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生為何跳橋身亡?過度的“挫折教育”毀起孩子來有多可怕?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有很多新聞在報道孩子因為我們嚴重的一點小挫折和小委屈而自殺的報道,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孩子自身缺乏“抗挫”能力。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脆弱呢,連一點小小的挫折都抗不過去。因為和朋友的爭吵,父母的訓斥,老師的批評,考試的失敗,甚至偶是一個小小的玩笑,孩子在都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離開這個世界。


17歲男生為何跳橋身亡?過度的“挫折教育”毀起孩子來有多可怕?


所以,為了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挫折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生活中,很多家長教給孩子的不是讓他們學會面對挫折,而是給孩子製造挫折,讓孩子生活在充滿“人造挫折”的環境裡。

作家連嶽曾經說過:“人生最不缺的就是挫折。人們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展開競爭,其中的失敗者,就得面對挫折。對好勝的孩子來說,考了第二名都是挫折。”

記得在一檔綜藝節目裡,一個小女孩喊話媽媽,說媽媽從來沒有誇獎過她。而媽媽表示,當孩子成功時,要打她一棒,怕她驕傲;在孩子失敗時,她覺得她需要推孩子一把。


17歲男生為何跳橋身亡?過度的“挫折教育”毀起孩子來有多可怕?


媽媽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的,想要通過一些挫折來磨鍊孩子的意志,讓孩子內心變得強大。確實想要孩子快速成長,挫折是不不可少的,但有些父母對“挫折教育”的誤解,毀了很多孩子,讓孩子一步步走向絕望。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額外和附加,否則就會演變成傷害。

去年的4月份,一個17歲的男孩和母親一起走在盧浦大橋上,因為與母親發生口角,跳橋自殺,整個過程不過幾秒鐘。這個年僅17歲的男孩,在跳橋的那一刻,沒有絲毫的猶豫,輕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跳橋的那一刻,相信男孩對這個世界是無比失望的。


17歲男生為何跳橋身亡?過度的“挫折教育”毀起孩子來有多可怕?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並不是經歷的挫折越多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就越強。如果父母直達涼的讓孩子經歷挫折,大量的為孩子製造挫折而不叫他們如何應對挫折,孩子不僅無法從挫折中獲得抗壓能力,還會會被挫折擊垮,走向絕望。

弗洛伊德曾說:"一個為母親特別鍾愛的孩子,一生都充滿身為征服者的勇氣,這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導致真正的成功。"

中國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董卿,曾多次主持過春晚。我們看到的董卿是飽讀詩書、端莊大氣的,深受觀眾喜愛。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董卿也有一個不太幸福的童年,她曾在提到自己的童年時淚流滿面。


17歲男生為何跳橋身亡?過度的“挫折教育”毀起孩子來有多可怕?


她說:“小時候父親對我特別嚴厲,不讓照鏡子、不準留長髮、寒暑假必須出去打工......不僅如此,每次吃飯的時候還要指責我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弄得我經常邊哭邊吃。”

面對父親常年的言語打擊,使得董卿很長時間沒有安全感,即使現在事業的成功也沒有讓她覺得安心,總在考慮現在的這一切如果突然沒有了怎麼辦,可見童年時,父母對孩子過度打擊,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可能需要孩子的一生來彌補。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17歲男生為何跳橋身亡?過度的“挫折教育”毀起孩子來有多可怕?


真正的挫折教育需要既有挫折,又有父母的正確引導,讓孩子擁有直面挫折的勇氣,培養孩子的“挫折商”,也就是“逆商”,讓孩子在逆境中保持大腦的思維,錘鍊自己的意志,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逆商的培養是不可忽視的,所以培養孩子的你上要從小抓起。對於孩子的逆商培養,我為大家推薦一套繪本《逆商教育繪本》。


17歲男生為何跳橋身亡?過度的“挫折教育”毀起孩子來有多可怕?


整套繪本共10冊,分別通過10個不同的主題,來鼓勵小朋友,讓他們認識到生氣、難過、害怕、沮喪等等所有這些情緒。幫助小朋友學會正視和調節自我情緒,克服恐懼,對抗挫折,豁達地看待事物。


17歲男生為何跳橋身亡?過度的“挫折教育”毀起孩子來有多可怕?


培養孩子面對挫折、擺脫困境、超越困難的能力,找到成長的信心和力量,變得更勇敢,更自信。讓孩子在閱讀時形成好習慣,開心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