB,上圖為證。你要問我有什麼體驗,說實話,除了看著爽,真沒什麼脫胎換骨的變化。

剛入手這檯筆電時,標配8GB,空著一個內存插槽,平時辦公用著也感覺不到卡頓。出於好奇,加上當時內存開始漲價,就乘它沒漲瘋之前,買了8GB內存把剩餘的插槽填上。

平時使用中,16GB內存感覺和8GB沒什麼差別。只開WPS office,打開一個word格式文件,整個電腦內存佔用4.6GB,空閒11.3GB。

隨後我打開50個網頁,每個網頁有動畫、圖片,加上原來打開的WPS office,你猜消耗內存多少?5.1GB,空閒10.8GB!也就是說,50個網頁同開只增加了0.5GB的內存佔用。要知道,平時誰會連開50個網頁,一般人也就開不到20個吧。所以平時辦公上網,8GB內存足夠了。


有大量做圖、剪輯視頻要求的,配16GB以上內存效果比較明顯,但對CPU、GPU要求也上了兩個檔次,這種配置的電腦一般是工作站,用做普通辦公是高射炮打蚊子。

其實,與其追求超大內存,不如把兩個插槽插滿,組成雙通道內存,即4GB+4GB好過單條8GB內存,會有肉眼可見的性能提升,花費也少。



魔鐵的世界


我是一名數碼愛好者,平時喜歡搗鼓數碼產品,有事沒事就會去升級電腦的軟件和操作系統,偶爾也會升級電腦的硬件產品,目前本人有2臺電腦,一臺筆記本,一臺臺式機,平時感覺筆記本運行起來不太流暢,所以上個月就在筆記本電腦上加了一根DDR3的8G內存,加起來總共16G。


剛開始,內存加上去速度並沒有提升多少,後來我就把普通硬盤換成了SSD,SSD的型號為三星970EVO PLUS 250G(某魚上買的,價格為280元),替換完硬盤後速度明顯快多了。而且同時運行PR、PS和QQ等多個程序都不卡。

因此,電腦不流暢跟內存固然有關係,但是它跟CPU和硬盤的關係也很大,所以升級內存的時候,有必要把CPU和硬盤都升級一下。這樣才能確保整體的運行速度。

以上分享的是我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如果你們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科技小菌


我正在使用的macbook pro內存是16GB的,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對於遊戲

mac玩遊戲確實不太友好,我當時安裝parallels,通過windows10鏡像安裝了一個虛擬機,在虛擬機上玩LOL的雲頂之弈,流暢度來說還OK,內存完全夠用,啟動速度也比較快,但是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筆記本的散熱一般,沒多大功夫,筆記本就一直處於風扇高速旋轉的狀態了。所以現在我基本上不用虛機玩LOL了,如果說大型單機遊戲,非常吃內存的遊戲,不建議使用mac。


日常辦公

日常辦公非常的便捷,對於從事編程方面的工作的人來說,平時打開goland,pycharm等編程ide非常的流暢,使用起來也不卡頓。對於辦公三件套word,excel,ppt。更是行雲流水般流暢。還有一個便捷的地方就是你的工作文檔沒有保存,但是筆記本突然沒電關機,哈哈,不用慌,mac會幫你保存當時的工作環境。充上電源,之前的工作內容瞬時恢復,這時候心情非常舒暢,有木有這樣的感覺。


通訊娛樂


一般通訊就是微信QQ聊天,簡單的文字聊天並不會佔用太大的內存,一般是語音視頻聊天的時候後臺才會佔用較大的內存。再有就是看視頻,一般在視頻的客戶端在線看電視電影,網絡的下載緩存等佔用一定的內存空間。但是這些內存對於16G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有一點需要知道的是,谷歌瀏覽器其實是特別消耗內存,瀏覽器打開的視頻直播等網站,如果不去關閉的話,其實一直在後臺佔用相應的內存的,打開的網頁太多的話,16G內存的mac也會出現卡頓的情況



那麼綜上,對於工作學習而言,16G的mac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


桓藝恆


我上一臺機器配了64GB,發現根本用不到,哪怕用來跑數據,後來分配了其中32GB出來做加速緩存。最近配一臺32GB內存的機器,發現跑什麼都夠用了。內存這個因人而異吧,玩遊戲做設計16GB以上必不可少,簡單上上網辦公,8GB足矣。


波塞小東


我大概三年前就開始使用16g內存的電腦了,那時候還是買的AMD專用條,插了四根。19年終於忍不住上了RyZEN平臺,但是內存依然是16G,後來給我爸配的機子也是16g內存,我母親的就拿前面升級剩下的組一起。我對內存已經產生執念了。

