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必背古詩詞賞析-《惠崇春江曉景》宋 蘇軾

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中小學必背古詩詞賞析-《惠崇春江曉景》宋 蘇軾

惠崇春江曉景

蔞蒿(lóu hāo):它是一種草本植物,生長在窪地,嫩芽香脆,可以吃。

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tún) :學名為"魨"(tún)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魚。

:指上市,在市場上可以銷售。

竹林外桃花剛剛開放不過三兩枝的樣子,鴨子便已經感受到春天江水的變暖的細微變化了。河灘上的蔞蒿已經遍地生長,蘆葦也抽出了嫩而短的小芽,這也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好時節。

中小學必背古詩詞賞析-《惠崇春江曉景》宋 蘇軾

蔞蒿

知識擴展:

既然這是一首題畫詩,那麼我們能從詩歌中想象到畫中哪些特有的景物呢。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讀一番吧。我們不難發現竹林外的桃花、江裡的鴨子、河灘上的蔞蒿以及蘆芽都是畫中的內容,唯獨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時"並非寫河豚上市的熱鬧場面,而是由前面三句的景推想出的這個時節人們的活動——購買河豚用以烹製佳餚。這樣虛實結合的寫法把江南初春的氣息表達得淋漓盡致。

中小學必背古詩詞賞析-《惠崇春江曉景》宋 蘇軾

目錄

之所以說是"初春",那是因為蘇軾在詩中用了這樣一些詞語,比如"三兩枝"、"蘆芽短",這是寫植物的細微變化,桃花並非一簇簇地綻放,而是隻有三兩枝悄然綻放,蘆葦的嫩芽還很短。此外春的氣息也被喜水的鴨子感受到了,它們紛紛入水,感受氣溫的回暖,想要玩個痛快。我們不禁讚歎蘇軾敏銳的觀察力以及用語的簡潔,雖然僅僅幾個字,但卻將一幅初春圖呈現於讀者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