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瓷器巔峰的三代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歷史上被稱為“康乾盛世”,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異不但表現在各自鮮明的執政風格中,還影響到了官窯瓷器的製作。

康熙朝瓷器:陽剛雄健

清朝瓷器巔峰的三代

清康熙 郎窯紅釉碗

清朝瓷器巔峰的三代

清康熙 郎窯紅釉長頸膽瓶

康熙時期,在瓷器發展上有兩項重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恢復了景德鎮御窯廠,其二是設立了專門的督陶官。其中,郎廷極就是江西巡撫。代表康熙瓷器藝術頂峰的“郎窯紅”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燒製成功的。

清朝瓷器巔峰的三代

康熙 御製珊瑚紅地九秋紋內繪果實碗

由於康熙在位時間長達61年,康熙年間瓷器燒造水平有一個由粗辛到精細的發展過程。總體來講,康熙時期的瓷器特點是渾厚古拙、緊皮亮釉。具體表現在器型上就是古樸凝重,無論是青花、彩瓷、單色釉瓷,還是一些仿製宋窯、明窯的摹古瓷都具有如此風格。

康熙是人們熟知的千古一帝,他平三藩、收臺灣、抗擊沙俄侵略。這樣一位皇帝的胸襟、氣度可想而知。這也造就了康熙朝瓷器造型的藝術特色非常鮮明,其風格挺拔遒勁,富有雄健壯美的形態。

在他執政時期,瓷器有很多創新。比如,創燒了琺琅彩瓷。

雍正朝瓷器:精細優雅

清朝瓷器巔峰的三代

清雍正 鬥彩團花碗

雍正朝瓷器製作之精冠絕於各代。這一時期的粉彩最為突出,大肆盛行,從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僅有白地彩繪,還有各種色地彩繪,如珊瑚紅、淡綠、醬地以及墨地等。


雍正朝瓷器造型不同於前代,在於它一改康熙時渾厚古拙之風,代之輕巧俊秀,典雅精緻,外形線條柔和圓潤。其胎體選料精湛,壁薄體輕,勻稱一致,仰光透視,略顯淡青,呈半透明狀。在紋飾上,釉下彩中青花釉裡紅的製作達到極盛階段,青花和釉裡紅在同一種環境中燒成,兩種色澤都十分鮮豔。


雍正雖然執政時間只有短短13年,但其歷史地位卻無庸置疑。雍正繼承了康熙景德鎮督陶官制度。雍正六年,他派出現在人們熟知的督陶官唐英。雍正官窯工藝嫵媚、秀麗端莊,製作十分考究。其大器不顯厚重,小器雋巧玲瓏。不論是器型的比例關係,還是線條、畫工,都有很高標準。

雍正為人孤高冷峻,同時個人在文學、繪畫、書法等方面造詣極深。由於自身品位高,他要求燒造的官窯瓷嚴整、規矩。在瓷器燒造方面,他曾多次親下詔書,對瓷器製作中的細節提出具體要求,比如,瓷器上的紋飾要怎麼畫,畫多大。

乾隆朝瓷器:瑰麗繁複


清朝瓷器巔峰的三代

乾隆朝瓷器一面保留前世精華,一面吸收西方藝術。外觀造型大部分比較規整,除常見器型外,出現了一些奇巧怪誕的物件,主要用於賞玩。粉彩取代五彩,在粉彩器皿上講究用鏤空、堆塑的裝飾手段,輔以“軋道工藝”和開光、剔刻等等。

清朝瓷器巔峰的三代

乾隆官窯與康熙、雍正相比,其風格既一脈相承,又獨具特色。乾隆不同於其父,也不同於其祖,他喜歡繁縟熱鬧、華貴亮麗之風。


所以,乾隆官窯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雋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華美多姿、繁華似錦的特點,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極盡工雅細麗之能事。

乾隆皇帝自身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對器型、圖案、色彩、品種要求很高,所有御製瓷器須經御批審定和御出圖樣方可燒造。而對於這些御製瓷器,工匠們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對其進行精心打造。

清朝瓷器巔峰的三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