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的精華所在是什麼?

磚家聊電影


在2019年的賀歲檔中,電影《流浪地球》無疑是比較吸引人們的目光的,儘管人們對這部影片的褒貶不一。但不能否認的是,這是中國第一部特效技術堪稱直逼好萊塢特效技術的一次突破,在電影本身上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的。由郭帆指導的這部《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人類面對災難,守護家園和拯救地球的故事,其中對人們在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中的所表現出的善和惡等人性行為,通過鏡頭外化出來,並且將一個“小家”的情感文化逐漸蔓延到“整個地球是一家”的普世情感,進而使得影片的主題晉升到家國文化的層次,對於現實社會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電影《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第一部有高品質特效的科幻電影,對中國未來特效,和類似題材的電影具有“標杆”式的作用。《流浪地球》中絢麗的特效效果可謂是近年來國產科幻片中並不多見的,逼真地展現了地球即將毀滅的狀況和宇宙的模樣,特別是最後“木星爆炸”的鏡頭,具有震撼人心的視覺衝擊力。由此可以看出,《流浪地球》不管是在前期拍攝還是後期特效上都是下足了功夫,這給未來中國電影帶來的“標杆”作用就十分明顯了,不管是哪一個環節,電影是一門藝術,要用心才能做好,光有技術沒有故事是不夠的,光有好的故事沒有技術也是不夠的,要把兩者統一起來,共同為電影藝術服務,這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除了有好的技術做支撐,《流浪地球》的故事表現方式也有很大的亮點。《流浪地球》採用了“困境模式”的故事表現方式,和這模式相似的影片是吳京的《戰狼2》。“困境模式”指的是在電影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通過將將劇中的主要人物放置在一個個困境中,使其每衝破一個困境,就又陷入到另一個困境當中去,以此來帶動影片的敘事節奏和牢牢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流浪地球》採用這種“困境模式”,不斷的創造懸念,不斷的滿足觀眾的心理期待,使觀眾的心理,始終跟著劇中人物的境遇起伏不定,帶給了觀眾極佳的視聽體驗。在電影創作中,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是導演需要重視起來的,在講故事的同時,不能僅僅侷限於講故事,而是要了解觀眾想聽什麼樣的故事,想聽怎樣講的故事,雖然電影是一門藝術,但電影同時也具有商業屬性,滿足觀眾的心理期待,讓觀眾喜歡,也是電影的一個大的方面。

一個好的電影要有一個好的主題。《流浪地球》中開始不久就提到“希望”,但這個“希望”並不是普通的對未來的希望,而是對人們能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