這麼說吧,自從用上16g內存,在日常的應用中,從來沒擔心內存不夠用。想用啥就用啥,目前在steam裡買的遊戲沒有一個因為內存不能玩的。目前來看,16g內存再戰兩年不成問題。因為我也不會去用什麼專業軟件,所以在極限條件下的狀態我還是不曉得的,不過日常應用絕對爽。


蟹黃包20018


現在的家用電腦內存超過16G感受不會很明顯,即使你玩一些4K高清遊戲大作一般也不hi感覺16G內存和32G內存有什麼區別,因為剩餘內存過多,幀數不會有任何變化,可能還不如把內存頻率提高來的效果更明顯。

電腦內存只要達到夠用的標準,再往上加的話收益就會越來越低,現階段對內存容量要求較高的,或者說需要16G以上內存的一般都圖形和視頻工作站,因為在用PS處理大批量的超高清圖片時佔用超過16G以上的內存並不奇怪,如果這時候內存較少那操作起來肯定會卡頓。另外在3D建模渲染和4K視頻+特效處理時也很容易使用超過16G的內存,所以一般只有這方面的創作者才會給電腦搭配32G甚至更多的內存。當然,如果你只是處理一些較為簡答的圖片和視頻那16G內存還是綽綽有餘的。

遊戲玩家有時候也會使用超過16G以上的內存,比如網遊多開,單機遊戲大作的直播,當然除了內存以外你的CPU和顯卡也得足夠好才行。至於日常聊天、上網、看視頻的話,別說16G內存了,即使8G內存也是綽綽有餘的,和16G內存相比幾乎不會有任何區別。


嘟嘟聊數碼


大概三年多以前買的32G服務器內存,那時候剛剛開始有漲價的趨勢,不過還是很便宜,8G*4總共400塊錢,因為板子只支持32G,就這麼裝了。

怎麼用呢,當然是分出一部分做RAMdisk了,因為只有32G,為了不影響虛擬機的使用,我只分了8G做虛擬盤,C601的芯片組只支持四通道1333,虛擬硬盤讀8000+,寫5000+(如果能跑到1600,內存盤再分大點,應該讀在1W3+,寫1W+的樣子,DDR4讀寫輕鬆飆到1W5),然後我把系統頁面文件、臨時文件、瀏覽器緩存、下載緩存、視頻軟件緩存、Adobe全家桶的緩存等等都設置在這個虛擬盤上,而且不保存鏡像,也就是每次關機裡面內容都清空了,這樣也不會影響開關機速度,而且極大程度保護了ssd,減少寫入,延長壽命。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示內存這玩意,在毛爺爺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越大越好,不要說多了沒用,多有多的用法。下次換電腦的時候我會盡量上64G或者弄到128G。


q小v寶p


問題:使用內存超過16G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回答:以前,超過16G的內存的電腦還真的是挺稀罕的,但是現在來說,4000多的輕薄本就能夠上16G內存了。


為什麼流行這麼大的內存

前一兩年的時候,內存的價格很貴,因為工廠遭到了損壞,同時上游廠商抬升了價格,所以內存非常貴。甚至內存被稱為是當年的“年度最佳理財產品”。

不過,兩個月之後,內存價格一直都在跳水,價格創了年度新低,甚至比前年的價格還要低一些。所以筆記本廠商都開始屯內存了,他們屯了很多內存。

成本低了,所以輕薄本上也慢慢提升了內存,現在4K多的筆記本就能上16G的內存。

16G的內存是什麼體驗

理論上,不考慮成本的話,內存越大是越好的。

16G內存,給我的最大體驗就是,能夠多打開幾張PS,而且不卡。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的電腦經常都需要P圖,以前只有8G內存的,打開幾張1G多一點的圖片,電腦就卡出翔了。

換成了16G的時候,流暢了很多。當然,處理的時間快了一點,但是沒有快很多,因為電腦的其他配置也沒有變。

玩遊戲的時候(我的是臺式機),玩遊戲的時候我敢把特效調節高一點,之前買了RTX2080,但是因為錢不夠,所以就沒有上16G,上了8G,現在上了16G了,特效當然繼續提高啦。

剪輯視頻的時候也很爽,以前開始之前總要看看視頻有多大的,現在好了,直接剪輯。當然,這也是我們目前的小視頻的體量,要是上到了4K的,16G還是不夠用。

說實話,16G跟8G沒有本質區別,因為剪輯視頻和大型的圖片實在太大了,我們辦公室有128G內存的電腦就是用來應付的。嗯,我們還有內存上T的工作室,這就更加誇張了~


太平洋電腦網


體驗就是心疼,感覺又白花錢了。年齡大了有點錢了,剛裝個電腦,到家就後悔了,你說我要顯卡幹嘛,要那麼大內存幹嘛,遊戲也打不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