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必背古诗词赏析-《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小学必背古诗词赏析-《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

蒌蒿(lóu hāo):它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洼地,嫩芽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tún) :学名为"鲀"(tún)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指上市,在市场上可以销售。

竹林外桃花刚刚开放不过三两枝的样子,鸭子便已经感受到春天江水的变暖的细微变化了。河滩上的蒌蒿已经遍地生长,芦苇也抽出了嫩而短的小芽,这也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好时节。

中小学必背古诗词赏析-《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

蒌蒿

知识扩展:

既然这是一首题画诗,那么我们能从诗歌中想象到画中哪些特有的景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一番吧。我们不难发现竹林外的桃花、江里的鸭子、河滩上的蒌蒿以及芦芽都是画中的内容,唯独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并非写河豚上市的热闹场面,而是由前面三句的景推想出的这个时节人们的活动——购买河豚用以烹制佳肴。这样虚实结合的写法把江南初春的气息表达得淋漓尽致。

中小学必背古诗词赏析-《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

目录

之所以说是"初春",那是因为苏轼在诗中用了这样一些词语,比如"三两枝"、"芦芽短",这是写植物的细微变化,桃花并非一簇簇地绽放,而是只有三两枝悄然绽放,芦苇的嫩芽还很短。此外春的气息也被喜水的鸭子感受到了,它们纷纷入水,感受气温的回暖,想要玩个痛快。我们不禁赞叹苏轼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用语的简洁,虽然仅仅几个字,但却将一幅初春图呈现于读者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